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复合经营论文-张林杰

银杏复合经营论文-张林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银杏复合经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农复合经营,土壤动物,昆虫群落,生物多样性

银杏复合经营论文文献综述

张林杰[1](2015)在《银杏复合经营系统土壤动物和昆虫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江苏东台林场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经营系统(银杏纯林、银杏+玉米+小麦、银杏+大豆+油菜、玉米+小麦、大豆+油菜)对土壤动物和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不同经营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和昆虫群落的生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C)和密度类群指数(DG))、不同土层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差异性、不同经营系统土壤动物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环境的关系,以及时间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和昆虫群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经营系统中土壤动物数量差异显着。共获得土壤动物15089头,21种类群,属于3门9纲21目,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土壤动物分布具有表聚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随时间变化明显。不同经营模式发现的土壤动物数量由大到小为纯银杏林模式>银杏+玉米+小麦经营模式>银杏+大豆+油菜经营模式>玉米+小麦经营模式>大豆+油菜经营模式。(2)不同经营系统土壤动物多样性差异显着。纯银杏林经营模式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最高,银杏+玉米+小麦和银杏+大豆+油菜两种复合模式生物多样性指数显着优于玉米+小麦和大豆+油菜两种纯农模式。优势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成负相关关系。(3)土层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显着。0-5 cm土层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值优于深层土壤动物群落。随土层加深,不同经营模式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的差异性减弱。(4)时间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显着。相同管理方式的经营模式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较高。复合模式显着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5)土壤孔隙度对土壤动物有显着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孔隙度越大,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越大。(6)不同经营模式之间昆虫群落的差异性不显着。因此,林农复合模式中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优于纯农模式,而不同经营系统中昆虫群落差异性较小。(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张远兰,张林杰,汪贵斌,曹福亮,朱玲[2](2015)在《银杏复合经营对土壤碳、氮、磷和有机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东台林场银杏+小麦(G+W)、纯银杏(G)和纯小麦(W)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层(0~5,≥5~15,≥15~30和≥30~50mm)的p H、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p H没有显着的影响,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等影响显着。G+W经营模式有较高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因此,银杏复合经营系统能够更好地维持土壤肥力,利于土地可持续经营。(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5年02期)

张林杰,汪贵斌,曹福亮[3](2015)在《银杏的复合经营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江苏省东台林场5种不同经营模式,包括银杏(G)、银杏+小麦(GW)、银杏+油菜(GR)、小麦(W)和油菜(R)土壤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以了解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试验中每种模式设置10 m×10m样方,每个样方采用品字形取0~5 cm、≥5~10 cm、≥10~15 cm 3个层次的混合样,3月和6月共采集土壤样本90个,经Tullgren土壤动物分离漏斗分离并用75%酒精固定后获土壤动物7 069头,分属于5门9纲21类。通过对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相似度指数(Q)和密度-类群指数(IDG)5个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的多样性指数存在显着差异,土壤动物的优势种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G、GW、GR的丰富度、均匀度、密度-类群指数都高于W和R模式,优势度指数较小。丰富度指数与密度-类群指数显着正相关,季节只对R模式的多样性指数存在显着影响。G与GW和GR模式的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较大,与W和R模式的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较小,W与R模式的相似性较小。试验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影响,与纯农模式相比,银杏复合模式提高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优化了土壤环境。(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董晓伟[4](2013)在《银杏复合经营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及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复合经营是银杏产区最常见的经营模式,为探讨长期复合模式下土壤微量元素丰缺状况并为实际生产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泰兴市张桥镇西桥村的3种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和2种对照模式,即银杏-油菜-花生(GRP)、银杏-小麦-花生(GWP)、银杏-桑树(GM)、银杏纯林(G)和小麦-花生纯农(WP)为研究对象,对各模式下土壤化学性质、微量元素全量、有效态及有效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复合及纯林模式较纯农模式有利于改善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持续下降。2、复合及纯林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着高于纯农模式,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有机质含量进一步增加。3、不同模式间土壤全铁差异不显着,复合模式和纯林模式下土壤中钼、锌、锰、铜全量均低于纯农模式,且达到了显着性水平。4、从种植年限看,2008-2012年,土壤中全铁总体较稳定;全锰在纯农模式下较稳定;全钼在纯林及银杏复合模式下显着下降;铜、锌元素全量在纯林和银桑模式下降,其他模式显着上升。5、复合模式和纯林模式土壤有效铁、有效锰高于纯农模式,而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钼均低于纯农模式。6、2008-2012年,在纯林和银桑模式下土壤有效铁含量显着上升;有效钼在纯林和银杏复合模式下显着降低;有效锰在纯林和复合模式呈下降趋势;有效铜、有效锌在纯农、银杏-小麦及银杏-油菜模式中均有显着性提高。7、土壤有效钼、有效锰与土壤pH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为显着负相关;土壤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与有机质显着正相关,有效锰与有机质关系不明显,有效钼与有机质显着负相关;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和微量元素全量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3-06-01)

田亚玲[5](2012)在《银杏和茶树复合经营系统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江苏省常熟市虞山林场高密度银杏(Ginkgo biloba L.)和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复合系统、低密度银杏和茶树复合系统、茶树纯林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中的小气候环境、茶树光合特性、茶品质、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有机碳矿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不同模式间作系统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银杏和茶树复合经营模式可持续经营配套技术的完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冬春季节银杏-茶树复合系统光照条件、温度及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与纯茶林基本相同,夏秋季节复合模式可显着降低茶园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提高相对湿度,为茶树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春秋冬叁个季节不同种植模式下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夏季纯茶林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出现“午休”现象,间作林日变化则呈单峰曲线。与纯茶林相比,银杏-茶树复合系统茶树叶片茶多酚含量显着降低,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显着提高。2、不同模式土壤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显着降低。银杏-茶间作林能显着提高土壤全磷、全钾及其速效养分的含量,表层土壤尤为明显。不同银杏间作密度对表层土壤养分无显着影响,仅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差异显着,表现为高密度银杏间作林大于低密度银杏间作林。3、不同模式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总体上表现出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土壤酶具有季节变化规律,冬季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活性均比较低,夏季达到全年最高,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在春季达到最高。银杏-茶间作显着提高各种土壤酶的活性。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多酚氧化酶与养分无显着相关。4、不同模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显着,总体表现为夏秋季节大于冬春季节。不同模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均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间作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高于纯茶林。不同土层土壤基础呼吸间作林表现出较强的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代谢商随土层加深显着升高。5、不同模式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冬春季节较低,夏秋季节较高。银杏和茶树间作后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变化很小,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显着。银杏-茶间作林土壤细菌群落不同季节间相似性比较高,纯林模式土壤细菌群落相似系数较小。同一模式不同季节真菌群落相似性普遍较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6、不同模式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前期较高,后期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培养期间各模式各土层有机碳矿化速率符合对数函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符合线性函数。叁种模式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银杏-茶间作林与纯林的差异主要在0~20cm土层,而在底层土壤中,叁种模式均无显着差异。7、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叁种模式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各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FI)依次为高密度银杏-茶间作林(FI=0.889)>低密度银杏-茶间作林(FI=0.611)>纯茶林(FI=0.179),两种银杏-茶间作林土壤质量指标均高于纯茶林,纯林土壤肥力质量最差。(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2-06-01)

汪贵斌,曹福亮,程鹏,陈雷,刘婧[6](2010)在《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江苏泰兴3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即银杏+桑树(G+M),银杏+小麦+黄豆(G+W+S)和银杏+油菜+黄豆(G+R+S),以纯种桑树(M)和油菜+黄豆(R+S)为对照,3年后对这5种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5种经营方式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以及各种经营模式土壤不同层次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均存在着显着差异。各种模式土壤中的全氮、全磷、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H值则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升高。各种银杏复合经营和纯种桑树模式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高于纯种农作物(R+S)。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肥力质量差异较大,5种经营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G+M(0.973)>G+W+S(0.424)>M(0.388)>G+R+S(0.255)>R+S(0.233)。因此,银杏复合经营可明显改善土壤的肥力。(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0年08期)

汪贵斌,曹福亮,程鹏,陈雷,代彪[7](2010)在《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酶活性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银杏复合经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选择江苏泰兴3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即银杏+桑树(G+M),银杏+小麦+黄豆(G+W+S)和银杏+油菜+黄豆(G+R+S),以纯种桑树(M)和油菜+黄豆(R+S)为对照,连续种植3a后,对这5种经营模式下土壤部分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土壤酶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中及同一模式不同深度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脱氢酶、磷酸酶和蛋白酶等的活性均存在着显着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5种经营模式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逐渐增加,而蔗糖酶、脲酶、脱氢酶、磷酸酶和蛋白酶等的活性则逐渐下降。各种银杏复合经营和纯种桑树模式土壤中酶活性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他酶活性均比纯种农作物(R+S)模式的高。5种经营模式土壤酶活性综合评价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G+M(0.870)、G+W+S(0.820)、G+R+S(0.500)、M(0.281)、R+S(0.127)。因此,银杏复合经营可明显改善土酶活性,增加土壤的肥力。(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程鹏[8](2010)在《银杏复合经营生物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复合经营的理论与实践,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以银杏(Ginkgo biloba L.)为主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是全国分布较广、认可程度较高的林农复合系统类型。为全面探讨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和经济效应,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林农复合经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江苏省泰兴市平原区不同年份栽植(1994、2004)的七种银杏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以及对照,即银杏+油菜+花生(G+R+S)、银杏+小麦+花生(G+W+S)、银杏+蚕豆+花生(G+B+S)、银杏+桑树(G+M)、小麦+花生(W+S)、油菜+花生(R+S)和银杏(G)等,并辅之安徽省潜山县大别山区银杏+板栗+茶(G+C+T)、板栗+茶(C+T)、纯茶(T)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小气候特征、光合特性、土壤肥力、营养输入和输出、生物生产力及目标收获物品质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采用数学方法对不同银杏复合经营系统的生态与经济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复合经营系统中光照强度、气温、地表温度等的日变化在一年中各个季节基本上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而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模式;银杏复合经营系统内表现为冬季林内光照强度下降幅度小,春季和夏季林内光照强度下降幅度较高的趋势;银杏复合经营在冬季能够有效地增加了林内温度、地表温度,降低空气湿度,在生长季节能够有效地降低气温和地表温度,增加空气湿度;银杏复合经营能够明显降低风速的同时,也降低了土壤的含水量。(2)不同复合经营系统中,以及同一复合经营系统土壤不同层次中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有效钾、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脱氢酶、磷酸酶和蛋白酶等均存在着显着差异;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表明,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土壤综合肥力差异较大,其泰兴各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FI)从高到低依次为94G+M模式(FI=0.684)>04G+M模式(FI=0.574)>94G+B+S模式(FI=0.563)>04G+W+S模式(FI=0.506)>94G+R+S模式(FI=0.505)>04G+R+S模式(FI=0.466)>W+S模式(FI=0.454)>94G+W+S模式(FI=0.442)>R+S模式(FI=0.434)>94G模式(FI=0.287),潜山3种经营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G+C+T模式(FI=0.746)>C+T模式(FI=0.557)>T模式(FI=0.453)。可见,复合经营土壤肥力要优于单作模式。(3)银杏复合经营系统提高了银杏根和茎中氮、磷、钾、镁的含量,而使叶中的氮、钙、镁及根、茎中钙含量下降;林农复合经营系统降低了小麦植株中氮、磷、钾的含量,以及花生中的氮、钾含量及地上部分钙含量,而小麦中镁含量,花生中磷、镁含量及地下部分的钙含量升高;94G+R+S、94G+M和94G+W+S系统增加了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营养元素的归还量和取走量,提高了营养元素的循环率,而94G+M、W+S降低了营养元素的循环率。(4)不同复合经营系统单位面积总生物量和目标收获物产量达到显着差异水平,94G+W+S模式年总生物量和目标收获物产量最高,94G模式最低;与对照相比,复合经营系统中,银杏年生长量和种子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间作物的年生长量和目标收获物显着下降;复合经营系统中,主要间作物的年生物量均高于银杏的年生物量,依次为小麦>桑树>油菜>花生>银杏>蚕豆,而各种植物的生产力高低排列顺序与生物量略有不同,其次序为小麦>油菜>花生>桑树>银杏>蚕豆。潜山G+C+T、C+T模式内茶树的生物生产力显着低于T模式,但茶叶的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镁、锰等含量在复合模式中要高于纯茶模式。(5)不同复合经营系统的固碳价值、土壤保育价值、空气净化价值等生态价值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生态总价值以94G+M模式最高,达1.979万元·hm-2·a-1,94G+R+S模式(1.477万元·hm-2·a-1)和94G+W+S模式(0.939万元·hm-2·a-1)次之,94G模式(0.526万元·hm-2·a-1)和W+S模式(0.241万元·hm-2·a-1)最低;复合经营系统的经济效益在整体上要好于纯林和纯农模式,5种模式的经济效益高低顺序为94G+W+S模式(4.486万元·hm-2·a-1)>94G+R+S模式(3.696万元·hm-2·a-1)>94G+M模式(2.891万元·hm-2·a-1)>94G模式(2.169万元·hm-2·a-1)>W+S模式(2.047万元·hm-2·a-1);在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方面,94G+W+S模式的综合效益最高,达5.425万元·hm-2·a-1,其次为94G+R+S模式(5.173万元·hm-2·a-1)、94G+M模式(4.870万元·hm-2·a-1)、94G模式(2.695万元·hm-2·a-1),W+S模式最低(2.288万元·hm-2·a-1)。综上所述,银杏林农复合经营系统要优于纯银杏和纯农作物栽培经营。在不同银杏复合系统中,由于复合植物的不同造成各模式生态、经济效应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从土壤肥力角度分析,G+M、G+R+S模式优之;从养分吸收与循环角度分析,G+R+S、G+W+S模式优之;从生物量与生产力角度分析,G+W+S、G+R+S模式优之;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G+W+S、G+R+S模式优之;从生态效益角度分析,G+M、G+R+S模式优之。在综合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及结合劳力机会成本与产出等情况分析,在农区可首先推广应用G+R/W+S银杏复合经营系统,而在山区及丘陵区可首先推广应用G/C+T、G+M银杏复合经营系统。(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6-01)

陈雷[9](2010)在《银杏复合经营土壤酶和金属元素及碳库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复合经营是银杏产区最常见的经营模式,但不同的经营模式生态经济效益差异较大,从而影响了银杏复合经营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对泰兴市张桥镇西桥村的3种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和2种对照模式下的土壤营养元素、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碳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全面评价银杏复合经营的生态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银杏-桑树,银杏-油菜和银杏-小麦等复合模式在除蔗糖酶以外的其它四种土壤酶活性上均强于小麦纯农和银杏纯林模式,土壤酶活性均随着土壤深度的下降而降低。2、不同模式间土壤铁和钴差异不显着,复合模式和纯林模式下土壤中的钙、镁、钼要小于纯农模式,而锌、锰和铜要高于纯农模式。钙、镁和锰元素含量随着剖面的下降而上升,而铁和铜含量在土壤剖面分布中出现先下降后上升,锌元素在土壤中出现随剖面下降而减少。3、复合模式和纯林模式的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碳、可矿化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于纯农模式,土壤中的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随着土壤剖面的下降而减少,土壤中的可矿化碳含量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而上升。4、土壤中可矿化碳在冬季和夏季较高,而在春秋两季较低,土壤中微生物碳含量最高在秋季,最低在春季,土壤中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在秋季最高,其中,可溶性有机碳在夏季最低,而在春冬两季差距较小。5、相关分析显示:土壤中的脱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可矿化碳、钴元素;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可溶性有机碳以及铁元素;蔗糖酶活性和土壤中可溶性碳;多酚氧化酶和可矿化碳、钴元素,总有机碳和钼元素、锌元素;可溶性碳和铁元素;微生物碳和锰元素;钼元素和锌元素之间存在极为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6-01)

李兆宋,陈先顺,毛时才,金岳银[10](2009)在《银杏、茶叶复合经营生态经济效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被誉为"金色的活化石",它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是我国的"宝树",也被形象地称为"摇钱树",银杏全身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保健、观赏和科研价值于一体,是难得的多用途物种、经济树种。茶叶树原生长在我国西南亚热带原始森林间,在这种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其耐荫喜湿的特性。近几十年来,各地开辟茶园,大面积连片开垦种植,茶树几乎全部暴晒在日光下,周围林木少、生态条件恶劣,茶叶品质下降、产量不高、经济不景气,茶农纷纷要求改造茶园。(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09年07期)

银杏复合经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江苏东台林场银杏+小麦(G+W)、纯银杏(G)和纯小麦(W)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层(0~5,≥5~15,≥15~30和≥30~50mm)的p H、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p H没有显着的影响,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等影响显着。G+W经营模式有较高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因此,银杏复合经营系统能够更好地维持土壤肥力,利于土地可持续经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杏复合经营论文参考文献

[1].张林杰.银杏复合经营系统土壤动物和昆虫多样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

[2].张远兰,张林杰,汪贵斌,曹福亮,朱玲.银杏复合经营对土壤碳、氮、磷和有机质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5

[3].张林杰,汪贵斌,曹福亮.银杏的复合经营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董晓伟.银杏复合经营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及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5].田亚玲.银杏和茶树复合经营系统生理生态效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6].汪贵斌,曹福亮,程鹏,陈雷,刘婧.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林业科学.2010

[7].汪贵斌,曹福亮,程鹏,陈雷,代彪.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酶活性及综合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程鹏.银杏复合经营生物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9].陈雷.银杏复合经营土壤酶和金属元素及碳库初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10].李兆宋,陈先顺,毛时才,金岳银.银杏、茶叶复合经营生态经济效益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09

标签:;  ;  ;  ;  

银杏复合经营论文-张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