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内劳森氏菌论文-张敏,尹会方,屠晶

胞内劳森氏菌论文-张敏,尹会方,屠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胞内劳森氏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胞内劳森氏菌,叁型分泌系统,PCR

胞内劳森氏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尹会方,屠晶[1](2017)在《猪胞内劳森氏菌lsc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胞内劳森氏菌是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试验设计4条引物,采用半巢式PCR从目的 DNA中扩增出1317bp的胞内劳森氏菌lscN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lscN与Gen Bank中PHE/MN1-00、N343同源性为99%,是劳森氏菌叁型分泌系统组件的编码基因。(本文来源于《湖北畜牧兽医》期刊2017年12期)

李启皓[2](2016)在《猪增生性肠炎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及胞内劳森氏菌LI0065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肠道增生为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日增重量下降、生长缓慢等,病理变化主要为肠道出血、肠壁增粗、肠粘膜增厚,隐窝上皮细胞增生。该病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呈世界流行性趋势,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能在临床上高效、准确、快速检测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方法;并实现对劳森氏菌基因L10065的克隆与表达。1、采集湖南省规模化猪场腹泻猪的粪便进行处理,对其进行DNA抽提、目的片段巢式PCR扩增及扩增条件的优化,然后通过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实验及临床样本的检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对巢式PCR检测为阳性的猪进行剖检,取其小肠做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与改良银染,分析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成功扩增出大小为263bp目的片段,与劳森菌全序列比对同源性高达99%。临床检测阳性率达25%,检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特异性高;HE染色发现小肠绒毛内杯状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改良银染发现小肠隐窝的非正常融合,且隐窝上皮细胞胞浆内可见疑似长杆状或弯曲杆状胞内劳森氏菌的扎堆生长。2、本实验扩增的目的片段L10065全长750bp,共编码24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分子量为29.2KD。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L10065编码的蛋白具有不稳定性,为非信号肽,预测可能是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的膜受体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L10065编码的蛋白为可溶性蛋白。(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陈玉红,郑新添,李晓华,戴爱玲[3](2015)在《胞内劳森氏菌lsaA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并分析胞内劳森氏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lsa A基因,为研究该基因提供基础。方法:根据已发表的LI基因组序列,设计2条引物,提取猪回肠黏膜的LI基因组,并用PCR技术扩增lsa A基因,将其克隆、测序,进行序列同源性、蛋白抗原性预测等分析。结果:扩增出与702 bp引物相符的基因片段,与Gen Bank的序列同源性为98.4%,该基因编码的蛋白预计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胞内劳森菌las A基因的成功克隆为增生性肠炎的防控提供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06期)

罗露[4](2015)在《猪胞内劳森氏菌LAMP、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 PPE)是由于猪感染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肠道出血性的消耗性疾病,1931年Bieste和Sohwarce首次报道了该病,1974年Rowland等证实了该病,该病现已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猪病之一。虽然,猪增生性肠炎引l起的死亡率不高,但由于其主要发病为慢性型,使得患病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和平均日增重明显下降,淘汰率上升,导致猪场经济损失严重。一些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由于饲料中抗生素的禁用或限用,导致猪增生性肠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临床猪增生性肠炎疑似病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我国对猪增生性肠炎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因此开发快速准确的临床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根据引物设计原理,针对胞内劳森氏菌AM18025.2.1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方法退火温度的优化,LAMP方法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内外引物比例、dNTP浓度、镁离子浓度、甜菜碱的优化,确定其最优反应条件后成功建立了胞内劳森氏菌的PCR和LAMP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可检出的拷贝数为103个,LAMP方法可检出的拷贝数为10’个;特异性试验表明,PCR方法和LAMP方法对E.coli、Salmonella、PEDV、PR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且这两种方法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LAMP反应产物还可进行可视化检测,阳性反应产物在自然光下出现明显浑浊,加入SYBR Green Ⅰ染料后,在紫外灯照下,阳性反应管发出绿色荧光,而阴性反应管无荧光现象出现。应用本试验建立的PCR和LAMP两种方法检测从四川部分规模化养猪场采集的114份粪便样本,其中60份样本(52.6%)利用PCR和LAMP检测方法均检出为阳性,13份样本(11.4%)利用LAMP检测方法检出为阳性,PCR检测方法检出为阴性,41份样本(36.0%)利用PCR和LAMP检测方法均检出为阴性。应用FIRSTtest试剂盒进行复核检测,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76.0%,LAMP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92.4%,LAMP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猪增生性肠炎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是对猪场的经济造成较大的损失,且该病目前在我国感染率较高。本试验所建立的PCR和LAMP两种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且LAMP方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反应条件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快速检测。本试验建立的PCR和LAMP方法为胞内劳森氏菌的检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陈世界,杨苗,林华,郭杨,严玉宝[5](2013)在《猪劳森氏胞内菌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猪劳森氏胞内菌(LI)的方法,本研究根据该菌的天冬氨酸氨裂解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建立了定量检测LI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试验以及与套氏PCR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507;该方法对其他病原体的检测无特异性荧光信号;而且该方法灵敏度高于套式PCR方法。本研究为猪LI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定量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刘磊[6](2013)在《猪胞内劳森氏菌抗原候选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胞内劳森氏菌阳性猪回肠粘膜DNA为模板,通过PCR和Nested-PCR的方法扩增出胞内劳森氏菌四个抗原候选蛋白(即外膜蛋白OMP1022、外膜蛋白OMP0902、外膜蛋白OMP1024和表面脂蛋白SLP0235)的基因序列,并分别构建T-A克隆质粒,再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2a-OMP1022、pET32a-OMP0902、 pET32a-OMP1024和pET32a-SLP0235,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表明,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正确。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OMP1022、pET32a-OMP0902、 pET32a-OMP1024和pET32a-SLP0235转入宿主表达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1022和0902获得表达,而重组蛋白1024和0235末表达或表达量过低。分两段扩增OMP1024,得到1024a和1024b,并构建得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2a-OMP1024a和pET32a-OMP1024b,转入宿主表达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均得到表达。Western-blot证实重组蛋白1022、0902、1024a和1024b均有较好的抗原性。重组蛋白1022为可溶性表达,其余以包涵体的形式得到表达。Ni2+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获得纯化蛋白。Western-blot验证纯化复性后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显示均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其中重组蛋白1024b的抗原性最强。以纯化后的重组蛋白1024b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优化后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0.5μg/mL,37℃包被2h;血清稀释40倍,37℃反应1h;二抗稀释8000倍,37℃反应30min; TMB底物室温显色10min。用优化好的ELISA反应条件检测20份阴性血清,确定阴阳性临界值为0.321。血清吸附试验、交叉反应试验和竞争性抑制试验证明LI-1024b间接ELISA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利用建立好的LI-1024b间接ELISA检测采自广西部分地区不同年龄段猪群的648份临床血清,有436份为阳性,总阳性率为67.3%。其中南宁、柳州、桂林、贵港和玉林地区猪群的阳性率分别为52.7%、81.1%、76.5%、68.0%和71.8%。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母猪和公猪的阳性率分别为50%、30.8%、61.9%、92.4%和88.6%。(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3-06-01)

尹会方,杨小燕,张新平,郑新添,林志[7](2012)在《猪肠道粘膜胞内劳森氏菌的分离与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病例肠粘膜进行处理、过滤、分离出胞内劳森氏菌,分别运用抗酸染色、Giemsa染色、银染和PCR检测,并设增生性肠炎弱毒疫苗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在显微镜下都能观察到这叁种不同染色方法染色的胞内劳森氏菌,且PCR检测均为阳性,与弱毒疫苗阳性对照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分离并鉴定出劳森氏菌,为进一步研究其培养特性和病原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龙岩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张曙俭[8](2012)在《劳森氏胞内菌的PCR检测方法及其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E)是由劳森氏胞内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肠道疾病,主要感染回肠,影响猪生长发育、饲料转化率等。劳森氏胞内菌是一种弯曲或直的弧状杆菌,末端渐细或钝圆,长1.25-1.75μm,宽0.25-0.43μm.此菌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叁层外膜的革兰氏阴性菌,没有发现纤毛和孢子。严格胞内寄生,因其特殊的培养条件,目前世界上分离到的菌株十分有限。目前国内对其临床感染情况的相关研究报道还很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现将本文研究内容简述如下:1劳森氏菌16SrDNA的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从江苏规模化猪场采集粪便100份,建立劳森氏胞内菌套式PCR方法进行鉴定。检测结果显示劳森氏胞内菌阳性12份,阳性率为12%,其中育肥猪阳性6份(20份)、保育猪阳性5份(20份)、后备猪阳性1份(20份)、妊娠猪和哺乳猪均为阴性,育肥猪、保育猪的阳性率分别为30%、25%,说明该病原主要感染发育阶段的猪,影响猪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从而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应当引起足够重视。2劳森氏胞内菌外膜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的高效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制备参考GenBank上已发表的劳森氏胞内菌外膜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并将该片段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成功构建出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宿主菌BL21,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分析初步确定重组的融合蛋白pET32α-1102有能够进行表达35KDa的条带,表达产物经His-tag柱子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初步确定融合蛋白pET32α-1102具有抗原性。研究结果验证劳森氏胞内菌外膜蛋白基因表达的蛋白具有抗原性,为诊断试剂盒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3猪劳森氏菌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以表达的外膜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包被酶标板,建立了可检测劳森氏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优化条件,最佳包被浓度为20n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400,最佳反应时间为30分钟,酶标二抗的最佳工作稀释度为1:15000,最佳作用时间为30分钟。92份猪血清样品分别用建立的间接ELISA和进口试剂盒进行平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与进口试剂盒的符合率达97.82%,其中阳性符合率为95.12%,阴性符合率为96.22%。血清学试验结果证实猪对劳森氏胞内菌产生的血清抗体反应是特异的,虽然采血比采集粪便较为费时,但是血清学试验比较便宜,而且更适合大量样本的检验。(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王斌,李旭廷,曹良,黄伟,龚雪[9](2011)在《一例猪肠道寄生虫和胞内劳森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对四川德阳某发酵床猪场肥育猪发病情况、诊断、治疗进行了阐述,并对发酵床养猪存在的疫病防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猪业》期刊2011年11期)

董炳梅,唐娜,王金良,苗立中,沈志强[10](2011)在《胞内劳森氏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检测胞内劳森氏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提取粪便样品基因组DNA的不同方法,结合PCR方法特异性扩增aspA基因检测临床样品中的LI。敏感性试验表明,阳性样本最低检出量为1.7×102copies/μL;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102份临床样品阳性检出率为12.75%,与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达88.04%;不同方法提取粪便样品基因组DNA对PCR检测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吸附法最低检出量为2.9×102copies/μL,显着优于Chelex-100+Triton X-100法(3.32×103copies/μL)和蛋白酶K-CTAB法(2.45×106copies/μL)。因此,固相吸附法结合PCR方法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特异、敏感、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发病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胞内劳森氏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肠道增生为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日增重量下降、生长缓慢等,病理变化主要为肠道出血、肠壁增粗、肠粘膜增厚,隐窝上皮细胞增生。该病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呈世界流行性趋势,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能在临床上高效、准确、快速检测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方法;并实现对劳森氏菌基因L10065的克隆与表达。1、采集湖南省规模化猪场腹泻猪的粪便进行处理,对其进行DNA抽提、目的片段巢式PCR扩增及扩增条件的优化,然后通过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实验及临床样本的检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对巢式PCR检测为阳性的猪进行剖检,取其小肠做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与改良银染,分析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成功扩增出大小为263bp目的片段,与劳森菌全序列比对同源性高达99%。临床检测阳性率达25%,检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特异性高;HE染色发现小肠绒毛内杯状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改良银染发现小肠隐窝的非正常融合,且隐窝上皮细胞胞浆内可见疑似长杆状或弯曲杆状胞内劳森氏菌的扎堆生长。2、本实验扩增的目的片段L10065全长750bp,共编码24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分子量为29.2KD。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L10065编码的蛋白具有不稳定性,为非信号肽,预测可能是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的膜受体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L10065编码的蛋白为可溶性蛋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胞内劳森氏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敏,尹会方,屠晶.猪胞内劳森氏菌lsc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7

[2].李启皓.猪增生性肠炎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及胞内劳森氏菌LI0065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湖南农业大学.2016

[3].陈玉红,郑新添,李晓华,戴爱玲.胞内劳森氏菌lsaA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J].福建畜牧兽医.2015

[4].罗露.猪胞内劳森氏菌LAMP、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5

[5].陈世界,杨苗,林华,郭杨,严玉宝.猪劳森氏胞内菌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3

[6].刘磊.猪胞内劳森氏菌抗原候选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广西大学.2013

[7].尹会方,杨小燕,张新平,郑新添,林志.猪肠道粘膜胞内劳森氏菌的分离与检测[J].龙岩学院学报.2012

[8].张曙俭.劳森氏胞内菌的PCR检测方法及其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2

[9].王斌,李旭廷,曹良,黄伟,龚雪.一例猪肠道寄生虫和胞内劳森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中国猪业.2011

[10].董炳梅,唐娜,王金良,苗立中,沈志强.胞内劳森氏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

标签:;  ;  ;  

胞内劳森氏菌论文-张敏,尹会方,屠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