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酸丁酯乳液论文-王伟,李德玲,刘阔义

聚丙烯酸丁酯乳液论文-王伟,李德玲,刘阔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丙烯酸丁酯乳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液聚合,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改性

聚丙烯酸丁酯乳液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李德玲,刘阔义[1](2018)在《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的方法,以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为单体,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吐温-80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探讨了乳化剂配比、电机转速、预乳液滴加速率、预乳化时间等因素对聚合、乳胶粒粒径、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乳化剂乳化能力、降低预乳液滴加速率,可以提高单体转化率、降低乳液乳胶粒粒径,幷使凝胶率降低;乳胶粒粒径较大的共聚乳液具有较好储存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且在储存过程中,粒径未大幅增大。但这些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较差;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能远高于聚醋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是无规共聚物,即使存在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丙烯酸丁酯均聚物,二者形成的也是均相共混物;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黏度低于20mPa·s。(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8年07期)

唐立涛,刘军,陈华林,张瑜,丁克毅[2](2018)在《纳米TiO_2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高寒沙地固沙中的应用性能Ⅱ乳液的固沙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川西北高海拔沙化地区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紫外照射强烈的特点,应用自制的纳米TiO_2改性P(VAc/BA)乳液,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固沙强度分析、耐热老化实验、保水实验、植物发芽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其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使用固含量为5%的乳液与沙子混合,干燥后经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沙粒之间产生粘合作用,在喷洒过固沙剂的沙堆表面形成了一层2~3 mm的固结层;沙子表面固结层的抗压能力能够满足对固沙强度的要求.经过冻融循环和耐热循环实验后的沙模,抗压强度虽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整体下降不大,第10次循环后其强度仍然符合国际同行的对于固沙材料相关要求.喷洒了固沙剂的沙模,随着乳液浓度的增加,其中的水分剩余量有明显的提升,在7 h后的水分剩余量为39%,明显高于对照样.当所施用的固沙乳液的固含量为3~4%时,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高于对照样,固沙剂的固含量变化对燕麦种子10天后的生长高度基本不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赵薇[3](2018)在《聚(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乳液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水凝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凝胶是一种具有叁维交联网络结构的非溶性高分子材料,其可以溶胀并锁住大量的水分。目前,水凝胶因其独特的性质已经在多个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包括生物医药,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传感器,人工智能等等。然而,传统的水凝胶由于其内部不均匀的网络结构而表现出较差的机械性能,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为进一步巩固并开阔水凝胶应用的范围,许多研究已经集中于探索新的机理去增强水凝胶,许多增强的水凝胶也应运而生,包括拓扑水凝胶、纳米复合水凝胶、双网络(DN)水凝胶,tetra-PEG水凝胶,离子交联水凝胶,疏水缔合水凝胶及大分子微球(MMs)复合水凝胶等等。大分子微球(MMs)复合水凝胶作为其中的一类,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且之前的一些研究也主要是集中于微球与基体聚合物链之间的键接方式。本文从乳液微球出发,通过对乳液微球结构进行设计去制得不同种类的乳液微球,随后将乳液微球引入到水凝胶体系,从而进一步深入分析乳液微球对水凝胶性能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将丙烯腈单体(AN)引入聚丙烯酸丁酯乳液微球(PBA LMs),即采用传统乳液聚合将等摩尔量的丙烯酸丁酯和丙烯腈单体共聚制得单分散性的聚(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乳液微球(P(BA-AN)LMs)。由于疏水作用,由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所稳定的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HMA)将吸附到P(BA-AN)LMs的表面,HMA在氧化还原引发剂的作用下和丙烯酰胺(AAm)发生自由基共聚合生成水凝胶(P(HMA-AAm)-P(BA-AN)hydrogel)。P(BA-AN)LMs在其中作为疏水缔合交联点来增韧水凝胶(P(HMA-AAm)-P(BA-AN)hydrogel)。作为比较,用同样的方法制得具有相同粒径的单分散聚丙烯酸丁酯乳液微球(PBA LMs)和由其增韧的水凝胶(P(HMA-AAm)-PBA hydrogel)。通过相关测试证明,P(BA-AN)LMs可以起到更好的增韧效果,这是源于乳液微球内部腈基基团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其使得乳液微球内部聚合物链缠结更加紧密,作为水凝胶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缔合交联点,对水凝胶的性能的影响不可估量。(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枝健,丁克毅,陈华林,张瑜,刘军[4](2018)在《纳米TiO_2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高寒沙地固沙中的应用性能 Ⅰ纳米TiO_2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乳液的制备和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于高寒沙地的高分子固沙乳液需要有良好的抗冻融性和耐紫外老化性能.以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P(VAc/BA)乳液,再以纳米Ti O2为抗紫外添加剂,制备得到改性的P(VAc/BA)固沙乳液.首先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合成的P(VAc/BA)乳液的主要物理性能参数,即粘度、粒径及粒径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固含量、冻融稳定性等的测试,来优化P(VAc/BA)乳液的合成路线,得到稳定的合成工艺;再通过对不同改性条件下得到的乳液进行粒径分析、紫外光谱分析、抗老化测试,得到最优的纳米Ti O2改性工艺.对目标产品的测试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水溶性好、粘度适中、冻融稳定性好、抗紫外老化、适宜于在川西北高寒沙地使用的固沙材料.(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宋少丰,王璐,袁金凤,潘明旺[5](2017)在《基于聚丙烯酸叔丁酯的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制备草莓形粒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简便的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法(SSEP)制备表面凸起大小可控的草莓形粒子。首先通过丙烯酸叔丁酯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非交联的亚微米级或纳米级Pt BA种子,然后通过与苯乙烯(St)或对叔丁基苯乙烯(t BS)的SSEP便可制得草莓形粒子。研究结果表明:St/Pt BA投料比为5.0 g/1.0 g时,St的聚合时间是调控草莓形粒子粗糙度的关键。随着St聚合时间的延长,草莓形粒子表面的PS/St凸起尺寸逐渐增大,相继形成了一系列草莓形Pt BA/PS粒子。此外,t BS的聚合时间为7 h时,通过改变t BS/Pt BA投料比制备了一系列草莓形Pt BA/Pt BS粒子。其中,PS或Pt BS相与种子之间的相分离源于两相之间的热力学不相容。这里所述制备草莓形粒子的方法易于实现批量生产,所合成的草莓形粒子可用作增容剂来增容不相容的Pt BA与PS或Pt BS的共混物,也有望用于制备超疏水性涂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赫奕梅,李兵,朱福朋,许晓慧[6](2016)在《无机电解质对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粒子聚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步间歇式乳液聚合技术,通过向体系中添加不同种类的电解质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粒径(90~350 nm)的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研究了阳离子价态和半径以及阴离子种类对粒子聚并的影响。乳液的最终粒径随阳离子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当获得相同粒径的乳液时,乳液的电解质浓度和离子强度随阳离子价态升高而下降;对于不同类型阴离子,乳液的最终粒径随电解质溶液p H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表明:电解质通过影响乳液的p H以及离子强度来影响乳液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粒子的聚并。(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6年05期)

赵淑苗[7](2016)在《RAFT乳液聚合可控制备硬段单体序列结构均一的聚(苯乙烯-co-γ-甲基-α-亚甲基-γ-丁内酯)-b-聚丙烯酸正丁酯-b-聚(苯乙烯-co-γ-甲基-α-亚甲基-γ-丁内酯)》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近发展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乳液聚合技术是一种制备嵌段共聚物的绿色节能新方法。对于共聚物来说,除了共聚组成,单体序列结构也会对其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采用了PAA20-PSt5-RAFT作为乳化剂与调控剂,应用半连续进料RAFT乳液聚合可控制备出硬段单体序列结构均一的聚(苯乙烯-co-γ-甲基-α-亚甲基-γ-丁内酯)-b-聚丙烯酸正丁酯-b-聚(苯乙烯-co-γ-甲基-α-亚甲基-Y-丁内酯)(S/M-nBA-S/M)叁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TPE),探索硬段单体序列结构对TPE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半连续进料能有效地调节聚(苯乙烯-co-γ-甲基-α-亚甲基-Y-丁内酯)(S/M)共聚物的单体序列结构,通过在反应开始前加入全部不活泼单体(苯乙烯,St)及部分较活泼单体(γ-甲基-α-亚甲基-γ-丁内酯,MeMBL),反应中变速加入剩余较活泼单体的方法,成功抑制了“组成漂移”,得到单体序列结构均一的共聚物。但共聚物的单体序列结构改变也会影响聚合过程,当S/M共聚物单体序列结构从自发梯度调节成均一后,反应后期出现了凝胶效应,分子量分布急剧变宽。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甲苯并在反应后期将聚合温度升高至90℃的方法,可以消除凝胶效应,成功将产物PDI降至1.2。通过降低反应起始引发剂浓度至RAFT浓度的1/20可有效降低由于以上升温过程带来的死聚物含量,最终制备出分子量符合理论设计值、单体序列结构均一、死聚物含量低且玻璃化温度为132℃的S/M共聚物。最终的半连续进料方案为:反应起始加入全部St以及配方总量33wt.%的MeMBL,反应15-45min内匀速加入配方总量37wt.%的MeMBL,反应45-55min匀速加入剩余的MeMBL单体。(2)单体预溶胀工艺对S/M-nBA-S/M叁嵌段共聚物的可控制备有重要作用,结合单体预溶胀工艺及半连续进料技术,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硬段单体序列结构均一的S/M-nBA-S/M热塑性弹性体。发现:与硬段单体序列结构为自发梯度的S/M-nBA-S/M热塑性弹性体相比,硬段单体序列结构均一会使得聚合物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的速率变慢,因而具有更好的高温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5-01)

冯波,朱超,张禹,胡许武,张婉容[8](2016)在《水性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乳液的制备和性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聚合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纳米乳液,探讨了单体比例、引发剂比例、乳化剂比例和聚合温度对单体转化率、乳液固含量的影响,并对其热稳定性、乳液粒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聚合单体BMA质量分数为25%、过硫酸铵为单体用量的0.3%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单体用量的1%时,产物的转化率和纯度较高。通过激光粒度仪可以观察到该聚合物乳胶粒分散比较均匀,最小粒径为45 nm。(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6年04期)

许晓慧[9](2016)在《电解质对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液聚合作为四大聚合方法之一,在聚合物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乳液聚合具有较低粘度,易散热和设备简单的优点。乳液聚合常见的单体主要有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等,由于丙烯酸类聚合物色泽浅,户外耐候性优异,且机械性能良好,故丙烯酸及其酯类的乳液聚合物作为涂料、胶粘剂、增稠剂等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工业上对于丙烯酸酯类的需求巨大,因此生产出性能优异,稳定性好的乳液十分重要。传统的乳液聚合配方通常包含单体,水,引发剂和乳化剂,有时,也向体系中加入电解质来调节乳液的黏度,降低冰点,调节乳液的pH和提高乳液稳定性。对于乳液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的控制是学术界和工业上想达到的共同目标。利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控制乳液粒径的方式被广泛接受,利用种子粒子以及单体的滴加速率控制乳胶粒子的成核以及增长。在本文中,采用一步间歇乳液聚合法,使用不同种类的电解质和共聚单体丙烯酸,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可控粒径和粒径分布的丙烯酸丁酯乳液,粒径范围为90-350 nm。为了研究电解质和共聚单体丙烯酸对粒子稳定性的影响,跟踪了粒径和粒子数随单体转化率变化。讨论了电解质的加入与乳液聚合动力学以及成核增长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了理论解释。第一部分,我们研究了不同电解质浓度对乳液粒径,粒径分布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粒子聚并发生的时间是决定粒径分布的重要因素;聚合反应初始聚合速率随电解质浓度增加而增加,但阶段Ⅱ速率随电解质浓度增加而减小。第二部分,我们研究了不同类型阴、阳离子对粒子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阴离子实验中,乳液的最终粒径随水相pH的增加而减小,其顺序为Na_2CO_3<NaHCO_3<Na_2C_2O_4<NaCl,以Na_2SO_4为电解质的乳液表现出了一些特殊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高达347.4 nm的粒径;在不同价态阳离子实验中,当获得相同粒径乳液时(120nm),使用的电解质的离子强度明显不同(Na~+,Mg~(2+)和Al~(3+)分别为0.03,0.016和0.0035mol kg~(-1)),这是由粒子的势能以及乳化剂的吸附的制约和协同作用共同决定的;在不同半径阳离子实验中,粒子的最终粒子尺寸随着阳离子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122.5,126.2和129.5 nm。这是由于小的碱金属离子具有较大的电子云密度和较强和水合作用,削弱了碱金属离子同乳胶粒子表面的静电作用,因此对乳胶粒表面双电层的压缩能力下降,粒子聚并程度减小。第叁部分,我们研究了共聚单体丙烯酸对粒子稳定性的影响。在所有添加丙烯酸的试验中,粒子仍然出现了聚并现象,乳液的粒径随着丙烯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乳液的粒径随pH的增加而减小,但Na_2SO_4的特殊作用由于丙烯酸的存在而削弱。(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王子凡,贾瑞,包永忠[10](2016)在《丙烯酸丁酯细乳液单电子转移-蜕化链转移聚合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电子转移-蜕化链转移(SET-DT)聚合是一种单体适用性广、对聚合环境要求不苛刻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以Na_2S_2O_4为催化剂,CHI3为引发剂,采用水相细乳液聚合法进行丙烯酸丁酯(BA)的SET-DT活性自由基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催化剂浓度、催化剂滴加方式和乳化剂浓度对聚合动力学、聚丙烯酸丁酯(PBA)数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细乳液聚合速率明显大于悬浮聚合,可在较低温度(30℃以下)、较低引发剂和催化剂浓度(BA,CHI_3和Na_2S_2O_4的初始摩尔浓度比为1 600:1:8)下实现BA的快速聚合;通过聚合过程滴加Na_2S_2O_4催化剂和增加十二烷基硫酸钠主乳化剂浓度,可提高聚合速率;采用低引发剂浓度和催化剂逐步滴加聚合得到的PBA的平均分子量较大,分子量分布较窄。(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6年01期)

聚丙烯酸丁酯乳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川西北高海拔沙化地区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紫外照射强烈的特点,应用自制的纳米TiO_2改性P(VAc/BA)乳液,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固沙强度分析、耐热老化实验、保水实验、植物发芽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其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使用固含量为5%的乳液与沙子混合,干燥后经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沙粒之间产生粘合作用,在喷洒过固沙剂的沙堆表面形成了一层2~3 mm的固结层;沙子表面固结层的抗压能力能够满足对固沙强度的要求.经过冻融循环和耐热循环实验后的沙模,抗压强度虽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整体下降不大,第10次循环后其强度仍然符合国际同行的对于固沙材料相关要求.喷洒了固沙剂的沙模,随着乳液浓度的增加,其中的水分剩余量有明显的提升,在7 h后的水分剩余量为39%,明显高于对照样.当所施用的固沙乳液的固含量为3~4%时,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高于对照样,固沙剂的固含量变化对燕麦种子10天后的生长高度基本不产生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丙烯酸丁酯乳液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伟,李德玲,刘阔义.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的制备研究[J].化学世界.2018

[2].唐立涛,刘军,陈华林,张瑜,丁克毅.纳米TiO_2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高寒沙地固沙中的应用性能Ⅱ乳液的固沙性能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赵薇.聚(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乳液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水凝胶性能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8

[4].张枝健,丁克毅,陈华林,张瑜,刘军.纳米TiO_2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高寒沙地固沙中的应用性能Ⅰ纳米TiO_2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乳液的制备和表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宋少丰,王璐,袁金凤,潘明旺.基于聚丙烯酸叔丁酯的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制备草莓形粒子[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6].赫奕梅,李兵,朱福朋,许晓慧.无机电解质对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粒子聚并的影响[J].涂料工业.2016

[7].赵淑苗.RAFT乳液聚合可控制备硬段单体序列结构均一的聚(苯乙烯-co-γ-甲基-α-亚甲基-γ-丁内酯)-b-聚丙烯酸正丁酯-b-聚(苯乙烯-co-γ-甲基-α-亚甲基-γ-丁内酯)[D].浙江大学.2016

[8].冯波,朱超,张禹,胡许武,张婉容.水性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乳液的制备和性能探究[J].粘接.2016

[9].许晓慧.电解质对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

[10].王子凡,贾瑞,包永忠.丙烯酸丁酯细乳液单电子转移-蜕化链转移聚合反应[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6

标签:;  ;  ;  ;  

聚丙烯酸丁酯乳液论文-王伟,李德玲,刘阔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