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重构论文-陈霞

中国哲学重构论文-陈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哲学重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哲学史,哲学,知识体系,重构

中国哲学重构论文文献综述

陈霞[1](2019)在《从哲学史到哲学——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回顾、反思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初"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设立以来,中国哲学界就开始构建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第一个知识体系以西方哲学为参照,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知识论等被大量应用于分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第二个知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等概念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个体身份和思想形态进行描述与评价。今天,我们重构中国哲学知识体系,应该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从哲学史转到哲学,从围绕经典转到围绕问题,加强知识论论证,拓展全球视野,用新的话语阐释中国传统思想,归纳其重要特色,将中国哲学发展成具有现代性的知识体系,以影响和指导现代人的生活,塑造未来的中国和世界。(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09期)

王辉[2](2019)在《当福柯的伦理学遭遇中国修身工夫论——从福柯晚期思想看中国哲学语境的现代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福柯晚期思想转向伦理学,还原了古典哲学原本内涵的修身目的。现代西方思想中求真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张力,导致现代性中修身工夫维度的缺失,因而他试图以重建伦理主体来纠偏。这一思路对中国哲学话语之现代重构的启示在于,面对中国思想的汉宋之争,传统思想呈现为重伦理道德而轻求真意识的偏颇,五四学人以启蒙理性的求真意识予以矫正。以福柯为代表的西方后现代思潮已开始反思过度的求真,在为启蒙之理性求真矫正之时,中国哲学语境的重构就陷入二难之中:一是继续深化中国现代化对启蒙理性之求真意识的内在需求,它尚未完成;二是需要反思西方对启蒙理性的反思而转向修身工夫的现实根源,它为时尚早。福柯的启示是,此尚未完成的真理和为时尚早的工夫必须与当下现实整合起来,作为中国哲学语境重构之奠基。此即福柯所说的一种当下现实的本体论。(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煌明[3](2017)在《中庸之道与意象哲学:中国哲学的重构与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中国哲学是以西方某一哲学流派(实用主义、新实在论)为理论基础建构起来的。然作为学科之中国哲学与实际之中国哲学,二者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和背离。这充分说明中国哲学学科理论重建之必要。对于建构与诠释之关系,一方面,有理论建构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诠释,另一方面,新理论并不是凭空建构而是通过对实际哲学史的诠释来实现,故建构与诠释二者相即不离。因而,对于中国哲学学科之理论重建,关键有两(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7年11期)

[4](2013)在《“现代新儒家与中国哲学主体意识的重构”学术会议近日在宜宾学院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5月23~24日,由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叁届儒学论坛在硕勋楼105会议室隆重召开。会议的开幕式由中心主任杨永明教授主持,副校长王藩侯教授致欢迎词。来自两岸叁地的叁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现代新儒家与(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蒋孝军[5](2010)在《突破与重构——中国哲学研究的叁个方向与未来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关注的升温,出现了"国学热"和"复兴儒学"的诉求,并引起了广泛讨论,由此,也带动中国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思想涌动的时期。分析近十年中国哲学研究,可以感触到中国哲学不太平静的湖面下涌动着一股强劲的潜流。具体说来,情感观念研究、制度与政治哲(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0年08期)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维武[6](2008)在《20世纪中国哲学重构现代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F@@@背景链接@@@$E $T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困境 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往往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视域,仅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08-07-17)

官岳[7](2006)在《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与主体性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西方思想模式的差异,历史发展的差异等因素,导致东西方思想家在提问和表述上的不同,一些哲学专家、学者以所谓“可检验(比较)系”标准,来质疑中国哲学或东方哲学。东方哲学的合法性地位面临挑战。本文就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作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06年06期)

张烁[8](2006)在《论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文化重构——以语境论为分析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期主题涉及宪法哲学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学追求科学品格的展开,宪法学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宪法哲学就是其中的命题之一。不过,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宪法哲学的命题,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依然问题重重。本期编发的五篇文章主要围绕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宪法哲学的命题、英美宪法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影响等展开论述。关于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前四篇论文承认了宪法哲学成立的正当性,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观点各异。关于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提出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认为基督伦理和自然法理论是宪法哲学的精神资源,有的则认为宪法哲学包含宪法的政治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至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宪法知识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如何深入到具体的个案,最后一篇论文作了一点探索。其实,宪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其说是哲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希望本组论文能够引起学界的广泛探讨。(本文来源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余治平[9](2004)在《重构中国哲学:前景、可能与资源清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中国社会广泛流布的哲学主潮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哲学及西方哲学叁大部分。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相互碰撞与激荡之后 ,叁者必然会在一个崭新历史起点上实现有机整合 ,完成中国思想史上的第叁次的思想大融合。在重新整合这叁个部分的中国哲学重构过程中 ,西方现代哲学理性分析、批判创新的气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的方法论总结 ,传统中国哲学始终与生活世界、人生体验相联系的品格都将成为可充分利用的哲学资源。不可否认 ,重构中国哲学也将面临着来源于社会基础、主体内容承接、话语转换等方面的困难与挑战。在本质上 ,中西激荡、内外交汇的最终结果应该是一个由现实实践、社会历史作出选择的自然过程(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陈俊民[10](2003)在《20世纪中国哲学的定位与重构——《叁教融合与中西会通》自序》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中国哲学作为一种学术体系,在百年间经过学科定位、对象界定、融合中西、理论重构,亦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学术转型。胡适确有"创始之功",冯友兰深思力作,为之树立了"典范"。面对世纪之交全球化思潮兴起、文化多元主义流行、世界范围内中国思想研究非哲学化的历史文化取向变化,及其中国哲学工作者"同行迷失"之困惑,"中国哲学"的学科独立性又一次面临挑战。为此要继续沿着冯友兰"接着讲"的"哲学创作(重构)"思路,在如何既能保持"中国的"属性和特质不变而又能促进其向"现代"创造性转化这两个有机联系的问题上,进一步对中国哲学的定位和重构进行新的哲学思考。(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中国哲学重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福柯晚期思想转向伦理学,还原了古典哲学原本内涵的修身目的。现代西方思想中求真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张力,导致现代性中修身工夫维度的缺失,因而他试图以重建伦理主体来纠偏。这一思路对中国哲学话语之现代重构的启示在于,面对中国思想的汉宋之争,传统思想呈现为重伦理道德而轻求真意识的偏颇,五四学人以启蒙理性的求真意识予以矫正。以福柯为代表的西方后现代思潮已开始反思过度的求真,在为启蒙之理性求真矫正之时,中国哲学语境的重构就陷入二难之中:一是继续深化中国现代化对启蒙理性之求真意识的内在需求,它尚未完成;二是需要反思西方对启蒙理性的反思而转向修身工夫的现实根源,它为时尚早。福柯的启示是,此尚未完成的真理和为时尚早的工夫必须与当下现实整合起来,作为中国哲学语境重构之奠基。此即福柯所说的一种当下现实的本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哲学重构论文参考文献

[1].陈霞.从哲学史到哲学——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回顾、反思与重构[J].哲学动态.2019

[2].王辉.当福柯的伦理学遭遇中国修身工夫论——从福柯晚期思想看中国哲学语境的现代重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李煌明.中庸之道与意象哲学:中国哲学的重构与诠释[J].社会科学文摘.2017

[4]..“现代新儒家与中国哲学主体意识的重构”学术会议近日在宜宾学院召开[J].宜宾学院学报.2013

[5].蒋孝军.突破与重构——中国哲学研究的叁个方向与未来发展[J].哲学动态.2010

[6].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维武.20世纪中国哲学重构现代中国[N].社会科学报.2008

[7].官岳.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与主体性重构[J].浙江社会科学.2006

[8].张烁.论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文化重构——以语境论为分析工具[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

[9].余治平.重构中国哲学:前景、可能与资源清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10].陈俊民.20世纪中国哲学的定位与重构——《叁教融合与中西会通》自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标签:;  ;  ;  ;  

中国哲学重构论文-陈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