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汉语口语论文-施晓娴

中高级汉语口语论文-施晓娴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高级汉语口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高级留学生,汉语写作,口语化,语体

中高级汉语口语论文文献综述

施晓娴[1](2019)在《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口语化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与留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可以发现很多人虽然可以流利地用汉语进行交流,汉语水平达到中高级水平,但他们的写作水平却不高,并存在明显的口语化倾向。本文借鉴语体学的研究成果,以留学生的习作为语料研究来源,探究留学生汉语写作口语化问题的特点并进行归类,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关建议。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综合分析语体学的相关研究,概述语体学理论。第二部分语料研究与分析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词类、短语、语法、语篇四个方面探讨习作中出现的口语化问题,主要集中在词类和语篇方面,其中日韩学生语气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儿”化现象在各类词中均有出现。第叁部分主要从语言本身、学生、教师、教材的角度分析了中高级留学生写作出现口语化问题的原因。中高级留学生虽具备一定的语体知识,但语体转换能力不强,书面语词积累不足,语体意识薄弱,将口述的语句直接转写到书面上。第四部分针对写作口语化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改变写作课上教师提供模板、例句,学生口述作文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动笔写作落在实处。教师可通过展示典型的语篇,使学生熟悉各种文本的语体特点建立一定的语感,进一步培养语体意识。最后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研究结果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19)

马诗雯[2](2019)在《非目的语环境下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角度出发,考察在非目的语环境下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发展情况。本文的研究问题为:1.六名非目的语环境下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口语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的发展轨迹如何?是否存在规律及动态发展模式?2.六名非目的语环境下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口语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口语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之间是否存在动态变化模式?通过观察六名意大利汉语学习者九个月内的口语发展趋势,得出结论:首先,大部分汉语学习者在语音准确度方面均取得了进步,该结果也证明,语音准确度是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者口语发展的首要关注点;其次,初始值对动态系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不同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性,差异性体现了个案研究的必要性。笔者根据六人口语能力发展轨迹归纳总结出汉语学习者的五种动态发展模式:近直线型发展轨迹模式;曲折上升型发展轨迹模式;曲折下降型发展轨迹模式;波峰/波谷型发展轨迹模式;复合型发展轨迹模式。这五种动态发展模式体现了动态系统理论中的变化特征,即动态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其中,前四种模式呈现了动态稳定性,而模式五则呈现了两种变化特征。六位学习者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口语水平的发展,竞争关系与支撑关系可能会随之产生变化。本研究根据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间动态的变化关系总结出叁种模式:零变化型模式、规则变化型模式以及不规则变化型模式。(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0)

赵尹荣[3](2019)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高级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留学生来华人数的不断增多给予我们的汉语教学工作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挑战。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不仅仅想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优势,更好地学习中文,更想亲自体会中国文化,了解真实的中国生活。这就对留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我们汉语教学工作者来说,如何提高留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让他们能更加顺利地达成交际目的,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何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就成为了我们研究和关注的又一大课题。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中,口语交际策略的教学一直被忽视。本文在已有的口语交际策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外国语大学进修高一(2)班27名同学的问卷调查以及口语测试,分别了解和统计了该班学生对于口语交际策略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每一位同学在真实环境下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和所遇到的交际困难。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实验的设计、实验内容的确定和具体实施方案的安排。分五个阶段即:口试结果整理及分组、头脑风暴及集中讲授、单项策略训练、综合训练及拓展运用、后测及结果分析实施此次口语交际策略教学实验。实验后仍然用调查问卷和口语测试记录实验效果,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口语交际策略教学提高了学生在面对交际障碍时使用一级交际策略的意识和频率,降低了使用回避、放弃等消极策略的意识和频率。2.在所教授的叁大交际策略中,补白策略对留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呈显着相关,描述释义和近似表达策略与交际的完成度呈显着相关。3.口语交际策略教学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完成度。4.口语交际策略的教学增加了学生在交际中输入和输出的数量和次数,有利于学生二语习得。5.口语交际策略的教学提高了学生交际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利于缓解学习焦虑。6.口语交际策略纳入口语课堂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欢迎。最后根据教学实验的结果,对交际策略教学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教师、教材设计以及留学生口语语伴等五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同时回顾整个实验研究,提出本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展望。(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旭,赵越[4](2019)在《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任务教学法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任务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应用研究中的现状及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语桥"题目和中高级口语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了一份对外汉语中高级任务型口语课堂任务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2期)

张珍源[5](2018)在《中、高级韩国留学生汉语口语非交界停顿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以西北师范大学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韩国学生和汉语本族语者为实验对象,对他们在录音语料中的非交界停顿现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实验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多因素的实验分析,比较了中、高级韩国留学生的停顿表现,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与西北师范大学韩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HSK成绩、所用教材等各方面比较了两学校中高级韩国留学生的停顿表现,并把韩国学生和汉语本族语者汉语口语的停顿表现做了比较。本文通过听辨和实验语音分析,从停顿的位置、次数、时长等多个方面入手发现了以下几点:中、高级阶段的韩国学生停顿次数和时长远大于本族语者且非交界停顿居多;停顿率会随着语言水平的提升而减弱但并不代表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口语流利程度一定高于中级水平学生;在朗读方面本族语者语图平稳而规律,鲜少出现非交界停顿现象,但在自由口语表达方面,出现非交界停顿的次数并不少于留学生。本文写作目的是找出中高级韩国留学生在朗读和口语表达方面与汉语本族语者停顿的不同之处,从而寻求留学生非交界停顿的现象的解释并尝试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高级韩国留学生不合理的停顿状况。(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柳泫辰[6](2018)在《以语块教学为核心的韩国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语口语输出能力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语言不仅要掌握汉语知识,还要具备运用汉语的能力。在诸多的语言技能中口语输出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中恰当地运用目的语,这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是很多汉语学习者掌握了相当多的语言知识(语法和词汇)之后,口语输出方面却仍然存在着问题。尽管大多数教师意识到了口语输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仍然缺乏可直接应用教学的具体有效的培养方法。调查显示,对韩国中高级学习者来说,口语输出能力与输入能力不匹配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何有效提高他们的口语输出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语料采集与分析及访谈等方法对韩国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口语输出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探讨出适合韩国中高级学习者口语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技巧。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陈述了选题背景和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资料的梳理,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确立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从而发现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本课题的创新提供依据。第二部分,主要确立了汉语口语输出能力的等级标准,同时对影响口语输出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分别对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了阐述。第叁部分,以现场会话录音、语料转写等方式对中高级韩国学习者的口语输出情况进行了调查,对会话中的反馈话语进行了细致的数据统计,并以背景访谈调查的结果作为数据统计结果的佐证。第四部分,从语言的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等叁个方面对韩国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在口语输出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探讨了语块与口语输出问题的相关性。第五部分,针对韩国中高级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输出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以语块教学为核心的口语输出能力的培养策略。(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张璟[7](2017)在《思维导图与中高级汉语口语话题扩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思维导图的原理及作用和认知心理学关于先行组织者、图式激活、信息提取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教材实例探讨了思维导图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思维导图在各教学环节中的运用,并就话题广度和深度的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全球化的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第十四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6-16)

孙夏歌[8](2017)在《影视资源在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变得更为重要,汉语口语的学习热度高涨不下。课堂教学作为口语学习的主要途径,教材的形式和内容却呆板、滞后,实用性差,教学手段也缺乏灵活性。如此的教学窘境导致课堂教学低成效,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没有获得明显提高。研究者试图借鉴英语教学中利用英文影视资源的经验,将中文影视资源应用到汉语口语教学中,以期充实教学素材,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近年来涌现的优秀中文影视作品提供了真实的口语交际场景,展现了中国的方方面面,不断丰富着口语教学素材。作为新颖的教学素材,影视资源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却还处于初始阶段,仍缺乏系统完善的教材、教学大纲和可供参考的教学案例,加之部分教师选片不当和课堂把控能力有限,又致使学习者专注力涣散和理解困难。因此,影视资源的价值并没有得以充分发挥。鉴于此,本文借鉴往昔的研究,从中文影视剧和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教学的特点入手,深入剖析影视剧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价值。根据影视资源良莠不齐的特点和初步用于口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知识性、规范性、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的选片原则以指导教师选片,提出了教师主导和学习者主动的教学要求来组织教学。遵循选片原则和教学要求,本文选取电视剧《欢乐颂》的部分片段,设计了一份完整的针对韩国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口语教学案例,具体展示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最后,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笔者对此次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妍[9](2017)在《基于支架理论的中高级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架式教学理论是近年来语言学家们在研究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具有情境性、互动性、动态性的成熟理论。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依据的支架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攀爬支架并完成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的教学目标。这一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积极推荐的教学方法。本文拟在研究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支架式教学法对中高级汉语口语课堂教学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同时对自身实践教学中的中高级口语课堂进行总体设想,并具体展示两例中高级口语课的教学设计。本文除了结语共分为四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起及意义、研究范围、目的和方法,并对当前支架式教学理论及其应用和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的各类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主要从支架式教学法的定义、支架类型、五大环节、主要特点、自身优势及其在中高级口语课堂中的适用性进行具体阐释和分析。第叁部分是对中高级口语课的教学对象进行界定,根据中高级口语课的教材《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一书对教学内容、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详细地分析,最后阐述支架式教学法在中高级汉语口语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第四部分具体展示两例教学设计成果并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李裴钰[10](2016)在《中亚五国中高级水平留学生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从母语习得研究领域被引入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并在近二十年来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焦点。二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指“(学习者)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人或人群使用二语进行交流的愿望”。目前国内外英语学界对学习者交际意愿的研究已经较为充分,但对外汉语学界针对特定汉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展开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尚不多见,而对外汉语教学的新形势却要求我们要不断细化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学习者的不同特点。特殊的地缘优势及历史悠久的丝路经济交往使得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五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在持续增长。鉴于以上的学术背景和现实情况,本研究选取了宁陕两地叁所高校——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的31名来自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五国的中高级水平来华留学生作为被试。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收集了上述被试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的数据,考察了他们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的现状与特点。同时本文对影响被试的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的若干背景因素和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背景因素和相关因素包括:性别、汉语水平、学历、被试在课内外说汉语的焦虑程度,自我感知的汉语水平,学习动机和国际姿态。本次研究中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1)用描述性统计反映被试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的现状;(2)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性别、汉语水平及学历叁个背景因素对被试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的影响;(3)用相关性分析检测并反映被试在课内外说汉语的焦虑程度,自我感知的汉语水平,学习动机、国际姿态和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之间的相关性。本次研究中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最终结果表明中亚五国中高级水平留学生的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处于一般水平。课内交际意愿中,学生交际交流导向意愿高于任务导向交际意愿和询问、质疑导向的交际意愿。而学生的课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高于课内交际意愿,并且学生课内与课外的汉语口语交际意愿呈现正相关。此外,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性别、汉语水平和学历叁个背景因素对中亚五国中高级水平留学生的课堂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没有显着影响。随后,被试课内外说汉语的焦虑程度,自我感知的汉语水平,学习动机,国际姿态与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学生在课内外说汉语的焦虑程度与其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呈负相关;而学生自我感知的汉语水平、汉语口语水平、国际姿态和其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均有着较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中亚五国中高级水平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动机以工具型为主,但动机类型对被试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并不显着。本次研究半结构化访谈的数据表明被试在课堂内容易感到不好意思,较高的焦虑程度和“面子”心理阻碍着他们在课内进行汉语交际。而被试课外交际的对象则较为单一,限于数量有限的中国学生、老师及语言伙伴。被试在课外交际时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方言。(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07)

中高级汉语口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角度出发,考察在非目的语环境下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发展情况。本文的研究问题为:1.六名非目的语环境下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口语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的发展轨迹如何?是否存在规律及动态发展模式?2.六名非目的语环境下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口语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口语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之间是否存在动态变化模式?通过观察六名意大利汉语学习者九个月内的口语发展趋势,得出结论:首先,大部分汉语学习者在语音准确度方面均取得了进步,该结果也证明,语音准确度是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者口语发展的首要关注点;其次,初始值对动态系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不同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性,差异性体现了个案研究的必要性。笔者根据六人口语能力发展轨迹归纳总结出汉语学习者的五种动态发展模式:近直线型发展轨迹模式;曲折上升型发展轨迹模式;曲折下降型发展轨迹模式;波峰/波谷型发展轨迹模式;复合型发展轨迹模式。这五种动态发展模式体现了动态系统理论中的变化特征,即动态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其中,前四种模式呈现了动态稳定性,而模式五则呈现了两种变化特征。六位学习者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口语水平的发展,竞争关系与支撑关系可能会随之产生变化。本研究根据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间动态的变化关系总结出叁种模式:零变化型模式、规则变化型模式以及不规则变化型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高级汉语口语论文参考文献

[1].施晓娴.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口语化问题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2].马诗雯.非目的语环境下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赵尹荣.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高级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的实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4].张旭,赵越.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探讨[J].文学教育(下).2019

[5].张珍源.中、高级韩国留学生汉语口语非交界停顿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6].柳泫辰.以语块教学为核心的韩国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语口语输出能力培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7].张璟.思维导图与中高级汉语口语话题扩展[C].全球化的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第十四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8].孙夏歌.影视资源在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9].王妍.基于支架理论的中高级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10].李裴钰.中亚五国中高级水平留学生课内外汉语口语交际意愿研究[D].南京大学.2016

标签:;  ;  ;  ;  

中高级汉语口语论文-施晓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