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陆信娟,刘灿玉,樊继德,赵永强,张碧薇,杨峰[1](2021)在《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及大蒜氮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徐蒜917’为材料,研究不同颜色地膜(红、绿、银黑、白黑、黑、银、透明)覆盖后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大蒜氮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透明膜覆盖相比,银膜覆盖处理具有提高大蒜生育前期土壤温度,降低生育后期土壤温度的作用,且保墒效果优于红膜与透明膜;银膜覆盖处理提高了返青期大蒜叶片NR活性,保持大蒜快速生长期GS、GOGAT、GDH较高的酶活性,并显着提高了抽薹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综上,银膜覆盖栽培有利于改善土壤的水热状况,提高氮素同化水平,适用于大蒜生产。
仇延鑫[2](2021)在《防控葱地种蝇有色地膜的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葱地种蝇Delia antiqua(Meigen)是我国分布较广、发生为害重的地下害虫,危害大蒜、大葱等百合科作物,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大蒜是我国重要的特色蔬菜,山东省是我国大蒜的主产区,常年遭受葱地种蝇危害,经济损失严重。目前生产上对葱地种蝇的防控以化学防治为主,这导致了害虫抗药性和农药残留的增加,产品安全性降低。近年来,有色地膜覆盖技术发展迅速,在多种作物增产增效上取得显着的效果,但在防虫方面的作用研究较少,而有色地膜对葱地种蝇发生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比较覆盖6种颜色地膜对蒜田葱地种蝇种群数量的影响,筛选出具有防虫作用的有色地膜,并研究防虫地膜对葱地种蝇成虫行为活动、寿命、繁殖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防虫地膜反射光谱对葱地种蝇成虫忌避反应、行为活动、寿命和繁殖的影响特点,探讨有色地膜对葱地种蝇忌避作用的机制。本研究为实施葱地种蝇的物理防治,实现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田间调查筛选出对葱地种蝇有防虫作用的有色地膜。银灰色地膜可显着降低葱地种蝇发生数量,银黑色地膜次之,红色地膜较对照地膜也有明显降低。与透明地膜相比,覆盖银灰色、银黑色和红色地膜葱地种蝇种群数量分别减少了69.31%、42.08%和34.65%;而覆盖蓝色和黑色地膜则加重葱地种蝇发生,其种群数量分别较对照地膜增加123.27%和50.99%。2.明确了防虫有色地膜对葱地种蝇成虫选择性的影响,对成虫的忌避作用是导致田间种群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田间成虫选择性试验结果显示,银灰色、银黑色和红色地膜对葱地种蝇成虫有明显的忌避作用,葱地种蝇成虫的选择率分别为5.28%、9.47%和10.85%,均显着低于对透明地膜的选择率15.24%;而葱地种蝇成虫对蓝色和黑色地膜的选择率分别为37.81%和21.35%,均显着高于对照。室内成虫选择试验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趋势基本一致。有色地膜对葱地种蝇幼虫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显示,与透明地膜相比,银灰色地膜下葱地种蝇幼虫生长发育进度显着加快,其次是蓝色地膜;覆盖银黑色地膜生长发育进度较对照无显着差异;而覆盖黑色地膜生长发育进度较对照显着减慢。3.明确了防虫有色地膜对膜上葱地种蝇成虫行为活动、寿命和繁殖的影响。覆盖银灰色和银黑色地膜影响了膜上成虫的行为活动,并对雌虫寿命和繁殖产生负面的影响。与透明地膜相比,在银灰色和银黑色地膜上的成虫躁动不安,表现在爬行和飞行行为发生率明显增加,覆盖银灰色和银黑色地膜葱地种蝇雌虫寿命较透明地膜分别缩短2.13 d和2.53 d,单雌产卵量分别降低25.43%和22.38%,卵孵化率分别降低20.48%和11.14%,有效后代数量分别降低40.23%和30.18%。覆盖蓝色地膜葱地种蝇成虫行为活动发生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卵孵化率和有效后代数量较对照显着升高。4.研究了防虫有色地膜主要反射光谱对葱地种蝇成虫的忌避作用。结果显示,与白光对照相比,紫外光对葱地种蝇成虫的忌避作用显着增强,其次是红光。在1000 lx光照强度下紫外光和红光对雌虫的忌避率分别为74.44%和60.26%,显着高于白光对照的24.49%;对雄虫的忌避率分别为78.89%和66.34%,显着高于白光对照的26.82%。光强递增试验结果发现,在200 lx到1000 lx光照强度范围内,葱地种蝇成虫对上述光的避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000 lx光照强度下对上述光的忌避性最强。雄虫对上述光的避光反应高于雌虫,并且发现是否交配会影响雌虫对光的反应,交配后雌虫避光反应增强,雄虫避光反应没有明显变化;饥饿处理增强了葱地种蝇成虫对上述光的避光反应。5.发现忌避波长紫外光和红光影响了葱地种蝇成虫的行为活动,并对其寿命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葱地种蝇成虫在紫外光和红光下躁动不安,与白光对照相比,其爬行和飞行行为发生率显着升高,交配行为发生率显着下降。葱地种蝇成虫在紫外光和红光下寿命和繁殖受到明显抑制,与白光对照相比,雌虫寿命分别缩短4.60 d和3.73 d,雄虫寿命分别缩短3.20 d和2.74 d,单雌产卵量分别降低41.27%和31.14%,卵孵化率分别降低45.00%和36.00%,有效后代数量分别降低67.53%和55.84%。
张健,毛亚明[3](2021)在《蔡家坡紫皮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陕西宝鸡蔡家坡盛产的紫皮大蒜在全国自古有名,在关中西部地区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因其品种早熟、色泽红艳、蒜汁浓粘,味道鲜美,香辣适口、蒜头大、产量高,一直被作为原种调用,每年供不应求。大蒜地膜栽培具有提温保墒防草等作用,能极大提高其商品率和经济效益。从地膜覆盖的优点、整地作畦、播种方法、生长期管理及收获五个方面总结出蔡家坡紫皮大蒜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供生产参考。
李文旺,周世洋,刘敏,蒋芳玲,彭怡琳,吴震[4](2021)在《不同地面覆盖对土壤性状和秋播大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秋播大蒜适宜的地面覆盖类型及其对大蒜产量的影响机制,从而为地面覆盖在大蒜高产高效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麻江红蒜’为试验材料,以不覆盖处理为对照,分别设置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银灰色地膜、1~2 cm和3~4 cm稻草、1~2 cm和3~4 cm稻壳共7种地面覆盖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和酶活性以及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覆盖处理均可提高0~10 cm土层的含水量,而对10~20 cm土层的含水量影响不显着;3种地膜覆盖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温度,其中以白色地膜的增温效果最好,而稻草和稻壳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与对照间差异不显着;不同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脲酶活性以白色地膜和1~2 cm稻草覆盖处理最高,酸性磷酸酶活性以白色地膜和银灰色地膜覆盖处理最高,蔗糖酶活性以白色地膜覆盖处理最高。与对照相比,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覆盖处理可显着促进大蒜的植株生长,蒜薹产量和鳞茎鲜重产量均以白色地膜覆盖处理最高(367.63 kg/667m2和653.57 kg/667m2),黑色地膜覆盖处理次之(287.73 kg/667m2和363.80 kg/667m2),两者显着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鳞茎品质总体上以白色地膜覆盖处理最好,与对照相比,其可溶性糖(192.1mg/g)、可溶性蛋白(23.67 mg/g)和大蒜素(5.13 mg/g)含量均显着提高。综合分析认为:地膜覆盖可以改善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稻草和稻壳覆盖仅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但不同处理均可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大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以白色地膜覆盖的效果最好,黑色地膜覆盖次之。
谢亚楠[5](2020)在《生物降解膜在大蒜上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的地下鳞茎,其营养价值丰富,是着名的食药两用植物。为了创造和维持大蒜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鳞茎产量,地膜覆盖技术在大蒜栽培中被广泛使用,但是长期使用普通地膜覆盖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效应,残留地膜极大地破坏了我国的农田生态系统。为此,可降解地膜的研究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本试验以‘金乡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种不同的生物降解膜(S1、S2、S3、S4、S5、S6)、普通地膜PE对照和不覆膜对照CK 8个处理,对生物降解膜的降解效果、大蒜生长状况、土壤微生物环境等进行研究,以期为大蒜地膜覆盖生产提供参考。试验结果如下:1.在大蒜收获前,6种生物降解膜同一时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裂解,至大蒜收获时普通地膜无裂解现象。将薄膜埋入土里后,6种生物降解膜均在100天内完全降解,而普通地膜无降解迹象。2.在大蒜生长的各个时期,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均显着高于不覆膜CK,与普通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无明显差别;土壤含水量较CK相比,也有较大提升,部分生物降解膜提高效果显着,和普通地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之间差异不显着。3.幼苗期、返青期和抽苔期生物降解膜处理下大蒜株系假茎粗、株高和叶片数量均显着高于不覆膜CK,与普通地膜差异不显着;与CK相比,降解膜覆盖对蒜苗的根系活力无明显影响,比普通地膜处理的根系活力略高,但未达到显着水平;6种生物降解膜覆盖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大蒜叶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平均以普通地膜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生物降解膜次之,不覆膜处理最低,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处理之间色素含量差异不显着。4.生物降解膜覆盖后,大蒜鳞茎的周长、高度和横径都有所增加,但是增加效果不明显,鳞茎产量明显高于不覆膜对照CK,达极显着水平,降解膜平均产量较CK高66.97%,与普通地膜下鳞茎产量差异不显着;生物降解膜覆盖后,大蒜鳞茎中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大蒜素的含量均高于不覆膜对照处理,Vc含量较对照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别。5.与对照相比,生物降解膜覆盖降低了土壤中脲酶的含量,对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无明显影响,提高了土壤脱氢酶含量;幼苗期生物降解膜覆盖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含量,但未达到显着水平,在鳞茎膨大期,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表现出显着增加,真菌数量无显着差异。6.鳞茎膨大前期生物降解膜覆盖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硝态氮含量降低;鳞茎膨大后期速效磷、速效钾、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降低;生物降解膜降解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别。
郭贝贝[6](2020)在《永年大蒜产业及价格波动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永年作为我国大蒜主要产地之一,大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经济重要支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调研永年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并用时间序列分析(X-12模型和H-P滤波法)对2016-2019年永年大蒜月度价格进行科学分析,找出价格波动规律及影响因素,探索永年大蒜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永年地区具有大蒜产业发展所需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条件;拥有大蒜贮存和加工的成熟技术优势;早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2018年永年地区大蒜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加工企业达到100多家,大蒜制品加工量达到55000吨。但同时也存在生产规模小、农民种植意愿下降、大蒜加工产业水平较低、产业发展减缓问题。永年大蒜价格波动频繁,受季节影响明显,同时也受天气灾害等随机因素影响,导致年际间大蒜价格波动幅度达到215.7%。近期大蒜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体下降趋势尚未改变。针对永年大蒜产业存在问题及价格波动原因,提出8项对策建议:稳定大蒜种植面积、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建立大蒜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大蒜目标价格保险以稳定蒜价保障蒜农利益。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大蒜深加工水平、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完善管理保障制度以促进产业提升。从政府、企业到普通蒜农,对大蒜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远景和较高的期望,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对永年地区的大蒜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王崇华,孙斌,王志坚,王磊,刘金文[7](2019)在《湿毡破膜法对大蒜破膜率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传统人工破膜法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对大蒜栽培方式进行了改进,并创新出一种湿毡破膜法。为了解2种破膜法的破膜效果,开展了2种破膜法对破膜率、人工耗时及蒜薹和蒜头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湿毡破膜法能显着提高大蒜破膜率并显着减少人工耗时,其大蒜破膜率达到95.67%,人工耗时仅为100.79 min·667 m-2,且不会影响蒜薹和蒜头产量。综合来看,湿毡破膜法可替代现有人工破膜法。研究结果可为大蒜破膜提供依据,并为大蒜破膜的机械化提供理论基础。
夏青春[8](2019)在《大蒜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应用浅析》文中提出在寒冷季节栽培大蒜,利用地膜覆盖能够提升大蒜的品质和产量。基于此,从大蒜品种的筛选、施肥、种植地整理、播种和覆膜、浇水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浅析大蒜的科学种植技术,从而保证大蒜的品质和产量。
王路伟[9](2019)在《有色地膜对蒜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和大蒜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大蒜是我国重要的特色蔬菜,山东省是我国大蒜的主要产区之一,在大蒜的种植过程中受害虫为害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大蒜的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地膜覆盖在多种作物上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透明地膜的应用最为广泛。有色地膜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不同作物适用的色膜种类不同,不同色膜对不同种类害虫的发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研究了6种不同颜色地膜对大蒜主要害虫的发生和大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用于蒜田应用的防虫、增产的有色地膜,为实现蒜田害虫绿色防控,为大蒜提质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评价了秋蒜田覆盖特制地膜、银黑色、蓝色、绿色、黑色、透明6种颜色的地膜对大蒜主要地上害虫葱蚜和葱蓟马发生的影响。发现覆盖特制地膜和银黑色地膜均能明显减轻葱蚜和葱蓟马的发生;覆盖蓝色地膜和绿色地膜却显着增加了葱蚜和葱蓟马的数量;覆盖黑色地膜对葱蚜和葱蓟马发生量无显着影响。与覆盖透明地膜相比,覆盖特制地膜和银黑色地膜的蒜田葱蚜的数量分别降低了50.8%和49.8%,葱蓟马的数量分别降低了58.3%和52.2%;而覆盖蓝色地膜和绿色地膜葱蚜的数量分别增加了57.3%和63.2%,葱蓟马的数量分别增加了36.2%和37.7%。在春蒜田覆盖6种颜色的地膜对葱蚜和葱蓟马发生的影响趋势与秋蒜田基本一致。2.研究评价了秋蒜田覆盖6种颜色地膜对大蒜地下害虫葱蝇和韭菜迟眼蕈蚊发生的影响。发现与透明地膜相比,覆盖特制地膜和银黑色地膜能明显减轻蒜蛆和韭蛆的发生和为害,以特制地膜影响更为显着;黑色地膜显着增加了韭蛆的数量,蒜蛆的数量增加次之;蓝色地膜和绿色地膜仅显着增加了蒜蛆的数量,而对韭蛆数量无显着影响。与覆盖透明地膜相比,覆盖特制地膜和银黑色地膜的蒜田蒜蛆的数量分别降低了58.0%和35.2%,韭蛆的数量分别降低了60.8%和46.8%;覆盖黑色地膜的蒜田蒜蛆和韭蛆的数量分别增加了37.5%和179.6%;覆盖蓝色地膜和绿色地膜的蒜田蒜蛆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43.2%和114.8%。在春蒜田覆盖6种颜色的地膜对韭蛆发生的影响趋势同秋蒜田一致。3.通过室内成虫选择试验发现,葱蚜、韭菜迟眼蕈蚊和葱蝇对覆盖不同颜色地膜的大蒜选择性的差异,是导致田间种群数量发生明显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覆盖特制地膜和银黑色地膜均显着降低了葱蚜、韭蛆和蒜蛆成虫对大蒜植株的选择性,与透明地膜相比,葱蚜分别降低了15.9%、17.2%,韭蛆分别降低了61.9%、63.7%,蒜蛆分别降低了70.3%、65.7%。覆盖蓝色地膜增强了葱蚜和蒜蛆成虫对大蒜植株的选择性,与透明地膜相比,分别增加了41.6%、44.7%;而覆盖绿色地膜增强了葱蚜对大蒜植株的选择性,增强了33.5%;覆盖黑色地膜增强了韭蛆成虫对大蒜植株的选择性,增强了20.1%。4.研究评价了蒜田覆盖6种颜色地膜对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秋蒜田覆盖5种有色地膜与覆盖透明地膜相比,50%出苗时间均延后1d左右。在大蒜苗期、鳞芽花芽分化期和蒜薹伸长期对大蒜生长指标调查发现,与透明地膜相比,覆盖特制地膜和蓝色地膜均显着促进大蒜的生长,在秋蒜的蒜薹伸长期,与透明地膜相比,覆盖特制地膜的大蒜株高、假茎粗和植株鲜重分别增加了2.3%、11.9%和9.5%;覆盖蓝色地膜的大蒜假茎粗和植株鲜重分别增加了3.0%和7.8%。覆盖黑色地膜显着抑制大蒜的生长,在秋蒜的蒜薹伸长期,与透明地膜相比,大蒜株高、假茎粗和植株鲜重分别减少了26.2%、12.6%和24.7%。秋蒜田覆盖特制地膜和蓝色地膜与覆盖透明地膜相比,明显增加了大蒜的产量,而覆盖黑色地膜显着减少大蒜的产量,覆盖银黑色地膜和绿色地膜对大蒜产量无显着影响。覆盖特制地膜和蓝色地膜较透明地膜,分别增产17.5%和18.9%;覆盖黑色地膜减产14.4%。5.蒜田覆盖银黑色地膜、黑色地膜和特制地膜能够显着抑制蒜田杂草的生长。与透明地膜相比,秋蒜田覆盖银黑色地膜、黑色地膜和特制地膜杂草数量分别减少了70.4%、67.6%、66.2%;春蒜田覆盖银黑色地膜、黑色地膜和特制地膜杂草数量分别减少了76.3%、72.7%、66.5%。6.在秋蒜整个生育期内,与透明地膜相比,覆盖特制地膜和蓝色地膜膜下5cm处的平均土壤温度均显着增加,覆盖其它3种颜色地膜的土壤平均温度虽有增加,但未达到显着差异水平。覆盖特制地膜和黑色地膜膜下5cm处的平均土壤相对湿度明显增加,覆盖绿色地膜平均土壤相对湿度明显降低,尤其在幼苗期、鳞芽花芽分化期和鳞茎膨大期达到显着差异水平。
付存念[10](2018)在《‘麻江红蒜’栽培现状调查及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葱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兼用蔬菜。大蒜为无性繁殖作物,多不产生种子,以蒜瓣进行营养生殖。经过长期的自繁自种后,蒜种得不到复壮,加上病毒不断积累,导致大蒜种性易退化,品质和产量下降。同时,不合理的栽培管理方式也会使大蒜产量急剧下降。‘麻江红蒜’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的优质特色品种,红蒜产业是麻江农业的优势产业。但近年来,其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栽培规模锐减,严重限制了红蒜产业的发展,因此,亟需提高栽培技术以增加红蒜产量。为此,本研究针对‘麻江红蒜’产量下降的问题,对其栽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栽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总结高产栽培经验;根据上述调查结果,研究种瓣大小和种植密度对红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确定红蒜最低选种标准,筛选出较好的种瓣大小与种植密度组合,为‘麻江红蒜’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同时连续种植‘麻江红蒜’珠蒜(气生鳞茎),明确珠蒜零代和一代的生长发育特征,为恢复‘麻江红蒜’品种特性奠定基础。主要调查和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调查发现,麻江县贤昌镇是‘麻江红蒜’栽培的主要区域,总面积达2000亩,但每户种植面积较小,不足1亩的农户占35%。2017年,蒜头整体产量偏低,平均产量为435 kg/667 m2,较过去的平均产量840kg/667 m2减少了 48.2%。栽培管理存在选种不严、密度偏低、施肥种类单一、管理粗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选优留种、分级播种、合理密植、均衡施肥的对策和建议。2.种瓣大小对红蒜植株假茎粗、叶宽、单株重、抽苔率、单头重、单瓣重等均有显着影响,但对株高、假茎长没有影响。种瓣重量越大,假茎越粗,叶片越宽,单株越重,抽薹率越低,蒜头鲜重越大。在麻江地区,大种瓣的蒜头产量显着高于中等和小种瓣。而在南京地区,中瓣与大瓣的蒜头产量没有显着性差异,但二者的产量均高于小种瓣。南京地区蒜头产量高于麻江地区。因此,在南京地区,应选用中等(1.6 g/瓣)以上蒜瓣播种,在麻江地区,建议选用大蒜瓣播种(大于2.2 g/瓣)。3.种瓣大小和种植密度对红蒜生长和产量有显着影响。种瓣大小对红蒜植株假茎粗、叶宽、叶片数、单株重、冷害指数、单薹重和单头重等均有显着影响。种植密度对红蒜单薹重、抽薹率和蒜薹产量有显着影响,但对其他生长指标和蒜头产量影响不显着。种瓣大小和种植密度对红蒜生长及产量的交互作用不显着。种瓣越小,植株生长势越弱,冷害指数越高,蒜薹和蒜头产量越低;不同处理组合中,4万株/667 m2的密度与大蒜瓣(4.0-5.4 g/瓣)组合,蒜薹产量和产值最高,与中等蒜瓣(2.7-3.9 g/瓣)组合蒜头产量和效益最高。从经济效益考虑,后者为最佳种植组合。4.‘麻江红蒜’气生鳞茎播种后,生长健壮的植株一年即可分瓣和抽薹。一代蒜头分瓣率为36%,平均分3.17瓣,平均单瓣重为3.4 g,分瓣蒜平均重量为8.5 g;独头蒜平均单头重为4.9 g,小于4 g的蒜头不分瓣;一代蒜头产量为264 kg/667m2,是播种珠蒜(7 kg)的37.7倍。珠蒜一代(一代蒜头做种)植株的长势比常规种瓣好、耐寒性强,蒜薹和蒜头产量高。珠蒜一代平均抽薹率为66.3%,与常规种瓣没有差异。以大独头蒜(L)做种的蒜薹较粗,单薹重较重,其蒜薹产量为161 kg/667 m2,略低于常规大瓣蒜薹产量(189.4 kg/667 m2)。除小独头蒜(S)有5.8%不分瓣外,其余二代蒜头均可分瓣,二代蒜头较大,质量较好。蒜头平均横径为3.5 cm,横径达4 cm的蒜头在L和S两种独头蒜类型中均占67%,其中L型产量最高。综上所述,珠蒜一代的大独头蒜种性明显增强,植株长势好,蒜薹和蒜头产量高。
二、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及大蒜氮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地温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2.2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大蒜氮代谢的影响 |
2.2.1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大蒜叶片NR、GS、GOGAT、GDH活性的影响 |
2.2.2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大蒜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2)防控葱地种蝇有色地膜的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葱地种蝇研究进展 |
1.1.1 葱地种蝇的发生与危害 |
1.1.2 葱地种蝇的生活习性 |
1.1.3 温湿度条件对葱地种蝇发生的影响 |
1.1.4 葱地种蝇的综合防治 |
1.2 有色地膜研究进展 |
1.2.1 不同色膜对昆虫的影响 |
1.2.2 有色地膜对作物的影响 |
1.3 驱诱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
1.3.1 驱避技术 |
1.3.2 诱集技术 |
1.4 光环境对昆虫发生的影响和机制 |
1.4.1 昆虫的光趋避行为反应 |
1.4.2 影响昆虫光趋避行为反应的因素 |
1.4.3 光环境对昆虫行为活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1.5 立项依据及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1.1 供试品种 |
2.1.2 供试地膜 |
2.1.3 供试光源 |
2.1.4 供试虫源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田间试验设计 |
2.2.2 防控葱地种蝇有色地膜的筛选 |
2.2.3 有色地膜对葱地种蝇成虫选择性的影响 |
2.2.4 有色地膜对葱地种蝇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
2.2.5 有色地膜对膜上葱地种蝇成虫行为活动的影响 |
2.2.6 有色地膜对膜上葱地种蝇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
2.2.7 光环境对葱地种蝇成虫的影响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防控葱地种蝇有色地膜的筛选 |
3.2 防虫有色地膜对葱地种蝇的影响 |
3.2.1 有色地膜对葱地种蝇成虫选择性的影响 |
3.2.2 有色地膜对葱地种蝇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3 有色地膜对膜上葱地种蝇成虫行为活动的影响 |
3.2.4 有色地膜对膜上葱地种蝇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
3.3 光环境对葱地种蝇成虫的影响 |
3.3.1 光波长和光强度对葱地种蝇成虫忌避反应的影响 |
3.3.2 葱地种蝇生理状态对忌避反应的影响 |
3.3.3 忌避单色光对葱地种蝇成虫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有色地膜对葱地种蝇的防虫作用和应用价值 |
4.2 防虫有色地膜对葱地种蝇的影响 |
4.3 防虫有色地膜对葱地种蝇的作用机制 |
4.3.1 光环境对葱地种蝇忌避反应及影响因素 |
4.3.2 光环境对葱地种蝇行为活动和繁殖的影响 |
5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蔡家坡紫皮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膜覆盖的优点 |
1.1 充分利用光能 |
1.2 促进生长发育 |
1.3 改善环境条件 |
2 整地作畦 |
2.1 深翻施肥 |
2.2 精细作畦 |
3 播种 |
3.1 精选蒜种 |
3.2 破瓣与晒种 |
3.3 潮蒜催芽 |
3.4 播前拌种 |
3.5 适时播种 |
4 生长期管理 |
4.1 浇水覆膜 |
4.2 破膜放苗 |
4.3 科学施肥灌水 |
4.4 病虫害防治 |
5 及时收获 |
5.1 薹蒜收获 |
5.2 蒜头收获 |
(4)不同地面覆盖对土壤性状和秋播大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3.1 土壤理化指标 |
1.3.2 大蒜生长指标 |
1.3.3 产量及品质指标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地面覆盖对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影响 |
2.2 不同地面覆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2.3 不同地面覆盖对大蒜植株生长的影响 |
2.4 不同地面覆盖对大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地面覆盖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
3.2 不同地面覆盖对大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 结论 |
(5)生物降解膜在大蒜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大蒜的营养价值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地膜研究现状 |
1.3.1 地膜的起源与引进 |
1.3.2 地膜带来的负面影响 |
1.4 可降解膜的研究现状 |
1.5 生物降解膜的研究现状 |
1.6 生物降解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1.7 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7.1 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1.7.2 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1.7.3 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影响 |
1.7.4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8 生物降解膜的降解效果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地概况 |
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4.1 生物降解膜的降解效果测定 |
2.4.2 生长指标的测定 |
2.4.3 色素浓度测定 |
2.4.4 根系活力的测定 |
2.4.5 大蒜蒜头性状的测量 |
2.4.6 大蒜品质的测定 |
2.4.7 土壤温度测定 |
2.4.8 土壤含水量测定 |
2.4.9 土壤养分含量 |
2.4.10 土壤微生物测定 |
2.4.11 土壤酶活性测定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生物降解膜的降解效果 |
3.1.1 大蒜生育期生物降解膜的破裂情况 |
3.1.2 生物降解膜的降解时间 |
3.2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植株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1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植株高度的影响 |
3.2.2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植株假茎粗的影响 |
3.2.3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植株叶片数的影响 |
3.3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植株色素含量的影响 |
3.4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根系活力的影响 |
3.5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鳞茎生长的影响 |
3.6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鳞茎产量的影响 |
3.7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鳞茎品质的影响 |
3.7.1 可溶性糖含量 |
3.7.2 可溶性蛋白含量 |
3.7.3 Vc含量 |
3.7.4 游离氨基酸含量 |
3.7.5 大蒜素含量 |
3.8 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温湿的影响 |
3.8.1 土壤温度 |
3.8.2 土壤含水量 |
3.9 生物降解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3.10 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10.1 脱氢酶活性 |
3.10.2 蔗糖酶活性 |
3.10.3 脲酶活性 |
3.10.4 磷酸酶活性 |
3.11 生物降解膜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 |
3.12 生物降解膜降解后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 |
4.2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生长的影响 |
4.2.1 对大蒜植株生长指标的影响 |
4.2.2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
4.2.3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根系活力的影响 |
4.2.4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鳞茎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
4.2.5 生物降解膜对大蒜鳞茎品质的影响 |
4.3 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4.3.1 对土壤温湿的影响 |
4.3.2 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4.3.3 对土壤酶类的影响 |
4.3.4 对土壤营养物质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永年大蒜产业及价格波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永年大蒜产业发展现状 |
2.1 永年大蒜种植历史 |
2.2 永年大蒜产业优势 |
2.2.1 具有独特的自然和区位优势 |
2.2.2 具有良好的水土资源优势 |
2.2.3 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 |
2.2.4 广阔的大蒜种植面积 |
2.2.5 大蒜品质优良 |
2.3 永年大蒜栽培技术特点 |
2.3.1 精选优种 |
2.3.2 科学施肥 |
2.3.3 独特的地膜覆盖技术 |
2.3.4 春季管理 |
2.3.5 适时收获 |
2.4 永年大蒜贮存技术 |
2.5 永年大蒜加工与产能 |
2.5.1 大蒜加工产业基本情况 |
2.5.2 永年大蒜加工龙头企业 |
2.5.3 高产量带动企业高速发展 |
2.6 永年大蒜国内外贸易 |
2.7 永年大蒜产业布局分析 |
2.7.1 总体要求 |
2.7.2 重点工作 |
第3章 永年大蒜价格波动分析 |
3.1 影响农产品价格因素的理论基础 |
3.1.1 国家政策 |
3.1.2 市场供求 |
3.1.3 农业生产成本 |
3.1.4 流通因素 |
3.2 基于X12 模型和H-P滤波法的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
3.2.1 研究方法 |
3.2.2 永年大蒜价格波动总体轨迹描述 |
3.2.3 蒜价格波动特征的实证分析 |
3.2.4 永年大蒜价格波动周期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永年大蒜产业问题调查 |
4.1 调查方法及实施情况 |
4.2 生产种植方面问题 |
4.2.1 种植规模偏小 |
4.2.2 缺乏技术培训 |
4.2.3 蒜农种植意愿下降 |
4.3 产业加工方面问题 |
4.3.1 产品低端 |
4.3.2 生产粗放 |
4.3.3 无序竞争 |
4.3.4 出口受限 |
4.4 经营销售方面问题 |
4.4.1 品牌意识不足 |
4.4.2 宣传力度不够 |
4.4.3 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市场运作不规范 |
4.5 管理保障方面问题 |
4.5.1 产业标准和检测体系不健全 |
4.5.2 政策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5章 永年大蒜价格稳定及产业发展策略 |
5.1 大蒜价格稳定策略 |
5.1.1 稳定大蒜种植面积 |
5.1.2 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 |
5.1.3 建立大蒜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
5.1.4 推广大蒜目标价格保险 |
5.2 永年大蒜产业发展策略 |
5.2.1 推进生产、质量检测标准化 |
5.2.2 提升大蒜深加工水平 |
5.2.3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
5.2.4 完善管理保障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湿毡破膜法对大蒜破膜率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盆栽试验 |
1.2 田间试验 |
1.2.1 试验地概况 |
1.2.2 试验前准备 |
1.2.3 试验设计 |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3.1 盆栽试验 |
1.3.2田间试验 |
1.3.3方法评价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地膜紧贴土壤对盆栽大蒜出芽率及破膜率的影响 |
2.2 不同破膜法对大蒜破膜率的影响 |
2.3 不同破膜法对人工耗时的影响 |
2.4 不同破膜法对蒜薹和蒜头产量的影响 |
2.5 不同破膜法评价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8)大蒜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应用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的选择 |
2 施足基肥 |
3 土地整理 |
4 择期播种,合理种植 |
5 浇水施肥 |
6 病害防治 |
6.1 叶枯病 |
6.2 细菌性软腐病 |
6.3 大蒜病毒病 |
7 收获阶段 |
8 结语 |
(9)有色地膜对蒜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和大蒜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大蒜生产发展现状 |
1.2 大蒜害虫的发生与为害 |
1.3 地膜覆盖的发展与应用 |
1.4 有色地膜研究进展 |
1.4.1 有色地膜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
1.4.2 有色地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1.5 立项依据和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蒜田有色地膜覆盖田间试验设计 |
2.2.2 对蒜田害虫发生影响的调查 |
2.2.3 室内成虫对不同色膜的选择性试验设计 |
2.2.4 大蒜生长指标和产量的测定 |
2.2.5 覆盖有色地膜对蒜田杂草影响的调查 |
2.2.6 土壤温湿度的测定 |
2.3 数据处理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蒜田覆盖有色地膜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
3.1.1 有色地膜对葱蚜发生的影响 |
3.1.2 有色地膜对葱蓟马发生的影响 |
3.1.3 有色地膜对蒜田韭菜迟眼蕈蚊发生的影响 |
3.1.4 有色地膜对蒜田葱蝇发生的影响 |
3.2 不同色膜覆盖对蒜田主要害虫选择寄主的影响 |
3.2.1 有色地膜对葱蚜选择性的影响 |
3.2.2 有色地膜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选择性的影响 |
3.2.3 有色地膜对葱蝇成虫选择性的影响 |
3.3 有色地膜覆盖对大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3.3.1 有色地膜对秋蒜出苗的影响 |
3.3.2 有色地膜对秋蒜生长指标的影响 |
3.3.3 有色地膜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
3.4 有色地膜对蒜田杂草的影响 |
3.4.1 有色地膜对秋蒜田杂草的影响 |
3.4.2 有色地膜对春蒜田杂草的影响 |
3.5 蒜田覆盖有色地膜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
3.5.1 有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3.5.2 有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有色地膜对蒜田害虫发生影响机制的探究 |
4.2 有色地膜对大蒜生长的影响的探究 |
5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麻江红蒜’栽培现状调查及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大蒜概述 |
1.1 大蒜品种与分类 |
1.2 我国大蒜栽培现状 |
2 大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2.1 大蒜栽培关键技术 |
2.2 大蒜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
3 大蒜品种退化的原因及复壮措施 |
3.1 品种退化原因 |
3.2 复壮措施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麻江红蒜’栽培现状调查与发展建议 |
1 调查内容及时间 |
1.1 栽培管理方式调查 |
1.2 蒜头产量调查 |
2 调查结果 |
2.1 调查区概况 |
2.2 ‘麻江红蒜’栽培管理情况 |
2.3 蒜头大小和产量 |
3 经验和问题 |
3.1 高产栽培经验 |
3.2 存在问题 |
4 解决思路与发展建议 |
4.1 解决思路 |
4.2 发展建议 |
第三章 种蒜蒜瓣大小对‘麻江红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验地点 |
1.2 试验设计和处理 |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1.4 数据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瓣大小对‘麻江红蒜’生长指标的影响 |
2.2 种蒜大小对‘麻江红蒜’蒜薹和蒜头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种瓣大小和种植密度对‘麻江红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蒜蒜瓣大小和种植密度对‘麻江红蒜’生长指标和冷害指数的影响 |
2.2 种蒜蒜瓣大小和种植密度对‘麻江红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麻江红蒜’珠蒜后代生长特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1.2 试验处理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珠蒜零代生长发育特点 |
2.2 珠蒜一代生长发育特点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六章 麻江红蒜生产技术规范 |
1 播前准备 |
1.1 土壤选择 |
1.2 品种选择 |
2 整地施肥 |
2.1 精细整地 |
2.2 施肥作畦 |
3 播种 |
3.1 播种时期 |
3.2 播种密度 |
3.3 播种方法 |
3.4 覆盖地膜 |
4 田间管理 |
4.1 苗期管理 |
4.2 肥水管理 |
4.3 病虫害防治 |
5 采收 |
5.1 青蒜采收 |
5.2 蒜薹采收 |
5.3 蒜头采收 |
5.4 采收后处理及贮藏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专利 |
致谢 |
四、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及大蒜氮代谢的影响[J]. 陆信娟,刘灿玉,樊继德,赵永强,张碧薇,杨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 [2]防控葱地种蝇有色地膜的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D]. 仇延鑫.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蔡家坡紫皮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张健,毛亚明. 陕西农业科学, 2021(05)
- [4]不同地面覆盖对土壤性状和秋播大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李文旺,周世洋,刘敏,蒋芳玲,彭怡琳,吴震. 土壤, 2021(02)
- [5]生物降解膜在大蒜上的应用研究[D]. 谢亚楠.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6]永年大蒜产业及价格波动分析研究[D]. 郭贝贝.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2)
- [7]湿毡破膜法对大蒜破膜率及产量的影响[J]. 王崇华,孙斌,王志坚,王磊,刘金文. 中国瓜菜, 2019(12)
- [8]大蒜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应用浅析[J]. 夏青春. 南方农业, 2019(27)
- [9]有色地膜对蒜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和大蒜生长的影响[D]. 王路伟. 山东农业大学, 2019
- [10]‘麻江红蒜’栽培现状调查及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付存念.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