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创业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创业经济,区域创业力,区域创业力生态模型,区域创业力评价指标
区域创业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翠霞[1](2009)在《区域创业力形成机制及其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业经济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区域的创业活动却表现出不同的差异。目前中国的创业在区域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两大特点:一、局部来看,不同区域的创业活动存在明显差异。一方面不同地区的创业的活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创业的经济效率存在较大差别。二、整体来看,中国创业呈现成功比率低,成长性差的状态,整体创业活动还处于较低水平,属于非创新型和资源消耗型创业。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这些差异的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如何才能改善目前这种低成功,低成长的创业状况?基于这些疑问,本文在对创业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创业力的角度来回答上述疑问,并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1)目前创业力研究的领域及重点,并从创业力的角度对区域的创业活动进行分析。提出区域创业力的概念,并分析其内涵和特点。2)根据“基于机会的创业理论、基于资源的创业理论和创业方格理论”构建区域创业力生态模型,全面分析区域创业力的形成机理及其内部各要素的作用过程,阐述了区域创业力生态模型的选择-隔离机制,有机-适应机制,调节-共生机制,磁场机制等结构特点。3)基于区域创业力生态模型构建了区域创业力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相结合,以安徽17个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要素而言;合肥、马鞍山、铜陵、芜湖在现实创业机会上有明显的优势,阜阳、宿州、亳州现实创业机会有待提升;合肥、马鞍山、铜陵、淮南在公共资源的供给能力上较强,而阜阳、六安、亳州相对较弱;合肥、芜湖、巢湖在宏观创业力上表现较好,宿州、蚌埠宏观创业力较弱。整体而言,安徽创业力表现为,潜在创业机会普遍较弱,增长性创业机会差异不大;资源的调配能力较弱,专属资源供给能力低;中观创业力存在较大差异;传导创业力亟待提高。4)针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本文从科技投入、高校建设、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9-04-22)
陈翠霞,李海东,黄细兵[2](2008)在《区域创业力理论及实证分析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创业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和企业上,而对区域上的研究缺少关注。区域创业力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创业供给的角度阐述了区域创业力的内涵,并依据创业全过程界定了区域创业力的影响要素:创业者、创业力资本、创业机会。在此基础上,从统计学的角度选取了各影响要素的关键指标,以安徽各地市为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17个地市的区域创业力进行了测度、排序,反映出不同区域的创业力对比竞争状态。结论指出,区域创业力的研究从理论上深化了创业力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实证分析反应出不同地区区域创业力的对比竞争状况,因此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08年11期)
岳爱,宋宇[3](2008)在《区域制度条件、创业力激发与创新能力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创业力作为影响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基于转型期区域制度条件差异,分析创业力激发对产品创新、创新积聚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以激发企业家精神、推动科技企业集群式发展为突破口的区域创新能力构建战略。(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区域创业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创业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和企业上,而对区域上的研究缺少关注。区域创业力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创业供给的角度阐述了区域创业力的内涵,并依据创业全过程界定了区域创业力的影响要素:创业者、创业力资本、创业机会。在此基础上,从统计学的角度选取了各影响要素的关键指标,以安徽各地市为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17个地市的区域创业力进行了测度、排序,反映出不同区域的创业力对比竞争状态。结论指出,区域创业力的研究从理论上深化了创业力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实证分析反应出不同地区区域创业力的对比竞争状况,因此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创业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陈翠霞.区域创业力形成机制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陈翠霞,李海东,黄细兵.区域创业力理论及实证分析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
[3].岳爱,宋宇.区域制度条件、创业力激发与创新能力构建[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