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太阳活动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活动区,自动识别,卷积神经网络,McIntosh分类
太阳活动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泠[1](2019)在《太阳活动区的自动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活动区是太阳爆发活动的重要源区。活动区的快速识别和特征参量提取有助于及时、准确地预报太阳活动。随着众多大型太阳观测设备的投入使用,太阳观测数据急剧增加,手动识别太阳活动区已经不能满足太阳活动预报的及时性需求。实现太阳活动区的自动快速识别已成为太阳活动预报的关键问题和技术基础。针对SDO/HMI高时空分辨率的活动区数据,本文:1.利用数学形态法,自动识别出黑子,并在识别基础上计算得到黑子群的面积和黑子数。将计算得到的黑子群面积和黑子数与NOAA/SWPC发布的活动区相应参量进行比较,发现本文计算结果与SWPC发布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性较好,其中两者在黑子群面积上的相关系数为0.77,黑子数上的相关系数为0.79。2.在对活动区SHARP数据进行黑子识别的基础上,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中的Inception V3模型开展了黑子群McIntosh类型的自动识别研究。通过对McIntosh分类中Z、p、c叁个分量分别进行分类训练,模型得到Z分量的识别准确率为75.4%;p分量识别的准确率为79.2%;c分量识别的准确率82.2%。(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期刊2019-06-01)
李小波,杨志良,张洪起[2](2016)在《基于叁维区域标记对太阳活动区低色球层亮点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太阳活动能量的统计分布,以探索日冕物质加热的物理机制.利用一种基于叁维区域标记的算法,使用"日出"卫星拍摄的低色球层λ3968.5单色像时间序列,观测一个处于衰减阶段且爆发频繁的活动区,对多个数量级尺度的亮点进行识别和统计.获得了2.09×104个亮点样本,分析了太阳耀斑基本物理量的频数分布与幂律的关系,以及影响该分布的观测效应.数据分析的主要结果如下:1)低色球层亮点的尺度、面积、光通量服从幂律分布.2)寿命的频数在中等时标呈幂律分布,在长时标呈指数分布;大尺度亮点的等待时间符合指数分布.3)亮点发生率的信噪比随其尺度的增加而减小;小尺度亮点持续的产生有可能向日冕稳定地提供能量.4)微小尺度亮点的频数低于幂律分布,相当程度上受观测数据的低时间分辨率所造成的低采样率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李洪波[3](2016)在《太阳活动区的观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不但为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也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太阳的研究一直是天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太阳活动区通常指太阳上强磁场周围活动现象比较频繁的区域。随着观测手段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高分辨率空间和地面太阳望远镜投入使用,使我们采集到了大量的太阳活动区数据,也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奇的太阳活动现象。这些太阳活动现象不仅与空间天气以及地球气候状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也为我们研究基础空间极端条件下等离子体表现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太阳活动区内存在着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多种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与太阳磁场有密切的联系。首先磁场可以提供的磁压力和磁张力来支撑太阳大气中致密的等离子体物质,从而使其可以保持在空中不会因为重力而下落;其次磁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热交换,这就使得冷的等离子体也可以稳定的存在于更热的太阳大气之中;最后磁场中储存的磁能如果被释放出来则可以驱动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但是由于太阳活动区复杂的大气环境和磁场中等离子体本身复杂的特性,太阳活动区内详细的物理过程和演化规律一直没有被很好的理解。更加详细的研究以及更加深入的分析,毫无疑问都需要更多的观测数据和观测现象作为基础。围绕大量的太阳活动区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观测数据,我们对太阳活动区内的一些典型的现象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这里我们呈现了几个不同种类爆发暗条周围磁场衰减指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对比的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爆发暗条周围磁场衰减指数的分布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我们还首次发现部分爆发暗条周围存在衰减指数分布反常的区域,在这些反常的区域呈现出上下相邻的两个斑块,它们具有着相对陡峭的衰减指数,观测也表明这些异常的区域同暗条发生爆发断裂的位置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对磁场拓扑结构的分析则表明这些衰减指数分布反常的区域中磁场联通性有着很强烈的变化,更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磁场衰减指数分布异常的区域位于某些特殊的准磁分界层(QSL),而在准分界层和衰减指数异常区域的分布的关系以及物理模型方面我们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也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模型来解释这类典型的部分暗条爆发现象。此外我们也研究了2015年6月18日发生的一个很明显的冕环振荡事件。观测结果表明相邻的一束冕环中不同冕环的振荡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们的周期和振幅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另外我们也发现同一个冕环不同位置的振荡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在远离耀斑源的位置的振荡经历了一个阻尼过程,而靠近耀斑源的那部分冕环振动幅度则有着一个增加的过程,我们对此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冕环不同位置受到冲击的角度的不同所产生。最后我们还针对相位一致性方法增强图像提出一个新的冕环识别方法(简称PCB),该方法依据冕环形态变化比较平缓的形态学特性,将冕环识别方向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并且首次将识别过程中推进方向的变化情况和识别点的相位一致性大小同时作为终止识别的判据。对多组数据的识别和分析则表明相位一致性方法增强的图像的确很适合被用于冕环识别,而我们提出的PCB方法所识别的冕环结构则同时有着很好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一套现实可行的冕环自动识别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期刊2016-05-01)
陈安芹[4](2015)在《第24太阳周超级活动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超级活动区是强太阳活动的源头,它们的黑子面积非常大,热辐射特征和非热辐射特征都非常强,并且当它们经过可见日面时,能够引起短期内太阳总辐射流量明显下降(C hen et al.2011)。在过去的5个太阳周中,大约有40%以上的大耀斑是由占活动区总数不到5%的超级活动区产生的。利用活动区矢量磁图,我们研究了第22和(本文来源于《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7 空间天气观测、建模与同化》期刊2015-10-14)
沈琳,敦金平,张效信,蒋勇[5](2014)在《基于PCA方法对太阳活动区主要参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耀斑与太阳质子事件的发生通常与太阳活动区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的建立.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对1997—2010年太阳质子事件所在活动区的主要参量进行分析,选取的参量包括黑子磁分类、McIntosh分类、太阳黑子群面积、10.7 cm射电流量、耀斑指数、质子耀斑位置和软X射线耀斑强度.结果得到81个太阳活动主成分得分值排序(得分值代表每个事件的强弱),与太阳质子事件峰值流量、太阳黑子年均值以及10.7 cm射电流量年均值的对比显示相似度非常高,表明主成分得分值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太阳活动的强弱规律.(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沈琳,敦金平,张效信,蒋勇[6](2014)在《PCA方法对太阳活动区主要参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活动区的特征演化和质子事件的产生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加明确地了解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提高质子事件预报水平,本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了1997-2010年81个太阳质子事件所在活动区的主要参量(太阳黑子群面积、黑子群磁类型、黑子群麦金托什(McIntosh)类型、10.7cm射电流量、耀斑指数、质子耀斑位置和软X射线耀斑强度)与太阳质子事件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PCA方法得到的太阳活动水平主成分得分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太阳活动水平的强弱。(本文来源于《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 空间天气观测数据融合应用与模式研究》期刊2014-11-03)
闫晓理[7](2014)在《太阳活动区磁场变化及其相关爆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黑子活动和太阳爆发的研究一直是太阳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太阳黑子的形成及其磁场的演化和太阳爆发的关系存在很多秘密.太阳活动区中的磁流浮现、磁流对消和黑子运动都会对太阳高层大气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耀斑、日冕物质抛射、日珥(暗条)、日浪等爆发,特别是对地的大的太阳爆发会给日地空间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国际上,对太阳的观测已经从原来的单一波段的地面观测研究发展到地面和空间相结合的多波段的(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沈琳[8](2014)在《PCA方法对太阳活动区主要参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的需要,我们对空间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地球光和热的来源,太阳的活动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人们已经广泛认识到太阳活动对日地系统的影响。因此对太阳活动的分析预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太阳活动区与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的发生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加明确地了解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为预报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做准备,本文在对太阳活动主要参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方法对1997-2010年太阳质子事件所在活动区的主要参量进行分析,选取的参量是黑子磁分类、McIntosh分类、太阳黑子群面积、10.7cm射电流量、耀斑指数、质子事件峰值流量、质子耀斑位置和软X射线耀斑强度。结果得到81个太阳活动的主成分得分值排序(得分值代表每个事件的强弱),与太阳质子事件峰值流量以及太阳黑子年均值、10.7cm射电流量年均值对比,发现相似度非常高,可见主成分得分值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太阳活动的强弱。将2010-2013年发生的太阳质子事件所在活动区的主要参量代入主成分得分值表达式,与太阳10.7流量的对比,进一步证明了主成分得分值代表的物理意义。最后,将主成分得分值与质子事件峰值流量进行拟合,相关性达到0.7752,置信度为85%,拟合曲线表达式有助于建立质子事件峰值流量预报模型。分析的结果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的活动性,为太阳活动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为建立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做准备。(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4-06-01)
李鹏,乐贵明,陈玉林,陈旻昊,陆阳平[9](2014)在《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活动区面积关系的统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太阳黑子的观测数据,首先分析了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太阳活动周内所有活动区面积总和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太阳活动周内所有活动区面积总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次分析了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太阳活动周内最大活动区面积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太阳活动周内最大活动区面积的相关性非常差,且一个太阳活动周最大活动区的出现时间与该太阳活动周的峰值时间并没有固定的时序关系.(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鹏[10](2014)在《太阳活动区爆发的活动导致日地连接事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为面积非常大的活动区有可能产生非常强烈的爆发造成极端恶劣的空间天气事件,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活动区最大面积具有怎样的关系?这是本论文研究的第一个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与太阳活动周内最大活动区面积的相关性非常差,且最大活动区出现的时间有时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大值之前,有时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大值之后,即它们并没有固定的时序关系。相对论的质子可导致地面宇宙线强度最强(GLE事件),产生GLE事件的活动区是什么样的活动区?这是本论文研究的第二个内容。研究结果表明77.4%的GLE事件是由超级活动区产生的,且90.3%的GLE事件伴有X级耀斑。此外,GLE事件的强度和GLE事件源区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增长率超过50%的GLE事件的日面经度范围为W20°到W70°,增长率最大的GLE事件的源区在W60°附近。GLE事件源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卡林顿经度带,分别为179°-220°和280°-320°。第叁,本论文分析了22和23太阳活动周100MeV质子事件与超级活动区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00MeV的质子事件总数的56.5%是由超级活动区产生的,且脉冲相积分通量的值越大,由超级活动区产生的比例越高。100MeV的质子事件主要出现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其中积分通量超过100pfu的事件都出现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第22周100MeV质子事件的年均值只有一个峰值,而第23周有4个峰值,其中有3个峰值出现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本文还计算了100MeV太阳质子事件PC成分的强度与耀斑和CME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100MeV太阳质子事件脉冲相的强度与耀斑的相关系数远大于100MeV太阳质子事件脉冲相的强度与CME速度的相关系数,表明在脉冲相期间,能量大于100MeV的质子可能主要是由耀斑加速的。最后,本论文对地球附近观测到的磁云和其驱动激波的相对位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ICME和其驱动激波相对位型的因素太多,即我们未找到ICME和其驱动激波相对位型关系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4-05-01)
太阳活动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太阳活动能量的统计分布,以探索日冕物质加热的物理机制.利用一种基于叁维区域标记的算法,使用"日出"卫星拍摄的低色球层λ3968.5单色像时间序列,观测一个处于衰减阶段且爆发频繁的活动区,对多个数量级尺度的亮点进行识别和统计.获得了2.09×104个亮点样本,分析了太阳耀斑基本物理量的频数分布与幂律的关系,以及影响该分布的观测效应.数据分析的主要结果如下:1)低色球层亮点的尺度、面积、光通量服从幂律分布.2)寿命的频数在中等时标呈幂律分布,在长时标呈指数分布;大尺度亮点的等待时间符合指数分布.3)亮点发生率的信噪比随其尺度的增加而减小;小尺度亮点持续的产生有可能向日冕稳定地提供能量.4)微小尺度亮点的频数低于幂律分布,相当程度上受观测数据的低时间分辨率所造成的低采样率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阳活动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泠.太阳活动区的自动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9
[2].李小波,杨志良,张洪起.基于叁维区域标记对太阳活动区低色球层亮点的统计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李洪波.太阳活动区的观测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6
[4].陈安芹.第24太阳周超级活动区特征[C].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7空间天气观测、建模与同化.2015
[5].沈琳,敦金平,张效信,蒋勇.基于PCA方法对太阳活动区主要参量的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14
[6].沈琳,敦金平,张效信,蒋勇.PCA方法对太阳活动区主要参量的分析[C].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空间天气观测数据融合应用与模式研究.2014
[7].闫晓理.太阳活动区磁场变化及其相关爆发的研究[J].天文学报.2014
[8].沈琳.PCA方法对太阳活动区主要参量的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
[9].李鹏,乐贵明,陈玉林,陈旻昊,陆阳平.太阳活动周的幅度与活动区面积关系的统计研究[J].天文学报.2014
[10].李鹏.太阳活动区爆发的活动导致日地连接事件的初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
标签:活动区; 自动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McIntosh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