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习得状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词汇等级划分》,普及化等级词汇,副词习得
习得状况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红[1](2019)在《国际学生普及化等级副词习得状况与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副词习得是词汇习得中的重点与难点。《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词汇等级划分》中共涉及135个普及化等级副词,也是常用副词。学生对此类副词的认读和输出状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普及化等级副词本身的独特性及目前副词教学的"碎片化"。鉴于此,普及化副词应加强辨析,同时建构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副词教学语法体系。(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0期)
赵薇[2](2019)在《语言迁移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叁语习得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言迁移理论视阈下,通过实证方法从词汇与句法层面考察了我国大学生叁语习得状况。研究发现中、英、德叁种语言规则对学习者叁语习得产生正、负迁移的情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多种策略,例如加强语言外因素影响的研究,重视语际共性的作用,以及增加语言输入等策略来降低语言负迁移的干扰。(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18期)
林琳,粟芳,李一丹[3](2019)在《多种语言文化环境下广西壮族大学生英语习得的迁移状况及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习得和迁移理论,从语音、语法、词汇方面深入分析壮语、汉语、英语之间的迁移状况,并提出以迁移规律指导壮族地区英语教学实践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18期)
罗雅芳[4](2019)在《高级阶段留学生副词“还”的习得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副词“还”由于用法多样且复杂,一直是留学生习得的重难点。虽然关于“还”的本体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在二语习得研究方面,还值得进一步探讨,以促进教学的改进。本文以高级阶段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对外汉语教学大纲、教材和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发现留学生“还”的用法可以分为八类,即“还_1,表示重复”、“还_2,表示持续”、“还_3,表示增补”、“还_4,表示程度加深”、“还_5,表示程度浅”、“还_6,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快”、“还_7,表示尚且”、“还_8,由‘反预期’引出的反问、出乎意料、因名不副实而不满等语气”。以“还”的使用率和正确率为参考依据,本文分析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还”的客观习得顺序。考虑到该类语料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局限性,本文又以八类“还”为考察范围,向高级阶段留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并对被试“还”的习得顺序进行了梳理。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两类客观习得顺序在大体上是一致的。同时,留学生“还”的习得难度由易到难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即还_2、还_3<还_1、还_5、还_6<还_4、还_8<还_7(“<”读作“易于”)。最后,本文还对两类语料进行了偏误分析,认为学习者习得“还”时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是目的语知识的干扰,输入频率不平等的影响以及教材中语言点安排不当等。针对这些原因,本文也从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周萌,游衣明[5](2018)在《基于学习者习得状况的日语情态意义扩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语中同一情态形式往往存在多种意义,而这些意义之间存在连续性的同时,也有着核心义和扩展义之别。相关研究表明,核心义较容易习得,而日语学习者的习得顺序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情态的意义扩展关系。本文选取日语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复数意义的6种情态形式,通过对学习者及母语者对核心义的选择倾向调查,以此来分析情态形式的意义扩展关系与习得顺序的关联情况,并对与情态相关的日语教学提出相应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吕秋鑫[6](2018)在《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たい」的习得状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语学习中,愿望表达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迄今为止,前人在习得研究、语言学研究、使用情况研究方面分别进行了先行研究,但在笔者的调查范围之内,尚未发现从「~たい」的可实现的不可实现的视点关于「~たいと思う」的使用恰当性的研究,即在笔者调查范围内,关于「~たい」的不可能实现的语义功能的研究、以及与该语义功能相关的习得研究似乎尚且不足。本研究中,为考查表达不可能实现愿望时日语母语者的实际使用情况,希望以“从愿望的可实现的不可实现的视点来看「~たいと思う」的使用是否为误用”为焦点,通过语料库调查进行研究。利用少纳言语料库及KY语料库进行用例调查的结果可见,说话人为第一人称的情形下,在表达不可能实现愿望时,仅可使用「~たい」,「~たいと思う」的使用为误用。可以预测,中国日语学习者关于这样的「~たいと思う」的误用问题的习得中,会存在习得不完全的地方。因此,为掌握中国日语学习者「~たい」的不可实现的语义功能的习得状况,笔者以大连外国语大学日与学院共计57名叁年级学生为对象,以考查“说话人为第一人称的情形下,在表达不可能实现愿望时,仅可使用「~たい」,「~たいと思う」的使用为误用”这一问题的习得中,学习者是否存在习得不完全的地方为目的,实施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的正确回答率仅为47%。同时,错误使用「~たいと思う」的比例达到了31%。由此可以判断学习者在不可实现愿望的习得方面是存在问题的。继而,为明确学习者习得不完全的原因,进行了以学习者为对象的访谈调查、以教师为对象的访谈调查以及教材调查。通过对学习者的访谈调查结果可以预测,关于「~たい」的不可实现的语义功能,学习者自发地完成习得的可能性比较低。同时也可得出,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たい」的习得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进行「~たい」的讲解、是否涉及到「~たい」不可实现的予以功能、是否提示学生表达不可实现的愿望时应注意「~たいと思う」的使用为误用等,对于学习者的「~たい」的不可实现的语义功能的习得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本研究继而针对「~たい」这一句型出现的时间节点、即大学一年级的授课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另外,目前大学的日语学习者的日语习得主要媒介仍为教学计划中使用的教材,所以教材中是否出现关于「~たい」的不可实现的语义功能的说明,对于学习者的习得以及教师的授课影响非常大。因此,本研究对于问卷调查对象所使用的教材也进行了调查。两方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日语教材中,对「~たい」这一句型进行说明时,没有明确指出“说话人为第一人称情形下,在表达不可实现愿望时,仅可使用「~たい」,「たいと思う」的使用为误用”,同时也没有任何教师在教学现场进行明确的补充说明。最后,通过上述调查的结果分析,得出中国日语学习者习得不完全的原因,教材的说明不足成为学习者习得不完全的最重要原因、教师的说明不足成为学习者习得不完全的直接原因,而言语学上关于「~たい」的不可实现的语义功能的研究不足则成为教材、教师说明不足的根本原因。继而从教材、教师、语言学研究3个方面进行考察,希望能为今后的日语愿望表达的教学、以及关于日语愿望表达的教材编写提出建议和意见。(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马赵静,李传江,周兢[7](2018)在《上海市3~5岁儿童上海话习得状况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及人口大规模流动,上海市普通话、上海话、外语及其他地区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共存的多元语言环境已经形成。鉴于多语环境背景下学前儿童上海话习得相关研究欠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3~5岁儿童的上海话习得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3~5岁儿童上海话习得水平呈现出整体偏低且随年龄逐渐增长的基本态势;实词的掌握率高于虚词,实词中儿童优先掌握名词,遵循着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家庭住所和家庭语言环境与3~5岁儿童的上海话习得关系密切。最后就儿童上海话教育提出了建议:家园合作,形成重视沪语输入和鼓励沪语表达的教育模式。(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教科研版)》期刊2018年02期)
吴洋,全永根[8](2017)在《中国学习者对韩语连接语尾“■”的习得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语习得中介语理论中的习得顺序理论和U字发展模式理论为指导,以问卷的方式,对不同阶段中国学习者习得连接语尾"■"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可知:连接语尾"■"的语义功能的习得呈现出一定的习得顺序;而且根据其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的不同,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分别呈现出渐进式发展模式和U字发展模式。依据调查分析结果,从教材编排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对连接语尾"■"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韩国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田玉玲[9](2017)在《日语学习者拟声拟态词习得状况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通过问题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日语学习者的拟声拟态词习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习者对拟声拟态词的整体习得状况较差,同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拟声拟态词重要性的认识、学习态度、运用程度、规律性认识等方面的不足是学习者习得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28期)
高和栋[10](2017)在《关于初级阶段日语动词习得状况的考察及教学法的探索——以动词活用形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高等院校日语初级阶段动词的习得状况为考察对象,以动词活用形为中心进行了语法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试图从教材编写,教师观念,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寻找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同时对相关的教学法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16期)
习得状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语言迁移理论视阈下,通过实证方法从词汇与句法层面考察了我国大学生叁语习得状况。研究发现中、英、德叁种语言规则对学习者叁语习得产生正、负迁移的情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多种策略,例如加强语言外因素影响的研究,重视语际共性的作用,以及增加语言输入等策略来降低语言负迁移的干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习得状况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红.国际学生普及化等级副词习得状况与教学策略[J].文教资料.2019
[2].赵薇.语言迁移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叁语习得状况[J].科技视界.2019
[3].林琳,粟芳,李一丹.多种语言文化环境下广西壮族大学生英语习得的迁移状况及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4].罗雅芳.高级阶段留学生副词“还”的习得状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5].周萌,游衣明.基于学习者习得状况的日语情态意义扩展研究[J].外语研究.2018
[6].吕秋鑫.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たい」的习得状况的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7].马赵静,李传江,周兢.上海市3~5岁儿童上海话习得状况调查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8
[8].吴洋,全永根.中国学习者对韩语连接语尾“■”的习得状况研究[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7
[9].田玉玲.日语学习者拟声拟态词习得状况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17
[10].高和栋.关于初级阶段日语动词习得状况的考察及教学法的探索——以动词活用形为中心[J].山西青年.2017
标签:《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词汇等级划分》; 普及化等级词汇; 副词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