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汉语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一、汉语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如利[1](2021)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主要通过梳理和讨论前人对汉语外来词的术语使用、创制范式、规范问题、词源考证及其对汉语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已有研究显示"汉语外来词"这一术语在实际使用中已经占据绝对优势,学者应尊重语言使用事实,以避免术语混乱;汉语语言和书写系统本身的特点和封闭性使其具有先天的意译倾向,对已经创制的音译词也具有强大的改造功能;对于当代汉语外来词的规范问题,应灵活掌握前人提出的原则并有创造性补充;外来词的词源考证有助于了解中外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也可为现在和将来的国际交往及外来词创制提供有益的借鉴;外来词的引进不仅扩大了汉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对汉语的语义、构词和语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冯卓[2](2021)在《清末民初《申报》词汇研究》文中指出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灵活易变的,对社会文化有着较强的依附性。清末民初是汉语发展史上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过渡阶段,社会动荡,与外界语言接触频繁,导致此时期词汇产生较大的变化,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但从研究成果来看,这一时期的语言现象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作为大众传播的载体,能够快速、真实、全面地反映当时的词汇现象。因此本文以1872—1919年清末民初时期的《申报》为语料,对此期的《申报》词汇展开全面研究。本文共分为五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清末民初《申报》词汇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2章为《申报》词汇的构词法研究。从复合式构词和派生式构词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复合式构词主要对偏正、联合、主谓、动宾、补充五种结构系统分析,考察分布情况和特点。派生式构词按词缀所在位置,分别考察前缀、中缀和后缀的构词情况。其中后缀是词缀系统考察的重点,分别对真后缀和类后缀展开研究。第3章为《申报》词汇的造词法研究。本章综合参考学界对造词法的分类标准,结合《申报》词汇特点,对语法造词法、仿词造词法、简缩造词法、修辞造词法展开讨论。语法造词法注重对造词理据的考察,修辞造词法比较丰富,又分为比喻造词、夸张造词、委婉造词三个方面。第4章为《申报》词汇的词形研究。主要研究异形词和同素异序词,系统考察两种词形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异形词主要从成因、音节类型、意义关系几方面着手分析,成因包括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及音译词,意义关系包括全等关系、包孕关系或者交叉关系。同素异序词主要考察了AB—BA以及A—B之间的结构类型、语法属性和语义关系可能相同,也可能完全不同。同时,本章两种词形都与现代汉语进行历时比较,观察二者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现《申报》中异形词和同素异序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有共存、有存有隐和共隐三种情况。第5章为《申报》新词新义研究。新词研究从外来新词和本土新词两个角度考察,主要探讨《申报》新词的来源和分类。外来新词包括西源外来词和日源外来词,西源外来词数量较多,主要来自英语,翻译的方式也比较丰富,包括单纯音译、半音译加半意译、音译兼意译、音译加义标、造字音译和字母借形几种方式。日源外来词中一部分是日本利用汉字新造的词,即原语借词;另一部分则是之前从中国传入日本,在日本流传后又回归到中国的词汇,即回归借词。本土新词包括本族新词、意译和仿译的新词。新义研究从词汇义、色彩义和语法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词汇义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一个词的意义的演变”和“词的一个意义的演变”。前者侧重分析词的义项增加或者减少,后者侧重于词的某个义项发生词义扩大、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等情况。另外,词汇义演变与引申有着密切联系,隐喻和转喻是引申的思维机制,隐喻的认知基础是相似,转喻的基础是紧密的关联,所以词义引申从相似引申和相关引申两个角度分析。结语:通过对全文内容梳理,分别从构词法、造词法、词形、新词新义几个方面概括出清末民初《申报》的词汇语言特色,从而归纳出《申报》词汇的整体特点,以期为清末民初词汇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刘昕怡[3](2021)在《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研究》文中提出清末民初时期(1840-1919年)是汉语词汇史上外来词引入的一大高潮时期,由于外来词的来源和译借方式的不同,此期产生了大量词形相异但是指称或表义相同的异形外来词。在学术界对异形外来词的研究成果中,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异形外来词进行系统研究的较少,本文的研究特色即为断代研究:以清末民初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代作为时间标段,以词汇学理论为指导,采用解释与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这一时期大量涌入汉语的异形外来词。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对异形外来词进行界定,介绍异形外来词的研究现状,分析出清末民初时期异形外来词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接下来,在确立好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先利用《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把出现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异形外来词都挑选出来,再以《近现代辞源》为主、《新华外来词词典》为辅做进一步的筛选和补充,由此形成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词库,进而从来源、译借方式、语义类型三个方面对此期异形外来词进行了分类,统计出各类型的数量,呈现出清末民初时期异形外来词的总体面貌,并在各类型数据明晰的基础上,分析了此期异形外来词产生的原因,归纳总结了此期异形外来词的特点。最后,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清末民初时期异形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留存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此期异形外来词的汰选规律和汉化规律,发现汉语词汇系统对异形外来词进行的汰选,是其完成汉化的必经步骤。

陈丽芳(Nakwan Therawongpinij)[4](2021)在《语言接触视角下泰语中汉语借词的变迁》文中研究说明中泰两国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通过与中国的移民杂居、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等,形成了中泰语言之间的接触。一些汉语词汇被借用或仿用到泰语中,成为泰语中的“汉语借词”。古往今来,汉语借词在泰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来为语言接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主要围绕泰语中的汉语借词展开,希望通过研究泰语中汉语借词的变迁对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了解,填补语言接触和借词研究的空白,这是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笔者在1846年至2011年的泰语词典语料基础上,结合社会语言学的“语言接触”,以及“语言借用”相关理论,论述泰语系统中的汉语借词变迁的真实概貌并在分析汉语借词作为异质因素借入泰语之后,对借词变迁情况作出合理的解释,包括在词语、词义、语音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得出如下结论:一、泰语借入汉语词汇的方式首先体现在音译形式,由于口语读音存在与泰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借入之后在借词发展中语音发生了一些改变。借入之后的词汇在词义层面上,随着语言的接触方式,加上社会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体现为: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转移。二、借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社会因素和语言接触的影响。中泰历史上的语言接触对借词现象的出影响较深。社会发展与中国文化对借词形成的影响,再加上借词变化后在泰语词汇中产生的作用如下:词语的兴衰、词语使用更加便捷、词语使用场合的变化。三、借词是在语言与文化的接触中形成的。汉语借词为我们提供了考察当地社会发展演变的良好素材,反映了当代泰国人对中国语言文化的认同。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泰语借词产生变化现象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汉泰语言特征的差异是根本诱因,语言改造与融合是主要诱因。汉语借词的变迁与泰国的语言和文化等都有密切的关联。

王雅慧[5](2021)在《基于词表的汉语外来词研究及教学启示》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以及经济的繁荣进步,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同时,随着各国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作为人们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也在适应这一社会发展趋势中,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汉语外来词即汉语从其他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来源于外语,对于留学生而言,学习时有一定的利也存在一定的弊,因此,有必要对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外来词进行集中研究,以提出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外来词的界定进行了梳理,并以《新华外来词词典》和《汉语外来语词典》为检索工具,对《新HSK水平考试大纲》和《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的汉语外来词进行了穷尽性统计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汉语外来词对日源以及英源汉语外来词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以及河北科技大学三所学校中的学历留学生以及语言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三所大学汉语学习者的日源以及英源汉语外来词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测试,并对他们学习汉语外来词的态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他们已掌握语言对学习汉语外来词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汉语外来词相对已掌握来源国语言的学生而言更容易学习和使用,据此我们在各教学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深入和细化教学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考。

刘定慧[6](2020)在《语言接触视角下汉语俄源词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的根本动因。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其从学科发展到理论建设也都日臻完善。而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演变现象更是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过,由于语言接触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学界对语言接触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对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接触、普通话与方言接触着力较多,研究得也更为深入。而对汉语与外语之间相互接触的研究稍显薄弱,而就汉语与外语接触的研究而言,也主要集中于对汉语与英语、日语的接触研究,对汉语与其他外语的接触研究则关注不够。“五·四”时期开始,很多充满时代色彩的俄源词开始批量进入到汉语中,其所携带的社会文化意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学者关于汉语外源词的论着中,大多比较重视英源词和日源词的研究,而对俄源词的研究则缺乏足够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在先学研究的基础上以汉语中的俄源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语言接触的视角出发对不同历史时期俄源词的引进特点、本土化规律和动因以及俄源词在汉语中的活力状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本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通过对已有语言接触研究、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结构演变研究、语言演变中的词汇借用研究、汉俄语言接触中的汉语俄源词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对不同历史时期俄源词的引进特点进行了研究。本章以重要的中俄(苏)交往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将俄源词的引进大致分为五个时期:恰克图边境贸易兴起时期、中东铁路修筑时期、“五·四”至解放前时期、中苏友好时期、苏联解体至今的新时期。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检索俄源词在《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BCC语料库》中的最早出现时间,界定了现有俄源词出现在汉语中的大致时间范围,从而将其归并到本文所划定的相应历史时期对其引进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汉俄语言接触范围、接触方式和接触主体的不同是造成不同历史时期俄源词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第三章主要对俄源词语音本土化及其主要动因进行了研究。本章在汉俄语音对比的基础上,对俄源词进入汉语后在音节结构演变及汉俄音系匹配方面呈现出的规律和特征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研究。俄源词语音本土化首先体现在其进入汉语后发生了十分普遍的音节结构演变现象。本文发现,不仅俄语中独有的音节结构发生了演变,而且汉俄语言中共有的音节结构也发生了演变。据本文分析,增加音位和删减音位是俄源词音节结构演变主要方式,并且呈现出以增加音位为主的特点。汉俄音系匹配则是俄源词语音本土化的又一重要体现。本文发现,用汉语声母匹配俄语词首辅音、用汉语韵母匹配俄语元音的现象在汉俄语言接触中十分普遍。并且本文还发现了用汉语韵母匹配俄语辅音的特殊情况。通过对具体匹配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后,本文分析出了汉俄音系匹配的两种主要方式:相似匹配和条件匹配。结合对具体语言事实的分析后,本文认为,汉俄语音差异是促使俄源词音节结构演变的根本动因。而词汇借用过程中的知觉映射、音系知觉原则等汉语母语者的认知因素则是促成汉俄音系出现多种匹配形式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同时也是俄源词语音本土化的主要动因。第四章主要对俄源词词汇本土化及其主要动因进行了研究。本章利用汉俄两种语言的大型综合语料库对俄源词在汉俄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对俄源词进入汉语后在结构和表意方面的本土化规律和特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俄源词进入汉语后在结构方面的本土化主要体现在产生了几种特殊的构词方式。这些构词方式不仅为汉语带来了全新的构词语素、构词模式,还将特殊构词中所蕴含的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心理特征、文化背景和认知方式等也同时带到了汉语中,从而对汉语产生了影响。俄源词进入汉语在表意方面的本土化主要通过音义相兼、词义变化、语用意义变化、影响汉语固有词词义等多种方式来实现。通过一系列适应汉语语言体系的变化,俄源词在实现表意本土化的同时,也在填补汉语语义空缺、促使汉语语义系统重新调整方面影响了汉语。本文通过对具体语料进行分析后,认为俄源词进入汉语后词汇本土化的动因既有适应汉语语言环境的语言内部原因,也有社会、心理及文化因素等语言外部的原因。第五章主要从共时角度对俄源词在汉语中的活力状态进行了研究。本章结合几个大型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对筛选出来的近1000个俄源词在汉语中的总体活力状态进行了宏观界定。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超过半数以上的俄源词在汉语中已经失去活力,只有少部分俄源词继续在汉语中维持活力。为了进一步考察俄源词在汉语中的具体活力状态,本文从存有活力的俄源词中甄选出了被201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俄源词作为考察样本,结合其在《人民日报》(2015-2019)中的使用情况,对其活力程度和活力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发现样本中的俄源词虽然都属于本文所界定的有活力状态,但是其在汉语中的具体活力程度却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具体语料进行分析后认为,使用频次、语义表达、语法功能、语用范围和语用领域等语言因素以及相关的社会因素均会对俄源词在汉语中的活力状态产生影响。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语。主要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和存在的不足。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不仅对汉语中的俄源词演变规律有了更全面、科学、客观地认识,而且对汉俄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也有了更系统地把握。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非亲属语言之间词汇借用规律的理解和认识。词汇借用现象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常新课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未来的研究中仍需不断完善和深化。

李子阳(Piyanon Luangin)[7](2020)在《泰国学生习得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语言是对社会发展最敏感、最迅速的反应。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和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必然也促进语言的发展。在一国的对外交流中,必然会出现语言的借用。而词汇借用又是语言借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与泰国的历史发展中,随着两国对外交流的发展,在两国的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英语借用词,即英语外来词。尽管汉语和泰国语都从英语借用词汇,但由于两国各自语言的特征、不同的借用方式等原因,英语外来词在两国的语言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英语外来词在两国语言中具有不同借用方式、借用原因、借用背景,因而对于泰国学生在汉语英语外来词的习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明确泰国学生习得汉语英语外来词的过程以及所遇到的问题,本论文在文献调查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汉语与泰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借入原因、借入方式等对比,展开了泰国学生汉语英语外来词习得研究,从而归纳问题所在,提出关于汉语英语外来词的教学建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主要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文献综述分别介绍关于汉语与泰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相关研究,以此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基础。第三章:汉泰语英语外来词对比研究通过对两国借用原因、方式、借用影响的具体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英语外来词在两国语言中的不同特点。第四章:泰国学生英语外来词习得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的过程以及所遇问题进行分析。第五章:泰国学生习得汉语英语外来语教学对策。第六章:结论总结全文,找出不足。

宋凯月[8](2020)在《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探究及社会知晓度分析》文中认为汉语新词语自出现以来,国内学界对其研究不断,本学术论文以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文章中出现的“近三年”均指2014-2016年,后文对此不再说明)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汉语新词语的监测理念,即“新词语的监测,监测的不只是语言,还有社会生活的实态。”1,本学术论文从语言学本身和社会学两个角度对汉语新词语展开研究。本学术论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借助语言学研究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特征,帮助人们了解汉语新词语,同时为汉语新词语的监测提供参考;二是针对社会知晓度问卷调查的结果,研究汉语新词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并提出规范汉语新词语的建议。论文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汉语新词语的特征。首先,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语言面貌,从新词语反映的领域分布和社会热点两个层面展开,结合部分例词详细说明。其次,介绍汉语新词语的总体特征,从词语长度、结构方式等方面展开。最后,介绍汉语新词语与修辞手法的关系。第二部分从社会学角度展开社会知晓度调查,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首先,介绍本次的社会知晓度调查,包括问卷设计、可信度检验、问卷收发情况、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其次,从目标词语不分群、分群角度分析性别、年龄、职业对目标词语知晓度和使用态度的影响。继而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研究样本知晓汉语新词语的途径、对汉语新词语的态度。第三部分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规范。首先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规范意义,其次提出汉语新词语的规范原则,最后,结合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提出汉语新词语的规范建议。

贝玛(BAIMYRZAEVA BEISHEKAN)[9](2020)在《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外来词作为不同国家和民族交往过程中文化互相借鉴的衍生物,是各国各民族语言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外来词的引进、发展和演变过程,不仅反映了民族语言的发展,而且也反映了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因此,外语研究具有语言学、社会学和历史等多种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人民的交往日益密切,汉语语系和俄罗斯语系国家的语言都与英语逐渐交融,汉语和俄语都含有相当多的英语外来词,在本文中,将会对俄语和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进行对比分析。由于笔者就读于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学习已经三年,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且在日常生活中对汉语、英语都较感兴趣,对本选题的研究有利于将个人所学的汉语、俄语、英语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对俄语汉语对英语、以及英语对俄语汉语的外来词双向借鉴进行阐释和分析,有利于促进中、俄、汉语言的交流和融合。本文将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法、归纳分析法等方法从俄汉语英语外来词介入原因与方式、同音化及使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首先进行俄语和汉语对于英语外来词介入的原因与方式进行对比。其次对俄汉语英语外来词同音化进行研究,从语音、语意、语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与阐述。最后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四个方面对比论述了俄汉语英语外来词使用领域的不同。

沙晓凤[10](2020)在《基于梵汉对勘的《方广大庄严经》外来词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梵汉对勘的基础上,对唐代地婆诃罗译本《方广大庄严经》中的外来词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论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了选题缘由、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与内容。第二章探讨了《方》中743个外来词的借用方式。在借用方式上,有借词687个和仿译词56个。借词中音译词有273个,梵汉合璧词有414个。743个外来词的平均音节数为3.38,其中以双、三和四音节居多。音译词或依据梵语的发音简化音节,或完全依照梵语发音来造词。通过梵汉对勘,我们对音译词的“节译”与“全译”说法有了不同的认识。合璧词在“音”与“意”的组合排列上有所区别,其中“音+意”式在数量上占有较多,另外还有“意+音+意”和“音+意+音”式。仿译词通过对勘,我们找到了平行梵文本中相对应的梵语原词,通过分析梵语原词的形态结构和内部形式,我们对仿译词也有了新的认识。第三章探讨了《方》中外来词的词类和结构方式。在词类上,因为新事物的引进,以名词居多,有695个,词义所表示的类别丰富。在结构方式上,有合成词470个和单纯词273个。在合成词中,以偏正式居多,而在偏正式结构中,以“名词+名词”的组合方式在数量上占有最多,这种现象是受到梵语原典语言的影响。第四章探讨了《方》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留存情况,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743个外来词有181个留存,留存比例为24.4%。另外这些外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留存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二、汉语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外来词的术语演变、内涵界定及使用范围
3 外来词的创制范式和类型划分
4 外来词的规范问题
5 外来词的词源考证
6 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
7 结语

(2)清末民初《申报》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清末民初词汇研究现状
        1.3.2 《申报》词汇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5.1 对过渡时期词汇研究的补充
        1.5.2 考察现代汉语词汇源头
        1.5.3 大型语文类工具书的编纂与修订
    1.6 研究方法
        1.6.1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1.6.2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1.6.3 历时与共时相结合
第2章 《申报》词汇构词法研究
    2.1 复合式构词
        2.1.1 偏正式复合词
        2.1.2 联合式复合词
        2.1.3 动宾式复合词
        2.1.4 主谓式复合词
        2.1.5 补充式复合词
    2.2 派生式构词
        2.2.1 词缀界定
        2.2.2 词缀考察
    本章小结
第3章 《申报》词汇造词法研究
    3.1 造词法与构词法
    3.2 造词法分析
        3.2.1 语法造词法
        3.2.2 仿词造词法
        3.2.3 简缩造词法
        3.2.4 修辞造词法
    本章小结
第4章 《申报》词汇词形研究
    4.1 异形词
        4.1.1 异形词界定
        4.1.2 异形词成因
        4.1.3 异形词的音节类型
        4.1.4 异形词的意义关系类型
        4.1.5 异形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
    4.2 同素异序词
        4.2.1 同素异序词的结构类型
        4.2.2 同素异序词的语法属性
        4.2.3 同素异序词的语义类型
        4.2.4 同素异序词在《申报》中的使用情况
        4.2.5 同素异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5章 《申报》新词新义研究
    5.1 新词研究
        5.1.1 外来新词
        5.1.2 本土新词
    5.2 新义研究
        5.2.1 词汇义的演变
        5.2.2 色彩义的演变
        5.2.3 语法义的演变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起
        (二)异形外来词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
        (一)汉语外来词研究
        (二)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研究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词库的建立
    第一节 词目的来源
        一、《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的使用
        二、《近现代辞源》的使用
        三、《新华外来词词典》的使用
    第二节 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词目的具体确立
        一、因时间不符而排除的异形外来词
        二、确定产生于清末民初时期的异形外来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的类型及其数量统计
    第一节 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来源的类型及其数量统计
        一、来源类型的确立
        二、各类型的数量统计
    第二节 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译借方式的类型及其数量统计
        一、译借方式类型的确立
        二、各类型的数量统计
    第三节 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语义的类型及其数量统计
        一、语义类型的确立
        二、各类型的数量统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的成因及特点
    第一节 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的成因
        一、来源不同
        二、译借方式不同
        三、引进时间不同
        四、选字用字不同
        五、语体不同
        六、全简不同
    第二节 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的特点
        一、来源多样并存
        二、译借方式多样并存
        三、语义类型多样并存
        四、音节对应关系多样并存
        五、异形形式存在相互重合现象
        六、异形形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汰选及汉化的规律
    第一节 异形外来词汰选的规律
        一、异形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留存情况
        二、异形外来词汰选的规律
    第二节 异形外来词汉化的规律
        一、异形外来词语音汉化的规律
        二、异形外来词词形汉化的规律
        三、异形外来词词义汉化的规律
        四、异形外来词语法汉化的规律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语言接触视角下泰语中汉语借词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泰语中汉语借词概述
    第一节 借词界定
    第二节 泰语中借词的界定
    第三节 泰语中汉语借词种类
        一、音译词
        二、半音译半意译词
        三、音译加泰语语素词
    第四节 中泰语言接触
        一、中泰接触背景
        二、泰语中汉语借词的产生渠道
        (一)直接接触
        (二)间接接触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第一代至第三代泰语中汉语借词的变迁
    第一节 泰语中汉语借词的语料统计
        一、第一代泰语中汉语借词(1846至1901)
        二、第二代泰语中汉语借词(1902至1957)
        三、第三代泰语中汉语借词(1958至2011)
    第二节 泰语中的汉语借词的词语变迁情况
        一、借词衍生
        二、借词淘汰
        三、借词消退
    第三节 泰语中的汉语借词的语音变迁
        一、第一代汉语借词的语音变化
        二、第二代汉语借词的语音变化
        三、第三代汉语借词的语音变化
        四、泰语中汉语借词语音变化的原因
        (一)认知原因
        (二)语言接触原因
        (三)语言改造原因
        五、泰语中汉语借词语音变化的规律
    第四节 泰语中汉语借词的词义变迁
        一、词义缩小词
        二、词义扩大词
        三、词义转移词
        四、泰语中汉语借词词义变化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二)语言接触原因
        (三)约定俗成原因
    第五节 泰语中汉语借词的语义类型变迁
        一、食物
        二、器物
        三、服装与装饰品
        四、商贸
        五、动作
        六、宗教与风俗
        七、职业
        八、称谓
        九、地点
        十、交通工具
        十一、自然
        十二、量词与数词
        十三、娱乐与游艺
        十四、专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言接触对泰语借词的影响
    第一节 借词变化对泰语词汇的作用
        一、词语的兴衰
        二、词语使用更加便捷
        三、词语使用场合的变化
    第二节 从借词变迁看泰国社会变化
    第三节 中国语言文化的接触对泰语借词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词表的汉语外来词研究及教学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动态
    第一节 汉语外来词本体研究综述
        一、汉语外来词的界定研究
        二、汉语外来词的分类研究
        三、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研究
        四、汉语外来词的规范研究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外来词研究综述
        一、外来词教学建议研究
        二、外来词教学方法研究
        三、针对不同课型的汉语外来词教学的研究
        四、针对具体教材的国际汉语外来词教学的研究
    第三节 国际汉语教学中外来词研究的不足
        一、研究角度单一
        二、具体性的研究不多
        三、研究的深度不够
第三章 汉语外来词概述
    第一节 汉语外来词的界定
        一、汉语外来词的总体界定
        二、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汉语外来词界定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学中外来词的类型
        一、音译词
        二、音意兼意译词
        三、音译加汉语语素词
        四、借形词
第四章 基于国际汉语教学词表统计比较的外来词分析
    第一节 外来词界定工具
        一、简介
        二、特点
    第二节 《新HSK水平考试大纲》和《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的汉语外来词分析
        一、《新HSK水平考试大纲》中的汉语外来词分析
        二、《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的外来词分析
        三、《新HSK水平考试大纲》和《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的汉语外来词对比分析
第五章 留学生对汉语词表中外来词学习情况的调查
    第一节 留学生学习汉语外来词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案设计
        二、调查结果统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留学生对词表中英、日源外来词掌握情况的测试分析
        一、测试方案设计
        二、测试结果统计
        三、测试结果分析
第六章 汉语外来词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课前准备
    第二节 课堂教学——以英日源外来词为例
        一、英源外来词教学
        二、日源外来词教学
    第三节 课后练习及反思
        一、课后练习
        二、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大纲和词表中的汉语外来词汇总表
    附录二 调查问卷
    附录三 分级测试题
    附录四 访谈提纲
致谢

(6)语言接触视角下汉语俄源词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0 选题缘起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语料来源
    1.5 研究方法
    1.6 已有成果研究综述
        1.6.1 语言接触研究
        1.6.2 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结构演变研究
        1.6.3 语言结构演变中的词汇借用研究
        1.6.4 汉俄语言接触与俄源词研究
第二章 不同历史时期汉俄语言接触与俄源词的引进
    2.1 恰克图边境贸易兴起时期俄源词的引进
        2.1.1 “恰克图混合语”的形成与汉俄语言接触
        2.1.2 俄源词的引进与特点
    2.2 中东铁路修筑时期俄源词的引进
        2.2.1 “哈尔滨汉俄混合语”的形成与汉俄语言接触
        2.2.2 俄源词的引进与特点
    2.3 “五·四”至解放前时期俄源词的引进
        2.3.1 大批俄苏译着出版发行与汉俄语言接触
        2.3.2 俄源词的引进与特点
    2.4 中苏友好时期汉俄语言接触与俄源词的引进
        2.4.1 自上而下的“苏联热”与汉俄语言接触
        2.4.2 俄源词的引进与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源词语音本土化及主要动因
    3.1 俄源词音节结构类型演变及方式
        3.1.1 俄语A类音节结构在汉语中的演变
        3.1.2 俄语C类音节结构在汉语中的演变
        3.1.3 俄源词音节结构演变方式
    3.2 汉俄音系匹配类型及方式
        3.2.1 汉语声母匹配俄语词首辅音
        3.2.2 汉语韵母匹配俄语元音
        3.2.3 特殊匹配
        3.2.4 汉俄音系匹配方式
    3.3 俄源词语音本土化的主要动因
        3.3.1 汉俄语音差异
        3.3.2 汉语母语者的认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源词词汇本土化及主要动因
    4.1 俄源词结构演变类型
        4.1.1 音译语素组合构词
        4.1.2 汉俄混合式构词
        4.1.3 借俄重组式构词
        4.1.4 喻义仿造式构词
        4.1.5 汉语简缩式构词
    4.2 不同结构类型在汉语中的竞争
        4.2.1 意译形式取代音译形式
        4.2.2 意译形式与音译形式并存
        4.2.3 音译形式独立
    4.3 俄源词表意本土化
        4.3.1 音义相兼
        4.3.2 词义变化
        4.3.3 语用意义变化
        4.3.4 影响汉语固有词词义
    4.4 俄源词词汇本土化的主要动因
        4.4.1 适应汉语语言系统
        4.4.2 社会、心理、文化等因素的促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源词在汉语中的活力
    5.1 俄源词在汉语中的总体活力
        5.1.1 失去活力俄源词的分布
        5.1.2 有活力俄源词的分布
    5.2 有活力俄源词的特点
        5.2.1 活力程度
        5.2.2 活力特征
    5.3 影响俄源词活力的因素
        5.3.1 语言因素对俄源词活力的影响
        5.3.2 社会因素对俄源词活力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7)泰国学生习得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语料来源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研究
    第二节 关于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研究
第二章 汉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对比
    第一节 汉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概述
        一、汉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的特点
        二、汉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的借用原因
    第二节 汉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借用方式对比
        一、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借用方式
        二、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借用方式
        三、汉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借用方式异同
    第三节 汉泰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
        一、英语外来语对汉语的影响
        二、英语外来语对泰语的影响
第三章 泰国学生习得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描述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设计
    第二节 调查结果
        一、问卷第一部分
        二、问卷第二部分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 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英语外来词教学对策
    第一节 对泰国汉语教师教学调查
        一、对于不明白借用的问题
        二、对于复合外来词学习的问题
        三、对于音译外来词的问题
    第二节 教学建议
        一、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策略教学
        二、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重视对学生交际策略的培养
        四、采用比较教学法
        五、进行语言辅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探究及社会知晓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
        1.研究缘由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汉语新词语
        2.词汇学的研究
        3.修辞学的研究
        4.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定量定性研究法
        2.文献资料分析法
        3.问卷调查法
    (四)语料来源
一、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本体研究
    (一)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语言面貌
        1.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领域分布特征
        2.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词汇总体特征
        3.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修辞特征
    (二)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及原因
        1.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
        2.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原因
二、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
    (一)调查问卷相关情况说明
        1.问卷设计
        2.问卷可信度分析
        3.问卷收发情况
        4.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目标词语不分群分析
        2.目标词语分群分析
        3.调查对象知晓汉语新词语的途径分析
        4.调查对象对汉语新词语的态度分析
三、汉语新词语的规范
    (一)规范汉语新词语的意义
        1.便利人们的生活
        2.丰富汉语词汇
        3.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规范汉语新词语的原则
    (三)规范汉语新词语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近三年部分汉语新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问卷
附录二 :近三年汉语新词语
附录三 :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结构类型分布表
附录四 :近三年网络类新词语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外来词的界定及研究视角
        1.外来词的界定
        2.英语外来词研究的不同视角
    (二)外来词的研究现状
        1.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研究现状
        2.俄语中英语外来词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俄汉语英语外来词介入原因与方式比较研究
    (一)英语外来词介入的原因
    (二)英语外来词介入的影响
    (三)本章小结
二、俄汉语英语外来词同化问题的比较研究
    (一)英语外来词的语音同化
    (二)英语外来词的语义同化
    (三)英语外来词的语法同化
    (四)本章小结
三、俄汉语英语外来词使用领域的比较研究
    (一)社会政治生活领域
    (二)社会经济生活领域
    (三)科技领域
    (四)社会文化生活领域
    (五)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10)基于梵汉对勘的《方广大庄严经》外来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3 《方广大庄严经》与平行梵文本lalitavistara?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几个问题的说明
        1.5.1 外来词借用方式的分类
        1.5.2 仿译词与意译词
        1.5.3 语料库及体例的说明
第二章 《方》中外来词的借用方式
    2.1 音译词
        2.1.1 音节
        2.1.2 同词异形
        2.1.3 基於梵汉对勘的节译与全译
    2.2 梵汉合璧词
        2.2.1 音+意
        2.2.2 意+音
        2.2.3 意+音+意
        2.2.4 音+意+音
    2.3 仿译词
    小结
第三章 《方》中外来词的词类与结构方式
    3.1 词类
        3.1.1 数词
        3.1.2 量词
        3.1.3 动词
        3.1.4 名词
    3.2 结构方式
        3.2.1 单纯词
        3.2.2 合成词
    小结
第四章 《方》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留存情况
    4.1 留存词最早用例时代
    4.2 留存词的特点
    4.3 《方》中外来词在《大词典》留存词语举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汉语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之研究[J]. 王如利. 语言科学, 2021(04)
  • [2]清末民初《申报》词汇研究[D]. 冯卓. 吉林大学, 2021(01)
  • [3]清末民初异形外来词研究[D]. 刘昕怡.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语言接触视角下泰语中汉语借词的变迁[D]. 陈丽芳(Nakwan Therawongpinij).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12)
  • [5]基于词表的汉语外来词研究及教学启示[D]. 王雅慧.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6]语言接触视角下汉语俄源词演变研究[D]. 刘定慧. 吉林大学, 2020(01)
  • [7]泰国学生习得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对策研究[D]. 李子阳(Piyanon Luangin).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探究及社会知晓度分析[D]. 宋凯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俄汉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比较研究[D]. 贝玛(BAIMYRZAEVA BEISHEKAN). 内蒙古大学, 2020(11)
  • [10]基于梵汉对勘的《方广大庄严经》外来词研究[D]. 沙晓凤.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汉语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