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动力学论文-敏政,朱月龙,黎义斌,张梅

内部动力学论文-敏政,朱月龙,黎义斌,张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部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心泵,蜗壳,DDES模型,涡动力学

内部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敏政,朱月龙,黎义斌,张梅[1](2019)在《基于DDES的离心泵蜗壳内部涡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离心泵蜗壳内部涡结构、涡演化的过程,基于DDES湍流模型和涡动力学的涡量对离心泵多工况下的旋涡运动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对比外特性数值预测和试验数据,两者差值在允许的范围内,表明延迟分离涡方法的可靠性;对比涡量云图,DDES湍流模型较RNG k-ε湍流模型能清晰地看到由大旋涡破裂而成的小旋涡,能更好地模拟精细流场结构;蜗壳内的旋涡主要集中在进口和隔舌附近,旋涡随着流体一起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大旋涡破裂为许多小旋涡,同时涡量逐渐减小;随着流量的增加,流道内旋涡的分布范围逐渐减少,同时涡量也逐渐减小;在蜗壳第叁断面处,沿径向取3个压力脉动监测点,发现随着直径的增大,压力脉动幅度逐渐减弱,同时隔舌位置的压力脉动远大于蜗壳其他位置。(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维军,王洋,黎义斌,陆荣,刘敏[2](2019)在《基于涡动力学的离心泵内部流动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离心泵中涡结构、涡演化和涡的相互作用,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涡动力学诊断方法的正则化螺旋度、Q准则、BVF诊断等对离心泵设计工况下的涡旋运动进行数值研究。与传统方法获得的压力、速度云图相比较,涡动力学诊断可以准确捕捉到离心泵叶轮、蜗壳中的涡旋结构、强度变化。蜗壳蜗型段存在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涡,与经典的卡门涡街脱落涡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对涡来源于叶片压力面流动的分离;蜗型段压力脉动根源是叶轮上脱落的一对周期性涡,在隔舌处尤为明显;蜗壳扩散段存在两对涡,一对是蜗型段的主涡,一对是隔舌位置脱落的次涡-卡门涡街,两对涡相互作用在泵出口形成了一对不规则涡。给离心泵涡控制、流动减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4期)

杨树彬,赵俊生,张忠伟,李涵,李兴艳[3](2019)在《外部与内部激励对正时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外部与内部激励对正时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的影响,采用AVL_EXCITE Timing Drive动力学软件建立正时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外部激励如负载扭矩、曲轴转速波动与内部激励如齿侧间隙等对动力学的影响;比较不同载荷、是否加载曲轴转速波动和不同齿侧间隙下的齿轮角速度和啮合力曲线。结果表明:角速度与啮合力曲线峰值位置与负载峰值位置相近,其峰值受负载峰值影响较大;在凸轮轴齿轮需要扭矩输出的情况下,齿轮在驱动侧产生的啮合力显着高于背隙侧产生的啮合力;曲轴转速波动的存在,使得动力学结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更为准确地进行动力学分析,曲轴转速波动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增大齿轮齿侧间隙,角速度与啮合力峰值也相应地变大,角速度波动加剧,啮合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更加明显;齿侧间隙设计太小又会造成加工难度及成本的增加,因此需要合理地选择齿侧间隙。(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4期)

何昌鸿[4](2019)在《基于动力学模态分解的离心泵内部流场流动特征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下式离心泵是化工行业的生产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保证液下式离心泵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我们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离心泵内的不稳定流动往往会诱发泵内振动和噪声的产生从而影响到离心泵的稳定性运行。因此,深入研究离心泵内的不稳定流动现象,将有助于我们改善液下式离心泵的运行环境,进而使其能更加稳定可靠的进行工作。本文以某型号的液下式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动力学模态分解方法(DMD)对其内部流场的不稳定流动现象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的研究工作: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该液下式离心泵内部流场的流动规律,同时对比了该离心泵在数值计算下和试验结果下的外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和试验所得到的液下泵的外特性曲线的吻合度很高,两种方法所得的扬程、轴功率和效率随流量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小流量工况下时,该泵内部流动状态最差,靠近隔舌和隔板入口附近的压力分布较为杂乱,且湍动能值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这两个区域处。大流量工况下时,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大,蜗壳出口的回流现象越来越明显,并且在隔板入口处也逐渐出现了回流现象。其次,在定常计算的基础上,对0.6Q_d、1.0Q_d、1.4Q_d叁种流量工况下的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了非定常计算,同时选取了一系列的监测点对该离心泵内的压力脉动做了详细地研究。结果发现,叶轮叶片在通过同一圆周位置处时引起的压力脉动是基本相同的,且动静干涉是引起叶轮流道内压力脉动的最主要因素。蜗壳内各监测点处的压力脉动的最大幅值均出现在叶频处,且蜗壳隔舌处的压力脉动幅值最大。从蜗壳隔舌处开始,沿着蜗壳螺旋段的方向至蜗壳第四断面时,各断面监测点上的最大脉动幅值依次减小,但在隔板入口处最高压力脉动幅值突然增加,而后依然沿着蜗壳螺旋段逐次减小。当流量减小时,蜗壳隔舌监测点处的压力脉动最大幅值出现在了小于1倍叶频处,这表明引起此处压力脉动的最主要原因已不再是叶轮和隔舌的动静干涉,而是此处流体的流动分离所引起。最后,在非定常计算所得的流场数据的基础上,在小流量工况和额定工况下,利用动力学模态分解方法对该液下泵的蜗壳内的流场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通过DMD方法可以提取到该流场在特征频率和其他频率对应的流动模态,实现了对原始流场的降阶分析。两种工况下的第一阶模态都为原始流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流动结构,两者的第二、叁阶模态都为原始流场的主要振荡模态,并且其特征频率与FTT所得的1倍叶频和2倍叶频相一致,这证明叶轮与蜗壳的动静干涉是造成蜗壳内不稳定流动的主要原因。对比两种工况下的各阶模态速度云图可知,该离心泵的流量减小时,隔舌和隔板的存在会导致蜗壳内部更易发生低频的不稳定流动。(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6)

郭培荣,许勇[5](2019)在《基于微分动力学模型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知识作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战略核心资源,对提升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隐性知识的特征及其传播方式,建立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的微分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和控制隐性知识传播效率的策略。(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Yang,C,Lu,L,Warren,JL[6](2018)在《基于流行病学、空间、基因组学数据的中国上海内部人口流动与结核病传播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国内人口大规模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为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2018年7月的《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刊载了一项研究,旨在将基因组数据、空间数据和流行病学数据结合起来,描述有大量流动人口的城市环境中结核病的传播动力学特征。研究者们针对上海松江地区的培养阳性结核分枝杆菌开展了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法,对具有相同"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组合的结核分枝杆菌表观基因簇进行了区分,并分析了居住距离与基因学成簇的结合分枝杆菌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基因组学(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2018年08期)

王中超[7](2018)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2年起,主板上市公司开始分类分批实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全面进入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建设阶段。虽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过渡到逐步强制阶段,但近年来爆出的北大荒、欣泰电气等内部控制失效导致财务舞弊的案例使监管部门及大众清晰认识到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及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找出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以期提出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赣粤高速公司的实际数据代入运行,找出影响案例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与意义、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总结陈述,并引出本文独特的研究视角;第二部分对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接着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分析了内部控制问题产生的理论基础,并进行了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及其应用于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的适应性分析;第叁部分为案例的背景介绍,利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进行总体评价。通过分行业、分地区以及分交易所的方式,比较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现状。其次,介绍了案例公司--江西省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对案例公司的经营业务、发展情况、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案例公司的选取原因进行了说明;第四部分,根据前人的文献基础与系统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一个以董事会治理子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子系统及外部监督子系统为基础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系统模型;在第五部分中,把案例公司近五年的实际数据代入模型,不断调试模型参数,最终通过模型有效性检验。最后,以董事持股比例、企业文化建设、媒体监督等7个变量为输入变量,内部控制有效性为输出变量,模拟仿真得出各变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第六部分在模拟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案例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具体对策和建议,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仍需提高。具体来说,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中等公司数量的增加,出现“两端中移”现象;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公司数量逐年增多、内控审计报告有效性结论的比例在99%以上,但披露意识仍需提升;不同行业、地区及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第二,通过模型运行发现赣粤高速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情况如下:董事持股比例对内控有效性的影响并不显着;独立董事比例在短期内对内控有效性影响不大,但长期有提升作用;监事会规模、会议频率及企业文化建设对内控有效性起着正向积极的作用,并且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促进效果更大;当媒体监督力度增大时,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媒体监督的提升作用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法律完善程度越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越好。(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期刊2018-06-30)

朱洋[8](2018)在《熔盐泵内部固液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及结构动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熔盐泵是一种用来驱动熔盐在回路中流动的叶片泵,主要用来输送高温离子膜烧碱、碳酸盐、硝酸盐、苯酐等介质。熔盐泵输送的介质温度一般在400°C以上。熔盐中的氯离子杂质对包括不锈钢在内的各类钢材均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且在高温下熔盐介质中的一部分碳酸盐会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而这些金属氧化物将会以固体颗粒的形式跟随熔盐介质继续流动。因此随着熔盐的循环流动,熔盐泵内的流动将变为复杂的固液两相流动。固相颗粒的存在不但会影响熔盐的换热效率,还会对熔盐泵的关键过流部件造成磨损,并加剧由非定常流动引起的结构振动,故针对熔盐泵内部固液两相流动机理以及结构动力学特性开展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熔盐泵内固液两相流动机理进行研究,探索固相参数对泵内非定常流动的影响,并进一步对熔盐泵的结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商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CFX,对不同固相参数条件下熔盐泵内定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熔盐泵叶轮前盖板和后盖板以及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不同位置处的固相浓度和相对速度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叶轮前盖板和后盖板上的固相的分布区域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逐渐减小。随着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叶轮前盖板和后盖板上的固相浓度明显增大。随着流量的增加,叶轮内的颗粒相对速度逐渐增大。不同颗粒直径和体积分数工况下叶轮前盖板和后盖板处固相相对速度的变化较小。随颗粒直径和体积分数的增加,叶片压力面上游端的固相浓度逐渐增大,叶片吸力面后半段的固相颗粒浓度大于压力面。沿叶片径向,固相颗粒浓度先减小后增大。不同粒径和体积分数工况下,固相颗粒相对速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叶片压力面出口处。整体来看,叶轮内磨损较严重的部位出现在叶片压力面的入口处和叶片吸力面的下游区域。(2)对不同固相参数条件下熔盐泵内的非定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熔盐泵内静压强的分布,解释粒径和体积分数对熔盐泵内压力脉动时域和频域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泵内静压强逐渐增大,颗粒直径的变化对熔盐泵内静压强分布的影响不明显。受叶轮与蜗壳动静干涉的影响,蜗壳内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随叶轮的旋转出现了与叶片数相对应的周期性特征。熔盐泵内的压力脉动主要受叶频及其二次倍频的影响,与叶频对应的隔舌处的压力脉动幅值明显高于蜗壳其他部位。同时,随着固相粒径和体积分数的增加,轴频对熔盐泵内的压力脉动的影响逐渐显现。(3)基于单向热流固耦合方法,对高温熔盐泵转子系统的结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探究不同固相参数条件下熔盐泵叶轮以及泵轴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并对熔盐泵转子结构的模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由于熔盐泵转子两端的温度梯度较大,故熔盐泵的设计必须考虑温度的影响。随着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叶轮和泵轴上的最大等效应力逐渐增大,且在叶片的出口处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不同工况下转子系统变形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叶轮上,固相参数的变化对转子系统变形量的影响较小。经校核,各工况下熔盐泵转子系统均满足强度要求。受支撑方式的影响,熔盐泵转子系统模态变形主要集中在叶轮端。由于熔盐泵转子结构的各阶固有频率均明显偏离叶频及其二次倍频,故该熔盐泵转子不会因泵内流动激励而发生共振。(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彦霖,杨永锋,冯海波[9](2017)在《含内部裂纹的空心轴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含有内部裂纹的空心轴转子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研究内部裂纹对转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基于空心轴Timoshenko梁-轴模型和中性轴理论,建立以截面惯性矩为变量的裂纹单元刚度矩阵,采用转子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建立裂纹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使用谐波平衡法求解动力学方程得到各点的稳态响应,表明裂纹的出现不仅降低了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还使转子在临界转速和亚临界转速附近均出现振动的峰值;分析了裂纹的深度、裂纹的位置对转子系统的影响,表明裂纹位于转轴中部时对转子系统的影响较大,而且随着裂纹的扩展,振动峰值会增大,同时在亚临界转速附近转子系统会发生超谐波共振。研究结论可以为空心轴裂纹的检测和识别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20)

孙文科,易爽[10](2017)在《利用重力和GPS观测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内部动力学变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时变重力研究地球动力学变化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重力变化可以反映任何动力学变化所产生的质量迁移,并伴随重力场的变化。特别是,结合重力变化和地表GPS位移场可以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地壳增厚,以及Moho面的下沉等基本动力学问题(Sun et al.,2009)。然而,由于青藏高原上所实施的重力测量,特别是较高精度的绝对重力测量由于成本高、效益(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四)——专题48:地震大地测量学、专题49:现代化 GNSS 数据及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期刊2017-10-15)

内部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离心泵中涡结构、涡演化和涡的相互作用,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涡动力学诊断方法的正则化螺旋度、Q准则、BVF诊断等对离心泵设计工况下的涡旋运动进行数值研究。与传统方法获得的压力、速度云图相比较,涡动力学诊断可以准确捕捉到离心泵叶轮、蜗壳中的涡旋结构、强度变化。蜗壳蜗型段存在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涡,与经典的卡门涡街脱落涡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对涡来源于叶片压力面流动的分离;蜗型段压力脉动根源是叶轮上脱落的一对周期性涡,在隔舌处尤为明显;蜗壳扩散段存在两对涡,一对是蜗型段的主涡,一对是隔舌位置脱落的次涡-卡门涡街,两对涡相互作用在泵出口形成了一对不规则涡。给离心泵涡控制、流动减阻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部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敏政,朱月龙,黎义斌,张梅.基于DDES的离心泵蜗壳内部涡动力学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维军,王洋,黎义斌,陆荣,刘敏.基于涡动力学的离心泵内部流动诊断[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3].杨树彬,赵俊生,张忠伟,李涵,李兴艳.外部与内部激励对正时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19

[4].何昌鸿.基于动力学模态分解的离心泵内部流场流动特征数值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5].郭培荣,许勇.基于微分动力学模型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19

[6].Yang,C,Lu,L,Warren,JL.基于流行病学、空间、基因组学数据的中国上海内部人口流动与结核病传播动力学研究[J].疾病监测.2018

[7].王中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

[8].朱洋.熔盐泵内部固液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及结构动力学特性分析[D].江苏大学.2018

[9].王彦霖,杨永锋,冯海波.含内部裂纹的空心轴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C].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10].孙文科,易爽.利用重力和GPS观测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内部动力学变化问题[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四)——专题48:地震大地测量学、专题49:现代化GNSS数据及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2017

标签:;  ;  ;  ;  

内部动力学论文-敏政,朱月龙,黎义斌,张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