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体为中心论文-吴福霜,梁玥,梁钰炫,聂衍刚

以个体为中心论文-吴福霜,梁玥,梁钰炫,聂衍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以个体为中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父母生涯教养行为,亲子生涯一致性,生涯困扰,潜在剖面分析

以个体为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吴福霜,梁玥,梁钰炫,聂衍刚[1](2019)在《父母生涯教养行为,亲子生涯一致性与生涯困扰的关系: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早期是个体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生涯选择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个体会经历较高水平的心理不确定性,也就是个体在面对生涯问题时,无法做出一个清晰的决策,即生涯困扰。已有研究表明父母生涯教养行为及亲子生涯一致性与青少年早期个体的生涯困扰存在相关。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采用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方法,然而父母在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不仅只采用一种行为,而是一系列的行为组合。因此,分别分析不同的父母生涯教养行为对青少年生涯发展的影响的生态效度较低。为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采用以个体为中心的方法,以广东省706名青少年及其父母为被试,使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探讨父母生涯教养行为(即生涯一致性、忽视、过度干预、工具性支持、情感支持、生涯榜样)与亲子生涯一致性可能存在的潜在类别,以及使用BCH法(Bolck-croon-Hagenaars)探讨其潜在类别与生涯困扰的关系。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四类模型为最佳结果,四个不同的教养行为潜类别分别占比为1类(N=60, 8.5%),2类(N=91, 12.9%),3类(N=453, 64.16%),4类(N=102, 14.44%)。此外,生涯困扰在4类潜在类别上存在差异,其中,第2类个体的生涯困扰水平最高,这类个体拥有高水平的"干预"及"忽视",较低水平的"工具性支持"、"情感支持"及"生涯榜样"、"亲子生涯一致性";第4类个体的生涯困扰水平最低,第4类拥有较低水平的"干预"及"忽视",高水平的"工具性支持"、"情感支持"及"生涯榜样",以及较高水平的"亲子生涯一致性"。研究结果启父母不应过度干预和忽视孩子的生涯行为,应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鼓励以及与孩子保持一致的生涯目标,有助于孩子的降低生涯困扰水平,促进孩子生涯积极发展。这些结果为开发青少年生涯发展促进项目提供了实证支持。(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李若璇,刘红瑞,姚梅林[2](2019)在《父母和班主任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个体为中心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来源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测量了2941名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和班主任自主支持、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孤独感。结果发现:(1)存在四个自主支持潜在剖面:父母低-班主任较高自主支持组(5.88%)、父母中等-班主任低自主支持组(5.00%)、较高自主支持组(56.21%)以及高自主支持组(32.91%);(2)男生、年龄大的青少年更可能归为父母中等-班主任低自主支持组;(3)高自主支持组幸福感最高、孤独感最低,较高自主支持组次之,父母低-班主任较高自主支持组幸福感最低、孤独感最高;(4)对青少年的幸福感和孤独感而言,父母自主支持更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若璇,刘红瑞,姚梅林[3](2018)在《父母和班主任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个体为中心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主支持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也表明父母和教师的自主支持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但是少有研究关注自主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不同来源的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个体-中心的方法,使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探究父母和班主任自主支持在中国青少年中的潜在剖面特征,并考察人口学变量对潜在剖面的影响,以及不同自主支持的潜在剖面在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差异表现。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测量了2941名青少年(M_(age)=14.58,SD=1.56)感知到的父母自主支持、班主任自主支持、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孤独感。结果发现:(1)根据父母、班主任自主支持程度不同,可将青少年分为四组,即父母低-班主任较高自主支持组(5.88%)、父母中等-班主任低自主支持组(5.00%)、较高自主支持组(56.21%)以及高自主支持组(32.91%)。(2)男生和年龄大的青少年更可能归为父母中等-班主任低自主支持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自主支持的潜在剖面的关系不显着。(3)四个自主支持组中,高自主支持组幸福感最高、孤独感最低,较高自主支持组其次,父母低-班主任较高自主支持组幸福感最低、孤独感最高。(4)相较于父母低-班主任较高自主支持组,较高自主支持组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更高,消极情感和孤独感更低,即在班主任自主支持较高的情况下,父母自主支持缺失依然对青少年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整体而言,相较于感知到的班主任自主支持,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更大。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和班主任自主支持在青少年中的分布,并发现来自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一般性的生活评价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启示父母和班主任应提高对男生和年龄较大青少年的自主支持,提高青少年幸福感、降低孤独感的干预可以从提高父母的自主支持入手。(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杨芳,李华伟[4](2018)在《以色列Rambam儿童医院以个体为中心的人文关怀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Rambam儿童医院坚持以个体为中心的服务、管理理念,从安全环境、以家庭为中心、"零"疼痛和"零"约束的治疗及强大的辅助团队几个方面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同时致力于从自由工作体制、鼓励员工自我提升、关注员工个体、鼓励员工表达心声、尊重员工选择、加强后勤保障及实行信息化病历等方面来实施"以员工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提出Rambam儿童医院在加强基础硬件建设、培养相关辅助团队人员、关注医务人员职业的发展并提高他们的自豪感与归属感这些方面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14期)

吴长青[5](2016)在《论以“个体”为中心的网络魔幻小说互文性特征——以跳舞的《恶魔法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网络文学超文本的互文性特征研究在网络文学评论界已不鲜见。但是具体到某一种类型的文本研究,笔者认为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前者的研究立足互联网技术特征和媒介传播的视角成分居多,关涉到文学主体的研究仍需拓展和延伸。本文将以青年网络文学作家跳舞的八卷本《恶魔法则》和《恶魔法则》(续集)为例,选取其中的主体人物杜维作为阐释视角,全面观照网络魔幻小说的互文性特征,并探索修辞之外的文本价值及其意义。(本文来源于《雨花》期刊2016年06期)

史悦,刘俊升[6](2014)在《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的差异:个体为中心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伴在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儿童认知、情绪、道德的发展均有着重要而又独特的贡献。基于此,各种可能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社会行为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社会退缩(social withdrawal)的研究成为发展心理学,尤其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内容。社会退缩泛指儿童跨情境、时间,在陌生和熟悉环境下都表现出的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德国心理学家Asendorpf(1990)根据儿童社交动机的不同将社会退缩分为羞怯型、淡漠型和逃避型叁种。已有研究多采用变量中心的分析方法考察社会退缩与适应的关系,鲜有研究关注社会退缩不同亚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本研究拟采用个体中心的分析策略,比较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儿童在面对人际冲突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的差异。研究以2071名3-8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评羞怯量表、独处偏好量表和自评应对策略量表测量儿童的社交动机与人际冲突应对策略。研究参照Coplan等人(2014)的标准,将样本中羞怯得分处于前25%并且独处偏好得分后75%的儿童定为羞怯儿童(16%),将独处偏好得分前25%并且羞怯得分处于后75%的儿童定为社交淡漠儿童(15.3%),将羞怯和独处偏好得分都在前25%的儿童定为社交回避儿童(9.4%),将羞怯和独处偏好得分都处于后75%的儿童定为非社会退缩儿童(59.4%)。研究结果表明,叁类社会退缩儿童与非退缩儿童在人际冲突应对策略上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表现为:(1)在寻求社会支持策略和问题解决策略上,叁类社会退缩儿童均低于非退缩儿童,但叁类儿童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2)在内化应对策略上,回避型>羞怯型和淡漠型>非退缩儿童;(3)在外化应对策略上,回避型>淡漠型>羞怯型>非退缩儿童;(4)在回避应对策略上,回避型和淡漠型>羞怯型>非退缩儿童。与非退缩儿童相比,社会退缩儿童倾向采用消极的应对策略应对人际冲突,其中回避型社会退缩儿童的问题最为突出(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10)

史悦,刘俊升[7](2014)在《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的差异:个体为中心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的差异。方法采用个体为中心的分析方法 ,使用羞怯量表、独处偏好量表、应对策略量表对2 072名3~8年级学生进行测量,并对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的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在寻求社会支持策略和问题解决策略上,叁类社会退缩儿童均低于非退缩儿童,但叁类儿童间不存在显着差异;2在内化应对策略上,社交回避儿童得分最高,其次为羞怯儿童和社交淡漠儿童,非退缩儿童得分最低;3在外化应对策略上,社交回避儿童得分最高,社交淡漠儿童其次,羞怯儿童第叁,叁者均高于非退缩儿童;4在回避应对策略上,社交回避和社交淡漠儿童得分最高,其次为羞怯儿童,非退缩儿童得分最低。结论与非退缩儿童相比,社会退缩儿童倾向采用消极的应对策略应对人际冲突,其中回避型社会退缩儿童的问题最为突出。(本文来源于《教育生物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黎志华,尹霞云,蔡太生,朱翠英[8](2014)在《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基于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2288个留守儿童样本进行施测,并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特征进行探索性的潜在类别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存在明显的分组特征。统计指标支持了3个潜类别的模型,根据3个潜在类别在问卷各条目上的条件概率特征分别定义为:"适应困难组","行为冲动组"和"适应良好组",3个潜在类别所占全体样本的比例分别为32%、41%和27%。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相比较适应良好组而言,适应困难组和行为冲动组有着显着的性别和年级水平效应,适应困难组和行为冲动组的男生所占比例更大;同时,这两个组的小学生所占的比例也更大。(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贾齐[9](2013)在《论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制约——以个体内差异评价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以统一的量化评价指标为核心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之所以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而成为我国体育课程界的集体无意识,是由于体育课程理论界没有注意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对于课程评价的制约性,没有注意到统一量化指标的评价模式不符合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本文来源于《体育与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贾岩[10](2010)在《Roland Diggelmann:多元化就是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医疗领域,身跨诊断和制药两个业务的企业并不多,而一直坚持在这两个领域共同发展的企业只有罗氏。在罗氏,诊断和制药是并驾齐驱的业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治疗日益以病人个体为中心,诊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对于新医改背景下的中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是医改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10-08-09)

以个体为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不同来源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测量了2941名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和班主任自主支持、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孤独感。结果发现:(1)存在四个自主支持潜在剖面:父母低-班主任较高自主支持组(5.88%)、父母中等-班主任低自主支持组(5.00%)、较高自主支持组(56.21%)以及高自主支持组(32.91%);(2)男生、年龄大的青少年更可能归为父母中等-班主任低自主支持组;(3)高自主支持组幸福感最高、孤独感最低,较高自主支持组次之,父母低-班主任较高自主支持组幸福感最低、孤独感最高;(4)对青少年的幸福感和孤独感而言,父母自主支持更为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以个体为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1].吴福霜,梁玥,梁钰炫,聂衍刚.父母生涯教养行为,亲子生涯一致性与生涯困扰的关系: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李若璇,刘红瑞,姚梅林.父母和班主任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个体为中心的视角[J].心理科学.2019

[3].李若璇,刘红瑞,姚梅林.父母和班主任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个体为中心的视角[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4].杨芳,李华伟.以色列Rambam儿童医院以个体为中心的人文关怀介绍[J].护理学杂志.2018

[5].吴长青.论以“个体”为中心的网络魔幻小说互文性特征——以跳舞的《恶魔法则》为例[J].雨花.2016

[6].史悦,刘俊升.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的差异:个体为中心的分析[C].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7].史悦,刘俊升.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的差异:个体为中心的分析[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4

[8].黎志华,尹霞云,蔡太生,朱翠英.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基于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视角[J].心理科学.2014

[9].贾齐.论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制约——以个体内差异评价为中心[J].体育与科学.2013

[10].贾岩.RolandDiggelmann:多元化就是优势[N].医药经济报.2010

标签:;  ;  ;  ;  

以个体为中心论文-吴福霜,梁玥,梁钰炫,聂衍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