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玉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分析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卫生院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结果:治疗时研究组患者应用的药物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头孢唑肟、特布他林、茶碱缓释片以及二羟丙茶碱等。结论:临床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分析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症状的控制率,改善肺功能指标,提高治疗依从性,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哮喘;合理用药;药物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3-0228-02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一种慢性炎症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疾病,临床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患者的哮喘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随着近几年支气管哮喘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该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问题。有研究表明,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实施药学监护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哮喘反复发作发生率,对于患者临床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分析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卫生院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喘息、咳痰。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60.9±4.9)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9.8±1.1)年。研究组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9.0±4.1)岁;病程2~21年,平均病程(8.1±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针对疾病及其临床症状、并发症等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疾病实施药学监护,并进一步分析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诊疗过程包括:(1)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高血压病史情况及血压控制效果。(2)体检:检测患者心率、呼吸、脉搏、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体检胸廓正常,清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且无水肿、发绀等情况发生。(3)临床辅助检查:进行血常规检查及血气分析。(4)疾病分级:严格按照分级标准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分级,让患者对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有正确的认识,并对所用药物进行合理选择[2]。
药物指导:(1)吸入药物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使用干粉吸入器,临床中常用的吸入剂包括舒利迭、信必可两种,吸入剂装置使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哮喘药物的有效性,指导患者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2)激素药物:对于严重哮喘发作的患者,临床一般予以甲泼尼龙治疗,由于用量较大,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好提前预防。(3)茶碱类:对于院外服用茶碱类药物的患者需每个月监测一次血糖[3]。(4)定期门诊复查:建议患者每三个月入院复查一次肺功能,并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以及呼气峰流速(PEF)〕、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咳嗽及喘息等症状完全消失,且肺部哮鸣音小;好转:治疗后患者咳嗽和哮喘的症状明显改善,且肺哮鸣音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且肺部哮鸣音未见减少。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药物治疗依从性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评分标准评估,包括四个问题,每个问题2分,总分为8分,分值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差。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患者基本药物应用情况治疗时研究组患者应用的药物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头孢唑肟、特布他林、茶碱缓释片以及二羟丙茶碱等,详见表1。
表1研究组患者用药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EV1/FVC、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2.4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Morisky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Morisk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Morisky评分比较)
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呕吐2例,失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对照组出现呕吐5例,失眠2例,心律失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3,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尚无有效治愈方法。其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且用药途径较广,若不合理用药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本研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进行了探讨。
3.1制定诊疗方案严格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相关防治指南方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患者疾病进行分级、分度。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流程。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进一步改善计划,对药物的合理性严格把关。
3.2了解治疗方式(1)非药物治疗: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生活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过敏原接触、缺乏锻炼、精神压力过大以及心理不平衡等)。
(2)药物治疗:使患者正确认识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控制药物:需长期坚持应用的药物,其是通过抗炎作用控制哮喘,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β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等;缓解药物:按照需求应用的一类药物,具有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继而达到控制哮喘症状的目的[4]。
3.3分级选择药物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的选择是以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控制水平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哮喘症状的急性发作一般与患者发生感染有关,需排除一切过敏原因素。临床可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相关规定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治疗会直接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症状,因此应加强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监护,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继而有效控制哮喘症状。
3.4用药指导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患者入院后告知其哮喘是由气道发生慢性炎症引起的疾病,虽然目前临床尚未有效的治愈方案,但可通过长时间、规范治疗有效控制哮喘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因高额的治疗费用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且对药物治疗的优势缺乏足够认识,或对某些药物治疗的效果产生质疑,对于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产生恐惧等,部分患者可能在症状稍有缓解时就减少治疗次数或直接停止治疗[5]。以上情况的发生均不利于支气管哮喘症状的控制,所以提高患者自我治疗意识是有效控制哮喘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FEV1、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Morisky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表明临床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分析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症状的控制率,改善肺功能指标,提高治疗依从性,且不良反应少,值的临床借鉴推广
4.结语
哮喘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治疗目标是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和减轻急性发作为主。部分哮喘患者不了解哮喘治疗的艰巨性,总希望用一种药物在短期内将哮喘治愈,这是不现实的?虽然哮喘不能治愈,但可获得良好的控制,哮喘患者完全可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所以,正确认识哮喘病症,采用合理的用药方法,正解用药才能使哮喘得到适当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文艺,刘学坤,袁丽,蒋学华.某院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抗菌药物的用药现状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02:135-138.
[2]朱艳华,马慧荣,衣斯坎达尔·乌马尔.临床药师参与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03:421-423.
[3]马星海.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药学服务及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8:205.
[4]韩文慧,王辉,管洁.完全控制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情况及其对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14:87-88.
[5]宋桂菊,张春娟,李红妹,石芳.支气管哮喘应用布地奈德治疗的用药效果及临床优越性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