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砷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砷,头发,慢性中毒
砷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周乐舟[1](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慢性砷中毒患者头发中4种形态的砷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不同形态的砷化合物毒性差异很大,头发作为慢性砷中毒患者砷的主要蓄积部位,分析其中形态砷的含量对研究人体内砷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HPLC-AFS)联用技术测定头发中4种形态砷化合物的方法。[方法 ]实验考察了流动相对色谱分离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样品预处理条件和原子荧光(AFS)检测参数,测试了批内、批间、加标回收试验等方法学性能指标。[结果 ]4种形态的砷化合物即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一甲基砷酸(MMA~(Ⅴ))和二甲基砷酸(DMA~(Ⅴ))的线性范围为3.68~100.00μg/L,相关系数在0.999 1~0.999 6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11~0.19μg/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5%~102.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4.3%,浓度为10.00、40.00、80.00μg/L的3个水平样品批内RSD为1.5%~4.4%,批间RSD为1.9%~4.6%。[结论]所建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头发中4种形态砷化合物的测定。(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董会军,董建芳,王昕洲,李义,赵峰[2](2019)在《pH值对HPLC-ICP-MS测定水体中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测定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检测技术中,流动相的pH值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以往较多的研究仅关注了pH值对分离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分离度的优劣选择一个适用的pH值。本文采用HPLC-ICP-MS技术测定不同形态的砷化合物,以30mmol/L碳酸氢铵溶液作为流动相,研究了当流动相pH值在6.0~9.7范围内变化时,对砷形态化合物保留时间和峰强度产生的影响,从砷化合物的分离度、灵敏度和分析成本叁个方面确定合理的分析方案。结果表明:pH值在6.0~7.5和9.5~9.7范围内, As(Ⅲ)、As(Ⅴ)、一甲基砷(MMA)和二甲基砷(DMA)四种形态的砷化合物的色谱峰分离效果较好;pH值在8.0~9.0范围时,随着pH值的增加,As(Ⅲ)和DMA出峰顺序发生了交换;pH为弱酸性时,砷化合物的灵敏度均较高;pH为偏碱性时,分析周期变短,适用于快速分析。碱性条件下,部分砷化合物与色谱柱结合能力更强,被保留在色谱柱内,使得色谱柱的寿命可能缩短。研究认为:偏酸性的流动相条件,适用于超低浓度(如≤10μg/L)的样品分析;偏碱性的流动相条件,具有明显的时间成本和运行成本优势,但要对色谱柱定期维护。(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19年05期)
廖春华,边寰锋,方道奎,朱志良,聂新民[3](2019)在《砷化合物诱导人THLE-3细胞DNA损伤与IL-6/p-STAT3表达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砷化合物诱导人肝细胞(THLE-3)DNA损伤与IL-6/p-STAT3信号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取密度为2×10~5个/ml对数生长期的THLE-3细胞,分别用终浓度为0、4、8和16μmol/L的亚砷酸钠处理48 h;运用qRT-PCR法分析IL-6/p-STAT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IL-6/p-STAT3蛋白表达;单细胞电泳(SCGE)实验分析各组细胞的DNA损伤程度;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IL-6/p-STAT3表达与DNA损伤的关系。结果随着亚砷酸钠处理剂量的不断增加,THLE-3细胞IL-6、p-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不断增加,DNA损伤程度不断增强;IL-6/p-STAT3表达与DNA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_1=0.961,P_1=0.039;r_2=0.948,P_2=0.047)。结论 IL-6/p-STAT3信号分子表达改变可能与砷化合物诱导人肝上皮细胞DNA损伤有关。(本文来源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于霄[4](2019)在《玉米芯活性炭的制备及对有机砷化合物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洛克沙胂(ROX)和阿散酸(ASA)作为禽畜类饲料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使用。这类有机砷化合物会随禽畜粪便排入环境中,并在微生物或光降解作用下转化为毒性和流动性更强的无机砷,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吸附法是去除有机砷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玉米芯是玉米生产中的副产品,因其丰富的资源,可再生性和低灰分等特点成为制备活性炭的理想材料。本文以玉米芯为原料,通过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玉米芯活性炭(AC),并利用生产出的AC吸附法处理ROX和ASA废水。以农业废弃物玉米芯为原料,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的Box-Behnken设计(BBD)模型优化出水蒸气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892℃,活化时间40 min,炭水比1:1.6(w:w)。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碘吸附值达到1216.74 mg/g,比表面积为1183.31 m~2/g。考察了AC对ROX的吸附性能。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的中心组合设计模型(CCD)对AC吸附ROX的吸附操作变量进行了优化。得到ROX最优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260 min,吸附剂用量0.4 g/L,pH 2.5,ROX初始浓度240 mg/L。热力学研究表明:ROX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Sips等温线模型,在温度298K,AC吸附ROX的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309.62 mg/g。AC对ROX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动力学研究发现,AC对ROX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受颗粒内扩散和膜扩散的共同影响。考察了AC对ASA的吸附性能。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的中心组合设计模型对AC吸附ASA的吸附操作变量进行优化。得到ASA最优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280 min,吸附剂用量0.4 g/L,pH 2.0,ASA初始浓度120 mg/L。热力学研究表明Freundlich、Sips和Redlich-Peterson吸附等温线模型能很好地描述AC对ASA的吸附行为,在温度298K,AC吸附ASA的最大吸附量为200.35 mg/g。AC对ASA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动力学研究发现,AC对ASA的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很好地描述,吸附过程不仅受颗粒内扩散控制,也受到膜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芯活性炭对ROX和ASA具有很好的去除能力,可作为处理有机砷废水的吸附剂。(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周志豪,黄振华,周朝生,陆荣茂,曾国权[5](2018)在《振荡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藻类中6种形态砷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藻类中6种形态砷化合物(亚砷酸根、砷酸根、一甲基砷酸、二甲基砷酸、砷甜菜碱、砷胆碱)的振荡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分析方法。选取0.3 mol/L乙酸溶液作为提取剂,振荡提取藻类样品中的砷化合物,选用阴离子交换柱,25 mmol/L磷酸二氢铵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HPLC-ICP-MS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6种形态砷化合物在0~50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60以上,检出限为0.24~0.34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3.00%~3.70%,加标回收率在之间85.1%~98.3%。4种处理方式后的藻类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有机砷是主要的砷化物,占总砷含量的92.34%。方法灵敏度高,前处理简单高效,可以有效地分析藻类样品中不同形态的砷化物。(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21期)
王哲[6](2018)在《碱金属铬砷化合物超导电性的高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开展了对碱金属铬砷化合物超导电性的高压研究。主要通过高压、低温等极端条件,对新发现的A_2Cr_3As_3(A=K,Rb)准一维非中心对称超导体及其“兄弟”非超导化合物KCr_3As_3进行了交流磁化率、X射线衍射以及输运等测量。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此类新型非中心对称超导材料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对其他非中心对称超导材料的研究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与本研究相关的背景情况。包括超导电性的发现和研究进展,非常规超导材料的发现和研究进展,非中心对称超导材料的背景,以及高压技术在超导材料探索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所采用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包括金刚石对顶压砧和Toroid型高压产生部件,以及本实验采用的自己搭建的高压-低温-磁场综合物性测量系统。之后,介绍了本文高压实验研究采用的各种实验手段,包括高压原位输运测量方法及原理,高压原位交流磁化率测量及原理,高压原位X射线衍射测量及原理。最后简单介绍了我们高压实验所采用的压力标定方法。第叁章主要介绍了我们对准一维非中心对称超导材料体系A_2Cr_3As_3(A=K,Rb)的高压研究结果。我们首次发现了在该体系中压力可有效的调控超导体非中心对称的程度,并且超导转变温度与样品的非中心对称程度具有对应的变化规律,即非中心对称程度越高,超导转变温度越高。揭示了在A_2Cr_3As_3(A=K,Rb)中,α角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参量。对于K_2Cr_3As_3或者Rb_2Cr_3As_3,较大的α-β角度差值对超导更有益处,而对二者进行对比会发现除了α-β值,链间距L_(CrAs)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较小的L_(CrAs)对超导更有利。由此可知,其非中心对称度与链间距的协同作用是决定该准一维超导体超导电性的关键。同时,我们还对K_2Cr_3As_3电子密度分布随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在K_2Cr_3As_3中?EDD(EDD_(Cr1)-EDD_(Cr2))和T_c随压力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表明由非中心对称晶体结构导致的不均匀的电子密度分布是其超导电性得以呈展的内在因素。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我们对KCr_3As_3非超导化合物的高压物性研究结果。该材料高压输运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力的作用下,其类半导体型的输运行为以及自旋团簇(spin cluster)的形成温度逐渐被抑制。根据对电阻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的能隙-压力相图,可以推测样品能隙大概在31 GPa左右完全闭合,出现金属化转变。(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刘天晴[7](2018)在《海产品中砷化合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所食用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含有砷化合物,这一化合物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的方式进入人体。而砷是一种公认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果在人体内得到不断的累积,就会引发各种疾病,比如癌症、白血病等,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使用合理的检测方法对海产品中的砷化合物进行有效的检测,尽可能地降低海产品中砷化合物的影响。本文就主要针对于此,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与研究。(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8年09期)
刘慧敏[8](2018)在《煤粉恒温燃烧砷挥发特性及一种新的砷化合物反应动力学参数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燃烧过程中除了生成SO2、NOx等污染物外,燃煤烟气中还含有多种有毒痕量元素如汞、砷、铅、镉和铬等,其中砷由于高毒性和致癌性,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砷迁移和排放研究的基础,本文重点研究煤粉恒温燃烧砷的挥发特性,探究不同燃烧工况如温度、煤种、气氛、掺混比等对煤燃烧砷挥发的影响规律和机理;获得煤粉燃烧过程中砷、硫同步释放规律,探讨了瞬时砷挥发特性及硫对砷挥发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砷化合物反应动力学参数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单颗粒煤燃烧砷挥发动力学模型,深入分析砷挥发比例以及气相砷浓度在煤颗粒内部各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煤粉恒温燃烧砷的挥发特性,测试不同煤阶、较宽温度范围(600-1500℃)、气氛(富氧气氛和空气气氛)、掺混比等对砷挥发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温度变化的砷失重速率概念,更直观地表征不同温度砷的挥发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煤中砷的挥发比例逐渐增大,但砷的挥发比例随温度具有阶段性。砷失重速率-温度曲线在800-900℃区间出现了第一个砷失重峰,在1000℃以上出现了第二个砷失重峰;选取典型煤种研究气氛的影响,发现与21O2/79N2相比,21O2/79CO2工况第二个砷失重峰的出现需要更高的温度,但基于温度的失重速率峰值更大;选取高砷褐煤与挥发分含量不同的叁种低砷烟煤进行掺混燃烧,得到混煤燃烧砷的挥发特性更接近高砷褐煤。(2)分析了煤粉恒温燃烧砷的挥发机理。利用逐级化学提取的方法对原煤及不同温度下煤灰中砷的形态进行测试,揭示了第一个砷失重峰形成的主要原因;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仪(ICP-AES)测试灰中矿物质的含量,分析灰中矿物质与砷的相关性,并利用热力学模拟软件分析砷酸盐随温度的形态迁移,揭示第二个砷失重峰的主要成因;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温度和气氛下煤灰进行测试表征,得到不同气氛下煤灰的矿物质演化行为差异,探究富氧气氛下高浓度CO2对砷挥发的影响机理;利用混煤恒温失重在线监测技术分析褐煤的高挥发分对混煤焦炭燃烧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根据实验规律提出了混煤砷挥发比例的预测公式。(3)获得煤恒温燃烧过程中砷、硫同步释放规律,分析了瞬时砷挥发特性及硫对砷挥发的影响机理。选择硫份总量不同(0.5%-4%)以及硫成分(单质硫、黄铁矿硫等)存在较大差异的6种煤在900℃和1300℃条件下进行恒温燃烧,通过改变煤样的停留时间,得到燃烧过程中的砷挥发特性,研究停留时间对砷挥发的影响;进一步考虑煤中硫对砷挥发的影响,分别测定煤中硫和砷的赋存形态,并利用SEM-EDS分析研究煤中可能的As-S化合物,然后对比煤失重、砷挥发和硫释放曲线,研究恒温燃烧过程中砷、硫的同步释放特性及机理。低温和高温下均观测到砷、硫同步释放现象,其中900℃时的同步释放主要是由于低温下不剧烈的煤失重特性造成的,而1300℃时的同步释放主要是由于硫化态砷的氧化分解所致。(4)提出了一种新的砷化合物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频率因子)的确定方法。以实验数据(取部分煤样,剩余煤样数据作为模型验证数据)为基础,结合赋存形态分析和热力学模拟,得到不同砷化合物的挥发产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S型拟合建立匹配不同煤种、不同温度的砷化合物挥发产率模型;然后以单颗粒煤燃烧模型为框架,加入砷化合物挥发产率模型和砷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基于不同化合物的挥发区间差异,和煤燃烧失重曲线进行对比,在保证匹配不同煤样、不同温度等工况结果的前提下,确定了不同砷化合物的氧化/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5)基于确定的砷化合物反应动力学参数,结合单颗粒煤燃烧模型,砷化合物挥发产率模型,建立了单颗粒煤燃烧砷挥发动力学模型。利用单颗粒煤燃烧砷挥发动力学模型首次模拟了煤颗粒内部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序列下砷的挥发特性,得到砷的累积挥发比例和As2O3(g)瞬时释放浓度。将砷挥发比例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模拟不同温度、不同煤种燃烧砷的挥发动力学特性,通过分析颗粒内部的燃烧过程和砷挥发过程,揭示不同工况下砷挥发特性差异产生的原因,深入理解煤粉燃烧过程中砷的挥发机理。(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陈双阳,袁彪,胥佳佳,陈贵堂,胡秋辉[9](2017)在《超声辅助萃取-阴离子交换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实时分离和测定香菇及其加工制品中6种形态砷化合物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超声辅助萃取-阴离子交换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同时分离和测定香菇及其加工制品中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砷胆碱(AsC)和砷甜菜碱(AsB)等6种形态砷化合物的方法。以0.3 mol/L乙酸为萃取剂,在60℃下超声辅助提取10 min,采用25 mmol/L磷酸二氢铵和水作为流动相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上梯度洗脱,ICP-M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6种形态砷化合物在15 min内实现良好的基线分离。线性范围0~50μg/L,相关系数R~2均在0.9988以上,方法检出限为0.31~0.59μg/L,加标回收率为94.30%~102.75%,相对标准偏差为1.63%~3.72%。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已成功应用于香菇及其制品中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分离测定。样品中的无机砷含量为0.2039~0.4999 mg/kg,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所规定的0.5mg/kg。不同地理环境、栽培方式以及加工方式会影响香菇中的形态砷化合物含量。健康风险评估显示,香菇及其加工制品中的形态砷化合物含量对中国消费者没有显着危害。(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汤章图[10](2017)在《准一维铬砷化合物的制备和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卡默林.昂内斯在纯汞实验中首次发现了超导电性后,超导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铜氧高温超导体的发现更是激发了科研工作者在超导新材料探索上空前的热情,尤其是在过渡族金属化合物上。在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不懈努力下,科研工作者在一些二维材料中,包括铁磷族化合物,发现了非常规超导电性。铁磷族化合物跟铜氧化物一样,电子关联较强,具有准二维的晶体结构。但是在准一维材料中,一般不容易观察到超导电性(SC),主要原因是在这类材料中,容易出现派尔斯不稳定性,并且在一维体系中容易出现Luttinger液体,使费米面附近的态密度减小,不利于形成库珀对。因此在电子关联比较强的准一维材料中寻找非常规超导体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结合新发现的准一维超导体K2Cr3As3,通过元素替换,合成了新的超导体Rb2Cr3As3和Cs2Cr3As3。所取得的结果如下:(1)Rb2Cr3As3,超导转变温度为4.8 K。基本结构包括一维无限长的[(Cr3As3)-2]∞双壁亚纳米管。多晶正常态电阻率在5 K-35 K都跟温度保持线性关系,零温下的上临界场超过泡利顺磁极限2倍,此外,混合态的零温电子比热系数(外推)随外加磁场按(?)增加,暗示超导能隙中存在节点。Rb2Cr3As3单晶样品的上临界场Hc2(T)具有各向异性的行为。由于存在自旋涨落的缘故,正常态的磁阻是比较小的和负的,Te附近Hc2(T)的各向异性是K2Cr3 As3的两倍,符合Rb2Cr3As3的链间距离比较大导致链间的耦合比较弱的情况。Hc2⊥(T)曲线符合轨道极限特征,Hc2‖(T)曲线符合泡利顺磁极限的特征。外推得到的零温下上临界场μ0Hc‖2(0)=17.5 T和μ0Hc2⊥(0)=29 T。后者是泡利顺磁极限给出的上临界场的叁倍多。各向异性的反转和温度降至0.075Tc时,Hc2⊥(T)仍然线性增加,暗示我们的Rb2Cr3As3超导体配对方式以自旋叁重态为主。(2)链间距里最大的超导体Cs2Cr3As3,超导转变温度为2.2 K,与Rb2Cr3As3有相同的晶体结构,有类似的奇异的物理性质,比如多晶样品的正常态电阻率跟温度有线性关系,有比较高的上临界场,超过了泡利极限。这些共同点说明在准一维铬砷化合物家族中,非常规超导电性是共性。(3)通过无水乙醇脱去Rb2Cr3As3和Cs2Cr3As3中的一个铷和铯,得到了RbCr3As3和CsCr3As3。晶体的结构依然保持(Cr3As3)∞一维链。但是RbCr3As3和CsCr3As3都不是超导体,在温度低于5-6 K时,呈现集团自旋玻璃基态。重要的是,Cr的局域磁矩随链间距离增加而变大,这进一步证明在A133体系中存在Cr局域磁矩。这为理解A2Cr3As3系统中的超导电性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10-17)
砷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测定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检测技术中,流动相的pH值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以往较多的研究仅关注了pH值对分离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分离度的优劣选择一个适用的pH值。本文采用HPLC-ICP-MS技术测定不同形态的砷化合物,以30mmol/L碳酸氢铵溶液作为流动相,研究了当流动相pH值在6.0~9.7范围内变化时,对砷形态化合物保留时间和峰强度产生的影响,从砷化合物的分离度、灵敏度和分析成本叁个方面确定合理的分析方案。结果表明:pH值在6.0~7.5和9.5~9.7范围内, As(Ⅲ)、As(Ⅴ)、一甲基砷(MMA)和二甲基砷(DMA)四种形态的砷化合物的色谱峰分离效果较好;pH值在8.0~9.0范围时,随着pH值的增加,As(Ⅲ)和DMA出峰顺序发生了交换;pH为弱酸性时,砷化合物的灵敏度均较高;pH为偏碱性时,分析周期变短,适用于快速分析。碱性条件下,部分砷化合物与色谱柱结合能力更强,被保留在色谱柱内,使得色谱柱的寿命可能缩短。研究认为:偏酸性的流动相条件,适用于超低浓度(如≤10μg/L)的样品分析;偏碱性的流动相条件,具有明显的时间成本和运行成本优势,但要对色谱柱定期维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砷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周乐舟.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慢性砷中毒患者头发中4种形态的砷化合物[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
[2].董会军,董建芳,王昕洲,李义,赵峰.pH值对HPLC-ICP-MS测定水体中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影响[J].岩矿测试.2019
[3].廖春华,边寰锋,方道奎,朱志良,聂新民.砷化合物诱导人THLE-3细胞DNA损伤与IL-6/p-STAT3表达的关系[J].毒理学杂志.2019
[4].于霄.玉米芯活性炭的制备及对有机砷化合物的吸附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
[5].周志豪,黄振华,周朝生,陆荣茂,曾国权.振荡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藻类中6种形态砷化合物[J].山东化工.2018
[6].王哲.碱金属铬砷化合物超导电性的高压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
[7].刘天晴.海产品中砷化合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8
[8].刘慧敏.煤粉恒温燃烧砷挥发特性及一种新的砷化合物反应动力学参数确定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9].陈双阳,袁彪,胥佳佳,陈贵堂,胡秋辉.超声辅助萃取-阴离子交换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实时分离和测定香菇及其加工制品中6种形态砷化合物含量[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10].汤章图.准一维铬砷化合物的制备和物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7
标签: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 砷; 头发; 慢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