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墙板论文-王振强,魏奇科,陈豪,廖小辉

支撑墙板论文-王振强,魏奇科,陈豪,廖小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支撑墙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空迭合墙板,自支撑结构,数值模拟,吊装施工

支撑墙板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强,魏奇科,陈豪,廖小辉[1](2019)在《中空迭合墙板预制工艺及自支撑结构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装配整体式地下综合管廊实际工程应用,总结了中空迭合墙板的预制工艺及制作要点,并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实际工程的吊装施工验证了中空迭合墙板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结果可为装配整体式综合管廊的生产和施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09期)

刘嘉琳,徐龙河[2](2019)在《带自复位耗能支撑钢板剪力墙墙板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由自复位耗能支撑和两边梁连接墙板组成的带自复位耗能支撑钢板剪力墙,对其构造及滞回性能进行介绍。建立有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两边梁连接墙板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受压承载力及墙板对整体滞回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墙板滞回曲线存在捏缩现象,且墙板内产生的屈曲半波越多,捏缩越严重。墙板的平面外变形随宽高比的增大而增大,随高厚比的增大而减小,且受宽高比影响更大,在侧向力作用下,墙板内形成局部拉力带。建立了用于计算墙板内受压应力和受压承载力的公式,当支撑水平剩余恢复力大于墙板受压承载力时,带自复位耗能支撑钢板剪力墙在支撑恢复力的作用下具有很好的复位能力。(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丁玉坤,邹学粉[3](2019)在《连接墙板内置支撑的钢框架节点加强构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墙板内置无黏结支撑钢框架结构大侧移下利用内置支撑大幅屈服耗能,而钢框架在支撑连接区域处于弹性,通过有限元分析重点考察了支撑形式、支撑连接位置等对连接区域传力机制的影响,以及框架在连接处的加强构造.分析表明,1/50侧移角范围内时,梁端贴板加强后加强段基本处于弹性,非加强梁段的塑性铰位置与加强段端部间水平距离约为梁高的一半,塑性铰处翼缘轻微屈曲或无屈曲时钢梁截面的最大弯矩均接近塑性弯矩.据此,再结合支撑的连接位置和轴力便可确定出梁端内力,并进行节点域抗剪验算.分析还表明,节点域两侧的梁端弯矩按翼缘和腹板的抗弯刚度比例分配后传给节点域,而不是按现行设计规范中仅通过两翼缘的方式进行传递.节点域的柱腹板在剪切屈服后剪切变形大幅增加,增大了结构层间侧移.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钢梁翼缘和腹板以及节点域柱腹板的贴板厚度等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永超[4](2019)在《两段式预制墙板安装用斜支撑的承载力计算及其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支撑是预制墙板安装时常会使用到的辅助装置。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提出了一种辅助预制装配式墙板安装的新型斜支撑。此斜支撑为两段式的斜支撑,其上部构件可随墙板一同吊装,具有安装方便,稳定可靠的优点。详细说明了此种斜支撑在设计时应注意的要点,并给出了斜支撑主要受力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新型两段式斜支撑传力明确,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提高预制装配式墙板安装的精确度和效率。(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王伟,陈越时,陈以一,侯和涛[5](2019)在《外挂PC复合墙板的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真实反映地震作用下墙板与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的动力协同工作性能,设计了叁层足尺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通过柔性减震连接件外挂PC复合墙板结构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考察其动力损伤演化机制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外挂PC复合墙板的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结构可以满足我国规范对于抗震安全性的要求,并且表现出损伤控制和低残余位移特性。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和墙板完好无损;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无损,墙板微损;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集中于柔性支撑,梁柱框架无损,墙板及连接无显着破坏;超大地震作用下梁翼缘局部进入塑性,墙板节点和墙板边缘及预埋件处有显着破坏但主体结构完好。采用柔性减震连接件外挂的PC复合墙板不会影响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的变形恢复能力,其相对于主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变形适应性,提高了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的层间变形均匀性,在支撑松弛的情况下可以显着提高结构刚度,从而降低层间位移响应和扭转响应,并削弱了柔性支撑在动力作用下突然张紧产生的冲击效应。总体上,外挂PC复合墙板的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震后可恢复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丁玉坤,邹学粉,张文元,宋罕宇,李达明[6](2018)在《墙板内置无黏结支撑钢框架滞回性能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梁柱节点形式、加强方式等对墙板内置无黏结支撑钢框架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对3个结构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墙板内置支撑构件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确定出了体现往复作用下支撑钢材强化特性的参数取值.总体上,数值分析得到的结构滞回曲线、构件的屈服或局部屈曲机制等均与试验结果较一致,试验和模拟中支撑分别在层间侧移角约1/463~1/350和1/416~1/305范围内发生屈服,框架在1/50层间侧移角之前塑性发展较少,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良好,实现了结构1/50侧移角内主要利用支撑屈服耗能的设计意图.1/30侧移角内,框架承载力出现退化前,梁柱刚接结构的骨架曲线呈叁折线,可分别由支撑和框架的两折线骨架曲线迭加得到;梁柱铰接的结构在破坏前骨架曲线呈双折线,框架塑性发展甚少.梁端补贴钢板加强后梁端塑性区外移,确保了梁柱刚接节点的强度和框架稳定耗能.人字形支撑铰接框架中一根支撑较早局部破坏后被撑梁大幅弯曲屈服,整个结构的抗侧承载力未出现退化.给出了采用梁、杆单元简化模拟墙板内置支撑钢框架结构滞回性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丁玉坤,郑睿,张文元[7](2018)在《新型墙板内置无黏结支撑钢框架滞回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墙板内置无黏结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拟静力试验研究,考察了墙板内置支撑的构造、支撑与钢框架的连接、梁柱节点形式与节点区加强方式等对其滞回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总体上,采用组合墙板和组装墙板的两种新型墙板内置支撑均具有良好的延性,墙板无破坏时支撑的轴向累积非弹性变形能力均满足要求。钢板支撑端部焊接加劲肋后再与钢框架直接焊接连接是可行的,梁柱节点刚接时加强梁端的构造使钢框架和支撑均有稳定的受力性能。梁柱铰接节点因承受面内弯矩而使角钢出现裂纹并受拉断裂。支撑和钢框架分别在层间侧移角约1/355和1/75时进入屈服。总体上,梁柱铰接和刚接的结构在破坏前骨架曲线分别呈双折线和叁折线。梁柱刚接的结构中,钢梁翼缘在侧移角约1/50时出现局部屈曲,并在随后更大幅值加载下出现裂纹和受拉断裂。试件最终因局部钢构件的断裂而破坏,破坏时侧移角远大于1/50,破坏前结构的滞回性能较稳定。(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邹学粉[8](2018)在《墙板内置无粘结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墙板内置无粘结钢板支撑(墙板内置支撑)是以外部墙板做为约束构件的防屈曲支撑,墙板为内置支撑提供侧向约束并可兼做隔墙,墙板内置支撑可做为中心支撑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目前,对墙板内置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表明,构造合理的结构抗震性能良好。但因试验量测内容和获得的数据较有限,尚不能深入考察关键构造的变化对结构在往复作用下的工作机理、滞回特性、塑性发展历程等的影响规律。特别是,缺乏对结构的合理构造和相应设计方法的研究。因此,本文结合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深入研究了墙板内置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构造、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等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因轴向低周往复作用下内置支撑钢材具有混合强化特性,故采用ABAQUS程序模拟了相关试验中的墙板内置支撑构件。经调整本构关系中的控制参数使支撑构件滞回曲线的模拟和试验结果尽可能一致,从而确定出支撑的混合强化控制参数,并应用到后续的墙板内置支撑钢框架结构的试验模拟中。(2)采用ABAQUS程序,通过壳元建模,较精确地建立了已试验的叁个墙板内置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经全面对比结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差异,论证了数值分析的可行性。深入考察了墙板内置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支撑形式、梁柱节点形式和节点连接区域加强方式等对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结构分析中的采用梁单元和杆单元的简化模拟方法。(3)在已试验结构的基础上,还另外设计了墙板内置人字形支撑刚接(或铰接)框架结构算例。重点分析了1/50层间侧移角范围内考虑结构侧移后构件的实际内力分布和取值与现行设计方法的差异,并据此给出了切实的结构分析简图和设计建议。基于相关试验中一根支撑破坏的情况,经参数分析全面考察了变化支撑和框架截面、结构层数和跨数、支撑布置形式等因素后考虑某层人字形支撑中一根支撑局部破坏情况下的结构抗震性能,并提出了相关设计建议。(4)探讨了节点连接区域的加强构造措施、支撑的偏心距离、梁柱刚性连接时梁柱节点域的传力机制和剪切变形等因素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重点对墙板内置单斜形(或人字形)支撑刚接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以及支撑与钢梁(或钢柱)的连接区域进行了受力分析,并结合现有纯钢框架节点区域加强板的做法,提出了墙板内置支撑钢框架结构节点区域加强构造及相应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贾元蓉[9](2017)在《支撑钢框架与外挂复合墙板连接节点的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墙板与钢结构框架的连接节点性能对房屋整体抗震性能至关重要。在震后,良好的连接节点更有助于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有利于救灾抢险工作的进行。基于传统节点,本文提出了一种上拉下托式节点。这种节点介于刚性节点与柔性节点,借鉴摩擦型连接的圆孔形式,辅以弹簧耗能,有效结合了刚性节点、柔性节点、摩擦型节点及耗能节点的优势。首先,本文对这种新型的墙板与钢结构连接节点进行了设计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讨论分析了截面尺寸,节点弯折角,肋板位置等参数对于上下节点相关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在板厚,弯折角及肋板位置叁个参数中,弯折角对节点性能的影响最为显着。板厚对于刚度贡献很大,但是当板厚大于6mm后,继续增加板厚对于刚度的贡献不明显。肋板位置对于节点性能的影响最弱。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足尺振动台试验,对两种新型节点进行了地震试验,研究了连接节点在不同地震响应下的破坏形态及整体的工作性能。研究发现,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结构未发生严重破坏,墙板没有观察到肉眼可见的裂缝,节点通过滑移及转动,抵消卸载了层间位移对于墙板的剪切破坏,对于墙板的保护作用明显。节点的破坏形态主要有滑移,转动,弯曲,剥落等四种,在经过9度地震作用后,结构整体完整,墙板没有发生明显破坏,节点工作性能良好。最后,在试验后,选取上海人工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模拟试验工况,将理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发现,节点应力-时程曲线吻合较好,误差较小。(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4-25)

钱坤,张云雪[10](2016)在《柔性支撑复合墙板受力性能分析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框架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根据该结构的发展趋势,已有专家结合密肋复合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开始研究新的结构体系——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然而从抗震的角度考虑,斜向布筋的抗震性能要比纵向布筋更稳固。因此,受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的启发,提出一种新的结构体系——柔性支撑复合墙结构体系。简要介绍了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其受力性能,并引入了柔性支撑复合墙结构体系。确定了现阶段的研究内容,介绍了柔性支撑的创新点以及其优势。提出了对斜向布筋进一步优化的方法,并阐述了柔性支撑复合墙结构对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主要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6年03期)

支撑墙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由自复位耗能支撑和两边梁连接墙板组成的带自复位耗能支撑钢板剪力墙,对其构造及滞回性能进行介绍。建立有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两边梁连接墙板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受压承载力及墙板对整体滞回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墙板滞回曲线存在捏缩现象,且墙板内产生的屈曲半波越多,捏缩越严重。墙板的平面外变形随宽高比的增大而增大,随高厚比的增大而减小,且受宽高比影响更大,在侧向力作用下,墙板内形成局部拉力带。建立了用于计算墙板内受压应力和受压承载力的公式,当支撑水平剩余恢复力大于墙板受压承载力时,带自复位耗能支撑钢板剪力墙在支撑恢复力的作用下具有很好的复位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撑墙板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强,魏奇科,陈豪,廖小辉.中空迭合墙板预制工艺及自支撑结构稳定性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2].刘嘉琳,徐龙河.带自复位耗能支撑钢板剪力墙墙板受力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9

[3].丁玉坤,邹学粉.连接墙板内置支撑的钢框架节点加强构造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4].李永超.两段式预制墙板安装用斜支撑的承载力计算及其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19

[5].王伟,陈越时,陈以一,侯和涛.外挂PC复合墙板的分层装配支撑钢框架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6].丁玉坤,邹学粉,张文元,宋罕宇,李达明.墙板内置无黏结支撑钢框架滞回性能数值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8

[7].丁玉坤,郑睿,张文元.新型墙板内置无黏结支撑钢框架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8

[8].邹学粉.墙板内置无粘结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贾元蓉.支撑钢框架与外挂复合墙板连接节点的地震响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7

[10].钱坤,张云雪.柔性支撑复合墙板受力性能分析综述[J].四川建材.2016

标签:;  ;  ;  ;  

支撑墙板论文-王振强,魏奇科,陈豪,廖小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