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罗曼[1](2021)在《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影响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TAPB联合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研究目的:本研究观察TAPB联合两种传统的全身麻醉方式(即: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发生情况,拟优选组合推荐用于临床。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受试者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120),均为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随机分为TAPB联合静吸复合麻醉组(复合组)与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组(静脉组),麻醉诱导方案及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两组相同,麻醉维持方案:复合组设置吸入浓度为1.0 MAC的七氟烷,辅助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泵注,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节泵注速度;静脉组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h)+瑞芬太尼0.25-4 ug/(kg.min)维持麻醉深度。两组均在术毕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术后PCIA配方:舒芬太尼2 ug/kg+甲氧氯普胺30 mg溶解至NS 100 ml。2.以正式纳入研究受试者为试验起点,按照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及记录:(1)基线数据:年龄、身高、体重、BMI、民族等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入量等麻醉与手术信息;入室血流动力学。(2)研究主要指标:PONV总发生率、分级、历时PONV发生人次、历时PONV发生次数及术后补救情况等信息。(3)研究次要指标: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不良事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复苏及PACU停留时间等苏醒期信息;总住院和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随访期信息;术后VAS评分、镇痛药物消耗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等镇痛评价。结果:1.纳入患者120例,每组各60例,剔除病例14例,脱落率为11.7%。其中复合组剔除8例,静脉组剔除6例,最终106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其中复合组52例,静脉组54例。2.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及入室血流动力学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入量等麻醉与手术信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主要指标(1)PONV总发生率及分级:两组患者在PACU观察期均未发生PONV;复合组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高于静脉组(P<0.05);1级、2级和3级PONV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4级以上的病例;复合组组间比较,2级PONV发生率高于1级(P<0.05)。(2)历时PONV发生人次:复合组术后2-4h PONV发生人次高于静脉组(P<0.05);术后0-2h、4-6h、6-24h时间段PONV发生人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术后24-48h均未发生PONV。(3)历时PONV发生次数:复合组术后2-4h PONV发生次数高于静脉组(P<0.05);术后0-2h、4-6h、6-24h、24-48h时间段PONV发生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补救情况:术后追加止吐及镇痛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次要指标(1)不良事件: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储留、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感染或血肿、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等,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2)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HR、MAP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麻醉药物使用: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苏醒期及随访期信息:复苏时间、PACU停留时间、总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复合组长于静脉组(P<0.05)。(5)镇痛评价:术后2h、4h、6h、24h、48h 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联合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均有PONV发生,但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PONV较低,故推荐优先选择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临床。第二部分TAPB联合TIV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及阿片类药物的节制效应目的:本研究基于第一部分优选的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实施TAPB术后联合PCIA镇痛的情况下,观察能否取消术毕静脉镇痛负荷量的应用,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进而减少副作用PONV的发生。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TAPB+F组与TAPB+NS组。两组患者麻醉方案基于第一部分优选的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麻醉维持方案为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h)+瑞芬太尼0.25-4 ug/(kg.min)维持麻醉深度。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相同,TAPB+F组于术毕给予静脉镇痛负荷量舒芬太尼10ug;TAPB+NS组于术毕给予安慰剂2ml。两种患者术毕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术后PCIA配方:舒芬太尼2 ug/kg+甲氧氯普胺30 mg溶解至NS 100 ml。2.以正式纳入研究受试者为试验起点,按照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及记录:(1)基线数据:吸烟史、PONV史或晕动病史、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等,余同本研究第一部分。(2)研究主要指标:术后VAS评分、镇痛药物消耗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等镇痛评价;余同本研究第一部分。(3)研究次要指标:围术期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尿管拔出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等,余同本研究第一部分。结果:1.纳入患者120例,每组各60例,共剔除11例,脱落率为9.2%。其中TAPB+F组剔除6例,TAPB+NS组剔除5例,最终109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其中TAPB+F组54例,TAPB+NS组55例。2.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及入室血流动力学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及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等麻醉与手术信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主要指标(1)镇痛评价:术后2h、4h、6h、24h、48h VAS评分、镇痛药物舒芬太尼消耗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ONV发生情况:PONV总发生率及分级:两组患者在PACU观察期均未出现PONV;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PB+F组PONV发生率为44.4%,TAPB+NS组PONV发生率为34.5%;1级、2级和3级PONV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PONV 4级的情况;术后0-2h、2-4h、4-6h、6-24h、24-48h时间段PONV发生人次及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补救情况:术后追加止吐及镇痛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次要指标(1)不良事件: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储留、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感染或血肿、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等,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2)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HR及SpO2等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TAPB+F组MAP低于TAPB+NS组(P<0.05);其余观察点MA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围术期镇痛药物使用情况:TAPB+F组术中舒芬太尼及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多于TAPB+NS组(P<0.05);镇痛泵舒芬太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苏醒期及随访期信息:TAPB+F组复苏及PACU停留时间长于TAPB+NS组(P<0.05);尿管和引流管拔出时间、总住院和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毕取消静脉镇痛负荷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对术后疼痛、PONV影响不明显,但可缩短患者术后复苏时间,节约阿片类药物。第三部分TAPB联合少阿片化PCI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拟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实施TAPB作为基础镇痛的情况下,能否采用少阿片化镇痛方案?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2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TAPB+S组与TAPB+N组。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方案采用第一部分优选的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相同,术毕取消静脉镇痛负荷量的应用,两种患者术毕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基于第二部分试验的结果发现TAPB联合镇痛配方为2 ug/kg舒芬太尼术后PCIA可为患者提供良好镇痛,但同时PONV发生率较高。本部分试验我们根据药物等效强度的相对效价比采用少阿片化PCIA镇痛配方,TAPB+S组:舒芬太尼1ug/kg+甲氧氯普胺30mg溶解至NS 100ml;TAPB+N组:纳布啡1mg/kg+甲氧氯普胺30mg溶解至NS 100ml。2.以正式纳入研究受试者为试验起点,按照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及记录:(1)基线数据:同本研究第二部分。(2)研究主要指标:术后Ramsay镇静评分;余同本研究第二部分。(3)研究次要指标:随访期各观察点血流动力学变化;余同本研究第二部分。结果:1.纳入患者72例,每组各36例,共剔除7例,脱落率为9.7%。其中TAPB+S组剔除4例,TAPB+N组剔除3例,最终65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其中TAPB+S组32例,TAPB+N组33例。2.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及入室血流动力学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等麻醉与手术信息,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主要指标(1)镇痛评价:TAPB+S组术后2h、4h、6h VAS评分高于TAPB+N组(P<0.05);术后24h、48h 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4h、6h、24h、48h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纳布啡消耗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amsay镇静评分:TAPB+S组术后2h、4h、6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TAPB+N组(P<0.05);术后24h、48h 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ONV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PACU观察期均未出现PONV;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级、2级和3级PONV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PONV 4级的情况;术后0-2h、2-4h、4-6h、6-24h、24-48h时间段PONV发生人次及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补救情况:术后追加止吐及镇痛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次要指标(1)不良事件: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储留及皮肤瘙痒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感染或血肿、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等,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死亡率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2)随访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HR、MAP及SpO2等血流动学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苏醒期及随访期信息:复苏时间、PACU停留时间、尿管拔出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实施TAPB作为基础镇痛,术后少阿片化的镇痛方案能为患者提供优良的镇痛作用,但PONV仍有发生,阿片类药物不是PONV的唯一诱因。
常慧[2](2020)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优化型截石位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优化型截石位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于清醒状态下进行体位安置,实验组采取优化型头低臀高截石位,对照组采取常规头低臀高截石位。应用压陷式眼压计监测两组患者的眼压,借助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和麻醉机收集两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压(Paw)和呼末二氧化碳(PETCO2)。上述指标的监测时间点分别为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气腹前(T2)、气腹后体位改变5min(T3)、体位改变15min(T4)、体位改变30min(T5)、体位改变60min(T6)、体位改变90min(T7)、气腹结束恢复平卧位后5min(T8)、拔气管插管前(T9),其中呼吸动力学参数的监测从T2开始。此外,利用手术体位舒适度表和手术医师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麻醉前体位舒适度和手术医师对手术野暴露满意度进行评估,于术后评估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身高、体重、手术类型、AS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眼压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眼压均有所下降,建立气腹后眼压开始上升,均在T6时眼压达到最高并持续到T7,气腹结束后,两组患者眼压也得到了较快恢复。但是两组患者眼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518,P<0.05)。从T4-T7,体位改变期间实验组患者眼压在各对应监测时间点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3.气管插管后(T2)两组患者血压、HR、MAP均下降;T3-T7期间两组患者血压、HR、MAP无明显波动且均在正常范围之内;T8-T9逐渐开始升高。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O2在两组内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w随着体位的调整和手术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于T6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实验组的Paw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aw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606,P<0.05)。4.在两组患者麻醉前体位舒适度方面,实验组患者体位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体位舒适度,表现为实验组有78.79%患者对安置的体位无不适感显着高于对照组(41.18%);而对照组患者对安置的体位感觉不适者占58.82%,高于实验组患者(21.2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4,P<0.05)。5.将两组患者手术医师对手术野暴露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6,P>0.05),手术医生对两种体位下的手术野暴露满意度评价均较高。6.本研究分析了患者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在所有的纳入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只有肩部疼痛和眼结膜水肿的发生。虽然实验组患者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0,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相对于常规的头低臀高截石位,采取优化型头低臀高截石位可显着改善术中患者眼压进行性增高、降低术中气道压的升高并明显改善患者体位舒适度。
刘晓萌[3](2020)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自上世纪70年代末腹腔镜技术进入我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发展,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我国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或良性肿瘤扭转、子宫肌瘤切除等均可首先考虑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已在处理各种妇科疾病中变得日臻成熟。多项研究发现,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病人具有应激反应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疼痛较轻、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等优点。甚至对于部分恶性肿瘤,有学者认为也可以首选腹腔镜手术。但是腹腔镜手术因为受到技术及器械的限制,手术医生可能无法对盆腹腔病灶进行触诊、分离、压迫止血等,同时腹腔镜手术有时无法完全达到开腹手术的全部范围,其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基于临床研究的大数据仍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改,故腹腔镜手术目前仍需要以开腹手术做为备选手术方案,适时中转开腹,可以避免手术并发症及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中转开腹并非手术失败,只有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时机,才能将未预计的风险减少到最低,并最大限度保证病人的术中安全及远期预后。故加强术前评估、明确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并由此降低中转开腹率,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手术时间的延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每一位妇科医师应树立正确的微创手术观念,对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应有正确的认识。研究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探讨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有关的风险因素,以加强术前风险分层及充分评估,避免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以及因中转开腹引起的医疗纠纷;探讨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为选择适当术式、制定全面的手术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1770例患者的病历,回顾性分析完成腹腔镜手术组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包括年龄、体重、身高、术前诊断、内科合并症、既往手术史、手术指征、术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腹原因等,探讨影响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177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23例转为开腹手术,完成腹腔镜手术组共计1747例,中转开腹率为1.3%。中转开腹组共23例,术前诊断依次为:盆腔包块6例、附件区良性肿瘤及囊肿6例、子宫肌瘤6例、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子宫内膜癌1例。中转开腹组有9例为Ⅳ级腹腔镜手术(39.1%)。完成腹腔镜手术组的中位手术时间为85分钟,明显小于中转开腹组(p<0.001)。完成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8天,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相比明显减少(p<0.001)。中转开腹组中主要术式为子宫切除术占78.3%(18/23)。对于术前诊断为良性疾病的患者来说,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最常见的是各种疾病引起的盆腔严重粘连(60.9%),其次是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需扩大手术范围(34.8%)、解剖原因导致术野暴露困难(17.4%)、需同时行肠道手术(13.0%)、术中止血困难(4.3%)和患者生育要求(4.3%)。所有中转开腹的患者均无Ⅳ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结论:严重的盆腹腔粘连、盆腔恶性肿瘤是本组病例中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风险因素。术前评估应结合病史、仔细全面的盆腔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手术者经验,由此做出适当的术式选择。
胡凌杰,常建疆,徐文兰,伊晓娟,沙尼亚,祖力皮亚木,杨孝军[4](2019)在《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分析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2017年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妇幼保健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腹部手术史等,观察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气腹相关并发症、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246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63%,其中一类(附件手术)、二类(子宫肌瘤剔除术)、三类(全子宫切除术)和四类手术(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9%、5.81%、9.41%、22.44%。此外,30~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及≥71岁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5%、3.19%、4.44%、5.56%、16.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429)、子宫大小异常(OR=1.735)、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OR=2.395)和腹腔镜手术类型(OR=2.213)均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63%,并发症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和手术严重程度而升高。年龄、子宫大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和腹腔镜手术类型均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
李丹,刘辉,李冉红[5](2018)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 0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14~79岁。按照12 036例受试者接受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级别,将其分为4组。Ⅰ级组(n=6 962,接受腹腔镜检查,腹腔镜下输卵管、卵巢、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或者输卵管、卵巢保留术者);Ⅱ级组(n=1 083,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或者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子宫修补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悬吊术等保留子宫手术者);Ⅲ级组(n=3 711,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或者次全切除术者);Ⅳ级组(n=280,接受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或者肿瘤细胞减灭术等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受试者因妇科腹腔镜手术导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损伤部位、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等。4组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4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人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本研究12 036例受试者中,66例发生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55%(66/12 036)。其中,Ⅰ~Ⅳ级组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20%(14/6 962)、0.74%(8/1 083)、0.84%(31/3 711)、4.64%(13/280),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79,P<0.001)。(2)本研究12 036例受试者中,发生输尿管损伤、膀胱损伤、盆腔感染、肠道损伤、术中或术后大出血、胃损伤、下肢静脉栓塞并发症者分别为20、18、10、9、6、2、1例,其发生率分别为0.17%(20/12 036)、0.15%(18/12 036)、0.08%(10/12 036)、0.07%(9/12 036)、0.55%(6/12 036)、0.02%(2/12 036)、0.01%(1/12 036),分别占妇科腹腔镜手术症的30.3%(20/66)、27.3%(18/66)、15.2%(10/66)、13.6%(9/66)、9.1%(6/66)、3.0%(2/66)、1.5%(1/66)。66例发生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患者,经相应手术或抗感染治疗后,其并发症均治愈。(3)2006-2013年4组患者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在2014—2016年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妇科腹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难度、施术者手术技巧、手术范围的扩大等有关。严格掌握妇科腹腔镜手术适应证,提高施术者手术操作技能,是预防和避免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方莉莉[6](2018)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黄山市人民医院2013年-2017年429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85例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原因,探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1.黄山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腹腔镜手术4292例,并发症8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8%,略高于文献报道。随着时间的延长,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3年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最高,为2.9%,2017年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最低,为1.23%,2013年-2015年前3年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45%,2016年-2017年后2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腹腔镜手术分为附件组、子宫肌瘤剥除组、全子宫切除组、次全子宫切除组、恶性肿瘤组,五组手术并发症比较,附件手术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与附件组、子宫肌瘤剥除组、全子宫切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医生年资<5年与年资5-10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生年资<5年与手术医生年资>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生年资5-10年与手术医生年资>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腹部手术史的并发症与没有手术史的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5例并发症中,穿刺孔出血10例,皮下气肿8例,输尿管损伤7例,膀胱损伤3例,肠管损伤3例,阴道残端出血8例,术后肩痛42例,腹腔种植2例,术中大血管损伤2例。结论:1.黄山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98%,略高于文献报道。2013年-2017年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与手术级别和手术难度密切相关。手术级别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手术级别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3.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医师资历有关。4.有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5.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掌握腹腔镜并发症的特点,采取预防措施,在腹腔镜手术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将并发症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赵翠翠[7](2018)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泌尿系损伤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泌尿系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泌尿系损伤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术中泌尿系保护、预防损伤意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医源性损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06月至2017年0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5年间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发39例泌尿系损伤患者的病例相关资料,统计病例资料病史特点,总结分析泌尿系损伤的原因,分析泌尿系损伤的发生与手术类别之间的关联性,并对术中、术后出现的泌尿系损伤所采取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本研究的资料数据,应用X2检验进行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弋矶山医院妇科在2012年06月至2017年06月5年期间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742例,并发泌尿系损伤39例,并发率为0.45%,其中输尿管损伤18例,并发率为0.21%,膀胱损伤21例,并发率为0.24%;一级手术共613例,二级手术共3814例,并发泌尿系损伤3例,并发率为0.08%;三级手术共3251例,并发泌尿系损伤7例,并发率为0.22%;四级手术共1064例,并发泌尿系损伤29例,并发率2.73%,二级手术组与三级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P>0.05),二级手术组与四级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X2=86.99,P<0.01);三级手术组与四级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X2=59.30,P<0.01)。在2012.06到2014.06两年期间共并发泌尿系损伤17例,并发率为0.67%,在2014.06到2017.06后三年中腹腔镜手术并发泌尿系损伤22例,并发率为0.3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5,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是虽是微创技术,但是仍伴有并发症的可能。在本组研究中发现,8742例腹腔镜手术并发泌尿系损伤39例,并发率为0.45%。近五年,我科腔镜手术占所有妇科手术的百分比逐年增高,且并发泌尿系损伤的例数也逐年升高,通过分析发现,其损伤的原因与手术级别、盆腔粘连、能量器械等均有关系。
马腾腾[8](2018)在《妇科腹腔镜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并发症进行规范诊疗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13年01月-2017年12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所有手术患者的资料,对其中474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01月-2017年12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4749例,其中发生并发症20例,腹腔镜手术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0.42%(20/4749)。五年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情况:2013年-2014年间明显降低,2014年与2015年基本持平,2016年最高,为0.97%。2016年-2017年明显降低。五年间各级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2013年主要发生在四级手术中,其次为三级手术;2014年及2015年发生在三、四级手术中;2016年主要发生在四级手术中,其余依次为三级手术、二级手术;2017年均发生在四级手术中。各级手术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年间各类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2013年主要发生在子宫全切术组,其次为恶性肿瘤手术组;2014年、2015年发生在子宫全切术组及恶性肿瘤手术组;2016年主要发生在附件手术组,其余依次为恶性肿瘤手术组、子宫全切术组;2017年均发生在恶性肿瘤手术组。各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情况:输尿管损伤5例(0.11%):3例输尿管损伤于术中发现,包括热损伤1例,外膜损伤2例,其中1例输尿管外膜损伤术后出现了输尿管阴道瘘。3例均于术中行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其余2例输尿管损伤患者因术后出现输尿管阴道瘘而确诊,均行经腹输尿管膀胱吻合术;肠道损伤5例(0.11%):包括乙状结肠损伤3例,直肠损伤1例,横结肠损伤1例。所有肠道损伤均于术中发现,4例行腹腔镜下修补术,1例行经腹横结肠造瘘术;血管损伤3例(0.06%):包括腹膜后大血管损伤2例及腹壁血管损伤1例。其中腹膜后大血管损伤包括下腔静脉损伤1例,左侧髂外静脉损伤1例。均于术中发现,行腹腔镜下修补术。1例腹壁血管损伤致腹壁穿刺口血肿者行经腹腹壁血肿清除术;术后出血3例(0.06%):2例行腹腔镜下止血术,1例行开腹手术止血;闭孔神经损伤2例(0.04%):均于术中给予修补;阴道残端愈合不良1例(0.02%):行二期阴道缝合术;盆腔脓肿1例(0.02%):给予穿刺引流,定期换药等对症处理。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1.2013年1月-2017年12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妇科腹腔镜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0.42%,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符。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术适应证也在不断的拓宽,五年间四级手术及恶性肿瘤手术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3.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疾病类型、盆腹腔环境、手术级别及种类、术者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因素有关。4.损伤的早期识别对患者的预后尤其重要。术中及手术结束前应仔细检查有无周围脏器及组织的损伤,一旦高度怀疑损伤,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必要时及时中转开腹。针对术后发现的并发症,积极采取相关辅助检查明确有无损伤,一旦高度怀疑或确诊应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5.严格遵守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各级医师手术权限、扎实掌握解剖学基础知识、不断学习腹腔镜及传统手术技巧、了解能量器械原理等是降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李丹,刘辉[9](2017)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治疗措施》文中认为腹腔镜手术具有导致患者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越来越多妇科手术可在腹腔镜下完成。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手术中的普及施术者熟练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应用范围扩大,使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并发症发生的绝对数及并发症种类明显增多。妇科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泌尿系统损伤、肠管损伤、胃损伤、出血、皮下气肿、下肢静脉栓塞、盆腔感染、切口愈合不良、阴道残端愈合不良、病灶组织异位种植等。笔者拟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损伤部位、临床特点及预防、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提供参考。
包艾玲[10](2017)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文中认为目的统计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该研究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腹腔镜手术中共有20例出现并发症,其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宫颈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38.10%)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12.00%)和卵巢肿瘤(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例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膀胱损伤2例、膀胱阴道瘘1例、尿潴留4例、输尿管阴道瘘1例、血管损伤2例、神经损伤2例、肠梗阻4例、淋巴囊肿2例、乳糜漏2例。结论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手术难度情况有所关联,对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和作有效处理。
二、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影响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TAPB联合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研究 |
1 材料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TAPB联合TIV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及阿片类药物的节制效应 |
1 材料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TAPB联合少阿片化PCI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 |
1 材料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防治的临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病例报告表 |
附件二 受试者须知及同意书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优化型截石位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2.1 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引起的术中不良影响 |
2.1.1 体位对眼压的影响 |
2.1.2 体位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2.2 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引起的术后并发症 |
2.2.1 颈肩部疼痛 |
2.2.2 下肢神经及血管损伤 |
2.2.3 臂丛神经损伤 |
2.3 体位安置对手术野的影响 |
2.4 体位安置的时机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
2.5 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
2.6 其他影响因素 |
2.7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抽样方法 |
3.1.2 纳入、排除、退出标准 |
3.1.3 样本量估计及分组原则 |
3.1.4 观察时间点和指标 |
3.2 试验材料 |
3.2.1 主要仪器设备 |
3.2.2 所需药品诺氟沙星滴眼液 |
3.2.3 新型体位垫的制作 |
3.3 资料收集工具 |
3.3.1 手术体位舒适度调查表 |
3.3.2 手术医师术野暴露满意度调查表 |
3.3.3 一般资料问卷 |
3.4 研究步骤及实施措施 |
3.4.1 预试验 |
3.4.2 成立专业护理小组 |
3.4.3 实施措施 |
3.5 资料收集与分析 |
3.6 质量控制 |
3.7 技术路线 |
第四章 结果 |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4.2 不同时间点患者眼压变化 |
4.3 不同监测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动力学参数变化 |
4.4 患者麻醉前体位舒适度评估 |
4.5 医生对患者手术野暴露满意度评估 |
4.6 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5.1 体位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眼压的影响 |
5.2 体位对患者血流及呼吸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5.3 患者麻醉前体位舒适度评估 |
5.4 体位对手术野的影响 |
5.5 体位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6.2.1 本研究的不足 |
6.2.2 本研究的后期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
(3)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腹腔镜手术设备与器械 |
2.2.2 患者术前准备 |
2.2.3 麻醉方法 |
2.2.4 手术方法 |
2.2.5 腹腔镜手术分级 |
2.2.6 术后并发症分级 |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结果 |
3.1 腹腔镜手术指征及中转开腹 |
3.2 术前诊断及中转开腹术式 |
3.3 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
3.4 腹腔镜分级手术与中转开腹 |
3.5 中转开腹患者的术后转归及结局 |
讨论 |
4.1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
4.2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术前评估 |
4.2.1 妇科急腹症 |
4.2.2 妇科良性肿瘤 |
4.2.3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 |
4.2.4 妇科恶性肿瘤 |
4.3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
4.4 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
4.4.1 妇科手术中转开腹率及其影响因素 |
4.4.2 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与预防 |
4.5 中转开腹的时机 |
4.6 妇科腹腔镜手术医师培训的重要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类型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2.2 不同年龄段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2.3 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5)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方法 |
1.2.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2 妇科腹腔镜手术分级标准 |
1.2.3 手术方法 |
1.2.4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
2.2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类型分析 |
2.3 2006-2016年4组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
2.4 不同类型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处理措施 |
2.4.1 输尿管损伤 |
2.4.2 膀胱损伤 |
2.4.3 盆腔感染 |
2.4.4肠道损伤 |
2.4.5 术中或术后大出血 |
2.4.6 胃损伤 |
2.4.7 下肢静脉栓塞 |
3 讨论 |
3.1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
3.2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特点 |
3.3 严重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
3.3.1 泌尿系统损伤 |
3.3.2 盆腔感染 |
3.3.3 肠道损伤 |
3.3.4术中或术后大出血 |
3.3.5 胃损伤 |
3.3.6 下肢静脉栓塞 |
3.3.7 严格把握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 |
3.3.8 更新手术设备、提高施术者的临床操作技能 |
(6)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7)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泌尿系损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1.1 研究对象 |
1.2 入选条件 |
1.3 腹腔镜泌尿系损伤并发症 |
1.4 术前常规处理 |
2 手术方法 |
3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8)妇科腹腔镜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治疗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泌尿系统损伤 |
1.1 输尿管损伤 |
1.2 膀胱损伤 |
2 肠管损伤 |
3 胃损伤 |
4 出血 |
5 皮下气肿 |
6 下肢静脉栓塞 |
7 盆腔感染 |
8 切口愈合不良 |
9 阴道残端愈合不良 |
1 0 病灶组织异位种植 |
1 1 其他并发症 |
(10)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妇科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
2.2 不同妇科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具体情况 |
3 讨论 |
四、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影响的系列研究[D]. 罗曼.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优化型截石位的应用效果评价[D]. 常慧. 延安大学, 2020(12)
- [3]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D]. 刘晓萌. 山东大学, 2020(09)
- [4]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胡凌杰,常建疆,徐文兰,伊晓娟,沙尼亚,祖力皮亚木,杨孝军.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1)
- [5]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J]. 李丹,刘辉,李冉红.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05)
- [6]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D]. 方莉莉. 皖南医学院, 2018(01)
- [7]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泌尿系损伤的临床分析[D]. 赵翠翠. 皖南医学院, 2018(01)
- [8]妇科腹腔镜并发症的临床分析[D]. 马腾腾.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9]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治疗措施[J]. 李丹,刘辉.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05)
- [10]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J]. 包艾玲. 系统医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