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念语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球化,理想信念,困境
信念语境论文文献综述
王科[1](2018)在《全球化语境中理想信念建构的双重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语境中的理想信念建构,所面临的首先是全球化带来的外部渗透和冲击,这主要表现为网络霸权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当全球化与改革交织在一起时,理想信念建构所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困境。真正的困境来自全球化与中国具体语境即改革开放大背景相互交织下所导致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这包括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等等。这些新的变化加剧了理想信念建构问题的复杂性,且更多呈现出一种多元而无序的复杂态势。(本文来源于《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周立军[2](2018)在《中国模式语境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中国模式的性质和意识形态属性,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给以不同的解读。中国模式的价值导向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新时代中国模式迎来了光明的前景,这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本文来源于《武警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赵士发[3](2018)在《当代语境下的理想信念问题——改革开放不惑之年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复杂语境下,资本主义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社会剧烈变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冲击着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产生了所谓的理想信念问题。哲学为解决理想信念问题提供了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理想信念的理论是科学的与彻底的,只有深刻理解它,才能为重树共产主义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奠定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倪瑞华[4](2016)在《中国梦语境中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梦语境中,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范式发生了转换,由封闭式的单一化转向开放式的多元化,由宏大叙事转向日常生活叙事,由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回归近在咫尺的"此岸世界"。中国梦的历史生成性开启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视域,在历史之镜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知中国梦的历史之根、文明之基、文化之源,用中国话语叙述中国故事。中国梦的现实生成性开启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视域。在现实之镜中,我们能够真切地领悟中国梦的理论基石、制度基础、路径选择和物质保障;这也使大学生们能够形成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进而积极投身于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之中。(本文来源于《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胡利琴[5](2016)在《“中国梦”语境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梦"本质上与大学生应树立的理想信念之间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内在一致性,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事关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郑非[6](2016)在《“中国梦”语境下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90后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群体,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中国梦"语境下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在于:坚持思想引领,坚定走"中国道路"信心;坚持以文化人,弘扬"中国精神"优良传统;坚持实践育人,为"中国力量"增添正能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6年08期)
杨建锋[7](2016)在《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语境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把握学生党员的群体特征变化,从信仰追求、文化传承、心理结构和现实需求出发,设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架构的理想信念维度,形成以学习、讨论、对话和阐述为主体的教育话语方式,构建理想信念教育的情景语境、认知语境、生活语境和网络语境,从而提升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胡琳,朱明明[8](2016)在《“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和展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国梦"的关系,"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切入和展开的内容、载体、方法。结论认为,通过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全面的理想教育、坚强的信念教育,把国家和民族层面的"中国梦",具体化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事业理想、专业理想、家庭理想与人生理想;把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精细化为个人拼搏进取的信念、学习成才的认知、建设幸福家庭的祈愿,以活动实践方法、榜样的案例法、创新创业成果展示法,把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国梦"的政治性、严肃性、生动性、创新启发性与激情统一起来。(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6年03期)
雒自新[9](2014)在《“信念之谜”实验忽视语境》一文中研究指出Pierre是法语当中一个普通人名,然而在当代分析哲学的话语中,这却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名字。原因在于,着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克里普克于1979年在《一个关于信念的疑难》这篇文章当中借用这个名字构造出一个称之为“信念之谜”的思想实验。这个谜引出了许多哲学与语言(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10-27)
金慧芳,卢水平[10](2014)在《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双重语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沿着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支配下的两条路径展开的。在信念伦理支持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仅仅注重了普遍性价值信念而忽视了改革的特殊性,从而使改革被合理性危机所羁绊;在责任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改革由于其仅仅是合乎责任而不是出于责任的,从而使高等教育改革被正当性危机所钳制。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进行联姻,以出于责任的态度重建价值共识,理性设计制度安排,在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改革代价。(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信念语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中国模式的性质和意识形态属性,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给以不同的解读。中国模式的价值导向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新时代中国模式迎来了光明的前景,这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念语境论文参考文献
[1].王科.全球化语境中理想信念建构的双重困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8
[2].周立军.中国模式语境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8
[3].赵士发.当代语境下的理想信念问题——改革开放不惑之年的反思[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8
[4].倪瑞华.中国梦语境中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6
[5].胡利琴.“中国梦”语境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
[6].郑非.“中国梦”语境下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6
[7].杨建锋.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语境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6
[8].胡琳,朱明明.“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和展开[J].社会科学家.2016
[9].雒自新.“信念之谜”实验忽视语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10].金慧芳,卢水平.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双重语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