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卫矛科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矛科植物,调查,利用,九阜山自然保护区
卫矛科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邱其才[1](2019)在《尤溪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卫矛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卫矛科植物有4属13种。列出了该区卫矛科各植物的生活型、花期、花色、果期、果型、果色、生境、主要用途和海拔分布,重点对其开发价值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保护和开发该区卫矛科植物资源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期刊2019年04期)
陈坚波,李根有,李华东,叶喜阳[2](2018)在《发现于金华的浙江省卫矛科植物新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最近在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浙江地理分布新记录属永瓣藤属Monimopetalum Rehd.,新记录种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 Rehd.).(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李研南,涂蔷,张志翔[3](2015)在《卫矛科植物花梗关节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梗关节是卫矛科植物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在该科多个属中出现,特别是南蛇藤属植物的一个鉴别特征.本研究以卫矛科卫矛属及南蛇藤属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形态、解剖观察及石蜡切片等方法对花梗关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关节是花梗上细胞缢缩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是花与花序轴之间的连结点,其细胞特征和排列方式与叶柄的离层相似,花从关节处掉落,起到了疏花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花序结构的简化产生影响,达到植物在资源配置上的自我调节.可见,花梗关节是植物应对环境胁迫、促进有效繁殖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特征.(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秦小艳,闫双喜,位凤宇[4](2011)在《中国卫矛科植物地理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卫矛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特有性指数、相似性系数、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卫矛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在滇、川、黔、桂、粤、鄂、湘一带;特有性中心在琼、桂、滇、藏、台、川等地;相似性系数较大的是地理上相近、环境异质性较小的地区;垂直分布中心为500~2 000 m,水平分布中心为东经90°~120°和北纬20°~35°。(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陈兰,许舒雯,任凤莲,焦志敏,陈龙胜[5](2010)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卫矛科植物韧皮部中雷公藤红素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卫矛科植物韧皮部雷公藤红素的方法。样品用索氏提取法,以氯仿为提取剂于75℃提取。提取液以Kromasa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分离柱,以乙腈和0.005 mol.L-1磷酸溶液以体积比80比20混合的溶液为流动相,在425 nm波长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雷公藤红素的质量浓度在0.021 32~0.106 6 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用标准加入法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7.2%。方法用于18种卫矛科植物韧皮部中雷公藤红素含量的测定,腺蕚南蛇藤中雷公藤红素含量最高为1.41%。(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0年05期)
申大卫,段辉,田瑄[6](2008)在《西北地区6种卫矛科植物种子氨基酸和20种重要元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西北地区生长的扶芳藤、陕西卫矛、苦皮藤、疣枝卫矛、白杜和冬青卫矛等6种卫矛科植物种子进行水解氨基酸和重要元素含量分析.18种氨基酸均从这6种植物种子中被检出,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除蛋氨酸含量普遍偏低外,其余都在0.6 mg/g以上,占所含氨基酸总量的30%,对人体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的精氨酸含量特别高.测定了20种重要元素的含量,其中微量元素锗和硒的含量非常突出.初步研究显示该类植物种子营养丰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杨春平[7](2008)在《卫矛科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其农药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内生菌作为筛选农用抗生素的一类资源微生物,在农药的研究与开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开发卫矛科植物内生菌资源,以期发现新的具有农药研究价值的微生物,本论文对4种卫矛科植物内生菌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菌种的分离、筛选、菌株鉴定、菌株诱变选育、代谢产物活性及活性成分分离以及发酵条件优化等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匀浆法从4种新鲜卫矛科植物中分离到161株内生真菌和28株内生放线菌,通过杀虫活性、抑菌活性及遗传稳定性实验,从中筛选到能产生抑菌活性成分的内生真菌3株(Hd3、2QR1和1F8)和内生放线菌4株(a4、a5、c4和YDG17)。其中,菌株Hd3和2QR1的代谢产物也具有杀虫活性。(2)利用引入链霉素耐药性,分别对5株无抑菌活性和1株弱抑菌活性的卫矛科植物内生放线菌进行诱突,共获得链霉素变异株301株。对301株变异菌株发酵产物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进行活性筛选,获得具有显着抑菌活性且遗传稳定的突变株2株,即YDG05-44和YDG09-32。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YDG05-44和YDG09-32菌株的发酵产物对其它几种细菌及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显着的抑菌活性。(3)对YDG17、YDG09-32和Hd3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响应面分析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YDG17菌株发酵的摇瓶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2.00 g/L,小米28.77 g/L,蛋白胨3.00 g/L。发酵条件为:pH 7,250mL叁角瓶装60mL发酵液,接入6×10~7cfu/mL菌量,32℃培养120h。YDG09-32菌株发酵的摇瓶培养基配方为:乳糖21.06 g/L,小米20.82 g/L,牛肉膏4.72 g/L,MgSO_4·7H_2O 0.38g/L。发酵条件为:pH 7~9,250mL叁角瓶装80mL发酵液,接入6×10~6cfu/mL菌量,29℃培养96h。Hd3菌株的摇瓶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4.71g/L,MgSO_4·7H_2O 1.08 g/L,土豆244.17 g/L。发酵条件为:pH 6~7,250mL叁角瓶装90mL发酵液,接入9×10~3cfu/mL菌量,31℃培养9d。(4)研究了YDG17菌株的代谢产物。室内生测结果表明,YDG17菌株的发酵液对几种供试细菌和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s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7.0,27.0,15.3,11.3,14.0mm。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niveum)和桃腐烂病菌(Cytospora leucostoma)抑制菌丝生长的EC_(50)(以发酵液中的干物质计)值分别为259.98、336.13、100.72、470.11和198.58mg/L;对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西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niveum)和番茄灰霉病菌(B.cinerea)抑制孢子萌发的EC_(50)值为分别为151.67、220.69和87.84mg/L。离体子叶法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为97.62%,治疗效果为79.6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为71.34%,治疗效果为64.23%。通过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测定YDG17菌株发酵液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碱性水溶性抗生素。采用离子交换法,通过抑菌活性追踪法,分离得到YDG17菌株发酵液的主要抑菌活性组分YA,ESI-MS/MS对YA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YA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链丝菌素类化合物,通过MS/MS谱图和母离子碎片峰信息,以及与标准化合物谱图进行对比,鉴定其中5个化合物为N-乙酰化链丝菌素D、N-乙酰化链丝菌素C、链丝菌素D、链里定酸-链丝菌素E和链丝菌素F。(5)研究了YDG09-32菌株的代谢产物。离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YDG09-32菌株的发酵滤液和菌丝体中均有含有抑菌活性成分,不仅对供试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玉米弯孢菌(Curvularia lunta)、番茄灰霉病菌(B.cinerea)和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等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通过Doskocilova八溶剂系统分析,判断YDGA09-32菌株发酵滤液和菌丝体提取物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为同一类物质,即放线菌素类抗生素。YDG09-32菌株代谢的抑菌活性成分对光、热、酸和碱均有较好的稳定性。发酵产物在pH 5~11之间处理3h,或在90℃处理30min以及日光照射10d后,对抑菌活性均无明显影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及薄层制备等技术对YDG093-32菌株发酵滤液中抑菌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Bh1~Bh7 7个组分,生测结果表明,仅组分Bh1、Bh5和Bh6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Bh1~Bh7组分由于纯度不够,未能进行结构鉴定。(6)研究了Hd3菌株的代谢产物。分别对Hd3菌株菌丝体甲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及发酵滤液乙酸乙酯萃提物进行了杀虫、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Hd3菌株的杀虫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在1000mg/L时,对粘虫3龄幼虫的24h死亡率为100%;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在发酵液中,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苹果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番茄灰霉病菌(B.cinere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和玉米弯孢菌(C.lunta)抑制菌丝生长的EC_(50)值分别为77.7,74.9、75.6、138.3、166.0和130.9 mg/L,对棉花枯萎病菌(F.oxysporumf.sp.vasinfectum)、番茄灰霉病菌(B.cinerea)、小麦根腐病菌(B.sorokiniana)和玉米弯孢菌(C.lunta)抑制孢子萌发EC_(50)值分别为184.4,102.8,154.5和79.7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Hd3菌株发酵滤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在浓度为2000mg/L时,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61.9%和81.6%。对Hd3菌株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杀虫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得到一个纯化合物H4.5,经波谱分析,鉴定为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该化合物对3龄粘虫(平均体重3.75mg)的LD_(50)为3.78μg/头。通过活性追踪,采用硅胶柱层析、HPLC制备对菌株发酵滤液乙酸乙酯萃提物中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得到H03~H09,H20 8个化合物,生测结果表明,化合物H03、H04、H20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经波谱分析,化合物H03、H04、H05、H07、H08和H20分别鉴定为geodin、chlorotrypacidin、methyl asterrate、methyl dichloroasterrate、methyl chloroasterrate和asterric acid,均为首次从内生黄柄曲霉代谢物中分离到的化合物。(7)通过对YDG17、YDG09和Hd3菌株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Hd3菌株为曲霉属真菌:YDG09和YDG17菌株均为链霉菌属放线菌。YDG17菌株与菌株S.vinaceusdrappuss的16SrDNA同源性为99%,同时,菌株在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与模式菌株也比较相似。因此,将YDG17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vinaceusdrappuss。YDG09菌株与模式菌株S.rubrolavendulae的16SrDNA同源性为99%。除了YDG09菌株不利用阿拉伯糖、甘露醇而利用鼠李糖及在克氏一号培养基上难于生长与S.rubrolavendulae菌株存在差异外,在生理生化及形态特征上两株菌均相似。因此,建议将YDG09菌株定为S.rubrolavendulae菌株的一个变种(Streptomycesrubrola vendulae var euonymus)。Hd3菌株与模式菌株Aspergillus flavipes的ITS区序列同源性为100%,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两株菌也相似,因此,鉴定Hd3菌株为黄柄曲霉Aspergillus flavipes。(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1)
申大卫[8](2008)在《卫矛科植物成分、活性和鬼臼羧酸酯类2位立体异构体EI-MS质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1.卫矛科植物的研究从纤齿卫矛全草和白杜种子中分离得到了7种化合物,其中的tanacetene和蒲公英萜酮首次从本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陕西卫矛(Euonymus schensianus)、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疣枝卫矛(Euonymus verrucosoides)、白杜(Euonymus bungeanus)和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6种卫矛科植物种子进行氨基酸和重要元素的分析,发现对人体有益的精氨酸和微量元素锗、硒的含量很高,并进行了粗提物的活性测定,发现有较好的杀虫和拒食活性,其中白杜种子在这些方面表现最突出;测定了扶芳藤全草、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茎皮、白杜种子的水提醇沉物抗糖尿病的活性,结果显示有一定的降低SD大鼠血糖的作用。2.鬼臼酯和苦鬼臼酯EI-MS研究以鬼臼毒素为原料,合成了苦鬼毒素,进而合成了它们一系列的酯。对这些化合物的EI-MS分析发现,一对鬼臼酯和苦鬼臼酯可以通过它们的EI-MS谱图中有关峰的强度加以分辨,这对用质谱进行立体化学研究和用质谱分析鬼臼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很有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8-04-01)
申大卫,田瑄,段辉[9](2008)在《西北地区6种卫矛科植物种子氨基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西北地区生长的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陕西卫矛(E.schensianus)、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疣枝卫矛(E.verrucosoides)、白杜(E.maackii)和冬青卫矛(E.japoni-cus)等6种卫矛科植物种子中的水解氨基酸进行了分析。方法:用石油醚将种子脱脂得到种粕,然后用盐酸水解,再经脱盐后用氨基酸分析仪对水解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18种氨基酸从这6种植物种子中检出,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都在38 mg/g以上,占所含氨基酸总量的43%,并且对人体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的精氨酸含量特别高,苦皮藤、疣枝卫矛和白杜种子中高达22mg/g。结论:初步研究显示该类植物种子营养丰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申大卫,田瑄,段辉[10](2007)在《西北地区4种卫矛科植物种子微量元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西北地区生长的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 tus)、疣枝卫矛(Euonymus verrucosoides)和白杜(Euonymus bungeanus)等4种卫矛科植物种子进行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测定了2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该类植物种子中硒和锗的含量非常高,为植物的药用开发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0-01)
卫矛科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报道了最近在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浙江地理分布新记录属永瓣藤属Monimopetalum Rehd.,新记录种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 Reh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卫矛科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邱其才.尤溪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卫矛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J].福建林业.2019
[2].陈坚波,李根有,李华东,叶喜阳.发现于金华的浙江省卫矛科植物新记录[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
[3].李研南,涂蔷,张志翔.卫矛科植物花梗关节解剖学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
[4].秦小艳,闫双喜,位凤宇.中国卫矛科植物地理分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
[5].陈兰,许舒雯,任凤莲,焦志敏,陈龙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卫矛科植物韧皮部中雷公藤红素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0
[6].申大卫,段辉,田瑄.西北地区6种卫矛科植物种子氨基酸和20种重要元素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杨春平.卫矛科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其农药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8].申大卫.卫矛科植物成分、活性和鬼臼羧酸酯类2位立体异构体EI-MS质谱研究[D].兰州大学.2008
[9].申大卫,田瑄,段辉.西北地区6种卫矛科植物种子氨基酸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
[10].申大卫,田瑄,段辉.西北地区4种卫矛科植物种子微量元素分析[C].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