导读:本文包含了村庄选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遗传算法,生活垃圾,选址优化
村庄选址论文文献综述
韩清钰,石卫星[1](2019)在《基于遗传算法的农村生活垃圾设施选址优化研究——以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沈南村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合理配置与选址,能够有效降低政府投入成本,提高农户生活便利,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型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村收集"环节的农村生活垃圾设施选址问题,以所有农户倾倒垃圾总距离最短为目标构建垃圾池选址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刘玉琴,徐冠英,姚思嘉[2](2019)在《规划引领,描绘苏北农村宜居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不能孤立地就农村改农村、简单地就农房改农房,而要放在城镇化进程的大局下谋划。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苏北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村庄,哪些应该搬迁撤并?哪些需要保留发展?新建集中居住点又该布设在哪里?这些问题都要在规划中作出解答。(本文来源于《新华日报》期刊2019-08-16)
邹亚超[3](2019)在《基于望山见水的村庄选址研究——以龙泉驿区宝狮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新时期下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之一,然而传统的村庄选址中对"望山见水"的考虑尚不足。文章将利用GIS软件进行可视域分析,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对聚居点进行选址研究,同时提出一些其他方面的保障措施,充分实现"望山见水"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郭颖[4](2018)在《四川省九龙县典型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村庄聚落选址研究是开展村庄聚落规划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居民生活和生产安全,同时也是农村聚落地理学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农村居民点选址主要涉及选址基本原则、评价体系构建、影响因素解析等方面。关于九龙县的地质灾害调查较多,却很少涉及聚落选址适宜性方面的研究。九龙县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相较于其他地区聚落选址有其特殊性,所以研究对象确定为九龙县典型村庄聚落选址,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首先收集室内研究部分,收集相关基础研究资料。依照各个乡镇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研究对象;其次室外实地调研部分,采取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确定村庄聚落选址的影响因子;最后基于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相关影响因子,建立九龙县典型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提出九龙县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优化策略。本文得到的主要成果:(1)构建九龙县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2)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计算出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其中一级指标地形(0.272)、区位条件(0.273)、人为条件(0.212)权重值较大,而地质(0.152)、水文(0.091)相对较小,二级指标高程(0.112)、坡度(0.112)、距水源的距离(0.107)权重值较大,而工程地质岩组(0.027)、人口密度(0.027)权重值较小,其他指标权重比较平均;(3)经过对指标量化处理,最后得到叁个典型村庄的综合得分,判断其适宜性,并将评价结果分为适宜性优、适宜性良、适宜性中和适宜性差等4个等级。研究显示,不同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人为条件下,聚落选址适宜性存在明显差异。九龙县烟袋村聚落选址适宜性优,中心村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良、柏林村聚落选址适宜性中。县域215省道西北部和东南部适宜性优,东部部适宜性良,西部适宜性中。(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元忠[5](2016)在《村庄垃圾收集设施选址及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收运都处于十分低级的水平,农村的居民通常将垃圾就地堆放,或者直接倾倒入河流,科学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十分少见。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和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垃圾的大量随意处置既破坏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也影响了村容村貌,进而降低了村民的生活质量,破坏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本研究为解决此问题,从地方性的视角出发,以当前雅朗屯的实践为案例,针对平果村庄垃圾收集设施选址和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将沟通式规划和中心地理论运用到村庄垃圾收集设施选址和配置研究中,应用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提出基于政府部门、设计方、农户叁方沟通的平果村庄垃圾收集设施的选址和配置策略,并运用该策略对雅朗屯村庄垃圾收集设施选址和配置进行优化。确定了村组垃圾池和垃圾桶的选址,确定了雅朗屯的垃圾收集设施分级形式采用家庭垃圾桶——村组垃圾桶——村庄垃圾池的叁级方式,同时为未来升级为家庭垃圾桶——村组垃圾桶——村庄垃圾池——村组垃圾转运站的四级分级方式打下基础,并拟定了垃圾收集设施外观设计的基本策略,实现了政府部门、设计方、农户叁方利益的平衡。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结合广西当前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活动,引入沟通式规划理论和中心地理论,深入群众,了解人们的实际需要和直接要求,分析该理论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提出了将其应用到广西村庄中的实际工作中的流程和方法,创新了广西平果村庄垃圾收集设施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并且提出了一整套基于叁方沟通的完整的村庄垃圾收集设施选址配置方法,提出能够解决规划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大众性问题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法,从而为广西村庄整治规划服务,进而为面向规划操作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提供可借鉴的实例,帮助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理解和实施规划,便于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基本专业规划素养的基层规划技术人员阅读和模仿,同时也可作为相关领域人员进行规划、管理的参考。最后基于雅朗屯的优化研究,创新的总结出平果垃圾收集设施选址的方法,兼顾了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6-12-01)
李鹏[6](2016)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传统聚落选址研究——以多山地域集镇和村庄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新农村的规划缺乏对传统聚落地域性和安全性的重视,聚落规划选址随意,本文以多山地域的村庄和集镇为例,通过研究这些传统聚落的选址特征,从建设用地安全性、建设用地拓展可能性、可建设用地单元分布,与周边发达集镇的联系载体等四大评估要素进行综合评价,构建了多山地域传统聚落选址的综合评估体系,为我国新农村规划建设中新农村居民点的选址作出了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6年06期)
田庆伍[7](2015)在《我市捧出一系列民生规划套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田庆伍)继前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召开年度第二次会议,聚焦宿迁市区民生设施规划、中心城市核心区交通改善方案等民生规划后,昨日下午,市规委会接着召开年度第叁次会议,听取关于规划编制项目设计招标调研情况的汇报,研究讨论古玩市场规划选址、花鸟市场规划(本文来源于《宿迁日报》期刊2015-06-26)
郝文璟[8](2012)在《资源地区村庄建设选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十六届叁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以来,统筹城乡的发展一直是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当下,社会经济环境的剧烈的变化必然深刻地影响村庄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不断深化,导致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叁农”问题更加凸显。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村庄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也应伴随农村改革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资源地区的村庄作为村庄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其突出的特点。在这一类型地区的村庄建设中,资源本身,尤其是地下资源,在村庄选址及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山西省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大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资源开采为经济建设带来强大推动力的同时,也给其周边村庄的建设带来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此类村庄建设选址的角度出发,以山西资源密集区为例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资源地区村庄选址过程中各类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分析,建构起适合此类地区村庄建设选址的评价要素体系。第一章为全文的绪论部分,主要论述论题的缘起、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指出资源地区村庄建设选址研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研究对象的概念进行界定和释义,并就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框架进行详细叙述。第二章主要就国内外有关村庄建设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为论文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第叁章主要对资源地区村庄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论述。本章首先对传统村庄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进而对山西煤炭资源地区的村庄建设现状进行详细论述,重点对山西煤炭采空区的村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此类地区村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六大方面的典型问题。第四章为村庄建设选址理论的基础研究部分。主要对村庄选址的影响因素、选址空间需求和村庄聚居空间演变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为第五章的村庄选址要素综合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性研究结论和理论支撑。第五章为资源地区村庄建设选址要素综合评价,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本章首先提出针对资源地区的村庄选址原则,重点是应将地面的村庄建设与地表、地下的资源状况紧密联系起来,建立村庄发展与相应资源分布的特殊对应关系,使地表和地下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源地区村庄特殊性,尤其是煤炭采空区村庄建设的特殊性,对影响资源地区村庄用地选择的因素进行分类、分项探讨,并通过对各类影响因素的综合性评价,建构起适合资源地区村庄建设选址的评价要素体系。第六章为全文的结论部分。此部分在对前五章进行系统性总结的基础上,对资源地区村庄建设的进行简要评述,并对此类地区村庄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2-06-01)
乔家君[9](2012)在《村庄选址区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择居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不同时期人类定居区位的分析,村庄所处自然环境(土地、地形、水源等)和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条件、交通可达性等)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且不同历史时期所起作用有着显着差异;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总体呈下降态势,近邻(较)发达区(沿海区、城镇)、交通便利区、环境优美域将是村庄选址的重要取向.(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王良辉,刘严军,蒲玲媛[10](2011)在《压煤村庄搬迁选址综合评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引起煤炭资源产量大幅度增长,同时采煤沉陷引起的村庄搬迁问题已成为当地政府、煤矿企业和搬迁村庄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构建压煤村庄搬迁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综合评判压煤村庄的搬迁选址问题。(本文来源于《煤炭经济研究》期刊2011年08期)
村庄选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不能孤立地就农村改农村、简单地就农房改农房,而要放在城镇化进程的大局下谋划。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苏北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村庄,哪些应该搬迁撤并?哪些需要保留发展?新建集中居住点又该布设在哪里?这些问题都要在规划中作出解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村庄选址论文参考文献
[1].韩清钰,石卫星.基于遗传算法的农村生活垃圾设施选址优化研究——以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沈南村庄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2].刘玉琴,徐冠英,姚思嘉.规划引领,描绘苏北农村宜居图[N].新华日报.2019
[3].邹亚超.基于望山见水的村庄选址研究——以龙泉驿区宝狮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为例[J].四川建筑.2019
[4].郭颖.四川省九龙县典型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8
[5].李元忠.村庄垃圾收集设施选址及配置研究[D].广西大学.2016
[6].李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传统聚落选址研究——以多山地域集镇和村庄规划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6
[7].田庆伍.我市捧出一系列民生规划套餐[N].宿迁日报.2015
[8].郝文璟.资源地区村庄建设选址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9].乔家君.村庄选址区位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王良辉,刘严军,蒲玲媛.压煤村庄搬迁选址综合评判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