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社会发展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济马克思主义,布伦纳,社会财产关系,社会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观论文文献综述
张秀琴[1](2012)在《当代美国“经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以布伦纳的“社会财产关系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马克思思想研究界,出现了"经济马克思主义"思潮。该思潮的理论贡献者力图以跨学科的视角、经济(史)学的叙事和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立场与方法,致力于探索社会发展的历史情境、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当代发展。美国经济史学家罗伯特.布伦纳就是该思潮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布伦纳为此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就是他所提出的"社会财产关系论"。该理论认为:一切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由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以不同社会群体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为划分依据)所构成的宏观结构的变化。因此,分析这两个维度的关系(它们分别包括不同阶级之间的"阶级关系"和同一阶级内部的"竞争关系")就成了他研究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指导原则,并由此在美国学界引发了着名的"布伦纳之争"。(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2年04期)
杜勇清,丁大勇[2](2012)在《情满长淮 念服务“真经”》一文中研究指出2月21日,市委书记刘永忠就市司法局报送的信息《援调对接,尽责维权,司法行政为农民工讨薪1400余万》作出批示:“司法局认真发挥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职能,为广大农民工讨薪成效显着。这是用真心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极具说服力的实例……要认真总结(本文来源于《淮安日报》期刊2012-03-12)
庾虎[3](2011)在《马克思社会发展观视野中经济全球化的价值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两类价值:一类是理论价值,可以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研究中形成一种关于社会形态发展趋势何处的观点;一类是实践价值,可以使我们在经济全球化中定位今后的实践方向。经济全球化一方面表现为全球资本关系的全球竞争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它的反面,即全球合作的要求。马克思社会发展观中的合作思想能够成为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与新实践的行动指南。(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11年12期)
张作云[4](2010)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性飞跃——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到科学发展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对于它的认识和评价,不能简单化,而应采取分析的态度。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应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本文来源于《经济思想史评论》期刊2010年01期)
申成玉[5](2009)在《论邓小平经济社会发展观的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的经济社会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式分析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现实问题,内容丰富,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方方面面,但就其特质而言,表现为: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辩证统一,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辩证统一,重点突破与全面协调的辩证统一,非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辩证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辩证统一,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前瞻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王选华[6](2009)在《也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演化路径——兼与赵凌云、张连辉和汪青松先生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学术界,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观演变,有"叁阶段"说,也有"四阶段"说。如《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1期发表的赵凌云、张连辉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以下简称"赵张文")一文就持"叁阶段"说。他们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的演变划分为叁个时期:1949~1978年间形成和发生作用的发展观为第一代发展观,其特征被概括为经济增长导向型;改革开放以后直至1994年这一阶段为第二代发展观的(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2009年01期)
张作云[7](2008)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性飞跃——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到科学发展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于它的认识和评价,应采取分析的态度。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张作云[8](2008)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性飞跃——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到科学发展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于它的认识和评价,应采取客观分析态度。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应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本文来源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张开云[9](2007)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观探析——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不同,不同的制度和政策得到制定和实施,从而使资源和技术的"运用和配置"产生不同的社会经济绩效。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积累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矛盾与问题逐渐显化和激化,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倡导的社会经济发展观的核心作用。研究和现实表明,"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是我们必然和明智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07年11期)
施维树,钟兴明[10](2007)在《论江泽民的经济社会发展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泽民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发展观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观是我们思考和处理当今中国发展问题的重要指针。(本文来源于《理论与改革》期刊2007年03期)
经济社会发展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月21日,市委书记刘永忠就市司法局报送的信息《援调对接,尽责维权,司法行政为农民工讨薪1400余万》作出批示:“司法局认真发挥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职能,为广大农民工讨薪成效显着。这是用真心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极具说服力的实例……要认真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社会发展观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秀琴.当代美国“经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以布伦纳的“社会财产关系论”为例[J].江海学刊.2012
[2].杜勇清,丁大勇.情满长淮念服务“真经”[N].淮安日报.2012
[3].庾虎.马克思社会发展观视野中经济全球化的价值思考[J].学术论坛.2011
[4].张作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性飞跃——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到科学发展观[J].经济思想史评论.2010
[5].申成玉.论邓小平经济社会发展观的特质[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王选华.也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演化路径——兼与赵凌云、张连辉和汪青松先生商榷[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
[7].张作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性飞跃——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到科学发展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张作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性飞跃——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到科学发展观[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9].张开云.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观探析——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分析[J].学术论坛.2007
[10].施维树,钟兴明.论江泽民的经济社会发展观[J].理论与改革.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