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心理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群中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越来越常见。心理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师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药物降压的疗效,同时应重视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状况,给予有效的心理因素干预。本文就回顾近年来心理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及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心理因素;高血压;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001-0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个涉及到人民群众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8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已达到25.2%,估计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达2.7亿人[1],近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原发性高血压不再是简单的生物学疾病问题,而且关系到心理问题、社会问题和行为医学问题,且大量的报道也显示,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且被认同是发生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

1.心理因素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目前,精神心理因素如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慢性应激等均可引起血压上升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可,较长时间的焦虑、抑郁明显提高了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3]。通过平常观察,大部分高血压病人日常都以一个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来应对工作与生活,且这样的紧张、抑郁等情绪可产生应激反应,刺激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最终应激反应使血压波动较大,特别是在较长时间的心理刺激下,机体长期维持在这种慢性应激状态下,人体内分泌系统处于一种高应激状态,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交感神经张力提升,引起高血压[4]。另外,剧烈的心理情绪变化(痛苦、愤怒)和过度严重的压抑等心理因素被认为也是引起高血压产生的主要诱因,但在影响高血压的心理因素中,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形成、发展[5]。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变化可能是心理应激反应对血压影响的重要因素。

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干预模式

2.1心理护理

工作性质、经济收入、家庭关系、文化水平与种族歧视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对影响心理情绪变化的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行相关干预,避免精神紧张,维持良好的情绪,切勿大喜大悲,保持温和的性情,有利于控制血压的波动。尚秀荣报道[6]经过指导老年病人避免大量不良情绪的刺激、减缓病人的心理负担、降低病人的不良情绪等,最终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因此,高血压病人需要维持心情开朗、乐观向上思想,调控好自身情绪不稳定,维持心态平衡及良好睡眠,在缓解高血压病人治疗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运动

坚持适宜规律的运动可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有利于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控制。国外有报道[7]高血压患者通过有规律性瑜伽运动三个月后,其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同时其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负性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也显著降低,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3中药治疗

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对心理情绪变化和机体疾病的联系有相当的研究,在心理障碍有关的心身疾患治疗有相当丰富经验,通过中医药的合理应用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状况。李海聪等[8]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医药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疗效。

3.心理干预在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现状及效果

心理医学研究认为许多疾病的根源都来自机体自身心理压力,高血压就是其中的典型,冯仲埙[9]在对10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危险因素研究中发现,心理紧张约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90.2%。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血压病人和健康人相比,在人与人相处关系方面的表现更加敏感,比较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然而,心理情绪变化(焦虑、抑郁)明显对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产生影响,且提升与高血压有关的不良事件出现,因此,对有心理情绪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给予相关的心理疏导干预或者抗焦虑抑郁的中西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降压控制的效果,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量和类型。张美兰等[10]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在抗高血压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联合应用生物反馈放松疗法,能够改善病人的焦虑心理障碍,同时也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睡眠状况、提高高血压药的降压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方法。让高血压病人保持良好情绪,指导病人增强自身修养,爱护自己身心健康,维持机体心理平衡与内环境的稳定,是减少机体心理紧张刺激的有效办法,能够起到防止与治疗高血压的最终目的。

4.总结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而精神心理因素与血压有密切相关性,提示我们对高血压病治疗不仅包括传统的药物干预还应包括对患者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等多方面的干预措施。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危险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不仅能提高常规药物降压的疗效,更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对正常的高血压高危群体提前预防性的心理干预,是否能够减少或预防高血压的形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6):521-530.

[2]龙本栋,区丽明,陈剑,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现状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2):144-145,148.

[3]芦燕玲,潘伟琦,李曦,等.老年高血压人群精神压力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8):866-867.

[4]韦铁民,曾春来,陈礼平,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J].高血压杂志,2003,11(6):567.

[5]朱熊兆,姚树桥,金瑶.神经症患者述情障碍及其特征的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276-278.

[6]尚秀荣.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63-64.

[7]TolbanosRocheL,MasHesseB.Applicationofanintegrativeyogatherapyprogrammeincasesofessentialarterialhypertensioninpublichealthcare[J].complementTherClinPract,2014,20(4):285-290.

[8]李海聪,杨毅玲,杨学青,等.归脾汤加减对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压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2):172-178.

[9]冯仲埙.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的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7):120-121.

[10]张美兰,黄健,林举择.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人的焦虑障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13(4):270-272.

标签:;  ;  ;  

心理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