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胆囊腺瘤型息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超声检查
胆囊腺瘤型息肉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刘月洁,杨力,魏小雨,张万蕾[1](2019)在《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超声特征,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胆固醇性息肉和23例腺瘤性息肉,分析两组病变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特征。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组与腺瘤性息肉组在病变最大径线、数目、病变内点灶状强回声、造影前后血流可见性及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变低增强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病变最大径线>1.25cm和病变变低增强时间>70s作为诊断腺瘤性息肉的截点值,其诊断的灵敏度较高。结论 综合应用高低频超声和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管春鸾,程瑞生[2](2018)在《胆囊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临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和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结果在全部1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胆固醇性息肉的占比最高,其次为腺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发病年龄、性别、有无合并胆囊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的有临床症状、合并结石率显着高于腺瘤性息肉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主要为多发,腺瘤性息肉主要为单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的息肉直径显着小于腺瘤性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单发、病变>10mm,短时间内存在增大趋势;胆固醇性息肉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多发,病变≤10 mm,伴结石,存在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18期)
李卫峰,张景丽,陆中萃[3](2018)在《胆囊癌、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胆囊癌、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胆囊癌患者,20例胆囊腺瘤性息肉患者,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叁组患者胆囊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胆囊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阳性率61.7%(37/60)、68.3%(41/60)显着高于胆囊腺瘤性息肉组35.0%(7/20)、40.0%(8/20)和慢性胆囊炎组10.0%(2/20)、5.0%(1/20)(P<0.05),而胆囊腺瘤性息肉组胆囊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又显着高于慢性胆囊炎组(P<0.05);胆囊癌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Nevin分期、侵犯周围组织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胆囊癌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较高,与肿瘤分化程度、Nevin分期、侵犯周围组织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检测p53、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可为胆囊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陈长喜,郭传勇,杜娟,毛玉山,缪敏[4](2017)在《胆囊切除对老年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胆囊切除对老年人大肠腺瘤性息肉(CAP)的影响。方法选择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60岁以上退休员工1 125例,分为CAP组(n=187)和正常对照组(n=938),并根据B超结果分为胆囊切除组和未切除组,对其肠镜结果、体质指数(BMI)、腰围、胆红素谱进行分析。结果男性CAP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3.210,P<0.001);CAP组年龄、腰围明显高于非CAP组(P<0.001);胆囊切除组的大肠腺瘤检出率明显高于未切除组(χ~2=5.348,P<0.021);经Logistic回归法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腰围、胆囊切除(P=0.019,OR=1.876,95%CI:1.118~3.146)是发生CAP的危险因素。结论胆囊切除可能是老年人患CAP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7年19期)
邱婷婷,罗燕[5](2016)在《胆囊乳头状腺瘤伴胆固醇性息肉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1例男性患者,25岁,以"右上腹反复隐痛1月余,加重1周"入院。查体:剑突下偏右侧深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色超声:胆囊大小正常,囊腔内查见数个稍强回声,较大者呈羽毛状、窄基底,大小约2.3 cm×1.6 cm,其边界较清楚,形态欠规则,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图1)。超声造影:经肘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后,病灶动脉期呈不均匀性高增强,较大者内可见管径约1.5 mm的滋养动脉(图2),超声造影第51(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6年02期)
姚兰杰,行书丽[6](2015)在《腺瘤性胃息肉和腺瘤性大肠息肉合并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腺瘤性胃息肉、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发生率,探讨腺瘤性胃息肉、腺瘤性大肠息肉与PLG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腺瘤性胃息肉44例(A组)、炎性增生性胃息肉64例(B组)、腺瘤性大肠息肉289例(C组)、炎性增生性大肠息肉85例(D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未发现胃息肉者100例(E组)及未发现大肠息肉者100例(F组)受检者进行对照研究。全部患者均予以胆囊部位超声检查,分别对各组受检者胆囊内是否存在PLG、PLG的大小、形态、数目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A、B、E组PLG发生率分别为9.1%、6.3%、3.0%,3组PLG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组PLG发生率分别为18.3%、5.9%、3.0%,C组PLG发生率显着高于D、F组(P<0.01),但D、F组PLG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瘤性大肠息肉与PLG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腺瘤性胃息肉与PLG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王媛,孔静,吴硕东,王怀涛,丁立峰[7](2011)在《胆囊腺瘤样息肉恶变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5岁,以"胃痛5 d,发现胆囊内占位3 d"入院。患者行肝胆脾彩超发现附壁1.7 cm×1.5 cm中等回声突起,声影(-),移动(-)。体格检查:巩膜及全身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恶心、呕吐、(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期刊2011年04期)
梁法生,张晓微,夏冬雪,刘福全,谢家祺[8](2009)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及腺瘤样息肉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及腺瘤样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我院为7例胆囊结石、5例胆囊腺瘤样息肉患者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底部萎缩,体部和颈部壁略厚,有较轻的慢性炎症。切除胆囊底部,胆道镜检查取净结石,用3-0可吸收线两层缝合胆囊。胆囊息肉患者息肉基底较宽,腹腔镜下切开胆囊体部前壁约1.5cm,用胆道镜找到腺瘤,延长胆囊切口充分显露腺瘤,直视下将腺瘤及其基底部相连的胆囊壁一并切除,术中病理报告均为良性腺瘤,同法缝合胆囊。结果:患者均治愈,手术时间90~130min,平均(114±13)min;肛门排气时间24~30h,平均(26.6±2.1)h;无胆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6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8个月,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分别为15%~35%、30%~50%。结论:完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和腺瘤样息肉,对保护胆囊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部分病例中是可行的,是一种新的保胆术式。(本文来源于《腹腔镜外科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梁法生,董毅,张晓微[9](2009)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腺瘤样息肉(附2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从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行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68例,其中对2例胆囊腺瘤样息肉的病人行完全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例病人,女,48~56岁,因体检发现胆囊息肉2~6月余行保胆手术入院,右上腹有隐痛,术前腹部超声(本文来源于《肝胆外科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许少兰,郭玉萍[10](2008)在《胆囊息肉 胆囊腺瘤与胆囊癌超声图像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对胆囊息肉、胆囊腺瘤、胆囊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71例胆囊息肉、30例胆囊腺瘤、109例胆囊癌灰阶超声(BUS)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声像图特征。结果胆囊息肉、胆囊腺瘤、胆囊癌的大小、彩色血流分级、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等均差异有显着意义,如以RI≤0.65作为诊断恶性病变的指标,较有特异性。结论BUS联合CDFI是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08年S2期)
胆囊腺瘤型息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和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结果在全部1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胆固醇性息肉的占比最高,其次为腺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发病年龄、性别、有无合并胆囊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的有临床症状、合并结石率显着高于腺瘤性息肉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主要为多发,腺瘤性息肉主要为单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的息肉直径显着小于腺瘤性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单发、病变>10mm,短时间内存在增大趋势;胆固醇性息肉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多发,病变≤10 mm,伴结石,存在临床症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胆囊腺瘤型息肉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雪,刘月洁,杨力,魏小雨,张万蕾.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
[2].管春鸾,程瑞生.胆囊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临床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
[3].李卫峰,张景丽,陆中萃.胆囊癌、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53、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
[4].陈长喜,郭传勇,杜娟,毛玉山,缪敏.胆囊切除对老年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5].邱婷婷,罗燕.胆囊乳头状腺瘤伴胆固醇性息肉1例[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6
[6].姚兰杰,行书丽.腺瘤性胃息肉和腺瘤性大肠息肉合并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
[7].王媛,孔静,吴硕东,王怀涛,丁立峰.胆囊腺瘤样息肉恶变1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
[8].梁法生,张晓微,夏冬雪,刘福全,谢家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及腺瘤样息肉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
[9].梁法生,董毅,张晓微.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腺瘤样息肉(附2例报告)[J].肝胆外科杂志.2009
[10].许少兰,郭玉萍.胆囊息肉胆囊腺瘤与胆囊癌超声图像对比[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