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穆斯林妇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妇女运动,穆斯林妇女,少数族裔女性主义
穆斯林妇女论文文献综述
卢云,李雪芹[1](2019)在《当代印度穆斯林妇女运动及其组织——以“穆斯林妇女权利网络”和“印度穆斯林妇女权益运动”的发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两大穆斯林妇女组织的考察,揭示穆斯林妇女权利的倡导者如何在性别、阶级、种姓和宗教相互交织的复杂权力网络中协调其多重身份,从而挑战学界将穆斯林妇女简化为"受害者"的本质主义分类,并重新将她们定义为政治能动者。文章在印度少数族裔妇女运动的背景下探讨这些组织,并指出在印度业已呈现机构化甚至日趋衰落的妇女运动中,来自于边缘社区妇女运动活动家的努力仍是一股新生的活跃力量。(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3期)
金梦[2](2017)在《《亲戚之间》与《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家庭妇女形象对比——以铜佛寺嫂子与梁君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妇女,顾名思义是已婚后全职服务于家庭,不外出工作,一心照顾家庭的妇女。在文学作品中,家庭妇女形象在刻画的女性形象中也占了很大比例,属于传统的女性形象之一,也是比较经典的女性形象。而朝鲜族作家林元春的《亲戚之间》与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亲戚之间》中作者以朴实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言语不多,但富有鲜明个性的典型朝鲜族家庭妇女形象——铜佛寺嫂子。《穆斯林的葬礼》中作者塑造了一个经历过太多刻骨铭心,以及苦难与无奈的回族家庭妇女——梁君璧。本文将通过平行研究的方法,对这两位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剖析。从两位人物不同的处境下,来分析她们的形象特征,进而折射这两个家庭的命运,以及最终结局的必然性。(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3期)
邵红峦[3](2017)在《西方牛仔裤公司在穆斯林妇女消费群体的跨文化营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西方牛仔裤公司赋予各种符号化意义的牛仔裤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全球化时代的流行文化的典型代表。根据伊斯兰教义和伊斯兰女性服饰观,穆斯林女性在服饰穿着上不应该显露身体的轮廓,但以紧身、性感为特点的女性牛仔裤却在马来西亚穆斯林女性当中得到传播。本文旨在通过将西方牛仔裤公司在马来西亚的跨文化营销策略作为核心案例,从跨文化关系视野,探讨跨国公司如何利用马来西亚政经制度与政治文化以及马来青年文化、马来人社会心理、马来消费者行为倾向等方面的外部支撑性因素制定合理的跨文化营销策略,以应对马来西亚伊斯兰教所形成的“文化壁垒”,达到拓展马来西亚穆斯林女性市场的目的。本文通过的详细论述,认为跨国公司在基于对东道国的政经制度、政治文化、社会群体心理和文化的把握和利用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跨文化营销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异质文化壁垒,进行较为有效的跨国经营。文章第一部分对本文的核心问题、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进行简要概述;第二部分简述跨文化关系背景下西方牛仔裤的跨文化内涵及其全球拓展概况;第叁部分通过对以李维斯公司为代表的西方牛仔裤公司针对马来西亚穆斯林女性在标准化及在地化的跨文化营销策略的概述初步解释牛仔裤在马来西亚的传播;第四部分对以李维斯公司为代表的西方牛仔裤公司对马来西亚伊斯兰文化壁垒的突破进行更深入的论述;第五部分从以李维斯公司为代表的西方牛仔裤跨国公司在马来西亚突破文化壁垒过程中所利用的若干外在支撑性因素方面解析其跨文化营销策略的合理性;第六部分是结束语部分。(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6-30)
常倩[4](2017)在《甘肃城居穆斯林妇女民族特征强化探由——以兰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代,甘肃城居穆斯林妇女在服饰、教育、婚配及就业等方面体现出对民族特点和民族特征不断强化的现象,接受经学教育的穆斯林妇女社会角色趋向单一化,在家相夫教子或者仅限走进穆斯林小企业。穆斯林社区内卷化使族际通婚率增长趋缓,族群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分析认为,伊斯兰复兴主义思潮迭起等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过程中,穆斯林妇女的民族观对穆斯林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高度关注城市少数民族"社会适应"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7年01期)
马素德[5](2016)在《论穆斯林妇女离婚中的财产权益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妇女权益保护从来都是被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在女性地位越来越高的今天,妇女权益的保护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标杆,依旧是整个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笔者有在穆斯林自治地方从事一线法律工作的经历,在工作期间,笔者发现在穆斯林自治地方的一线审判实务中,大量的离婚案件没有真正保护穆斯林妇女的财产权益,众所周知夫妻对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共有权利,这是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正当权利,然而穆斯林妇女作为穆斯林自治地方的弱势群体,并没有享有这些应该享有的权利。为何在国家如此重视妇女权益保护的情形下,穆斯林妇女离婚中的财产权益还如此地被践踏呢?穆斯林妇女在深受中国传统观念和伊斯兰文化影响的穆斯林家庭成长,她们受传统思想的禁锢,也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尤其是身在农村地区的穆斯林妇女,更加觉得自己是男性的附属品,毫无自主权可言,所以在离婚时能有替自己维护财产权益的人少之又少;同时在穆斯林聚居区,基层群众本身素质有待提高,法院的裁判文书犹如一纸空文,无法得到很好的执行。所以,参照我国婚姻法等法律在我国其他地区的执行,再结合国外的一些保护离婚妇女财产的制度,有效地赋予穆斯林妇女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知情权、重视对经济困难穆斯林离婚妇女的帮助、将穆斯林妇女的家务劳动付出作为预期利益纳入财产分割的范围,再同时在基层农村大力宣传法律、政策,使法院的裁判文书得到有效的执行,在这些方式逐步推进的情况下,相信在穆斯林妇女离婚财产权益的保护方面会取得一定的成绩。(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4-01)
周少青[6](2015)在《认识穆斯林妇女地位的一种新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伊斯兰教中妇女的地位问题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粗略来说,关于妇女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存在着3种观点。一种是以西方世界为代表的西方派,认为妇女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是“受压迫的”或者至少是“受支配的”。第二种是以伊斯兰世界为代表的东方派,认为妇女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5-10-20)
王吉春[7](2015)在《穆斯林“荣誉谋杀”与伊斯兰妇女权益观——基于多维视角的应对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荣誉谋杀"是世界上最为残酷的家庭暴力,它几乎都出现在伊斯兰社会,这说明伊斯兰社会中具备这种行为发生的历史、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原因。面对现实中"荣誉谋杀"的受害者多维穆斯林女性这一局面,解决之道必须正确地对伊斯兰教义进行诠释,在伊斯兰国家加强对"荣誉谋杀"的立法,消除对伊斯兰教偏见的过程中加强文明之间的对话,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为穆斯林妇女免遭家庭暴力的侵害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杨静[8](2015)在《穆斯林流动妇女的社会融入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并且规模不断地持续扩大。在这种大规模和大跨度的人口空间流动中,穆斯林流动妇女也因家庭依附性的流动涌入了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不仅面对着一般性流动妇女所面对的问题,还面对着穆斯林流动人口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所面对的特殊问题: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职业的单一、以及对于宗教场所的需求和被环境尊重与接纳的强烈意愿。这导致穆斯林流动妇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是双重和特殊的.她们需要的帮助和关注也更为急迫。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从宏观的层面指出了本文研究穆斯林流动妇女社会融入的背景,研究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研究的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二、城市流动妇女问题;叁、社会系统理论。通过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综述,为笔者提供了“经济融入”,“社会生活融入”,“宗教文化融入”以及“心理认同”四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对流动妇女问题的综述,比较了各学者对于一般流动妇女的研究领域。而社会系统理论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主要从“研究对象的选择”,“访谈提纲的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伦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并提出了以社会系统理论介入穆斯林流动妇女社会融入问题的分析视角。第四部分是结果与分析,通过对访谈笔录的整理,主要从经济融入,社会生活,宗教文化,心理认同等四大维度对南京市穆斯林流动妇女的社会融入现状进行了描述。通过对其月收入状况、居住条件、消费状况、社会交往、社会支持、宗教文化活动、居留意愿,身份认同等问题的阐述,具体说明了其在融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第五部分是原因分析,通过对穆斯林流动妇女个人,家庭,及环境叁个方面的具体讨论,发现影响穆斯林流动妇女融入困境的产生,主要是其自我意识偏低,自身能力不足,家庭支持网络的缺乏以及宗教环境因素的影响。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首先从目前相关政策和研究对于穆斯林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建议进行了归纳和讨论,并提出从社会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对穆斯林流动妇女个人(微观系统),家庭(中层系统),以及宗教文化环境(宏观系统)叁个方面遇到的具体融入问题提出有效的介入策略,减少穆斯林流动妇女在融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11)
夏燕[9](2015)在《流动穆斯林妇女社会融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寻求发展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大批“农民工”涌入大中型城市。在进城务工的大潮中,流动妇女无疑是弱势群体,尤其是流动穆斯林妇女,既要面对汉族女性务工人员所要面对的问题,如户籍制度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差异、就业范围的局限、人身安全的担忧等等,还要面对不同宗教信仰下的文化适应和行为适应,可以说她们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本论文所研究的就是兰州的流动穆斯林妇女社会融入的问题。通过访谈、参与观察和查阅文献的研究方法,获得了流动穆斯林妇女的第一手资料,从文化融入、经济融入、行为融入叁个维度衡量了兰州流动穆斯林妇女的社会融入状况,发现这个群体在流入兰州后普遍就业层次偏低,就业渠道窄;社会保障缺失,社会福利基本没有;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问长;居住条件恶劣,卫生环境差;宗教活动减少,民族风俗趋于松懈;早婚“私婚”普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人际交往单一,缺少社会支持:文化素质偏低,子女教育难。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以及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是影响流动穆斯林妇女社会融入的制度因素;性别、文化程度、教义教规要求是影响其社会融入的个体因素;公共政策不够及时.公共设施不够健全,社会管理相对滞后,加之近年来与维吾尔族相关的全国各地暴恐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等,是影响其社会融入的社会因素。最后,对流动穆斯林妇女社会融入、城市的接纳以及民族地区发展叁个方而进行了反思。(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5-05-01)
穆卫宾[10](2015)在《做追求真善美的穆斯林妇女》一文中研究指出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各位朵斯提:赛俩目!清高的真主在伟大的《古兰经》中说:"顺服的男女、信道的男女、服从的男女、诚实的男女、坚忍的男女、恭敬的男女、好施的男女、斋戒的男女、保守贞操的男女、常念真主的男女,真主已为他们预备了赦宥和重大的报酬。"(33∶35)这段经文中,真主通过对先知穆罕默德家属的高贵品格的阐述,继而给(本文来源于《中国穆斯林》期刊2015年01期)
穆斯林妇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庭妇女,顾名思义是已婚后全职服务于家庭,不外出工作,一心照顾家庭的妇女。在文学作品中,家庭妇女形象在刻画的女性形象中也占了很大比例,属于传统的女性形象之一,也是比较经典的女性形象。而朝鲜族作家林元春的《亲戚之间》与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亲戚之间》中作者以朴实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言语不多,但富有鲜明个性的典型朝鲜族家庭妇女形象——铜佛寺嫂子。《穆斯林的葬礼》中作者塑造了一个经历过太多刻骨铭心,以及苦难与无奈的回族家庭妇女——梁君璧。本文将通过平行研究的方法,对这两位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剖析。从两位人物不同的处境下,来分析她们的形象特征,进而折射这两个家庭的命运,以及最终结局的必然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穆斯林妇女论文参考文献
[1].卢云,李雪芹.当代印度穆斯林妇女运动及其组织——以“穆斯林妇女权利网络”和“印度穆斯林妇女权益运动”的发展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19
[2].金梦.《亲戚之间》与《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家庭妇女形象对比——以铜佛寺嫂子与梁君璧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7
[3].邵红峦.西方牛仔裤公司在穆斯林妇女消费群体的跨文化营销研究[D].暨南大学.2017
[4].常倩.甘肃城居穆斯林妇女民族特征强化探由——以兰州为例[J].民族论坛.2017
[5].马素德.论穆斯林妇女离婚中的财产权益保护[D].兰州大学.2016
[6].周少青.认识穆斯林妇女地位的一种新范式[N].中国民族报.2015
[7].王吉春.穆斯林“荣誉谋杀”与伊斯兰妇女权益观——基于多维视角的应对之道[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15
[8].杨静.穆斯林流动妇女的社会融入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D].南京大学.2015
[9].夏燕.流动穆斯林妇女社会融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
[10].穆卫宾.做追求真善美的穆斯林妇女[J].中国穆斯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