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合成途径论文-匡雪君,王彩霞,邹丽秋,李滢,孙超

紫杉醇合成途径论文-匡雪君,王彩霞,邹丽秋,李滢,孙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紫杉醇合成途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紫杉醇,合成途径,合成生物学

紫杉醇合成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匡雪君,王彩霞,邹丽秋,李滢,孙超[1](2016)在《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及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显着抗癌效果的萜类次生代谢产物。作为有效的抗癌药物,目前生产主要依赖于红豆杉,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建立新的紫杉醇来源途径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紫杉醇合成途径基本框架已经确定;参与紫杉醇合成相关酶基因大部分已被克隆和鉴定;已经在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中异源合成了紫杉醇的前体物质紫杉烯和5α-羟基紫杉烯。该研究对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及紫杉醇药物中间体在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工程细胞中的合成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生物合成紫杉醇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6年22期)

陈清浦,廖卫芳,付春华,赵春芳,余龙江[2](2016)在《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羟化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显着抗癌效果的萜类化合物,但在红豆杉中含量很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近年来,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建立新的紫杉醇来源途径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紫杉醇合成相关酶基因大部分已被克隆和鉴定,但其中羟化酶基因的发现与应用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其中羟化酶的克隆及功能研究体系进行了重点深入分析,最后探讨了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紫杉醇合成途径中未知羟化步骤的羟化酶基因克隆,以及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紫杉醇的大量生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张新建[3](2011)在《紫杉醇微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树中发现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二萜类化合物,目前已广泛的在临床上应用于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且疗效明显。紫杉醇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红豆杉栽培法、化学合成法、细胞培养法、微生物发酵法等。药源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紫杉醇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紫杉醇高产菌株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着提高紫杉醇产量,然而目前有关产紫杉醇微生物的遗传背景尚不清楚,对于微生物合成紫杉醇的代谢途径及相关酶的研究也未见报导,因此对于微生物合成紫杉醇的代谢途径及相关酶的研究及阐明十分必要。本试验研究以从东北红豆杉中分离的产紫杉醇内生真菌选育获得的工程菌株HDF-68为出发菌株,根据GenBank中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菌株HDF-68生物合成紫杉醇的相关酶基因。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得到了 GGPP合成酶、紫杉二烯5α-羟化酶、紫杉二烯5α-醇-乙酰基转运酶以及紫杉烷10β-羟化酶4种相关酶基因的cDNA全长;同时,通过Blast分析表明,得到的4种酶基因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经提交的相对应基因同源性达到99%-100%。将获得的酶基因片段双酶切后连接到具有相同双酶切位点的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验证;用0.05mmol/LIPPTG诱导重组子进行表达培养,试验中研究了各自最佳诱导时间。SDS-PAGE电泳结果分析表明,克隆得到的酶基因片段中,GGPP合成酶基因、紫杉二烯5α-羟化酶基因以及紫杉二烯5α-醇-乙酰基转运酶基因均在E.coli BL21(ED3)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试验中同时对重组菌株蛋白表达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GPP合成酶基因、紫杉二烯5α-羟化酶基因表达出了可溶性蛋白;另外,本试验对表达蛋白的基本性质及结构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预测,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试验还将克隆得到的3条基因全长连接到pBI121-43双元表达载体上,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3种基因转化入原始出发菌株HDF-68中,在特殊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初步筛选阳性转化子,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验证。将阳性转化子转入S-7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2d,对发酵液中紫杉醇进行回收纯化,利用TLC及HPLC法对紫杉醇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本试验研究为进一步分离微生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以及构建产量大幅提高的紫杉醇基因工程菌株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阐明微生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1-03-28)

高明波,阮成江,李贺,范圣第[4](2010)在《紫杉醇和紫杉烷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紫杉醇及紫杉烷生物合成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以近年来该领域的国内外文献为基础,对紫杉醇及紫杉烷碳环骨架和侧链的生物合成过程、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及生物合成调控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结果紫杉醇是用于临床癌症治疗的植物天然药物,紫杉烷是紫杉醇合成的前体或代谢支路的产物。应用红豆杉细胞培养及无细胞体系,使用同位素掺入、微粒体催化反应等手段确定了紫杉醇及紫杉烷生物合成过程的部分步骤,已克隆紫杉烷环化酶1个,羟基化酶6个,酰基转移酶5个。为提高紫杉醇及紫杉烷的产量,已开发了多种调控其生物合成的技术。结论紫杉醇及紫杉烷生物合成途径的阐明对调控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今后的调控生产应综合考虑生物合成和后生物合成的关系,目标代谢途径和竞争代谢途径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0年24期)

冯国庆[5](2010)在《紫杉醇前体依赖于MEP途径合成的分子调控机理I:南方红豆杉DXS和DXR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已成为当今世界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目前治疗癌症最主要的方法同样是放疗和化疗。但是放疗和化疗对身体的所引起的副作用,往往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痛苦。红豆杉中提取和分离出的紫杉醇在抗癌方面的神奇作用,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由于红豆杉生长及其缓慢,并且紫杉醇含量极低,完全不能满足当今医疗界的需求。再加上传统的分离提取紫杉醇的方法效率低下,使得供不应求的矛盾越来越明显。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红豆杉资源进行遗传改良,以提高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含量,或者实现紫杉醇的发酵批量化生产,为解决类似紫杉醇等药物资源匮乏而需求量又巨大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对于此,进行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开展紫杉醇基因工程的首要工作。紫杉醇的生物合成起源于新近发现的MEP途径。本实验通过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RACE)技术,从南方红豆杉中克隆出了MEP途径上的关键酶基因的全长cDNA,即TcDXS(南方红豆杉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以及TcDXR(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异构酶基因)的编码区,并对其进行了蛋白表达和组织差异表达分析以及功能验证。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1-deoxy-D-xylulose 5-phosphate synthase, DXS)为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MEP途径上的第一个酶。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方法,从南方红豆杉中获得了DXS基因(TcDXS)。TcDXS全长3031bp,包括5’和3’非翻译区、polyA尾巴和一个编码为2229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它编码一条742个氨基酸残基的DXS蛋白质,通过预测得知其分子量为79.4kDa,等电点为7.9。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主根、侧根、茎、老叶、幼叶、老叶柄、幼叶柄、皮等八个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示,TcDXS在红豆杉根、叶、树皮、茎中均有组成型表达,在幼嫩的叶柄中表达较多。通过颜色互补试验表明TcDXS可以使宿主菌超量积累β-胡萝卜素。通过构建TcDXS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出了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的酶活性检测做好准备。对TcDXS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将更有助于了解紫杉醇前体合成途径中的关键调控靶点。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异构酶(DXR)是位于DXS催化反应之后的第二个反应酶。本实验通过基因特异性引物,克隆出了用于构建高效植物表达载体、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编码区。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进行组织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南方红豆杉的八个组织中,TcDXR在皮、侧根和绿色组织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主根和茎,并且叶柄中的表达高于叶中的表达。该基因的原核表达结果显示,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与预测的大小一致,为进一步的蛋白质酶活性检验证做了前期准备。用于遗传转化的工程菌,即分别携带p1304+-TcDXR和p1304+-TcDXR+STR构建成功,为下一步通过遗传转化验证DXR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0-04-15)

刘万宏,姚波,祝顺琴,廖志华[6](2009)在《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紫杉醇因其特殊的抗肿瘤作用成为当今天然产物研究的热门方向。综述了紫杉醇前体的生物合成途径及途径上的酶和基因;利用红豆杉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方法;前体饲喂提高细胞紫杉醇产量、通过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及红豆杉遗传转化获取优质药源等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代谢工程策略是可能解决紫杉醇药源缺乏的理想途径。(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9年08期)

任肃霞,王伟,刘万宏,彭梅芳,陈敏[7](2008)在《紫杉醇前体合成途径上关键酶基因克隆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紫杉醇是从药用植物红豆杉中分离出的具有抗癌作用的天然产物,是最好的天然抗癌药物之一。由于红豆杉生长缓慢且紫杉醇含量非常低,所以完全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开展红豆杉的基因工程为解决药源缺乏的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而开展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实现紫杉醇基因工程的首要工作。紫杉醇的生物合成起源于新近发现的 MEP 途径,其中第五步反应酶是由2-C-甲基赤藓醇-2,4-环焦磷酸合成酶(MECPS)催化的,该酶是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 MEP 途径途径上的关键酶。为研究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生物学,本文采用 RACE 方法从曼地亚红豆杉中首次克隆了 TmMECPS 的全长 cDNA,并对该基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功能验证。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TmMECPS 基因 cDNA 全长为899 bp,含有一个723 bp 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个由2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约为26.1 kDa,等电点(pI)为8.22。同源比对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mMECPS 蛋白与其它物种的 MECPS 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且具有 MECPS 蛋白家族的保守区域。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TmMECPS 蛋白在进化上比其它绝大多数植物的 MECPS 蛋白更为古老。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mMECPS 基因在根、茎、皮、叶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叶与皮中表达量较根与茎要高。功能验证试验表明,TmMECPS 蛋白能够促进β-类胡萝卜素的产生与积累。 TmMECPS 基因的克隆与研究为进一步了解 Tmmecps 在银杏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期刊2008-10-01)

刘万宏[8](2008)在《紫杉醇前体合成途径两个关键酶基因克隆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紫杉醇是从药用植物红豆杉中分离出的具有抗癌作用的天然产物,是最好的天然抗癌药物之一。由于红豆杉生长缓慢且紫杉醇含量非常低,所以完全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开展红豆杉的基因工程为解决药源缺乏的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因此开展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开展红豆杉基因工程的首要工作。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源于新近发现的MEP途径。为研究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生物学,本文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从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中首次克隆了MEP途径上两个关键酶基因的全长cDNA,包括曼地亚红豆杉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胱氨酰转移酶基因(2-C-Methyl-D-erythritol4-phosphate cytidyltransferase,MECT)和曼地亚红豆杉2-C-甲基赤藓醇-2,4-环焦磷酸合成酶基因(TmMECPS),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功能验证。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胱氨酰转移酶是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MEP途径上的第叁个酶。本试验采用RACE方法,第一次从曼地亚红豆杉中获得了MECT基因(命名为TmMECT)。TmMECT全长1301 bp,包括5'和3'非翻译区、polyA尾巴和一个编码939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它编码一条312个氨基酸残基的MECT蛋白质,其分子量预测为34.33kDa,等电点为8.96;组织差异表达研究显示,TmMECT在红豆杉根、叶、树皮、茎中均有表达,在叶和树皮中表达量较高。颜色互补试验表明TmMECT可以加速β-胡萝卜素的积累。对TmMECT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将会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更好地了解MECT在紫杉醇生物合成中的作用。2-C-甲基赤藓醇-2,4-环焦磷酸合成酶(2C-methyl-D-erythritol 2,4-cyclodiphosphatesynthase,MECPS)是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MEP途径中第五步反应酶。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曼地亚红豆杉中获得MECPS基因(命名为TmMECPS)。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TmMECPS基因cDNA全长为899 bp,含有一个72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个由24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约为26.1 kDa,等电点(pI)为8.22。同源比对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mMECPS蛋白与其它物种的MECPS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且具有MECPS蛋白家族的保守区域。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TmMECPS蛋白在进化上比其它绝大多数植物的MECPS蛋白更为古老。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mMECPS基因在根、茎、皮、叶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叶与皮中表达量较根与茎要高。功能验证试验表明,TmMECPS蛋白能够促进β-类胡萝卜素的产生与积累。TmMECPS基因的克隆与研究为进一步了解TmMECPS在紫杉醇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5-01)

汪业春[9](2007)在《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遗传转化及紫杉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紫杉醇是高效、低毒、广谱的天然抗癌药物,目前临床和科研所需的紫杉醇主要是从红豆杉中直接提取或是经化学半合成法合成。但是,天然红豆杉资源的稀缺、生长缓慢以及紫杉醇含量又极低制约了紫杉醇的市场供应。因此,采用各种手段积极寻求紫杉醇新药源生产途径,扩大紫杉醇供应能力,已成为紫杉醇产业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以真菌取代红豆杉作为紫杉醇的药源,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紫杉醇,也许是解决药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为解决紫杉醇药源短缺问题,本研究从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从我国珍稀药用植物红豆杉树皮中分离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同时克隆内生真菌中紫杉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并建立内生真菌的遗传转化系统,并将紫杉醇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构建到真菌表达载体上,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内生真菌中紫杉醇含量、最终实现利用真菌发酵方法商业化生产紫杉醇打下基础。二是从产紫杉醇植物欧洲榛子中克隆紫杉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导入山榛中来提高紫杉醇含量提供候选基因。本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利用表面消毒除菌方法从野生南方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到120个不同的内生真菌菌株,经叁周摇床培养发酵、提取、浓缩后经HPLC、LC-MS对120个不同的内生真菌发酵液提取物进行检测,在编号为EFY-110的内生真菌发酵液提取物中检测到了紫杉醇及其重要前体巴卡亭III。抗癌细胞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提取物能显着抑制或杀死肝癌细胞系BEL7402。根据生理特性和形态学特点,该菌株被鉴定为双孢束梗孢菌(Didymostilbe sp.),将其命名为DF110,该菌株不同于国内外已报道的产紫杉醇内生真菌。2)以本研究组以前分离到的产紫杉醇BT2菌株为研究材料,采用RACE技术,首次成功克隆了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BT2HMGR)的全长cDNA序列及其基因组序列,该基因全长3926 bp,含有一个352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具有117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T2HMGR基因含有四个外显子和叁个内含子;BLASTP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其它真菌的HMGR有较高相似性。Southern杂交表明,该基因在BT2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RT-PCR分析发现,BT2HMGR基因的表达受甲基茉莉酸(MeJA)诱导。3)成功建立了利用限制酶介导整合(REMI)技术的产紫杉醇内生真菌BT2的遗传转化体系及检测方法,获得了42个稳定转化子,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外源潮霉素基因已被成功整合到BT2基因组中,转化频率大约是5-6个转化子/微克质粒DNA。该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紫杉醇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转化产紫杉醇内生真菌、提高其中的紫杉醇含量打下了基础。4)首次将紫杉醇合成途径上的四个关键酶基因TS,DBAT,BAPT和DBTNBT分别构建到真菌表达载体pV2上,为转化产紫杉醇内生真菌提供了备选载体。5)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首次从产紫杉醇植物欧洲榛子Gasaway中克隆了紫杉醇合成途径重要基因HMGR(CgHMGR)全长cDNA序列。蛋白质序列多重比对发现,CgHMGR与其它植物的HMGR具有很高同源性。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CgHMGR属于一个多基因家族。RT-PCR分析发现,CgHMGR在榛子根、茎和叶中均表达,而在根中表达量最高。CgHMGR的表达受甲基茉莉酸诱导。功能测验实验表明,CgHMGR能加速大肠杆菌中胡萝卜素的积累,从而证明了CgHMGR编码一个功能蛋白。6)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首次从欧洲榛子Gasaway中分离到了IPI基因(CgIPI基因)全长cDNA序列。蛋白质序列多重比对结果表明, CgIPI蛋白和其它植物来源的IPI具有较高同源性。IPI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CgIPI与其它植物来源的IPI具有共同的祖先。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CgIPI基因属于一个多基因家族。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CgIPI基因在榛子根中的表达量高于茎和叶中。功能测验实验表明,CgIPI基因能加速大肠杆菌中胡萝卜素的积累,从而证明了CgIPI编码一个功能蛋白。7)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出了山榛的GGPPS基因(CgGGPPS基因)全长cDNA序列。蛋白质序列多重比对结果表明,CgGGPPS蛋白和其它植物来源的GGPPS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CgGGPPS含有典型的异戊烯转移酶7个氨基酸保守区(I-VII)。CgGGPPS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CgGGPPS与H.brasiliensis中该蛋白有更近的亲缘关系。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CgGGPPS基因属于一个多基因家族。RT-PCR分析表明,CgGGPPS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根和茎中,CgGGPPS的表达受甲基茉莉酸诱导。本研究论文报道了从我国珍稀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到一株产紫杉醇及其重要前体巴卡亭III的内生真菌DF110(Didymostilbe sp.)、克隆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BT2中的紫杉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建立了基于REMI技术的内生真菌遗传转化系统并分别构建了携带紫杉醇合成途径四个关键酶基因的真菌表达载体。同时,从产紫杉醇植物欧洲榛子Gasaway中克隆了紫杉醇合成途径叁个重要基因(CgHMGR, CgIPI和CgGGPPS),分析了这些基因在山榛基因组中的拷贝情况及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HMGR和GGPPS受甲基茉莉酸诱导的表达特征,并在大肠杆菌中验证了CgHMGR和CgIPI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和山榛中紫杉醇的含量打下了基础,并对在在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和山榛中紫杉醇合成及其代谢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7-06-01)

南鹏娟,何炜,王巧峰,景临林,孙晓莉[10](2007)在《经不对称双羟化反应合成紫杉醇的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求一种高效、低廉的半合成紫杉醇的途径。方法在可回收非支载型手性配体的催化作用下,通过不对称双羟化反应合成紫杉醇C13侧链,对侧链的羟基和氨基进行保护后生成(4S,5R)-N-苯甲酰基-2-(4′-甲氧基)苯基-4-苯基-1,3-氧氮杂戊环-5-甲酸,进而和7-叁乙基硅烷巴卡亭-Ⅲ缩合、去保护获得紫杉醇。结果获得了高光学纯度的紫杉醇C13侧链(化学产率52%,光学纯度99%),紫杉醇的总产率为30%,光学纯度为99%。结论此方法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为紫杉醇的半合成开辟了一条新路线。(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07年09期)

紫杉醇合成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显着抗癌效果的萜类化合物,但在红豆杉中含量很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近年来,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建立新的紫杉醇来源途径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紫杉醇合成相关酶基因大部分已被克隆和鉴定,但其中羟化酶基因的发现与应用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其中羟化酶的克隆及功能研究体系进行了重点深入分析,最后探讨了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紫杉醇合成途径中未知羟化步骤的羟化酶基因克隆,以及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紫杉醇的大量生产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杉醇合成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1].匡雪君,王彩霞,邹丽秋,李滢,孙超.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及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6

[2].陈清浦,廖卫芳,付春华,赵春芳,余龙江.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羟化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6

[3].张新建.紫杉醇微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黑龙江大学.2011

[4].高明波,阮成江,李贺,范圣第.紫杉醇和紫杉烷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0

[5].冯国庆.紫杉醇前体依赖于MEP途径合成的分子调控机理I:南方红豆杉DXS和DXR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0

[6].刘万宏,姚波,祝顺琴,廖志华.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9

[7].任肃霞,王伟,刘万宏,彭梅芳,陈敏.紫杉醇前体合成途径上关键酶基因克隆和分析[C].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2008

[8].刘万宏.紫杉醇前体合成途径两个关键酶基因克隆和分析[D].西南大学.2008

[9].汪业春.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遗传转化及紫杉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D].上海交通大学.2007

[10].南鹏娟,何炜,王巧峰,景临林,孙晓莉.经不对称双羟化反应合成紫杉醇的新途径[J].中国药学杂志.2007

标签:;  ;  ;  

紫杉醇合成途径论文-匡雪君,王彩霞,邹丽秋,李滢,孙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