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俗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佛教中国化,佛教民俗化向度,灵验,叙事
民俗化论文文献综述
唐忠毛,乐晶[1](2019)在《试论佛教中国化的民俗化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佛教的民俗化并非始自近代,而是伴随着佛教入华的整个发展过程,它是佛教信仰实践层面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的民俗化发展涉及到作为外来的佛教在进入中国民众日常生活时所产生的自身本土化转变,以及中国民众如何基于自身的习俗文化、伦常日用传统来抉择、取舍、接纳、改造一个外来的制度性宗教。中国佛教的民俗化信仰路径不同于以"契经""契理"为基础、以"信解行证"为传统的"义理性佛教",而呈现出淡化佛教义理、注重仪式化信仰生活空间营造的特质。佛教民俗化的信仰建构表现为以佛教"疑伪经"以及"民间宝卷"为其教义来源与根据,以"民间佛教神谱系统"为崇拜对象,以"灵验"与"叙事"为核心手段来建构其信仰,以及维护其信仰的实践。(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11期)
张建霞[2](2019)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民俗化渗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是社会生活的产物,语文的教学要反映社会的变革,语文世界所呈现出来的民族传统、风土人情、生活万象等内容则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缩影与写照,语文教育就是面对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启和解读,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民俗文化资源,语文教育的生命是植根于生活的,民俗文化是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民俗文化。(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39期)
田茂林[3](2019)在《我国大众健美操运动的民俗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俗化是我国大众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从多角度探讨我国大众健美操运动,分析其朝向民俗化趋势发展的可行性。大众健美操包含了体操、音乐和舞蹈3个方面,在追求个性化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新颖,而大众健美操的民俗化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健美操的发展。我国大众健美操在逐步朝向"轻体育"转型,本文主要分析了体育运动中健美操的民俗化趋势,将民俗与健美操运动进行探讨,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从健美操运动中深入了解民俗化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7期)
张玉龙[4](2019)在《电影民俗化语义下的声音设计以《撞死了一只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撞死了一只羊》是由王家卫监制、万玛才旦编剧兼执导,藏族演员金巴、更登彭措领衔主演的一部剧情片。本片改编自次仁罗布短篇小说《杀手》和万玛才旦短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透过两位同样名为金巴的角色互相交织的命运,缓缓牵扯出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寓意深远的故事,讲述了因一宗复仇事件而引发的关于仁慈和复仇的故事。本文将从电影民俗化的角度出发,试分析中国民族电影中声音设计的特点及如何与民俗化相结合。(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08期)
潘永辉[5](2019)在《红色文化的当代民俗化现象探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红色文化与当代民间文化的交叉地带,出现了红色文化的当代民俗化甚至宗教化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考其原因:一是红色文化本身强大的社会感召力使然,二是人民群众朴素的传统文化观念使然,叁是中国当前社会意识形态格局使然。从国家文化建设和红色文化前景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有文化预见能力,讲求策略地引导民间红色文化的走向。通过对红色文化与传统禅文化的比照诠释,我们能找到相关文化策略的启发:首先要保持主流红色文化与民间红色文化的密切联系和协调性,正确引导民间红色文化生态;其次要提升民间红色文化的文化品格,升华其精神境界。(本文来源于《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赵窝娘[6](2019)在《“民俗化”视野下的彝族当代流行音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彝族文化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不断被流行文化应用和重构,特别是现代流行音乐中加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出一种文化"寻根"的回望情结。关于彝族音乐的研究论文比较多,但从"民俗主义""民俗化"等相关理论出发,讨论当代流行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旨在运用"民俗化"的理论对彝族当代流行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加以阐释。(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9年03期)
封亚玲[7](2019)在《上高道情艺术的民俗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情最早源于唐朝道德经韵,属于一种道教艺术形式,能够全面展现出道教戏曲音乐艺术。随着道教世俗化的不断发展,在人们日常接触的戏曲以及诗歌也渗透较多道情艺术,宣扬道教教义,传播道教思想。自宋代之后,道情艺术在民间得到迅速发展,逐渐从神坛向世俗化舞台转变,在此发展期间逐渐退化了浓重的宗教色彩,道情艺术已经成为民俗文化。本文主要是探讨分析道情艺术的民俗化流变,主要是从道情艺术民族化发展过程展开讨论。(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0期)
习龙[8](2019)在《荆楚婚俗“升号匾”是古冠礼民俗化的衍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荆楚婚俗"升号匾"是古冠礼民俗化的衍变形式。在形式上"升号匾"延承了古冠礼部分仪程、仪规,在思想上"升号匾"继承了古冠礼"成人"及"冠而婚"的思想。(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03期)
约翰·霍姆斯·麦克道尔,朱婧薇[9](2019)在《在厄瓜多尔反思民俗化:表达接触地带中的多义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俗化"关注地方性艺术产品被加工为媒介化的文化展示的过程。在这里,我对民俗化必然走向衰落的既定假设提出质疑,转而探讨表达接触地带中文化产品的多义性,接触地带即本土文化与全球化进程的交汇地带。即使是被置于高度媒介化的表演背景下,盖丘亚族人的故事讲述和在厄瓜多尔北部的原住民制作的音乐光盘,都蕴藏着复兴本土符码的巨大潜能。(本文来源于《民间文化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谢彩[10](2018)在《西南地区圆觉菩萨造像民俗化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圆觉菩萨造像在国内并不罕见,绘画、雕塑等形式的作品都涉及这一题材。“圆觉菩萨”名称来源于《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右图),收录于《乾隆大藏经》第四十五册,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为便于论述,下文统一使用常用名《圆觉经》。根据《圆觉经》所述,在一(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12-21)
民俗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文是社会生活的产物,语文的教学要反映社会的变革,语文世界所呈现出来的民族传统、风土人情、生活万象等内容则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缩影与写照,语文教育就是面对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启和解读,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民俗文化资源,语文教育的生命是植根于生活的,民俗文化是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民俗文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俗化论文参考文献
[1].唐忠毛,乐晶.试论佛教中国化的民俗化向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2].张建霞.中小学语文教学民俗化渗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
[3].田茂林.我国大众健美操运动的民俗化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9
[4].张玉龙.电影民俗化语义下的声音设计以《撞死了一只羊》为例[J].参花(上).2019
[5].潘永辉.红色文化的当代民俗化现象探研[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9
[6].赵窝娘.“民俗化”视野下的彝族当代流行音乐[J].艺苑.2019
[7].封亚玲.上高道情艺术的民俗化初探[J].艺术评鉴.2019
[8].习龙.荆楚婚俗“升号匾”是古冠礼民俗化的衍变[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9].约翰·霍姆斯·麦克道尔,朱婧薇.在厄瓜多尔反思民俗化:表达接触地带中的多义性[J].民间文化论坛.2019
[10].谢彩.西南地区圆觉菩萨造像民俗化倾向[N].文汇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