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吸引力论文-王新蕊,胡治国,彭志康,刘宏钰,刘宏艳

人际吸引力论文-王新蕊,胡治国,彭志康,刘宏钰,刘宏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际吸引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嗓音吸引力,人际关系,亲密关系,领导力

人际吸引力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蕊,胡治国,彭志康,刘宏钰,刘宏艳[1](2018)在《嗓音吸引力与人际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嗓音吸引力在人际关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嗓音吸引力在人类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中的作用,然后介绍了嗓音吸引力在领导力展示方面的作用,接着介绍了人们对嗓音吸引力的感知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文章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从嗓音吸引力的操纵和测量、人际交往活动的选择和控制、技术手段的使用、应用的转化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卢金金,孙娜[2](2015)在《护生人际吸引力与沟通能力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护生对人际吸引力与沟通能力的认同度及薄弱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10年~2011年在本科实习的62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际吸引力:仪表、个性品质、相悦、接近、互补、相似吸引8个方面,沟通技巧主要包括优化形象、展示才智、涵养个性、主动交往、由衷赞美、善于倾听、关心所需7个方面。结果 50%以上的护生认为需要提升的人际吸引力依次为:仪表吸引、个性品质吸引、相悦吸引、接近吸引、互补吸引、相似吸引,有待加强的交往技巧有优化形象、展示才智、涵养个性、主动交往、由衷赞美、善于倾听、关心所需。结论在今后的护生培养中应把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建立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体系,帮助护生克服羞怯、自卑等不良交往心理,为适应社会、胜任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5年09期)

王雪蕊[3](2015)在《道德净化效应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因此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与心理学关注的话题。人际关系的吸引力(interpersonal attraction)作为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备受关注。国内现有的关于人际关系吸引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人际吸引力的心理学影响因素、人际吸引力的作用以及某一职业人群吸引力的研究叁个方面。关于人际吸引力的心理学影响因素主要探讨了人际关系能力、人际关系困扰、家庭教养方式以及依恋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人际吸引力作用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人际吸引力与主观幸福感以及满意度的关系探究。某一职业人群则主要关注如何提高教师、雇主等职业人群的人际吸引力的方法研究。本研究将道德与人际吸引力相结合,以道德净化效应(moral cleansing effect)为切入点,探讨道德因素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道德净化效应来源于“麦克白效应”(Macbeth effect),即个体在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后,会偏爱通过清洗等洁净行为来减轻内心的不道德感。后来的研究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的道德概念,当个人即时的道德知觉与其理想的道德概念之间有差距时,就会采取一定的补偿行为来达到理想的道德概念。在这一基础上,Zhong和Liljenquist提出道德净化效应,即个体在进行了不道德行为之后,倾向于做出亲社会行为进行补偿[1]。本研究以人际吸引力为因变量,探讨道德净化效应对于人际吸引力的影响。即个体在不道德概念启动的条件下,是否会通过对他人做出较高的评价的方式来进行道德补偿。此外,本研究还探讨被试性别、目标人物性别以及自尊等变量在道德净化效应对人际吸引力影响中的作用。研究将125名大学生被试随机分为四个组,采用行为回忆范式对实验组被试的不道德概念进行启动,控制组不做启动。进而让被试阅读目标人物的征友广告,然后对目标人物的吸引力进行判断,同性组要判断的目标人物性别与被试相同,异性组要判断的目标人物性别与被试不同。最后被试完成Rosenberg自尊量表。研究结果显示:1)在启动了不道德概念后,个体对于目标人物的吸引力判断显着高于控制组(即无启动组)。即在对他人吸引力进行判断时,出现了道德净化效应,并影响了对他人吸引力的判断。2)道德启动与目标人物的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着,即相比判断同性目标人物的吸引力,被试在判断异性目标人物的吸引力时更容易出现道德净化效应。3)自尊在道德启动和人际吸引力之间并不存在调节作用。但在女性被试中,自尊对与人际吸引力有预测作用,而且在判断同性目标人物的吸引力时的所有被试自尊得分均显着高于判断异性目标人物的吸引力时的自尊得分。研究结果证明了道德净化效应会对人际吸引力造成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刘凯歌[4](2015)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人际熟悉度对自恋者吸引力的调节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熟悉性是影响人际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喜欢自己了解和熟悉的人,愿意与之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已有研究发现自恋者在陌生情境中有较高的人际吸引力,而在熟悉他人面前的吸引力却较差。为什么自恋者会有这种有违于常规的吸引力呢?社会认知内容维度模型提出,情境调节着内容维度加工的优先性,温暖性维度在陌生情境中具有加工优先性,而能动性维度在熟悉或亲密情境中具有加工优先性。这种优先性为不同熟悉度情况下自恋者差异性的吸引力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依据自我吹嘘角度的不同,自恋可分为能动型和表达型两种。已有研究均基于能动型自恋,尚未见对温暖型自恋者人际吸引力及其与社会认知基本内容维度关系的研究。阈下启动能抑制能动型自恋者能动性信息的加工偏向,激活其对温暖性维度信息的关注,增加对伴侣地承诺,进而改善其与亲密他人的关系。对应的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温暖型自恋者需要检验。本研究探讨不同类型自恋者在陌生和熟悉情境中的吸引力与维度特质的关系,以及启动对自恋者认知倾向的改变可能性,并运用图片的阈下启动探讨这种可能性。为此文章设计了叁个研究:研究一将自恋类别嵌套在熟悉情境中,探查熟悉且讨厌自恋者时两维度特质的重要性,以及熟悉与陌生情境下吸引力与维度特质的关系。首先让被试设想陌生情境下喜欢或不喜欢他人,并评价他人的维度特质;其次让被试设想熟悉情境下喜欢或不喜欢他人,再次评价维度特质。研究二采用3(被试间变量,自恋类别:能动型自恋,温暖型自恋,非自恋)x2(被试内变量,熟悉度:熟悉,陌生)的两因素混合设计,探讨熟悉度对不同类型自恋者的吸引力及其与维度特质关系的影响。其中熟悉度使用陌生人和亲密朋友作为其两水平,自恋类别依据研究对象在问卷上的得分加以划分。通过陌生人观看不同类型自恋者的自我介绍视频,得到陌生水平下不同类型自恋者的维度特质及吸引力,通过熟人的评价得到熟悉水平下叁类自恋群体的维度特质及吸引力。研究叁分为A和B两个研究,研究3A采用2(被试间变量,自恋类别:能动型自恋,非自恋)x2(被试内变量,阈下启动类别:温暖性启动,中性启动)的两因素混合设计,探讨温暖性启动能否改变能动型自恋者的认知加工倾向。研究3B采用2(被试间变量,自恋类别:温暖型自恋,非自恋)x2(被试内变量,阈下启动类别:能动性启动,中性启动)的两因素混合设计,探讨能动性启动能否改变温暖型自恋者的认知加工倾向。被试首先完成某一启动类别图片呈现方位的判断任务,之后对能动性和温暖性词汇是否适合描述自我进行判断;然后完成另一启动类别图片呈现方位的判断,之后再次对词汇进行是否适合描述自我的判断。通过对比不同图片任务后词汇判断次数和反应时,探讨不同类别图片的阈下启动对自恋群体认知加工倾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陌生情境下对他人进行评价时,两维度特质同等重要;但喜欢态度下积极温暖性更为重要,讨厌态度下消极效价的特质评定决定吸引力。熟悉情境下对他人进行评价时,能动性维度更为重要:而喜欢态度下积极温暖性维度对吸引力更有影响,讨厌态度下积极能动性和消极温暖性共同影响吸引力。而熟悉讨厌条件下,能动型自恋的消极能动性和消极温暖性更被重视,温暖型自恋的积极能动性和消极温暖性更被看重。(2)自恋者和非自恋者对陌生人和熟悉他人具有相似的吸引力。陌生水平,积极温暖性特质决定叁种自恋者的吸引力。熟悉水平,能动型自恋者的两维度特质对吸引力的预测作用都不显着;温暖型自恋者的温暖性特质预测其吸引力;非自恋者的温暖性特质预测其吸引力,能动性维度特质对吸引力有一定预测的作用。(3)对能动型自恋者进行温暖性图片的阈下启动能削弱其对积极能动性词汇的关注,增强其对温暖性意义相对较弱的积极词汇的自我认同。(4)对温暖型自恋者进行能动性图片的阈下启动,能削弱其对温暖性意义较弱的积极词汇的自我肯定趋势,增强其对能动性意义较弱的积极词汇的自我肯定。总的来看;(1)陌生情境下,积极温暖性特质预测不同自恋群体的吸引力;(2)熟悉情境下,温暖性信息决定温暖型自恋者的吸引力,能动性与温暖性共同决定非自恋者的吸引力,两维度信息影响能动型自恋者的吸引力但都不能预测其吸引力。(3)维度图片启动任务能够激活自恋者对相应维度信息地关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4-17)

何青,何宁[5](2014)在《动力性自恋者和社会性自恋者的人际吸引力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恋是指那些通过不断追寻来确认他们自我感知到的夸张、自尊、权力和力量的个体(Jochen,2012)。研究表明自恋者往往会夸大自己在智力、创造力及学业成绩等方面的能力或水平(Tragakis,2006,Myers,2010),但并没有发现其在社会性特质方面有高于一般人的自我评价,因此有研究者认为用这种不切实际的积极自我评价来满足他们对夸张的自我看法、自尊、权力和力量的需要是属于动力性的范畴(如竞争、外向、独特)而不是社会性的范畴(如热情、礼貌、关联)。Jochen等人(201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为宽阔的模型:自恋的动力性(agentic)——社会性(communal)模型。这两种自恋拥有相同的核心自我动机(如夸张、自尊、权力、力量),但满足这些动机的方式不同。而在人际关系领域,之前的研究表明自恋与移情、乐群性、感激等都存在负相关。但Back(2010)的研究发现动力性自恋者在初识的情况下能给别人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会发生变化,不再被喜欢。那么社会性自恋者由于其自我宣称的他人取向,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甚至是更为戏剧化的现象呢?因此,本研究对动力性自恋者和社会性自恋者的长期人际关系进行研究。以某师范大学本科生为被试,采用NPI16(Ames,2006)和CNI16(Jochen,2012)筛选出典型的动力性自恋者、社会性自恋者和非自恋者各8名,共24名互不相识的被试参加为期5周,每周一次一小时的团体讨论活动,每次设置不同的话题进行讨论,每名被试在第一次和第五次活动后填写人际吸引力他评问卷。研究发现(a)女生的社会性自恋得分显着高于男生,而动力性自恋得分显着低于男生;(b)在初识情况下(第一次讨论后),社会性自恋者他评人际吸引力得分显着高于动力性自恋者和非自恋者,在长期交往情况下(第五次讨论后),社会性自恋者他评人际吸引力得分显着低于动力性自恋者和非自恋者。(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10)

李渔[6](2013)在《人际距离=神秘感=吸引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距离过近并非一定会使关系拉近,事实上,必要的距离会使双方都觉得安全、自然,而且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还会增加几分神秘感,给彼此增添几分魅力。(本文来源于《婚育与健康》期刊2013年09期)

汪莉[7](2012)在《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汪干事,我小时性格就比较内向。参军以来,我对如何与身边的战友和领导相处更是不得要领。久而久之,看得出来,大家也不太愿意和我交往,为此,我感到很孤单,心里有话也不知道找谁讲,我知道这种状态不好,我也很想和身边的同志和谐相处,可我就是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某装甲团上等兵小张像小张这样有类似困惑的官兵,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工作中遇到过很多。这些官兵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即不知如何协调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指在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个人或群体在寻求满足社会心理需要、事业需要的心理状态。那怎样才能被人喜欢?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呢?(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生活》期刊2012年06期)

何艳玲[8](2012)在《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人际吸引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可以从优化外在形象,涵养内在素质,讲究交往技巧等方面提高人际吸引力力,为完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教育》期刊2012年05期)

晋玉[9](2011)在《你有人际吸引力吗?》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现象。如果一个人毫无吸引别人之处,就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人际吸引现象会不会出现,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1.接近且相纳。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上的彼此接近有(本文来源于《初中生必读》期刊2011年03期)

牟杰[10](2011)在《高校教师人际吸引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吸引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也是现代教育教学可以借鉴的理论。从人际吸引的各项因素入手梳理教师人际吸引力对课程教学的具体影响,研究提升教师人际吸引力的可行方法。教师人际吸引力研究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人际吸引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护生对人际吸引力与沟通能力的认同度及薄弱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10年~2011年在本科实习的62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际吸引力:仪表、个性品质、相悦、接近、互补、相似吸引8个方面,沟通技巧主要包括优化形象、展示才智、涵养个性、主动交往、由衷赞美、善于倾听、关心所需7个方面。结果 50%以上的护生认为需要提升的人际吸引力依次为:仪表吸引、个性品质吸引、相悦吸引、接近吸引、互补吸引、相似吸引,有待加强的交往技巧有优化形象、展示才智、涵养个性、主动交往、由衷赞美、善于倾听、关心所需。结论在今后的护生培养中应把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建立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体系,帮助护生克服羞怯、自卑等不良交往心理,为适应社会、胜任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际吸引力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新蕊,胡治国,彭志康,刘宏钰,刘宏艳.嗓音吸引力与人际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2].卢金金,孙娜.护生人际吸引力与沟通能力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

[3].王雪蕊.道德净化效应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

[4].刘凯歌.社会认知基本维度、人际熟悉度对自恋者吸引力的调节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

[5].何青,何宁.动力性自恋者和社会性自恋者的人际吸引力发展研究[C].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6].李渔.人际距离=神秘感=吸引力[J].婚育与健康.2013

[7].汪莉.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J].解放军生活.2012

[8].何艳玲.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人际吸引力[J].现代企业教育.2012

[9].晋玉.你有人际吸引力吗?[J].初中生必读.2011

[10].牟杰.高校教师人际吸引力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

标签:;  ;  ;  ;  

人际吸引力论文-王新蕊,胡治国,彭志康,刘宏钰,刘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