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近端小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维可视化,形态发生,微结构
近端小管论文文献综述
丛敬,王凯悦,张婕,顾玲,翟效月[1](2019)在《计算机辅助的小鼠肾近端小管形态发生的叁维可视化和超微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端小管是髓襻形态发生并节段化的起始点。成年肾近端小管是急性肾小管病变最常累及同时也最易修复的节段,这可能与该节段在肾发生发育过程中快速生长及分化机制相符。为此,本研究对该节段的形态发生从组织水平到亚细胞结构进行了时空性分析。将胚胎期及生后多时间点小鼠肾脏制备成石蜡及树脂连续(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王丽媛[2](2019)在《葛根素对镉致大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镉(Cd)是环境中一种常见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Cd是高度累积的毒物,具有很长的生物半衰期,对动物机体损伤严重。Cd一旦被生物体吸收,能够对肾脏,肝脏,睾丸和脾脏等器官产生强烈的毒性作用。其中肾脏是Cd蓄积的主要部位,尤其是肾皮质,Cd主要损伤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引起肾毒性。前期研究表明葛根素(PU)在重金属铅致大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有保护效果,但在Cd致肾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尚未报道。因此,本试验以PU作为Cd中毒的保护剂,从细胞自噬、溶酶体功能和氧化应激叁个方面对PU的保护效应进行探讨。本试验通过建立原代大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rPT)体外模型,在Cd染毒期间进行不同浓度的PU共处理12 h,进行以下指标的检测。首先,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及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处理后rPT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浓度为100μM的PU对2.5μMCd致细胞毒性的保护效果最佳。第二,探讨PU能否恢复Cd所致rPT细胞自噬抑制。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和p6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合瞬时转染RFP-GFP-LC3和GFP-LC3质粒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PU处理显着缓解Cd导致的自噬流阻滞,显着减轻了Cd诱导的自噬体累积,表明PU能够缓解Cd致rPT细胞的自噬抑制。第叁,鉴于溶酶体在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PU对溶酶体功能的影响。分别通过Lyso-Tracker-Red和AO染色发现PU明显缓解Cd诱导的溶酶体碱化;分别通过DQ-BSA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TSD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发现PU显着缓解Cd导致的溶酶体降解功能损伤,证实PU可以恢复Cd诱导的溶酶体功能障碍;最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溶酶体膜标志性蛋白LAMP-1和溶酶体内标志性水解酶CTSD共定位情况,结合Lyso-Tracker-Red和AO染色结果发现PU有效阻断Cd诱导的溶酶体膜通透化(LMP)的发生。以上结果表明PU可恢复Cd致溶酶体功能异常。第四,本研究探讨了PU对Cd致rPT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分别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化学比色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胞内ROS和MDA的水平和DHE荧光强度变化发现PU处理能显着缓解Cd致细胞内氧化应激;为进一步明确氧化应激在PU拮抗Cd致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Nrf2-Keap1通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Nrf2核转位,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核蛋白、Nrf2内源性抑制剂Keap1以及Nrf2-Keap1通路下游信号分子(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发现PU显着抑制Cd诱导的Nrf2核转位及Nrf2-Keap1通路的激活。同时,PU处理显着下调了rPT细胞中Cd诱导的抗氧化酶(CAT、SOD、GPx)相关蛋白和GSH合成相关蛋白(GCLM、GCLC、GR)表达水平的升高,进一步表明PU显着缓解Cd致rPT细胞氧化应激。综上所述,PU可通过恢复自噬流阻滞来缓解自噬抑制,通过改善溶酶体内环境,阻断溶酶体膜通透化恢复Cd导致的溶酶体功能损伤;通过抑制Nrf2-Keap1途径的激活缓解氧化应激来减轻rPT细胞中Cd诱导的细胞毒性;PU的抗氧化性能在拮抗Cd致自噬抑制和溶酶体功能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PU作为肾脏保护剂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18)
王滨,郑颖,冯哲,傅博,陈香美[3](2018)在《TRPC6通过激活AMPK抑制Na+/K+-ATP酶活性减少肾脏近端小管钠离子重吸收并改善高盐介导的高血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高血压发病率高、危害性大,高盐摄入作为重要环境因素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肾脏在维持机体水钠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肾脏钠排泄障碍是高盐饮食导致血压升高的最终共同通路。肾脏近端小管Na~+/K~+-ATP酶和钠氢交换体3(NHE3)在肾脏的钠离子重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干预靶点。之前的研究发现,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亚型(TRPCs)尤(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10-11)
安常娟,刘建华,程桂雪,秦晓松[4](2018)在《肾近端小管损伤标志物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以一种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的疾病。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与肾小球本身的损害、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已经应用于临床的常见近端肾小管损伤分子有β_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视黄醇结合蛋白等,这些分子能较好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近几年来,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等新兴的近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开始出现,它们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较少,表达特点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很多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相对较少,缺乏大型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关于近端肾小管损伤分子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中应用的对比研究也相对缺乏。近端肾小管损伤分子的检测是无创性的,其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情况,有的近端肾小管损伤分子可以在判断患者预后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在临床诊疗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8年13期)
刘倩伶[5](2018)在《2型糖尿病肾病肾脏炎症介导的胰岛素抵抗促进近端小管糖异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近来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糖异生显着增加,参与高血糖的发生,然而对于其增加的机制并不清楚。肾脏糖异生受胰岛素负性调控。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是持续的慢性亚急性炎症,而炎症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因此我们猜想炎症介导的胰岛素抵抗是否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脏糖异生的增加。如果是,炎症抑制剂是否能够部分逆转增加的肾脏糖异生。研究方法:1)收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正常肾组织样本检测炎症因子及糖异生基因的表达;2)选取8周龄2型糖尿病db/db(C57BLKS/J-LepRdb/LepRdb)小鼠和非糖尿病db/m(C57BLKS/J-LepRdb/+)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糖尿病db/db小鼠隔天腹腔注射1mg/kgNF-κB抑制剂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N),同时db/db对照组及db/m组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处理。12周后收集血、尿和肾组织样本进行检测。3)提取人近端小管原代上皮细胞(PTEC),观察胰岛素对其糖异生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检测炎症因子是否能直接诱导PTEC胰岛素抵抗。研究结果:1.T2DM患者肾脏NF-κB和糖异生基因的表达与人正常肾组织相比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NF-κB和糖异生限速酶PEPCK表达增加(p<0.05),但糖异生限速酶FBPase和G6Pase表达并没有增加;同时T2DM患者肾脏PEPCK和FBPase的表达向管腔膜移动。2.动物实验研究结果1)与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第8周时即表现出肥胖、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p<0.01);在第16周和20周时炎症阻断剂PTN可轻度降低db/db小鼠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但并无统计学意义。2)与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肾脏NF-κB及其下游炎症因子TNF-α、MIP-1a和ICAM-1表达增加(p<0.05),pTN可以显着的降低这些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3)与人的研究结果一致,db/db小鼠肾脏糖异生基因PEPCK表达较db/m小鼠增高(PEPCK,1.62±0.47VS1±0.03,p<0.05),而 FBPase 和 G6Pase 表达并没有增加。同时也观察到PEPCK和FBPase向近端小管管腔膜移动的现象。与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肾脏胰岛素信号p-AKT表达降低,而其下游的调节糖代谢相关基因FOXO1 和 PGC-1α 表达增加(FOXO1,1.67±0.18VS1±0.31,p<0.05;PGC-1a,1.47±0.36VS 1±0.09,p<0.05);与我们的研究假设相一致,炎症阻断剂PTN减轻了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局部的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并且减轻了糖异生限速酶PEPCK的表达(1.62±0.47VS 0.89±0.14,p<0.05),这提示肾脏局部炎症介导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肾脏糖异生增加的促发机制之一。3.细胞实验结果人近端小管原代上皮细胞(PTEC)糖异生基因表达受胰岛素负性调控;炎症因子TNF-α可以直接诱导PTEC发生胰岛素抵抗。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首次证明了 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db/db小鼠肾脏局部炎症介导的胰岛素抵抗促进肾脏糖异生增加。这揭示了 2型糖尿病肾病肾脏炎症、胰岛素抵抗、肾脏糖异生之间的潜在联系,并有可能成为新的降糖干预靶点。(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4-01)
陈燕玲,罗婷,吴秀香,曾洪敏,李海洲[6](2017)在《丙酮醛对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丙酮醛对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丙酮醛(100、200、400、800、1 600μmol/L)处理HK-2细胞24 h后,应用CCK-8法检测HK-2细胞的存活率;罗丹明123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DAPI染色法观察HK-2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HK-2细胞内磷酸化ERK1/2(phosphated ERK1/2,p-ERK1/2)、Bax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的浓度的丙酮醛均能降低HK-2细胞存活率(P<0.01);且HK-2细胞经丙酮醛诱导后cleaved-caspase-3(P<0.01)、Bax及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丙酮醛能诱导HK-2细胞出现明显的损伤及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ERK1/2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冀琳琳[7](2017)在《叉头状转录因子O1对糖尿病肾病近端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肾病最早的表现是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继而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进展为显性糖尿病肾病。随后,肾小球滤过率(GFR)逐渐下降,5年内,50%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虽然过去糖尿病肾病被认为是肾小球疾病为主的病变,现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功能降低程度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相关性更高。虽然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最初是由于肾小球改变导致蛋白尿,肾间质改变在糖尿病肾病长期病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研究关注病理性间质改变,主要集中在细胞在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如近端小管上皮细胞(PTC)或间质细胞。因此,研究高糖环境下PTC功能改变,以及PTC在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是一类重要的调节因子,主要调控葡萄糖和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反应与氧化还原信号、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方面。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上调DN大鼠肾皮质中FoxO1,可缓解肾小球病变及肾小管病变,包括系膜细胞、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也被称为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或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2(TBP-2),是硫氧还蛋白(Trx)的内源抑制剂,在调节血糖和血脂代谢、炎症反应、糖尿病等均有重要作用。Trx-Txnip系统对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状态非常重要。有研究显示,高糖状态下系膜细胞中,VDUP-1的表达迅速升高,IV型胶原α1链(COL4A1)mRNA升高,IV型胶原蛋白积累。基因芯片分析显示,高糖环境下人近端小管细胞系(HK-2细胞),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上调明显。因此,本研究推测,在肾小管中,FoxO1可能通过抑制TXNIP,减轻高糖诱导的ROS升高,进而缓解糖尿病肾病肾小管氧化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目的研究FoxO1/Txnip对糖尿病肾病近端小管氧化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体外实验中,应用CRISPR/CAS 9技术构建FoxO1敲除(KO)及过表达(KI)稳转HK-2细胞株,并在FoxO1敲除细胞株中转染Txnip siRNA。分组为正常糖浓度组(NG组)、高糖(25mmol/L)组(HG组),高糖+FoxO1敲除组(KO组)、高糖+FoxO1过表达组(KI组)、高糖+FoxO1敲除+Txnip siRNA组(KO+Txnip siRNA组)以及高糖+FoxO1敲除+阴性对照组(NC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FoxO1、pFoxO1、Txnip、Trx、FN、ColⅣ等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ROS水平等相关氧化应激指标。体内实验中,应用受精卵显微注射构建肾脏特异性过表达FoxO1转基因小鼠,分组:正常小鼠组(NG组)、糖尿病组(DM组)、转基因正常组(FoxO1-Tg组)、转基因糖尿病组(FoxO1-Tg DM组)。12周末心脏抽血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留取24小时尿检测24小时尿总蛋白,HE染色、Masson染色、PAS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情况;取肾组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FoxO1、pFoxO1、Txnip、Trx、FN、ColⅣ等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FN、ColⅣ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FoxO1表达及活性改变:与NG组相比,HG组Fox O1 mRNA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FoxO1/FoxO1的比值增高(P<0.05),表明高糖对FoxO1转录活性有抑制作用;与HG组相比,KI组FoxO1 m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p-FoxO1/FoxO1的比值增大(P<0.05)。2.各组细胞中FoxO1对Txnip-Trx和ROS的影响:与NG组相比,HG组Txnip 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多,Trx表达减少,ROS水平升高(均P<0.05)。与HG组相比,KI组Txnip mRNA及蛋白表达均减少,Trx表达增多,ROS水平降低(均P<0.05);KO组中Txni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Trx表达明显减少,ROS明显升高(均P<0.05)。而与KO组相比,KO+Txnip siRNA组Txnip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Trx表达增多,ROS水平有所降低(均P<0.05)。3.FoxO1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HG组与NG组相比,FN及Col mRⅣ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与HG组相比,KI组FN和ColⅣ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KO组FN和ColⅣmRNA及蛋白表达增多(均P<0.05)。与KO组相比,KO+Txnip siRNA组FN及ColⅣ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4.各组小鼠肾小管中FoxO1表达情况:与NG组相比,DM组小鼠肾脏Fox O1mRNA和蛋白表达无变化(均P>0.05),p-FoxO1/FoxO1比值明显升高(均P<0.05)。与DM组相比,FoxO-Tg DM组中p-FoxO1/FoxO1比值明显降低(均P<0.05)。与NG和DM组小鼠相比,FoxO1-Tg组和FoxO1-Tg DM组小鼠肾脏FoxO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多(均P<0.05)。5.各组小鼠肾小管中FoxO1抑制TXNIP信号通路的激活:与NG组和FoxO1-Tg组相比,DM组与FoxO1-Tg DM组Txnip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Trx表达减少(均P<0.05)。与DM组相比,FoxO1-Tg DM组Txnip mRNA和蛋白水平相对降低,Trx表达增多(均P<0.05)。6.FoxO1缓解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NG组相比,DM组FN和Col mRⅣ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表明糖尿病肾病时,小鼠肾脏发生间质纤维化。与DM组相比,FoxO1-Tg DM组FN和ColⅣ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7.FoxO1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小鼠肾脏损伤:与NG组相比,DM组体重明显降低,肾重比明显升高,血糖水平明显升高,24h尿蛋白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DM组相比,FoxO1-Tg DM组体重明显增加,肾重比明显降低(均P<0.05),血糖未见明显变化(P>0.05),24h尿蛋白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正常组相比,DM组小鼠肾小管细胞萎缩,基底膜异常增厚,胶原纤维增多,间质纤维化明显;与DM组相比,FoxO1-Tg DM组病变较轻,基膜均匀,稍增厚,胶原纤维少,间质纤维化程度较轻。结论1.高糖能降低肾小管中FoxO1活性,诱导氧化损伤和间质纤维化。2.过表达FoxO1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蛋白尿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XNIP/Trx/ROS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杨玲云,郭燕,倪佳佳,王荣,林加娟[8](2015)在《miR-30e*在顺铂诱导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顺铂诱导肾近端小管细胞损伤过程中mi R-30e*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顺铂诱导的小管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PCR(q RT-PCR)检测顺铂处理后的小管细胞mi R-30e*的表达水平;使用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细胞,稳定高表达或低表达mi R-30e*;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观察mi R-30e*在顺铂诱导的小管细胞凋亡中的作用;q RT-PCR检测线粒体DNA(mt DNA)拷贝数,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探究mi R-30e*在顺铂引起的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结果:1顺铂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后,mi R-30e*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下调;2使用q RT-PCR检测重组慢病毒载体制备的稳定高表达或低表达mi R-30e*的小管细胞株中mi R-30e*的表达,过表达组增高了7倍,敲低表达组降低了近50%;3加入顺铂后,与对照组相比小管细胞凋亡增加,过表达mi R-30e*对凋亡起保护作用,敲低mi R-30e*则加重凋亡;4通过检测mt DNA的拷贝数发现顺铂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在48 h时有意义,迟于mi R-30e*表达的下调,线粒体膜电位检测JC-1提示过表达mi R-30e*对线粒体有保护作用。结论:顺铂处理小管细胞可降低其mi R-30e*的表达;体外过表达mi R-30e*对顺铂引起的小管细胞的凋亡和线粒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敲低mi R-30e*会加重顺铂诱导的肾近端小管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8期)
赵春颖[9](2015)在《慢性砷中毒对大鼠肾近端小管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作为细胞凋亡调控蛋白,在细胞凋亡中末阶段被激活,caspase-3的水解底物为天冬氨酸,而天冬氨酸被称为细胞凋亡的"执行者"。本研究观察了砷中毒对大鼠肾近端小管组织细胞凋亡作用,并通过对caspase-3免疫组化检测慢性砷中毒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中caspase-3水平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由四川大学实验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王兴红,郑亚萍,王丽菲[10](2015)在《利拉鲁肽对高糖诱导大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和钠钾ATP酶活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i)对高糖诱导大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PTEC)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PTEC。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Li小剂量组、Li中剂量组、Li大剂量组,每组设6个复孔,作用72 h后液闪法测定PTEC钠钾ATP酶活性;Western blot测定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72 h PTEC钠钾ATP酶活性[(2 737.88±317.22)μmol·g-1·h-1]升高,细胞和培养液中TLR4蛋白表达、IL-6、TNF-α和PAI-1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i中、大剂量组作用72 h后PTEC钠钾ATP酶活性[(2 487.76±215.54),(2 301.55±207.63)μmol·g-1·h-1]明显降低,细胞和培养液中TLR4蛋白表达、IL-6、TNF-α和PAI-1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Li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糖环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并能稳定钠钾ATP酶活性,可能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5年08期)
近端小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镉(Cd)是环境中一种常见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Cd是高度累积的毒物,具有很长的生物半衰期,对动物机体损伤严重。Cd一旦被生物体吸收,能够对肾脏,肝脏,睾丸和脾脏等器官产生强烈的毒性作用。其中肾脏是Cd蓄积的主要部位,尤其是肾皮质,Cd主要损伤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引起肾毒性。前期研究表明葛根素(PU)在重金属铅致大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有保护效果,但在Cd致肾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尚未报道。因此,本试验以PU作为Cd中毒的保护剂,从细胞自噬、溶酶体功能和氧化应激叁个方面对PU的保护效应进行探讨。本试验通过建立原代大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rPT)体外模型,在Cd染毒期间进行不同浓度的PU共处理12 h,进行以下指标的检测。首先,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及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处理后rPT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浓度为100μM的PU对2.5μMCd致细胞毒性的保护效果最佳。第二,探讨PU能否恢复Cd所致rPT细胞自噬抑制。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和p6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合瞬时转染RFP-GFP-LC3和GFP-LC3质粒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PU处理显着缓解Cd导致的自噬流阻滞,显着减轻了Cd诱导的自噬体累积,表明PU能够缓解Cd致rPT细胞的自噬抑制。第叁,鉴于溶酶体在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PU对溶酶体功能的影响。分别通过Lyso-Tracker-Red和AO染色发现PU明显缓解Cd诱导的溶酶体碱化;分别通过DQ-BSA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TSD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发现PU显着缓解Cd导致的溶酶体降解功能损伤,证实PU可以恢复Cd诱导的溶酶体功能障碍;最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溶酶体膜标志性蛋白LAMP-1和溶酶体内标志性水解酶CTSD共定位情况,结合Lyso-Tracker-Red和AO染色结果发现PU有效阻断Cd诱导的溶酶体膜通透化(LMP)的发生。以上结果表明PU可恢复Cd致溶酶体功能异常。第四,本研究探讨了PU对Cd致rPT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分别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化学比色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胞内ROS和MDA的水平和DHE荧光强度变化发现PU处理能显着缓解Cd致细胞内氧化应激;为进一步明确氧化应激在PU拮抗Cd致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Nrf2-Keap1通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Nrf2核转位,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核蛋白、Nrf2内源性抑制剂Keap1以及Nrf2-Keap1通路下游信号分子(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发现PU显着抑制Cd诱导的Nrf2核转位及Nrf2-Keap1通路的激活。同时,PU处理显着下调了rPT细胞中Cd诱导的抗氧化酶(CAT、SOD、GPx)相关蛋白和GSH合成相关蛋白(GCLM、GCLC、GR)表达水平的升高,进一步表明PU显着缓解Cd致rPT细胞氧化应激。综上所述,PU可通过恢复自噬流阻滞来缓解自噬抑制,通过改善溶酶体内环境,阻断溶酶体膜通透化恢复Cd导致的溶酶体功能损伤;通过抑制Nrf2-Keap1途径的激活缓解氧化应激来减轻rPT细胞中Cd诱导的细胞毒性;PU的抗氧化性能在拮抗Cd致自噬抑制和溶酶体功能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PU作为肾脏保护剂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端小管论文参考文献
[1].丛敬,王凯悦,张婕,顾玲,翟效月.计算机辅助的小鼠肾近端小管形态发生的叁维可视化和超微结构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2].王丽媛.葛根素对镉致大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9
[3].王滨,郑颖,冯哲,傅博,陈香美.TRPC6通过激活AMPK抑制Na+/K+-ATP酶活性减少肾脏近端小管钠离子重吸收并改善高盐介导的高血压[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18
[4].安常娟,刘建华,程桂雪,秦晓松.肾近端小管损伤标志物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
[5].刘倩伶.2型糖尿病肾病肾脏炎症介导的胰岛素抵抗促进近端小管糖异生[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6].陈燕玲,罗婷,吴秀香,曾洪敏,李海洲.丙酮醛对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7
[7].冀琳琳.叉头状转录因子O1对糖尿病肾病近端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7
[8].杨玲云,郭燕,倪佳佳,王荣,林加娟.miR-30e*在顺铂诱导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赵春颖.慢性砷中毒对大鼠肾近端小管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水平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
[10].王兴红,郑亚萍,王丽菲.利拉鲁肽对高糖诱导大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和钠钾ATP酶活性影响[J].医药导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