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中学高庆峰0753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类学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创建了不少操作模式,如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个别咨询等。其中学科渗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功效持久、领域广阔的好方法。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塑造性格主要就是在学科教学中。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内容特点等决定了其成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主阵地。

【关键词】:思想政治、心理健康、德育联系、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还有,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各类学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创建了不少操作模式,如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个别咨询等。其中学科渗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功效持久、领域广阔的好方法。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塑造性格主要就是在学科教学中。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内容特点等决定了其成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的原因如下:

1、目的的统一性

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见,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的基本功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认可正确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和思想模式,并内化为自身的人格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开展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知道如何达到这样的目的,从而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也是人格与品质的培养,强调激发教育对象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长远来看,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品质、提升综合素质。目的的统一性是二者融合的关键因素。

2、关系的相互促进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和渗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素质教育提供心理基础和内在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化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推动力。

3、德育的联结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密切相关的,它是德育的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便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

那么,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针对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将思想政治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阵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与“心育”目标的有机统一呢?

第一,首先必须加强政治教师学科心理教育渗透的观念。

“没有心理教育的观念,就不会有心理教育的活动。”观念先于行动并指导行动。据调查发现,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政治老师上课缺乏完整意义上的心理教育观念,有的把教学和心理教育分开,有的则是不自觉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老师往往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的诸如厌学、逆反心理等不良心理现象.归纳为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不是更多地采用属于心理疏导的方法,而是用一般的说教或行政的、强硬的手段,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因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政治老师只有牢固确立学科心理教育渗透的观念,才能指导其教学、教育活动。并促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运用或不自觉运用心理学知识转变为经常运用或自觉运用心理学原理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心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在课堂教案中加设心理教育的情意目标。

一般政治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较为注重认知目标,教案一般由这几个部分组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在这样一个教案中一般很难使老师注重心理教育这一环节。如果在设计的政治教案中填加心理教育的目标,在教案中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后面都有心理学方面的原理、目标等,并在课后及时总结教学得失的同时能认真总结心理教育目标有无实现,并经常思考怎样进一步改进,我们何愁学生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教学效果不会提高呢?

第三,充分重视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力求做到知、信、情、意、行的统一。

从学生的认识过程来看,政治课教学是从间接经验开始的,这和人类的一般认知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同,学生在参加学习的认识过程中伴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而在其情意过程中则伴有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这就明确向政治教师提出其课堂教学心须做到“知、信、情、意、行”的统一。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即让学生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理论;而在“知”的过程中,通过教学管理、教学手段设计;使学生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培养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感情上引起共鸣,通过“情”来使学生达到“信”其‘知”;然而中学生心理易变的特点必然会使学生“情”波动,“信”动摇,“知”淡忘,这就要求老师通过人格力量的感化、意志力的培养等方法来坚“信”其所学之“知”,并通过实践,如讨论、社会调查等“行”来巩固—切。从实质上看,心理教育在政治学科中的渗透,就是“知”“情”“信”“意”“行”相统一的过程,一个政治老师如果能把这五者融入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渗透过程,一个能把这五者集于一身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的学生。

长期实践证明,凡是能把政治课教学和心理教育有机巧妙地融合、渗透,并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紧紧结合心理学原理方法,并能坚持以此指导实践,就能调节好政治课气氛,启发学生,达到师生‘和谐共振”,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标签:;  ;  ;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