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景观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蒙山风景区,风景园林,景观格局,破碎化
景观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徐梦林,李冠衡,鞠鲤懋[1](2019)在《基于ENVI技术下的蒙山风景区景观格局动态评估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风景区景观结构随人类活动不断发生变化,过多人为干扰及不合理用地布局将影响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梳理风景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对于指导风景区合理规划及促进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山东省蒙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在ENVI技术支持下解译其2003、2008、2013、2015年遥感影像并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基于2003—2015年蒙山风景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结合景观现状评估显示:(1)研究期间林地、耕地类型缩减与建筑用地扩张是该时期风景区发展的典型特征,林地向耕地转化、耕地向林地转化、耕地向建筑用地转化是风景区景观类型转移最主要的3种方式,转换面积分别为1 760.49、1 197.27和1 497.15 hm~2,依次集中于边缘区、边缘区、外围区。(2)风景区整体破碎化程度呈现波动性变化,其中2008年为风景区破碎度最低的一年,同时也是林地类型破碎度最低的一年。(3)典型空间结构上,风景区各个分区破碎程度排序为边缘区>外围区>核心区,边缘区破碎化程度高,生态较为脆弱。(4)景观各类型均呈波动式变化,其中建筑用地破碎化加剧最为显着。【结论】风景区研究始末对比破碎度加剧,林地、建筑用地是影响景观格局稳定的关键因子,特别是边缘区林地、建筑用地布局应引起重点关注,同时破碎化程度不是判定景区发展的唯一因子,应结合景观品质的判定综合考量。(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周怀宇,姜会全,刘海龙[2](2019)在《基于物联网在线监测的景观项目雨洪管理过程可视化与绩效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雨洪管理研究中,实地监测分析的准确性远高于模型模拟与水文计算,高精度监测数据可有效支撑景观项目雨洪管理过程还原及绩效评估。以清华大学胜因院为研究场地,利用无线传感网络(WSN)在线监测技术,通过系统设计组织多种传感器收集分钟级的降雨、树冠截留、土壤持水量、下渗、积水、溢流等雨洪管理数据。研究依据16场降雨数据,定量评估了场地树木冠层及终端雨水花园所发挥的径流削减作用,并分析指标相关性,可视化复杂的土壤水文过程。本研究提供的监测指标、系统及分析方法在景观项目雨洪管理监测中具有较强的推广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9年10期)
刘兆文,李云,丁斌[3](2019)在《基于震灾图像维度分析下景观带毁损程度评估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灾害是所有自然灾害中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当景观带遭到地震破坏时,景观带中的规则建筑结构发生改变,景观带毁损程度评估是城市避震减灾体系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对景观带中规则建筑毁损程度研究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探讨景观带毁损程度评估的问题,基于震灾图像维度分析下对景观带毁损程度的评估方法进行尝试。根据规则建筑震灾图像质量,按图像维度的变化特征对规则建筑结构的破碎程度进行划分,获取破碎概率分布,根据破碎概率划分最佳阈值,采用分数维方法提取图像维度特征,根据提取到的规则建筑震灾图像维度特征,将毁损的规则建筑空间自相关程度转换成正态分布曲线,进而构建评估模型对规则建筑毁损程度进行评估。针对实例分析,实现基于震灾图像维度分析下景观带毁损程度评估方法并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付永虎,朱益梅,刘俊青,魏范青[4](2019)在《基于景观格局变化的连云港海岸带生态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连云港4期海岸带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结合景观生态学,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连云港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1984年到2017年,耕地和海域面积不断减小,建筑用地面积逐渐增加,林地变化较为稳定;滩涂的斑块密度指数和边缘密度指数不断下降,建筑用地的最大斑块指数不断上升,人类活动对建筑用地的干扰呈逐渐增强态势.连云港海岸带总体处于中生态风险区域,高生态风险区域面积呈下降趋势,较高风险区域面积在不断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连云港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优化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姚松,骆琼[5](2019)在《浅谈使用后评估(POE)方法在校园景观专项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新芜校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后评估(POE)作为设计环节的反馈,可对提升改造设计,或类似项目的新建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本文探究将其引入景观设计教学,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从使用者角度出发,认识设计的本质与途径,以科学严谨的方法介入校园景观更新设计。(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7期)
武文丽[6](2019)在《基于行程式评估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性质及要求,以行程式评估代替单一考试考核,强化过程考核为导向,根据课程内容及环节,细分教学模块,创新考核制度,建立完成的行程式的考核体系;从而促使教师优化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更改教学成果的输出方式,探索园林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模式。(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71期)
王思思,任朝阳,苏毅[7](2019)在《基于Visual MODFLOW的景观湖防渗方式评估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景观湖生态设计方法,基于Visual MODFLOW模型,对景观湖4种防渗方式进行模拟分析,从水资源、水生态和成本方面进行定量评估,提出了优化复合防渗方式,并探究不防渗景观湖的影响因素和设计条件。研究发现:湖底土工膜和岸坡黏土压实防渗方式能够减少59. 89%的渗漏,降低9. 82%的成本,复合方式较之单一方式更能兼顾生态环境、防渗效果和经济成本;当景观湖不采取防渗时,在湖体水位、湖体面积和区域水文条件因素中,湖体水位变化、面积变化对景观湖渗漏量影响更大,湖体面积变化则对周边潜水水位的影响更加明显,而区域水文条件的改变则会影响地下水对景观湖的补充。(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宋琼姣,孙新旺,刘冰[8](2019)在《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体系对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景观是人-地交互作用下的产物,其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两方面。乡村景观具有地域特殊性,其发展演变过程与其特定的景观特征是时间上的延续以及空间上的具体反映。本文从景观特征评估的概念,评估的目的及意义,评估原则及方法介绍了运用较为成熟的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体系(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简称LCA),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体系对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3期)
蔡正坤[9](2019)在《标致性景观设计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存在着评估精准性差、模型灵活性差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标致性景观设计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分析与研究。通过对现有模型的分析,对构建的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整体架构进行提出,以此为基础构建整体结构数值分析模型,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非线性动力时程进行分析,得到标致性景观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指标-损伤指数,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对损伤分布系数进行计算,以得到的损伤分布系数为依据建立标致性景观性易损性曲面,由其推导出抗震避灾韧性指数公式,从而实现标致性景观设计抗震避灾韧性的评估。通过实验得到,与现有的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相比较,构建的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极大的提升了评估的精准性与模型的灵活性,充分说明构建的标致性景观设计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具备更好的评估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02期)
付永虎,马星吉,刘俊青,胡晗[10](2019)在《连云港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连云港2期海岸带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应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定量分析了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估了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动态度为1.61%;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呈现出愈加破碎化的态势;2002—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3.60亿元,水域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为87.19%;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关联程度的排序为:聚集度>蔓延度>分离度>多样性与均匀度>斑块密度>斑块数。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连云港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景观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雨洪管理研究中,实地监测分析的准确性远高于模型模拟与水文计算,高精度监测数据可有效支撑景观项目雨洪管理过程还原及绩效评估。以清华大学胜因院为研究场地,利用无线传感网络(WSN)在线监测技术,通过系统设计组织多种传感器收集分钟级的降雨、树冠截留、土壤持水量、下渗、积水、溢流等雨洪管理数据。研究依据16场降雨数据,定量评估了场地树木冠层及终端雨水花园所发挥的径流削减作用,并分析指标相关性,可视化复杂的土壤水文过程。本研究提供的监测指标、系统及分析方法在景观项目雨洪管理监测中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观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徐梦林,李冠衡,鞠鲤懋.基于ENVI技术下的蒙山风景区景观格局动态评估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2].周怀宇,姜会全,刘海龙.基于物联网在线监测的景观项目雨洪管理过程可视化与绩效评估[J].中国园林.2019
[3].刘兆文,李云,丁斌.基于震灾图像维度分析下景观带毁损程度评估的探讨[J].地震工程学报.2019
[4].付永虎,朱益梅,刘俊青,魏范青.基于景观格局变化的连云港海岸带生态风险评估[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姚松,骆琼.浅谈使用后评估(POE)方法在校园景观专项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新芜校区为例[J].明日风尚.2019
[6].武文丽.基于行程式评估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
[7].王思思,任朝阳,苏毅.基于VisualMODFLOW的景观湖防渗方式评估及优化设计[J].环境工程.2019
[8].宋琼姣,孙新旺,刘冰.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体系对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借鉴意义[J].大众文艺.2019
[9].蔡正坤.标致性景观设计抗震避灾韧性评估模型分析[J].华南地震.2019
[10].付永虎,马星吉,刘俊青,胡晗.连云港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