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黑龙江省西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生态阈值,驱动因子,盐碱湖泊
黑龙江省西部论文文献综述
惠洪宽[1](2019)在《黑龙江省西部盐碱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及驱动因子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16年7月、10月对黑龙江省西部盐碱型湖泊大庆水库、喇嘛寺泡分别设置3个采样点进行2次采样,探究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分布特点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大庆水库共鉴定浮游植物29种,喇嘛寺泡31种,可划分为11个功能群,其中X1/J/W1/A是此区域的主要代表性功能群,MP/F/B/N/P等也较为常见。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水温、氮磷含量是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梁贞堂,龙显助[2](2019)在《K112籽粒苋首次在黑龙江省西部研究区种植与栽培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K112籽粒苋是全国苋科协作研究组岳绍先研究员从美国茹代尔有机农业开发研究中心引进并通过国家审定推广的粮、鉰兼用1a生草本的品种。首次在黑龙江省西部研究区2017与2018年两年主要土类适应性研究获得了成功,亩产鲜草17377kg,平均株高1. 83m,最高达3. 4m,干重1674. 4kg。种子含粗蛋白14. 87%,粗脂肪6. 29%。叶片营养价值更高,孕蕾期的叶片粗蛋白质含量达6. 29%,茎为15. 57%,开花期单株重2. 5-3. 5kg,可直接喂饲,亦可做成叶粉蛋白饲料。从2a栽培过程中,也总结了栽培技术是:播种期在大田播后的五月上中旬;田间管理(间苗、定苗;除杂草、灌溉、培土,防治病虫害等);收获时间约在9月上旬,即停止生长后即可收刈。(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于少鹏,丁俊男,史传奇,邱红,梁雄伟[3](2019)在《黑龙江省西部盐碱湿地土壤重金属分析及修复建议——以古大湖湿地和天湖湿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盐碱湿地是黑龙江省典型湿地类型之一,湿地土壤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通过对古大湖和天湖盐碱湿地主要土壤类型草甸土和沼泽土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甸土呈中性,沼泽土为强碱性;古大湖湿地沼泽土及天湖湿地草甸土部分样品中Cd含量超出风险筛选值,且前者中Cu、Zn元素含量均有超出相应风险筛选值状况;两地所有土壤样品中的As、Ni、Pb、Cr和Hg元素含量均低于风险筛选值。对此,提出通过种植重金属富集植物、生物炭修复、并应实施严格管理,开展实时监测与治理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潘晓卉,张平宇,刘世薇,初楠臣[4](2019)在《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利用效益与土地经营模式有密切关系。基于2006—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有关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入手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耕地利用效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度等级,比较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结果如下。1)研究期间,垦区耕地利用效益缓慢增加,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波动下滑。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均高于生态效益。2) 2015年,垦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综合效益均高于农区,生态效益低于农区。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间均处于拮抗耦合阶段。垦区耕地利用效益间基本协调,农区轻度失调。3)土地经营模式不同是两类地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的重要原因。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探索土地经营模式并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葛亚菲[5](2019)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亚洲玉米螟发生与绿色防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玉米生产中最严重的虫害之一,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3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局部地区环境条件的改变,玉米螟的发生为害规律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给该类害虫的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本研究,一方面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的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规律进行调查分析,选取大庆地区代表性试验地块,主要采用性诱剂和诱集灯与田间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栽培方式和玉米品种、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深度试验区种植玉米害虫亚洲玉米螟的田间消长动态进行解析;另一方面,结合玉米螟田间发生规律,建立基于无人机的赤眼蜂释放和苏云金杆菌喷洒即卵和幼虫兼控的玉米螟生防体系。为玉米绿色防虫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对2017年和2018年,大庆高新区和肇州县两点试验区玉米叶片被害率、茎秆钻蛀率、折茎率、雌穗被害率、折雄率等指标的调查,揭示不同耕作栽培方式玉米螟发生为害情况。2017年高新区试验点玉米平均被害率最高的是平作二比空,达18%以上,最低的是垄作(密疏疏密),其中玉米雌穗被害在供试栽培方式间存在显着性差异,达30%以上,包括平作二比空、平作(密疏疏密)和大垄双行,其它供试被害指标在供试8种不同栽培模式间均无显着差异;在供试5种耕作方式中,免耕栽培方式玉米螟受害普遍较重,叶片被害率、折茎率和雌穗被害率等指标均较高。2018年肇州县试验区玉米螟平均被害率最高的是垄作,最低的是有秸秆宽窄行免耕;而且供试4种耕作方式中雌穗被害差异不显着,免耕方式的折茎率和折雄率几乎都显着低于垄作。上述结果表明,与垄作栽培相比,大庆市区平作和免耕栽培玉米螟为害比较重,而肇州县免耕栽培比较轻。同时,对玉米田不同施肥处理下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肇州县试验区供试4种肥料处理中,高肥和有机肥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较轻,低肥施用玉米螟为害普遍较重,供试的5个被害指标都显着高于高肥区,其中叶片被害率(16%)和钻柱率(4.89%)显着高于对照。大庆市区玉米田分层施肥和追肥处理对亚洲玉米螟为害影响主要为叶片被害率显着低于不施肥对照,玉米折雄率PU2和PU3之间差异显着,不同施氮可以减轻玉米折茎和折雄。结果表明,大庆市绿丰园玉米试验区和肇州县玉米试验区不施肥和低肥区玉米螟明显受害偏重。另一方面,对越冬代亚洲玉米螟的化蛹和羽化情况以及田间落卵情况调查表明,大庆市区(第二积温带)亚洲玉米螟与肇州县(第一积温带)同为完整二代区,但肇州县玉米螟越冬基数较大,百杆虫数达50头,百杆活虫数达40头。其中大庆市区亚洲玉米螟化蛹高峰期是6月2日,羽化高峰期是6月6日至6月14日;肇州县化蛹高峰期是6月1日至6月5日,羽化高峰期是6月8日至6月19日。大庆市区第一代亚洲玉米螟落卵高峰期是6月10日,第二代落卵高峰期是8月11日;肇州县第一代落卵高峰期是6月13日,第二代落卵高峰期是8月14日。2018年肇州县试验区采用无人机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和无人机喷洒Bt相结合防治亚洲玉米螟,释放赤眼蜂卵寄生率达到8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70%以上,虫菌结合生防可减少玉米产量损失每亩达50kg。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构建以(无人机释放菌和虫)控制卵和幼虫的生物防治和(灯光和性诱剂诱杀)监测成虫的物理防治为主,以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为辅的亚洲玉米螟的绿色防控体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黄金柏,王斌,温佳伟[6](2019)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雨季及融雪期径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季节性径流特征并准确推求该地区地表径流,以流经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省西部的阿伦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适用于该流域具有物理基础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阿伦河流域2011~2015年耦合融雪降雨-径流过程,推求阿伦河流域雨季(6~9月)月径流量、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主要融雪期融雪径流量及其对年径流贡献率。结果表明,5年内6~9月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0.26、0.37、0.54和0.39,年径流系数0.34~0.42,均值0.38;各年主要融雪期(3月1日~4月15日)融雪径流峰值10 m3·s-1,融雪径流对年径流贡献率分别为1.4%、1.4%、0.8%、2.0%和2.2%,均值1.6%。研究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季节性径流量予以准确量化,以期为该地区地表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雨,李同彦[7](2019)在《黑龙江省西部高校学生羽毛球社团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影响黑龙江省西部高校学生羽毛球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学生自身、社团自身管理体制、社团资金运用和高校老师对社团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黑龙江省西部高校学生羽毛球体育社团的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铁霞[8](2019)在《黑龙江省西部退化防护林修复方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退化防护林所能采取的修复措施及其树种选择原则和使用条件,为志"之北"防护林建设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林业勘查设计》期刊2019年01期)
李智媛,苗玉新,孙明明,李晓晨,张元良[9](2018)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及栽培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了调研。并根据实地考察以及对当地农技推广人员和种植户的调研采访,总结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许健,陈清利,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10](2018)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2008-2016年9年间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变化情况,阐述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增产潜力和高产技术,明确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现状,提出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8年12期)
黑龙江省西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K112籽粒苋是全国苋科协作研究组岳绍先研究员从美国茹代尔有机农业开发研究中心引进并通过国家审定推广的粮、鉰兼用1a生草本的品种。首次在黑龙江省西部研究区2017与2018年两年主要土类适应性研究获得了成功,亩产鲜草17377kg,平均株高1. 83m,最高达3. 4m,干重1674. 4kg。种子含粗蛋白14. 87%,粗脂肪6. 29%。叶片营养价值更高,孕蕾期的叶片粗蛋白质含量达6. 29%,茎为15. 57%,开花期单株重2. 5-3. 5kg,可直接喂饲,亦可做成叶粉蛋白饲料。从2a栽培过程中,也总结了栽培技术是:播种期在大田播后的五月上中旬;田间管理(间苗、定苗;除杂草、灌溉、培土,防治病虫害等);收获时间约在9月上旬,即停止生长后即可收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龙江省西部论文参考文献
[1].惠洪宽.黑龙江省西部盐碱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及驱动因子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2].梁贞堂,龙显助.K112籽粒苋首次在黑龙江省西部研究区种植与栽培技术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3].于少鹏,丁俊男,史传奇,邱红,梁雄伟.黑龙江省西部盐碱湿地土壤重金属分析及修复建议——以古大湖湿地和天湖湿地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4].潘晓卉,张平宇,刘世薇,初楠臣.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比较分析[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9
[5].葛亚菲.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亚洲玉米螟发生与绿色防控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6].黄金柏,王斌,温佳伟.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雨季及融雪期径流特性[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7].赵雨,李同彦.黑龙江省西部高校学生羽毛球社团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8].王铁霞.黑龙江省西部退化防护林修复方式初探[J].林业勘查设计.2019
[9].李智媛,苗玉新,孙明明,李晓晨,张元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及栽培技术要点[J].辽宁农业科学.2018
[10].许健,陈清利,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现状与对策[J].中国种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