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私人所有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私人所有权,公序良俗原则,不当处分
私人所有权论文文献综述
杨德群[1](2017)在《私人所有权不当处分的类型化分析——以“违反公序良俗”为同理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私人所有权不当处分的规制伴随所有权制度始终,但囿于其不当处分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实证法难以逐一回应。而作为私法边界的公序良俗原则以其内涵的不确定性,切实维护着"社会妥当性"价值。以"违反公序良俗"为同理性构建私人所有权不当处分的具体类型,可增进对该领域的更清晰认识,提升司法实践中驾驭该领域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7年05期)
孙雨馨[2](2016)在《试述私人所有权在我国物权法上的地位立足于财产所有权的叁分法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物权法将财产所有权划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并对其提供平等保护,是一个进步,但他强调对公有财产权的保护,也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矛盾,我们应该认识到,私人所有权才是最终所有权,只有在个人的权利尤其是基本的财产权利获得充分保障之后,人们才能够发挥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也就是说,私人财产应该与国家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甚至高于国家财产。(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6年11期)
李凯威[3](2009)在《论我国的私人所有权制度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私人所有权的地位的理解,认识到了我国私人所有权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一些完善弊端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大众商务》期刊2009年12期)
张力[4](2009)在《社会转型期俄罗斯的公共所有权制度——兼论公共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的制度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俄罗斯公共所有权制度,在其主体、客体、权能、实现路径,及其调整社会生活范围、比重等方面,都经历了与社会转型同步的变迁。其中的重要线索是:在延续公共财产民法整体调整传统方法的前提下,围绕实现公共利益的根本目标,回应公共财产客体功能的特殊性及由此产生的法律调整方法特殊性要求,吸收与改造了大陆法国家"公产"与"私产"二分体制,构建了由俄罗斯特色的公共所有权向私人所有权循序过渡的类型序列。(本文来源于《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刘学民[5](2008)在《“所有权社会化”质疑——兼论我国私人所有权观念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所有权社会化"思潮的理论预设是私人所有权的完善保障,社会基础是私人利益对社会利益的妨害。这一思潮忽略了所有权自始即受到客观条件和法律的种种限制的事实,只是对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而被暂时忽视的社会公共利益的重新关注。鉴于我国缺少的不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视,而是对个人利益的尊重,我国当前不宜提倡"所有权社会化",应该在兼顾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适当强化私人所有权的保护。(本文来源于《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范雪飞[6](2007)在《私人所有权:所有权制度的支点——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所有权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罗马法始,私人所有权虽历沧桑之巨变,却一直是人类财产权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其对于个人有尊严的进行市民生活乃至政治国家之进步,都具有不可替代之价值。而在当下之我国,《宪法》及《物权法》明确规定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物权法》并对作为所谓公有制在法律上之体现的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这似乎抛弃了大陆法系以私人所有权为所有权制度之基准的传统,但事实上,私人所有权仍然是也应当是我国所有权制度的支点,只有以此为前提才能正确理解我国《物权法》的所有权制度,特别是正确认识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制度。(本文来源于《现代法学》期刊2007年05期)
王英霞,刘卫东,蒋敏元[7](2007)在《论私人所有权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种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可能来自于交易费用减少所带来的节约效应,另一方面还在于适当的财产权利安排对人们经济行为具有的激励效应。主要分析在一定的资源稀缺的社会条件下,私人所有如何通过减少交易费用和激励人们的经济行为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高兆明[8](2007)在《论私人所有权实现——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读书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黑格尔看来私人所有权通过占有、使用、转让得以成为现实。对物的占有确立了私人所有权,占有物是为了使用物,但是仅仅能够使用而不能转让的占有,并不是真实的占有,只有能够转让的物才是真实占有的物。黑格尔关于人对于自身的占有、关于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关于人有不可转让的所有物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极富价值。(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哈罗德·德姆塞茨,徐丽丽[9](2005)在《产权理论:私人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产权理论进行了拓展。除了关注外部性问题重要性的变化之外,作者还对交易的相当不同的内容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这些内容基本在朝着使资本主义比集体主义更有生产力的方向变化。虽然文中强调的交易本质或许与外部性问题之间没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但是并不排除二者之间存在联系。所以,文章讨论了参与交易活动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特征。此外,为了对其他主要的概念性和理论性讨论作补充,文章考察了相关历史事件。(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期刊2005年05期)
卓祖航[10](2005)在《“私人所有权”是否可改为“个人所有权”》一文中研究指出《物权法》(草案)把财产所有权人界定为国家、集体和私人叁大类。笔者认为,“私人”的提法不妥,应当改为“个人”,从而相应地也要把“私人所有权”改为“个人所有权”,“私人财产”改为“个人财产”。理由是:(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05-08-17)
私人所有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物权法将财产所有权划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并对其提供平等保护,是一个进步,但他强调对公有财产权的保护,也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矛盾,我们应该认识到,私人所有权才是最终所有权,只有在个人的权利尤其是基本的财产权利获得充分保障之后,人们才能够发挥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也就是说,私人财产应该与国家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甚至高于国家财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私人所有权论文参考文献
[1].杨德群.私人所有权不当处分的类型化分析——以“违反公序良俗”为同理性[J].特区经济.2017
[2].孙雨馨.试述私人所有权在我国物权法上的地位立足于财产所有权的叁分法视角[J].商.2016
[3].李凯威.论我国的私人所有权制度的完善[J].大众商务.2009
[4].张力.社会转型期俄罗斯的公共所有权制度——兼论公共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的制度关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
[5].刘学民.“所有权社会化”质疑——兼论我国私人所有权观念的构建[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6].范雪飞.私人所有权:所有权制度的支点——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所有权制度[J].现代法学.2007
[7].王英霞,刘卫东,蒋敏元.论私人所有权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
[8].高兆明.论私人所有权实现——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读书札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9].哈罗德·德姆塞茨,徐丽丽.产权理论:私人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之争[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
[10].卓祖航.“私人所有权”是否可改为“个人所有权”[N].中国改革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