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撰字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撰字镜》,版本,冈本保孝,日本汉学
新撰字镜论文文献综述
张翔[1](2019)在《新发现保孝本《新撰字镜》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图书馆新发现了日本学者冈本保孝笺注的保孝本《新撰字镜》。与已知的享和本应是源于不同的底本。冈本保孝对《新撰字镜》的注释,纠正了之前版本的许多错误,并且自觉运用偏旁分析的方法考释俗字,取得了新的发现。(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19年03期)
姜泽兵[2](2019)在《疑难字考辨整理及研究——考《新撰字镜》未编码字十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撰字镜》是历史上第一本汉和字典,对后代字书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其间包含了大量未编码字,后人在识读书写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对《新撰字镜》字头进行全面梳理,对狩谷エキ斎手写书入れ《新撰字镜》中的十个未编码字进行了考辨。(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美富[3](2019)在《《新撰字镜》校勘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撰字镜》是日本平安时代昌泰年间(898-901)释昌住所编的一部汉和字书。全书共十二卷,约收録两万馀字,按照部首分为160部,部分条目附有万叶假名的和训,是现存最早的汉和辞典。该书主要徵引了《玄应音义》《玉篇》《切韵》等内容,对汉语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由“《新撰字镜》概述”“《新撰字镜》校勘发凡”“《新撰字镜》)误特例例释”和“《新撰字镜》校勘实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新撰字镜》的基本情况、版本、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介绍校勘涉及的古辞书、校勘方法,第叁部分是对其)误特例的归纳,第四部分则是本文的校勘实例。校勘以天治本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本与相关的辞书、典籍,逐条逐字对天治本正文进行校勘,并撰写校记;再从中选取几十条较有研究价值的校记作为本文的校勘实例部分。(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5)
姜泽兵[4](2018)在《《新撰字镜》异写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撰字镜》一书包含大量的异写字,需要我们尽快识读出来。本论文以王宁先生的"汉字构形学"理论为科学指导,借助汉字字料库平台,对《新撰字镜》中的异写字做了分类研究,试图总结规律,并归纳了《新撰字镜》异写字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杜占青[5](2014)在《《新撰字镜》中摘自《尔雅》的文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尔雅》是中国训诂学的奠基之作,全书分为19篇,自考证词义至解释草、木、虫、鱼、鸟、兽等名词,所蕴含的知识极为丰富。《尔雅》约于平安时代传入日本,并作为大学“纪传道”的教材之一而备受重视,同时对日本古辞书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新撰字镜》十二卷成于昌泰年间,据其序,编者昌住参考、借鉴了《玉篇》《切韵》《一切经音义》等中国的字书、韵书、类书等。另据研究表明,《新撰字镜·重点部》的文字摘自《尔雅·释训篇》者实繁。但前贤并未就此全面展开研究,其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本文以天治本《新撰字镜》与宋监本《尔雅注》为底本,将《新撰字镜·重点部》与《尔雅·释训篇》收录词条加以对比分析,探讨二者的词条在字形、字义等方面的异同,并借助唐开成石经所载《尔雅》以及各类字书、韵书等加以辅证。首先在对先行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尔雅》和《新撰字镜》的基本情况。接着交代了考察所用的文本资料,并将所要考察的词条一一列出。然后将前面所列词条逐一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二者的异同,重点研究了其中俗字的使用,并总结概括出《新撰字镜》在引用《尔雅》时所遵循的几种体例,揭示《尔雅》对《新撰字镜》成书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期刊2014-03-01)
[6](2014)在《《<新撰字镜>研究》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张磊博士的《(新撰字镜)研究》一书,于201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域外汉文辞书《新撰字镜》研究"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六章:《新撰字镜》概述、《新撰字镜》的价值、《新撰字镜》生僻字辑释、《新撰字镜》引书研(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张磊[7](2010)在《《新撰字镜》与汉语俗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平安时期的古辞书《新撰字镜》收录了许多汉语俗字,是俗字研究的重要材料。由于作者是用汉文撰述,中间不乏中国文献中失传的文字,而在抄手笔下又不时出现一些俗字,有不少因字形接近而混、不辨正俗而混或因抄手笔误而发生的讹混,也有因书写变异造成的同形字。依据《新撰字镜》的文字材料,不仅能与敦煌、碑刻等出土文献中的俗字进行比较研究,还能补充中国大型字书中的一些失收字,有助于汉语文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张磊[8](2010)在《敦煌通俗字书与《新撰字镜》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撰字镜》卷末《临时杂要字》按意义分为10个部类,辑录了各类事物名称和当时的日常用语,其中有不少条目与敦煌通俗字书相同。它们之间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而敦煌通俗字书极有可能是《临时杂要字》的底本之一。(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陈瑶[9](2009)在《关于《新撰字镜》的“鱼部”汉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和日本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从文字形成的角度来看,两国语言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是日本的文字在形成过程中深受汉语影响。汉字传入日本以后主要经历了以下的发展过程:汉字被作为外国文字全盘输入—用汉字表音(借音汉字)—用汉字表义(借训汉字)—使用汉字过程中出现了国字(仿造汉字)和假名(变体汉字)—汉字假名混用。从以上介绍的汉字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日语的文字体系实际上采用了汉字和假名的混合体。汉字是中国的自源文字,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属于他源文字,只有在经过消化、吸收、再创造之后才能融入日本的本土文化。日本的国字正是在经过这样消化、吸收和再创造之后形成的,同时在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汉字意识和民族心理。由于日本独特的岛国地理环境,日本关于鱼的种类要比中国丰富很多,那么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表示鱼类的汉字就无法满足日语表达的需要。因此日本人自创了很多表示鱼类的汉字。这些汉字绝大部分是以鱼字作为偏旁或者部首,关于这些鱼部汉字中究竟哪些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哪些是属于日本自创的国字,在造字结构和读音方面有什么特点等,至今还没有人进行过详细的考察和研究。本论文主要从日本古代字书《新撰字镜》中的“鱼部”汉字入手,通过与日本其他时代的古字书中的“鱼部”汉字进行对比,并对“鱼部”汉字的形、音、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期望从这个全新的角度对日本的国字进行考察,以加深我们对日本国字性质、特点以及日本国字特殊性等方面的理解。另外还希望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汉字在中日两国间的交流与往来。本论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介绍关于日本国字的先行研究以及存在哪些问题。第二部分介绍日本收录“鱼部”汉字的古代字书以及这些字书的相互关系。第叁部分为调查的方法和得出的数据资料以及本文的结论部分,根据调查数据对“鱼部”汉字从形、音、意以及文化内涵方面进行考察。最后是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提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朱葆华[10](2007)在《关于天治本《新撰字镜》中的原本《玉篇》佚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公布了天治本《新撰字镜》中所保存的19个原本《玉篇》中的文字,并从这些字中寻找出一些有关原本《玉篇》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07年01期)
新撰字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撰字镜》是历史上第一本汉和字典,对后代字书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其间包含了大量未编码字,后人在识读书写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对《新撰字镜》字头进行全面梳理,对狩谷エキ斎手写书入れ《新撰字镜》中的十个未编码字进行了考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撰字镜论文参考文献
[1].张翔.新发现保孝本《新撰字镜》及其价值[J].科学经济社会.2019
[2].姜泽兵.疑难字考辨整理及研究——考《新撰字镜》未编码字十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吴美富.《新撰字镜》校勘举隅[D].浙江师范大学.2019
[4].姜泽兵.《新撰字镜》异写字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杜占青.《新撰字镜》中摘自《尔雅》的文字研究[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4
[6]..《<新撰字镜>研究》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7].张磊.《新撰字镜》与汉语俗字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8].张磊.敦煌通俗字书与《新撰字镜》比较研究[J].敦煌研究.2010
[9].陈瑶.关于《新撰字镜》的“鱼部”汉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0].朱葆华.关于天治本《新撰字镜》中的原本《玉篇》佚文[J].中国文字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