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脱髓鞘性视神经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脑苷肌肽注射液,临床疗效
脱髓鞘性视神经炎论文文献综述
赵丹[1](2019)在《分析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治疗,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者比较差异显着(P <0.05);研究组患者视盘周围PNFL平均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临床疗效明显,且能显着改善患者视神经损伤程度,其值得推广借鉴。(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王越倩,陈彤[2](2018)在《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患者血清AQP4-Ab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定性检测血清中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与多发性硬化(MS)血清中AQP4-Ab阳性率的差异。内容及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4年于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及眼科住院NMOSDs患者25例、MS患者25例、无其他系统疾病单纯白内障患者为正常对照30例,分别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细胞分析法(CBA)定性测量其血清内AQP4-Ab。结果:25例NMOSDs患者中血清AQP4-Ab阳性率分别为72%(IIF法)与80%(CBA法);25例MS患者中血清AQP4-Ab阳性率分别为24%与12%;30例对照组患者中血清AQP4-Ab阳性率分别为20%与27%。CBA法测量血清AQP4-Ab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为80%,IIF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与78%;NMOSDs组血清AQP4-Ab阳性率比MS组及对照组增高,有明显差异(P<0.05),MS组与对照组血清AQP4-Ab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NMOSDs患者血清AQP4-Ab阳性率和MS组和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对于血清AQP4-Ab定性检测的方法比较,CBA法比IIF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本文来源于《家庭医药.就医选药》期刊2018年07期)
马祖兴[3](2017)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患者用脑苷肌肽注射液进行治疗的病情干预效果和临床推广价值。方法纳入分析对象48例,均于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群体,编序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应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病情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83.0±24.1)μm,显着优于对照组(72.3±18.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患者需及早接受治疗,在常规糖皮质激素干预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能够对治疗效果有更好的改善作用,且极大程度控制该病所引发的相关损伤,从长远期疗效而言更有保障性,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A3期)
李红阳[4](2016)在《误诊为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疾病的MRI影像学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在影像学上它也易于同多种疾病相混淆。总结典型IDON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归纳在影像学上易误诊的疾病类型及疾病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经MRI诊断为"急性IDON"患者87人男性27例,女性60例,单眼孤立发病58例,双眼同(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叁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学术论文集》期刊2016-03-18)
陈翔,魏世辉,张卯年[5](2016)在《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神经炎指发生于视神经的一切炎性病变,是最常见的视神经疾病之一,其中以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最常见。生物学标志物能够提示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对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具有指示性作用。本文总结了目前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蒋官森,马嘉,袁援生,魏世辉,蔡斌[6](2015)在《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病程中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视野缺损变化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患者视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变化的关系,评估结构损害与视功能损害和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对入院诊断为单眼IDON的65例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分别在糖皮质激素冲击与序贯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Humphrey视野计标准自动视野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视盘周各位点方向的RNFL厚度。将视野缺损计分与不同位点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进行对比,研究IDON患者结构和功能损害的特点,同时将结构与功能损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治疗前患眼与对侧眼平均RNFL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9),发病后3、6、12个月,患眼的平均RNFL及上、下、鼻、颞侧RNFL均进行性变薄(P<0.05),而对侧眼的RNFL未见显着改变(P>0.05)。随访12个月后,患眼各钟点位出现RNFL受损比例不同,以视盘的上、下极纤维束区受损最为严重。2患眼视野计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的3、6、12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3、6、12个月的视野计分与下方RNFL厚度呈负相关(P<0.05);6、12个月视野计分与平均RNFL呈负相关(P<0.05);12个月时视野计分与上方RNFL呈负相关(P<0.05)。视野计分与鼻侧和颞侧RNFL变化均无相关性(P>0.05)。12个月后,视野计分与12、1、5、6、7的5个钟点位呈负相关(P<0.05),其余各钟点位与视野计分无相关性(P>0.05)。视盘与视野损害在早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4按照Garway-Heath视盘与视野分区对应关系,12个月时视盘与视野损害较一致性的区域以第Ⅵ和第Ⅰ区最多见,其次是第Ⅱ和第Ⅲ区,视野损害在乳斑束对应区及早期发生损害的区域有明显改善。结论 1IDON患者在发病后RNFL进行性变薄,尤以3个月内变薄最明显,视盘上、下极偏颞侧最先出现可检测的RNFL损害,且下极先于上极出现损害,而视野的损害以中心暗点及偏上方的缺损为早发。RNFL的损害与视野缺损以神经纤维束性损害为主,两者损害存在结构-功能的良好对应关系。2治疗后视野可有幅度逐渐变小的改善,以3个月内最为明显。虽然RNFL在进一步变薄,但到12个月时视野改善幅度最大的区域可见于乳斑束对应区及早期发生视野改变的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庞静[7](2014)在《Treg/Th17细胞在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辅助性T细胞(Th)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Th17特异性细胞因子及其转录因子在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早期发病中的表达,以明确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小鼠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免疫反应启动及免疫炎症维持机制。方法: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9周龄清洁级C57BL/6(H-2b)雌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免疫后7、11、14、19、23、28d组(模型组亚分)各12只。模型组小鼠分别于背部两侧皮下注射相应抗原200μg,免疫当天记作第0天,于免疫后第0、2天给予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百日咳疫苗400ng,对照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观察视神经炎小鼠的眼部表现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变化;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视神经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神经轴索损伤标志物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量的变化;逆转录-PCR (RT-PCR)法检测视神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IL-10及叉头蛋白3(Foxp3)的动态表达;小鼠脾脏制备脾单细胞悬液进行Treg细胞的流式细胞学计数。结果:1.免疫后11d,模型组小鼠陆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视神经组织内出现炎症因子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发现轴索损伤标志物β-APP阳性染色增强。2.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7、11、14、19、23d及28d组小鼠P1波峰潜时值较正常对照组小鼠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87、15.203、16.364、11.540、11.959、16.163,P<0.05);免疫后7d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N1-P1振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2,P=0.378);而免疫后11、14、19、23d及28d组小鼠N1-P1振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61、-31.401、-16.109、-7.025.-7.257, P<0.05)。3.流式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CD4+CD25+T细胞和Foxp3+CD4+CD25+T细胞即Treg细胞的数量在发病早期即出现减少,一直持续到发病高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4+CD25+T/T:F=74.968P<0.05; Foxp3+CD4+CD25+/T: F=51.680P<0.05。11,14,19,23d及28d时组,CD4+CD25+T细胞数量和Treg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小鼠视神经组织中TGF-β、IL-1β、IL-17、Foxp3、IL-10mRNA表达各时间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21、15.015、14.343、69.374、68.290,均P=0.0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免疫后11d、14d组,TGF-βmRNA水平明显升高,免疫后19d、23d组,IL-1βmRNA水平明显升高,免疫后7d、11d组,IL.17mRNA水平明显升高,免疫后7、11、14、19、23d及28d组,Foxp3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免疫后19、23d及28d组,IL-10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AE模型成功建立了小鼠脱髓鞘性视神经炎。2.Th17细胞亚群参与了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免疫损伤的启动,而Thl细胞亚群维持了炎症损伤,Treg亚群较Th2亚群更早出现异常。Th17/Treg比例失衡参与了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发病。(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4-05-01)
于爱慧,朱宗红[8](2014)在《护理干预对提高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临床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患者临床效果与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IDON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行激素冲击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结果入院1周后观察组患者焦虑HAMA评分与抑郁HAMD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着(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相比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疾病知晓率与护理满意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IDON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DON激素冲击治疗中,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复发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4年12期)
李红阳,刘子豪,姜兆财,巩炎,魏世辉[9](2014)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在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及指导。方法随机对照病例研究。IDON患者50例70只眼,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组35例40只眼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15例30只眼,观察药物使用3个月后,患者视力恢复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厚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10只眼,显效4只眼,有效2只眼,无效14只眼,总有效率53.33%;联合治疗组治愈20只眼,显效7只眼,有效5只眼,无效8只眼,总有效率80.00%(P=0.017)。对照组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72.27±18.90)μm,联合治疗组的RNFL平均厚度(83.00±24.07)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脑苷肌肽注射液对于IDON患者的视力恢复及减轻视神经损伤的程度都有着积极的治疗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周欢粉,魏世辉[10](2013)在《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临床分析和长期随访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iopathetic demyelinated optic neuritis,IDON)的自然病程、发病特点及临床转归,并与西方国家视神经炎的发病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对2009-05/2010-12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54,74例患者以双眼发病(其中29例双眼同时发病),63例患者单眼发病。28.9%患者伴有眼球转动痛,69.7%眼表现为球后视神经炎,30.3%眼表现为视神经乳头炎。58.4%患者预后视力>0.5,仍有21.8%患者的预后视力<0.1。低年龄组(≤18岁)患者视力预后较好,约73.1%患者视力>0.5;中年龄组视力预后次之,约56.2%患者视力>0.5;高年龄组(≥46岁)患者视力预后较差,仅47.3%患者视力>0.5,叁组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137例患者中共89例进行了水通道蛋白-4(AQP-4)的检测,28例(31.5%)结果阳性。我们发现AQP-4阳性组视力预后较差,和AQP-4阴性组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随后2a的随访中,28例AQP-4阳性组的患者中,5例发展为视神经脊髓炎(optic neuromyelitis,NMO),1例发展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在61例AQP-4阴性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展为NMO。结论: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自然病程和主要临床特点与西方国家报告较为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AQP-4可能对孤立性视神经炎患者具有诊断和提示预后的价值,AQP-4阳性提示视力预后较差,可能发展为NMO的危险性增加。(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脱髓鞘性视神经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定性检测血清中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与多发性硬化(MS)血清中AQP4-Ab阳性率的差异。内容及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4年于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及眼科住院NMOSDs患者25例、MS患者25例、无其他系统疾病单纯白内障患者为正常对照30例,分别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细胞分析法(CBA)定性测量其血清内AQP4-Ab。结果:25例NMOSDs患者中血清AQP4-Ab阳性率分别为72%(IIF法)与80%(CBA法);25例MS患者中血清AQP4-Ab阳性率分别为24%与12%;30例对照组患者中血清AQP4-Ab阳性率分别为20%与27%。CBA法测量血清AQP4-Ab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为80%,IIF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与78%;NMOSDs组血清AQP4-Ab阳性率比MS组及对照组增高,有明显差异(P<0.05),MS组与对照组血清AQP4-Ab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NMOSDs患者血清AQP4-Ab阳性率和MS组和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对于血清AQP4-Ab定性检测的方法比较,CBA法比IIF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髓鞘性视神经炎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丹.分析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临床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2].王越倩,陈彤.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患者血清AQP4-Ab的检测[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
[3].马祖兴.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4].李红阳.误诊为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疾病的MRI影像学辨析[C].第十六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叁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学术论文集.2016
[5].陈翔,魏世辉,张卯年.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
[6].蒋官森,马嘉,袁援生,魏世辉,蔡斌.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病程中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视野缺损变化的关系研究[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
[7].庞静.Treg/Th17细胞在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4
[8].于爱慧,朱宗红.护理干预对提高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9].李红阳,刘子豪,姜兆财,巩炎,魏世辉.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
[10].周欢粉,魏世辉.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临床分析和长期随访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