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定位方法论文-孙伟,张翠琼,英伍,曹慧

观察定位方法论文-孙伟,张翠琼,英伍,曹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观察定位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生儿,血标本采集,疾病筛查,定位方法

观察定位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孙伟,张翠琼,英伍,曹慧[1](2016)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进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定位方法,以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穿刺成功率,减轻新生儿不适。方法以我院产科2015年4-7月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穿刺的400例足月顺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日期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08例)与对照组(192例),观察组采用叁角形定位法进行足跟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足跟两侧定位法进行穿刺,对比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血标本直径、足跟瘀斑发生率、穿刺时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8.56%,高于常规足跟两侧定位法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标本直径为(11.12±1.68)mm,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跟瘀斑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时疼痛评分(2.45±0.73)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叁角形定位法进行足跟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增大血标本直径,减轻针刺时新生儿疼痛不适,值得临床借鉴。(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16年14期)

罗小贞,梅华,陈振华[2](2016)在《臂丛神经阻滞3种定位方法的效果观察及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3种定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选择102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并随机等分为3组,对3组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B超定位、神经刺激仪定位和传统盲探定位。比较3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B超引导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神经刺激仪定位组和传统盲探定位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引导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好,且并发症少。(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6年10期)

张聿博,张锡哲,张斌[3](2015)在《基于观察点的信息源定位方法的准确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点部署位置与定位准确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基于观察点的信息源定位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单信息源的信息定位过程入手,首先对理论传播延迟与实际传播延迟进行分析,可知:对于一个指定信息源,观察点间最短路径的差值越大,该点的理论传播延迟与实际传播延迟的相似度就越高.进而分析网络中观察点部署位置与指定信息源定位准确率的关系,得出结论:随着信息源到观察点的距离差之和增加,对该信息源的定位准确率增大.在模型网络上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结论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张聿博,张锡哲,张斌[4](2014)在《面向社交网络信息源定位的观察点部署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地定位社交网络上的信息扩散源点,对于网络信息扩散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的一种可行方法是通过在网络中观察点搜集的过程信息对扩散源进行定位,定位准确率与观察点的选择紧密相关.针对网络中的信息扩散源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观察点优化部署方法.考虑单信息源的信息扩散过程,首先分析了特定信息源定位准确率与观察点部署位置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发现了与任意信息源定位准确率相关的关键因素.提出基于r覆盖率的观察点部署策略,以观察点集合的r覆盖率作为目标函数,实现了r覆盖率优先观察点选取算法.在模型网络与实际网络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提出的观察点部署策略对于网络谣言、计算机病毒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覃立耿[5](2014)在《腰椎定位正脊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2010-07—2013-08对25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管狭窄患者使用腰椎定位正脊方式治疗,效果突出,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0-07—2013-08入院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治疗组使用腰椎定位正脊方式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针灸推拿法治疗。治疗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5~60岁,平均42岁,病程持续1个月~20(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4年15期)

陈振华,黄惠英,罗小贞[6](2014)在《叁种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比较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叁种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拟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B超引导组、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每组20例。叁组患者分别采取B超定位、神经刺激仪定位和传统盲探定位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比较叁组的起效时间、麻醉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超引导组主要分支阻滞起效时间最短,其次为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起效时间最长;叁组的起效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超引导组麻醉优良率最高,其次为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麻醉优良率最低;B超引导组与神经刺激仪组麻醉效果接近(P>0.05),而与传统盲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定位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方面,优于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和传统盲探定位,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右江医学》期刊2014年03期)

罗小贞[7](2014)在《叁种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比较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叁种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以60例拟行断指再植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B超定位组,神经刺激仪组与传统盲探组各20例。叁组分别采取B超定位、神经刺激仪定位和传统盲探定位。观察其临床疗效。B超定位组主要分支阻滞起效时间最短,其次为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起效时间最长。叁组间起效时间比较,两两差异显着(P<0.05)。B超定位组麻醉优良率最高,其次为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麻醉优良率最低。叁组间麻醉优良率比较,两两差异显着(P<0.05)。B超定位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均优于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和传统盲探定位,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4年09期)

闫石,刘振虹,冯振,赵景新,张振华[8](2013)在《应用解剖学定位方法置入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学定位方法置入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解剖学观察,在股骨近端外侧面纵向中央线上,从斜坡顶点向下延续一与斜坡顶点以下2.0 cm处的股骨外侧面的前后直线距离相等的长度而确定一点,该点即为使动力髋螺钉的颈钉位于股骨颈中央的股骨外侧的入钉点。应用该方法治疗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在X线片上测量动力髋螺钉的颈钉在股骨颈中的位置及采用Harris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动力髋螺钉的颈钉位于股骨颈中央部位33例,位于股骨颈下部3例,位于股骨颈上部1例。随访30例,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0~4.5个月。采用Harris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2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结论应用解剖学定位方法置入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能够使动力髋螺钉的颈钉位于股骨颈中央部位,对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对手术人员的辐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对于手术时没有床旁X线仪器的基层医院其临床意义更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15期)

闫石,刘振虹,冯振,赵景新,张振华[9](2013)在《应用解剖学定位方法置入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使用解剖学定位方法置入动力髋螺钉来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畸形分析探讨。方法:运用解剖学观察方法,确定动力髋螺钉的颈钉位于股骨颈中央的股骨外侧的入钉点。应用该方法治疗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在X线片上测量动力髋螺钉的颈钉在股骨颈中的位置及采用Harris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手术后的X线显示:32例患者动力髋扩定的颈钉在股骨颈的中央,3例患者位于股骨颈下部,1例患者位于股骨颈的上部。对30例患者随访,随访时间为6~16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的时间为3~4.5个月。对患者采用Harriis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23例患者为优,良5例,可2例,优良率高达93%。结论:应用解剖学定位方法置入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能够使动力髋螺钉的颈钉位于股骨颈中央部位,使用该方法能够显着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手术人员的X线辐射。(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3年01期)

李蓉,黄代川[10](2012)在《小儿股静脉采血不同定位方法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痛苦,避免邻近器官损伤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460例1天~3岁的患儿,做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观察组230例采用新的股静脉穿刺定位法,对照组230例采用扪及股动脉搏动的传统方法进行股静脉穿刺定位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225例,出现淤血或小血肿5例,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185例,出现淤血或小血肿24例。结论:新定位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扪及股动脉搏动定位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2年12期)

观察定位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3种定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选择102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并随机等分为3组,对3组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B超定位、神经刺激仪定位和传统盲探定位。比较3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B超引导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神经刺激仪定位组和传统盲探定位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引导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好,且并发症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观察定位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1].孙伟,张翠琼,英伍,曹慧.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

[2].罗小贞,梅华,陈振华.臂丛神经阻滞3种定位方法的效果观察及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

[3].张聿博,张锡哲,张斌.基于观察点的信息源定位方法的准确率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张聿博,张锡哲,张斌.面向社交网络信息源定位的观察点部署方法[J].软件学报.2014

[5].覃立耿.腰椎定位正脊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

[6].陈振华,黄惠英,罗小贞.叁种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比较观察[J].右江医学.2014

[7].罗小贞.叁种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比较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

[8].闫石,刘振虹,冯振,赵景新,张振华.应用解剖学定位方法置入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

[9].闫石,刘振虹,冯振,赵景新,张振华.应用解剖学定位方法置入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

[10].李蓉,黄代川.小儿股静脉采血不同定位方法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

标签:;  ;  ;  ;  

观察定位方法论文-孙伟,张翠琼,英伍,曹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