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行为主体论文-刘华,钟甫宁,朱晶,王琳

微观行为主体论文-刘华,钟甫宁,朱晶,王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观行为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性别比,生育决策,微观主体

微观行为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钟甫宁,朱晶,王琳[1](2016)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出生性别比吗?——基于微观行为主体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生性别比偏高且逐渐走高是中国过去近30年最显着的人口结构变化之一,对于"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出生性别比"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在努力探索,也一直在争论。本文从微观行为主体的生育决策出发,试图理顺性别偏好、生育政策和性别选择技术可及性叁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重点考察不同生育政策背景下微观决策主体的生育行为,通过构建概率模型考察不同生育政策下的无选择生育和有选择生育的出生性别比,从理论上分析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微观家计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评估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如果存在性别偏好且生育选择技术可及,计划生育政策确实会影响生育行为,造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具有性别倾向的一孩半生育政策反而加剧第二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问题;政策实施的严格程度显着影响出生性别比;生育性别选择的成功概率越高,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越严重。最后就生育政策的调整思路及如何有效地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人口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王轶,杨庆媛,王兆林[2](2015)在《基于微观行为主体博弈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城中村改造中的微观利益主体行为分析框架,并运用博弈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通常要求地方政府具备较为雄厚的财力;2地方政府引致开发商参与城中村改造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协调各方收益;3村集体(村民)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城中村村民的合法权益.(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吴亚[3](2015)在《考虑市场主体微观行为的食品安全治理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每次食品安全事件被媒体曝光以后,政府监管部门才匆匆应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表现出反应滞后、权责不明等诸多问题。同时,由于消费者投诉成本较高,导致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不高,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往往由于投诉维权成本高等原因而放弃维权,这更加纵容了食品企业的违法行为。我国现有的法律对食品安全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较轻,再加上食品安全监管资源有限,食品企业违法行为很难被发现,非法所得利益远远大于其违法成本,从而使得食品企业敢于以身试法。如何寻找破解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综合运用行为经济学、演化博弈理论、规制俘获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食品安全治理中市场主体(消费者、监管者、企业、媒体和社会组织等)的微观行为作为分析对象,首先将消费者有限理性纳入食品安全研究范畴,对比分析不同理性水平时消费者总效用的大小关系和不同市场情形时社会总效用水平的大小关系,并剖析了消费者有限理性和认证成本对社会总效用水平的影响;随后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对比分析不同激励水平和不同惩罚标准时监管官员群体和企业群体的行为演变过程,剖析监管官员和企业行为互动对食品市场质量安全水平的影响机理;然后将食品安全监管官员设定为“经济人”角色,运用规制俘获理论,剖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政企合谋现象的原因,分析消费者投诉成本和上级督查概率对基层监管官员和食品企业合谋的影响。最后回顾了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制的变迁史,并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提出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制度框架和保障措施。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在目前消费者理性水平较低且食品安全认证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最低质量标准规制的阈值设置显得至关重要,阈值过低起不到应有的保护消费者作用,但是阈值过高也会造成消费者效用损失,因此必须找出合理设置最低质量标准规则的阈值,来最优化社会总体福利水平。(2)当官员努力监管得到的激励较少,同时违法企业被媒体曝光后遭受的惩罚较小时,官员监管失职将成为普遍现象,市场上将充斥着假冒伪劣食品。当官员努力监管得到的激励不足以弥补其监管成本,且违法企业被媒体曝光后遭受的惩罚较小时,官员将采取运动式治理模式,整个市场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处于一个周期振荡的状态。以官员为单一治理主体的单中心治理模式无法突破“管不胜管、防不胜防”的困局。(3)当消费者投诉成本较小时,消费者投诉对监管官员与企业合谋也将成为一种威慑;但是当消费者投诉成本过高时,上级督察成为对监管官员和企业合谋的唯一约束,若当上级督察部门的概率也比较小时,监管官员和企业合谋的概率就会比较大。在消费者投诉成本很高且上级督察概率为零这一极端情况下,对监管官员的惩罚和对违法食品企业的处罚将不具有任何威慑力,政企合谋将成为普遍现象。(4)社会共治是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的有效手段,是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和公共服务力量分散不均匀等突出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5-06-01)

王勇[4](2011)在《中国必须建设低碳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产业革命以及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是以大量消耗矿物燃料能源为基础的,也正是因能源的消耗而带来了气候异常等问题。为了应对挑战,低碳经济时代已悄然来到。在此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1-11-17)

张丽丽[5](2010)在《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创新是促进公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公司R&D投入的增长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技术创新的内涵及模式,为全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技术创新过程中各因素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结合泛长叁角区域316家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的有关数据资料,对各要素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从政府和公司两个层面上提出加强技术创新的几点意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利益、创新实力及创新权力是影响我国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省市、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有利于促进公司创新。(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0-04-01)

刘玲利[6](2009)在《科技资源配置机制研究——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对科技资源配置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配置客体(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以使我们能够对科技资源配置微观主体的行为特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09年15期)

杨飞[7](2008)在《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的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城镇非正规就业成因的研究有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经济学角度的研究又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基于供给、需求、制度和行为主体的视角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在宏观方面是基于供给、需求和制度的分析,在微观方面是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的分析。在本文的第二章,采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在界定我国非正规就业概念的基础上,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成因,并从所有制结构、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以及户籍制度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成因。本文的第叁章,从微观行为主体的视角分别构建了就业者、企业和政府的成本收益函数,通过其互动博弈,得出结论,非正规就业是各行为主体基于成本收益的现实选择,并对影响各主体成本与收益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第四章在第叁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城镇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和城镇非正规就业的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差对第叁章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了第叁章的结论并得出建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完善制度是解决非正规就业问题的两个思路。本文的最后部分则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非正规就业是我国目前经济形态下的现实选择,这种就业方式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城镇非正规就业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9-20)

安同良,卞加振,陆国庆[8](2007)在《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与模式:微观行为主体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区分强制性反哺与自然反哺两种方式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村,从独特的行为主体视角,构建了微观经济主体政府与工业投资企业之间互动的行为模型;并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核心,对工业反哺农业、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进行了考察,结合实证案例,给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07年07期)

靳铭,赵嵩正[9](2004)在《略论微观行为主体可持续发展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模式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叁化并举”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模式 ,从强化理念、技术创新和社会互动等几个方面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05期)

微观行为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构建了城中村改造中的微观利益主体行为分析框架,并运用博弈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通常要求地方政府具备较为雄厚的财力;2地方政府引致开发商参与城中村改造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协调各方收益;3村集体(村民)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城中村村民的合法权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观行为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华,钟甫宁,朱晶,王琳.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出生性别比吗?——基于微观行为主体的考察[J].人口学刊.2016

[2].王轶,杨庆媛,王兆林.基于微观行为主体博弈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吴亚.考虑市场主体微观行为的食品安全治理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5

[4].王勇.中国必须建设低碳城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5].张丽丽.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6].刘玲利.科技资源配置机制研究——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7].杨飞.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的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湖南大学.2008

[8].安同良,卞加振,陆国庆.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与模式:微观行为主体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7

[9].靳铭,赵嵩正.略论微观行为主体可持续发展模式[J].广西社会科学.2004

标签:;  ;  ;  ;  

微观行为主体论文-刘华,钟甫宁,朱晶,王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