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 老龄化让医保犯了难(论文文献综述)
罗健[1](2021)在《医养结合政策的部门协调问题研究 ——以景德镇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婷[2](2021)在《新疆某三甲医院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分析及病例组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新疆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出院主诊断为脑梗死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研究,解析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病例组合及制定相应标准费用,为控制脑梗死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实施适宜本地区的DRGs付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6065例新疆某三甲医院在研究时间区间范围内出院主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病案首页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入院时情况等在内的患者基本信息),以及住院费用信息(包括诊查费、治疗费、化验费、药费等在内的患者费用信息),运用Excel及SPSS21.0对脑梗死患者的住院费用的构成及费用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住院费用的关键因素,再运用通径分析初步探讨影响住院费用各因素之间的直接、间接、总效应,最后将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作为分类节点纳入决策树模型进行病例组合,并测算分组后的脑梗死患者的标准住院费用、以及其病种权重、费用上限。结果:在研究所涉及到的五年时间里,脑梗死患者例数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脑梗死患者以男性居多,患者年龄在61-75岁区间比例最高,占比38.98%,医保付费患者占比64.72%。脑梗死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为23257.99元,次均住院天数为11.58天。药品费用、治疗费与检查费是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比排位前三的费用类别。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对住院费用关联性较高的前三位因素排序:药品费>治疗费>检查费,关联性小的因素为:诊查费<手术费<床位费。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分析可以看出在2017-2018年脑梗死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度较大,为24.66%,药品费、治疗费、化验费对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贡献率较大。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付费方式中的医保付费、全自费、急诊入院、其他入院方式、治疗方式、入院时情况、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或伴随病、入院病情、是否输血都是影响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P<0.0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影响总效应排位前三的因素分别为:住院天数、治疗方式、入院途径中的急诊入院。通过决策树模型形成的13个病例组合,组间异质性好,分组较为合理。结论:脑梗死的患病人数及住院费用均呈现上浮趋势,患者的疾病负担较重,同时男性患者在次均费用及人数占比上均高于女性,且年龄越大,费用越高。患者的药费在住院费用中占比居于首位,应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严控药品占比,同时还应加强对检查费、化验费等关联性高的因素的监控。住院天数、治疗方式及入院途径对费用的总效应影响较大。对于进入脑梗死DRGs病例组合分类节点的因素也应作为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控制的切入点,在质控、诊疗工作中应对超标费用给予重点关注,在提升诊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切实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
陈翔宇[3](2020)在《医共体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管理的研究 ——以浙江省瑞安市为例》文中指出医疗保障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改革和发展都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浙江省人民政府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索,从医联体开始,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的基础上,把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县域医共体作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构建“一线直通、覆盖全域、服务连续”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推进医共体建设,一路走来成果斐然,积累了相当丰厚的经验。2016年起浙江省被纳入综合医改试点省,逐步探索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在医共体改革建设中,浙江省政府结合了各地的医疗保障工作实际情况在11个地区分别确定了1个县(市、区)作为试点,打破了基层医疗体系在医保支付时受限于公共治理行政化的窘境,为浙江省各地乃至全国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打造富有特色的“浙江样板”,浙江省瑞安市就是其中的试点地区之一。实践先行,但理论尚未完全跟上。目前,关于医共体改革相关文献资料较为贫乏,大部分文献也聚焦于医共体其他相关医疗体制方面的研究,缺少从医保支付方式管理角度下进行分析讨论,缺乏基层地区样板化的总结。本文尝试着结合当前浙江省内医共体改革背景,对当前浙江省瑞安市的医保支付方式管理实践进行讨论分析,将从领导机构设置和集团建设、薪酬激励制度、结算付费方法上对医保支付方式管理成效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研究发现,在医共体改革背景下对医保支付方式进行适当管理显然是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是正向的。但在讨论中也发现,当下的医保支付方式管理仍有政策设置存在地区性差异、对群众就医意愿影响较小、对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激励成效不明显、基金安全存在新风险等缺陷。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各基层地区医保系统数据不互通、县级医院牵头能力不强、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内控监管存在漏洞等方面造成的。本文致力于为医共体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管理相关领域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通过对浙江省瑞安市的实践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发现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数据时代的优势采用建立以信息化共享为基础的医保支付方式、打造更加利民的组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控费和补偿机制、打造医保基金监管体系等方式解决问题。
陈茜茜[4](2020)在《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策略研究》文中指出2012年温州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出台,在运行过程中基金安全成为了重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近几年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运行数据,通过研究现有文献和访谈相关从业人员总结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风险防控工作中的难点要点,探究城乡医保基金稳定运行的根本要素和导致风险的原因,运用SWOT分析来科学全面审视基金的风险防控问题,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分析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运行过程中的内部优势和内部劣势,分析现阶段的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有参保率高、财政占比大、支付方式有效改革等内部优势,也存在参保人数下降、基金支出上涨、基层力量薄弱等劣势,而外部则是国家医保改革力度、基金监管力度加大和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欺诈骗保多发,呈现机遇与威胁并存的外部环境。结合全面发展的眼光,提出4种针对性对策,并提出以S-O策略为主,W-O策略、S-T策略和W-T策略共同实施的方案,即以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基金监管等为主,同时推进基层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科学合理的基金运行测算和监控,再辅以补充性的商业保险和药品集采政策来缓解基金支出压力,从而保证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收支均衡,运行稳定,合理控制基金结余,提高基金使用效率,防范基金风险。
刘娟娟[5](2020)在《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推动分级诊疗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目标是通过合理优化医疗资源,解决长期以来我国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方向和新目标。本文研究的是分级诊疗的区域专科联盟模式,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是区域专科联盟的一个典型代表。高新区妇儿专科联盟模式其独有的创新性,是引入了公益性互助保险产品,为项目提供筹资保障和控费支持;专业化的公司信息化支撑,建立高效能的医疗资源调配机制,推动医联体上下贯通;华西二院以雄厚的医疗实力成为联盟的引领者;带领区域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政府机关聚焦平台化服务,发挥政府职能,为联盟提供政策保障,加强了监管职能。因此,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的案例,在分级诊疗案例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研究从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分析,论证了以政府为主体参与是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了区域内的分级诊疗的落实,体现了我国对卫生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阐述了高新区分级诊疗妇儿专科联盟与其他分级诊疗模式构建的不同之处;分析了参与妇儿联盟主体的各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高新妇儿联盟建设的目的在于合理配置区域内妇儿专科的医疗资源;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的整体能力提高到与医院水平一致;让居民安心、放心;信任基层医疗机构;能够通过转诊保证治病就诊的连续性,提高居民就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本文从成都市政府构建高新区妇儿联盟推动分级诊疗为切入点,在总结和梳理此案例就分级诊疗实施的必然性及成效的基础上,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该模式参与主体、“政府+医疗机构+专业平台公司+保险企业”的利益协调机制、组织体系分析、运行分析、“三医联动”协同推进分级诊疗各主体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查阅资料、个别访谈、数据对比等方式,归纳总结成都市妇儿联盟推进分级诊疗的思路和实效,并为其它区域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倩[6](2020)在《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对近几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深入了解江苏省分级诊疗政策、双向转诊、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情况,寻找江苏省深化医疗改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将国外各国经验与江苏省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完善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也为全国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罗伯茨模型从控制项目、中间绩效措施以及绩效实施目标三方面共11维结构对各国医疗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泰尔系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江苏省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率进行纵向、横向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古巴、泰国五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得出以下启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明确政府及市场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限制患者就医选择;重视医疗服务质量,亟须信息公开。2.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1)配置现状:江苏省各项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床位数量平稳上升,共增加99229张,增长率为25.3%;医疗机构数量上涨1233个,增长3.85%;卫生工作者共增加149696名,增长率为25.4%;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增加171亿元,增长率为83.5%;医疗机构总支出费用5年内增长1074亿元,增长率达到56.2%;2018年医护比例为1:1.114;基层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比例超过90%,医院拥有的床位数量及增速远超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均在增加,但诊疗人次比例失衡加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率都低于1.5%。(2)配置公平性:江苏省基础医疗资源的配置整体上是公平的,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机构数>床位数>卫生工作者,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床位>卫生工作者>医疗机构,整体上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高于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公平程度苏中>苏南>苏北。苏南、苏中、苏北的基础医疗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苏北地区的医疗机构密度指数最高,苏南地区床位数和卫生工作者密度指数最高。卫生财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高,按地域分配相对不公平,按人口配置比较公平,苏北地区财政补助收入的公平性最差,苏南地区的总支出费用公平性最差。南京市的HRDI和增长速度都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和其他城市,苏北地区各市的HRDI值最低。(3)配置效率: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2018年综合效率达到0.947,DEA有效的城市共有9个,分别是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DEA结果弱有效的城市有镇江市、扬州市,DEA结果无效的城市有无锡市和连云港市。2014-2018年江苏省tfpch均小于1,技术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在降低,除南京市和扬州市其余11座城市的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情况,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论:1.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1)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2)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3)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4)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5)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2.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2)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3)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4)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5)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6)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7)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黄正铧[7](2020)在《Y市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医保监管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医疗保险实行政府直接管理并提供服务的单一付费人机制,同时也是特定的以公立医疗机构主的医疗服务供给体制。这种制度安排下,定点医疗机构的违规问题特别是欺诈骗保行为,对医保基金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成为当前医保监管工作的重大难题。因此,医保监管部门应当如何发挥价值导向,有效遏制定点医疗机构过度逐利的扭曲行为,规范医疗保险活动的秩序,探索全方位且多层次的医保长效监管机制是本文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采用案例分析、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针对Y市定点医疗机构违规及监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医保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剖析成因。经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医保监管立法层级较低、制度体系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直接导致监管寸步难行,而Y市医保监管主体力量薄弱,付费机制缺乏精细化且社会监督机制尚不健全,造成对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医保监管呈现单一化、碎片式局面,严重制约监管质量和监管效率的提升。本文认为,建立一套系统的Y市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监管长效机制,可以尝试通过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舆论监督的良性互动,实现在医、保、患三个核心利益主体之间理性充分展开博弈,寻求各相关主体利益均衡,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促进医保制度可持续性发展,对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张锐[8](2020)在《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条件下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和社会承担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同时由于老年人易患各种慢性病、老年病,众多高龄、患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问题亟需解决,养老问题面临着重重压力。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医养结合可有效改变养老和医疗双轨分离的状态,有助于老年人“看病难”和“养老难”问题的解决。近年来,一些地区积极推动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实现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整合,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予以支持。然而,由于我国的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供需矛盾突出、服务质量不高、形式主义严重等多种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解决。本文以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的政策设计和实践探索。结合济南市实际,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完善专项政策强化‘人’‘物’补助”、“实施大健康战略培育老年市场”三方面的建议。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优化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质效。文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和理论基础。绪论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介绍,梳理目前学术界研究成果,指出论文的研究思路、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然后是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分析,对医养结合、社区养老、社区医养结合概念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积极老龄化理论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介绍。第二部分是对济南市医养结合实践的介绍。其中第三章是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政策设计分析。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分析,梳理国家和济南市出台的政策,并总结济南市开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举措。第四章是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实践探索介绍,总结为“历下模式”、“槐荫模式”、“章丘模式”三种形式。第三部分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思路。其中第五章围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五个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六章是对济南市全面推行和完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论文最后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反思了研究的不足之处。
古梦溪[9](2020)在《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我国呈现出“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社会状态,失能人员的快速增长导致护理服务供不应求,同时家庭结构变化导致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2016年由人社部颁发,到次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再到2019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了长期护理保险相关工作的重要性,把老年人的幸福看作一个重要民生问题,说明国家已将养老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建设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上饶市作为国家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之一,于2017年先行在城镇职工中开展试点,并于2019年7月全面铺开。为了建立起全市、全面、全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上饶市果断将全市城乡居民都纳入保障范围。上饶市政府希望通过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人员的家庭提供护理服务,借此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相关的文献和各地发展经验等资料,选取上饶市信州区、上饶县、铅山县、婺源县、鄱阳县、德兴市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对上饶市保险行业协会、六家商业保险公司、当地养老机构、当地医保局等进行人员访谈和实地走访,主要对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特色、保险公司承办情况、养老机构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调研发现,上饶市在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过程中存在如保险基金不持续、失能定级不够合理、专业护理供给不足、异地评估尚未建立、宣传工作力度不足、医养结合推广困难等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立足上饶市的发展现状,提出完善和发展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介绍本文的调研背景、目的和意义、采用的调研方法、本次调研的内容和结构安排、调研实施过程以及本次调研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及当地发展特色,从保险公司和养老机构角度出发,介绍2017年以来长期护理保险在上饶试点的发展情况;第三部分为问题分析,从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基金、失能定级、护理服务、异地评估、宣传工作、医养结合等角度来分析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是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模式及启示,具体阐述德国、日本、青岛、上海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的经验借鉴,并与上饶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验进行对比分析;第五部分针对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拓宽保险基金筹资渠道、完善失能保障体系建设、打造专业护理服务团队、提供智能科技服务保障、多举措并举宣传长护险以及发展新型“医养结合”模式等六个方面完善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建议,其中设计的一项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方案、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失能定级和建设新型“医养结合”模式的想法是建议中的亮点;第六部分为结论,在这一部分中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2019年10月,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对于上饶未来发展新型“医养结合”模式,“居家+社区”模式有了政策性方向和建议。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验证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实地调研提出的针对性建议,能为上饶市乃至江西省今后全面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陶思羽[10](2020)在《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研判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形势环境和搭建其管理模式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围绕管理模式的关键组件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运行现状,建立一套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为选取典型案例研究进行效果检验提供依据;探究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保方、医院方、医务人员方、患方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实证评估公立医院内部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效;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方法】1、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灰色文献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界定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搭建本研究理论分析平台和框架。2、实证研究法(1)典型案例研究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现场调研,选取28家来自灰色文献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典型医院和17家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武汉市、枝江市、荆门市和四川省南充市现场调研的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公立医院,收集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的相关制度文件、精细化管理措施、医保运行数据、智能审核数据、患者费用、医保管理资源配置等资料进行案例研究。(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75名医保科工作人员和1242名医务人员关于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感知、工作满意度等情况。(3)关键知情人访谈。通过文献研究、选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确定访谈提纲,访谈了来自17家公立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医保科及相关职能科室的科主任和医保联络员共56人,内容涵盖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对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认识、管理成效、现存的问题及建议等。3、专家咨询法邀请对医院医保管理研究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医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领导共30人召开专家咨询会,对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采集评分数据。4、分析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法等构建研究理论框架,界定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管理运行现状。基于多准则模糊评价法构建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通过典型样本的纵向比较和典型样本与对照组的横向比较,论证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结果】1、界定了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一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符合新形势的医保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医保管理流程、医保管理制度、医保管理工具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系统,以高标准、高效果和高质量的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并构建了内涵关键管理要素和逻辑关系的管理模式理论框架。2、梳理了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运行现状,发现全国各地已有公立医院开展了一定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其中各院在组织结构、流程改造、管理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工具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本模型评价和模式优化等奠定基础。但是各自重点和方向不一,未建立起系统的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3、构建了一套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说明了对于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而言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可以看做是动因因素(R1=0.963;R4=0.502;R2=0.418);组织构架、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做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结果因素(R5=-0.823;R3=-0.532;R7=0.207;R8=0.198;R6=0.124);从因素的中心度来说,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P4=24.039;P1=23.443;P2=22.619)。4、模型评价表明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医院的医保基金风险发生概率和医保基金实际扣减金额从2015年1月到2019年7月的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风险概率从30%下降至7%,医保基金实际扣减金额从2015年月度平均的186.71万元下降至2018年的77.11万元;医院DRGs组数从580组增长至689组,DRGs病组权重大于1的病例数持续上升、权重小于0.5的病例数下降,CMI值从0.83增长至0.99,时间消耗指数从1.1下降至0.94,费用消耗指数从1.05下降至0.87,低风险死亡率从0.31%下降至0.1%;院内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对提高医务人员认识、满意度、行为规范有一定的积极影响(P<0.05);有利于提高患者收益水平和就医满意度(P<0.05)。【结论】1、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指一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符合新形势的医保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医保管理流程、医保管理制度、医保管理工具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系统,以高标准、高效果和高质量的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2、公立医院医保管理面对复杂的新形势,院内医保管理需要明确作为医、保、患三方的沟通纽带,医保基金的守护者和医院发展的指挥棒的功能定位,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扬长避短、应对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3、目前我国已有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为建立起系统的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及测量评价奠定了基础。4、在构建的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工具及模式因素关系模型中,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可以看做是动因因素,其中管理理念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管理人员、管理目标;组织构架、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做是结果因素,其中管理流程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组织架构、管理工具;从因素的中心度来说,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5、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医保基金风险防控,但目前在医保政策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学科能力发展;医保精细化管理能进一步规范医生行为,但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运行机制以赢得医生认可和提高满意度;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进一步保障患者权益,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6、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还存在忽视精细化管理理念、模式设计的系统性不完整、管理策略与公立医院社会目标和内部发展目标不一致、组织构架和部门沟通协调需进一步优化、缺乏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等问题。【创新与不足】1、创新之处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从管理模式构建和优化的角度出发,关注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在形势复杂、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之下应满足实践需要和科学理论支持的管理模式发展。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关键组件的角度提出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策略。研究思路的创新:本文以精细化管理理论、激励相容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等经典理论为依据,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理论框架,为开展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支撑。方法学的创新: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文本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等分析专家咨询、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科学界定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搭建理论框架、总结运行现状和科学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搭建评价模型和管理成效分析。应用性的创新: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模式实践情况,构建了适应新形势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新模式,为我国公立医院构建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指导。2、不足之处在实证数据的收集方面,受各地不同医保政策、支付方式、地方财政实际水平的影响,各院所执行的医保政策、面对的医保防控风险和配套的信息化水平、信息系统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医院的比较存在差异。在研究的资料内容方面,所进行的医保数据量化分析基于可识别的风险,有些隐藏于深处的“隐形”风险无法识别并纳入分析。作为本研究分析证据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是一种主观感知和判断,数据的客观性可能存在一定局限。另外,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本研究在公立医院实地调研的样本范围和现场调研内容受到影响,虽然研究已通过大数据进行规避,但希望待疫情结束后通过继续调研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二、日本 老龄化让医保犯了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 老龄化让医保犯了难(论文提纲范文)
(2)新疆某三甲医院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分析及病例组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资料来源 |
3.研究内容 |
4.研究方法 |
5.质量控制 |
6.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对策建议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医保支付方式及DRGs应用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医共体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管理的研究 ——以浙江省瑞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
1.4.1 论文的创新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医疗体制改革概念界定 |
2.1.2 医共体的相关概念界定 |
2.1.3 医保支付方式管理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大数法则 |
2.2.2 精算平衡原理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章 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瑞安市医保支付方式管理实践分析 |
3.1 浙江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历程及医共体建设现状概述 |
3.1.1 浙江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历程 |
3.1.2 浙江省医共体建设现状概述 |
3.2 浙江省瑞安市医保支付方式管理实践 |
3.2.1 瑞安市医保支付方式管理相关政策分析 |
3.2.2 医共体背景下瑞安市医保支付方式管理相关工作 |
3.3 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瑞安市医保支付方式管理效果分析 |
3.3.1 机构设置更合理 |
3.3.2 绩效分配更公平 |
3.3.3 支付方式更科学 |
第4章 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瑞安市医保支付方式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
4.1 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瑞安市医保支付方式管理存在问题 |
4.1.1 医保支付方式的政策设置存在地区性差异 |
4.1.2 医保支付方式对群众就医意愿影响较小 |
4.1.3 医保支付方式对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激励成效不明显 |
4.1.4 医保支付方式对基金安全提出新风险 |
4.2 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瑞安市医保支付方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各基层地区医保系统数据不互通 |
4.2.2 县级医院牵头能力不强 |
4.2.3 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
4.2.4 医保支付方式的内控监管存在漏洞 |
第5章 医共体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管理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建议 |
5.1 医保支付方式管理发展趋势 |
5.2 医保支付方式管理相关政策建议 |
5.2.1 建立以信息化共享为基础的医保支付方式 |
5.2.2 打造更加利民的组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
5.2.3 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控费和补偿机制 |
5.2.4 打造医保基金监管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城乡居民医保基金 |
2.2 风险 |
2.3 相关理论 |
2.3.1 社会保障风险管理理论 |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3 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现状分析 |
3.1 温州城乡居民医保现行政策 |
3.1.1 参保政策 |
3.1.2 待遇政策 |
3.2 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运行现状 |
3.2.1 基金收支总况 |
3.2.2 基金收入情况 |
3.2.3 基金支出情况 |
3.3 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
3.3.1 基金总体上收支平衡,累计结余略偏高 |
3.3.2 各统筹区存在净超支和结余过多的现象 |
3.3.3 基金使用呈现周期性波动 |
3.3.4 筹资标准增长较快,市本级与其他统筹区差距较大 |
3.3.5 参保率维持高位,参保人数总体有下降趋势 |
3.3.6 住院基金支出占比大,三级医院占比大 |
3.3.7 医保基金支出增幅大于GDP增幅 |
4 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风险现状 |
4.1 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风险的SWOT分析 |
4.1.1 优势(S)分析 |
4.1.2 劣势(W)分析 |
4.1.3 外部机遇(O)分析 |
4.1.4 外部威胁(T)分析 |
4.2 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风险预测 |
4.2.1 基金财务风险 |
4.2.2 制度管理风险 |
5 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策略与措施 |
5.1 S-O型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策略及措施 |
5.1.1 健全医保法制建设 |
5.1.2 健全基金监管体制建设 |
5.1.3 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5.1.4 加强基金监管力度 |
5.2 W-O型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策略及措施 |
5.2.1 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方式 |
5.2.2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
5.2.3 提升基层医保经办机构 |
5.2.4 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 |
5.3 S-T型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策略及措施 |
5.3.1 合理制定城乡居民医保补偿政策 |
5.3.2 优化医保基金流向 |
5.3.3 加强医保宣传 |
5.4 W-T型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策略及措施 |
5.4.1 全面落实“4+7”药品集中采购政策 |
5.4.2 引入商业保险 |
5.5 总结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推动分级诊疗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1.3.1 核心概念 |
1.3.2 理论基础 |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推动分级诊疗案例的研究价值 |
2.1 我国分级诊疗实施整体发展情况 |
2.1.1 我国分级诊疗的发展历程回顾 |
2.1.2 我国分级诊疗实施的发展现状 |
2.2 我国分级诊疗实施的主要困境 |
2.2.1 医疗技术及服务能力的匹配性 |
2.2.2 双向转诊机制运行障碍 |
2.2.3 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职能定位 |
2.2.4 医疗保障的发挥作用 |
2.3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分级诊疗案例的创新性分析 |
2.3.1 医疗技术及服务能力能级对应 |
2.3.2 绿色通道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
2.3.3 政府重塑职能定位 |
2.3.4 第三方积极参与 |
第三章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推动分级诊疗的案例描述 |
3.1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推动分级诊疗实施背景及历程 |
3.1.1 成都市高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医疗卫生事业现状 |
3.1.2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推动分级诊疗政策出台的背景 |
3.1.3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推动分级诊疗政策实施的历程 |
3.2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推动分级诊疗模式 |
3.2.1 医疗服务提供模式 |
3.2.2 主体参与模式 |
3.2.3 筹资与支付机理 |
3.3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分级诊疗实施重要性和必要性 |
3.3.1 对上级医院医疗服务的疏缓作用 |
3.3.2 对基层医院就诊的促进作用 |
3.3.3 对医保基金的调控作用 |
3.3.4 对药品使用及费用优化作用 |
第四章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推动分级诊疗运行体系分析 |
4.1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分析 |
4.1.1 不同层级医疗服务的功能定位 |
4.1.2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匹配性提升 |
4.1.3 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 |
4.1.4 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支撑 |
4.2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分级诊疗的保障体系分析 |
4.2.1 分级诊疗政策保障 |
4.2.2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
4.2.3 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
4.2.4 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 |
4.3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分级诊疗的组织体系分析 |
4.3.1 组织机构设置 |
4.3.2 部门运行机制 |
4.3.3 组织试点激励 |
4.3.4 宣传引导作用 |
第五章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分级诊疗各利益相关者分析 |
5.1 妇儿联盟利益相关者分类 |
5.1.1 医疗服务供给方 |
5.1.2 医疗服务需求方 |
5.1.3 医疗服务管理方 |
5.1.4 筹资方 |
5.1.5 企业组织 |
5.2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
5.2.1 医疗机构 |
5.2.3 当地居民/患者 |
5.2.4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5.2.5 当地医保部门、互助保险 |
5.2.6 企业组织 |
5.3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机制分析 |
5.3.1 利益关联程度及影响力的分析 |
5.3.2 利益关联程度和执行意愿的分析 |
5.4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实施各利益主体协同运行机制分析 |
5.4.1 药品共享机制 |
5.4.2 人才激励机制 |
5.4.3 信息共享机制 |
5.5 成都高新妇儿联盟的利益协调策略 |
5.5.1 保障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
5.5.2 满足利益受损者的利益诉求 |
5.5.3 发挥有影响力者的优势 |
5.5.4 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 |
第六章 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分级诊疗的案例启示 |
6.1 妇儿联盟分级诊疗的协调机制 |
6.1.1 建立妇儿联盟分级诊疗联动机制 |
6.1.2 积极引导第三方参与 |
6.1.3 资金购买分级诊疗转诊系统 |
6.1.4 政府发挥监管服务职能 |
6.2 妇儿联盟分级诊疗的标准路径 |
6.2.1 统一规范制度标准 |
6.2.2 指导培训基层医生 |
6.2.3 控制医疗质量 |
6.2.4 建立转诊保障 |
6.3 妇儿联盟分级诊疗的有效措施 |
6.3.1 信息化助力推动分级诊疗 |
6.3.2 妇儿联盟内部紧密发展推动分级诊疗 |
6.3.3 平衡妇儿联盟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
6.4 “三医联动”对妇儿联盟分级诊疗的推动 |
6.4.1 医疗资源配置合理 |
6.4.2 医药服务供给完善 |
6.4.3 医保发挥扛杆作用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分级诊疗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梳理表 |
附录二 关于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单位访谈大纲 |
(6)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1.2.2 分级诊疗 |
1.2.3 家庭医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1.2.4 医疗机构 |
1.2.5 医联体 |
1.2.6 卫生资源配置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简要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资料来源 |
1.6 创新性与不足 |
1.6.1 创新性 |
1.6.2 不足 |
第2章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1 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1.1 美国 |
2.1.2 英国 |
2.1.3 日本 |
2.2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2.1 古巴 |
2.2.2 泰国 |
2.3 五个国家的特点及经验启示 |
2.3.1 特点 |
2.3.2 经验启示 |
第3章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3.1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
3.2 江苏省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
3.2.1 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历程 |
3.2.2 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分析 |
3.3 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
3.3.1 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3.3.2 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
3.3.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
3.4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障碍 |
3.4.1 医疗服务参与者角度 |
3.4.2 现有政策措施角度 |
3.4.3 医疗资源配置方面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
4.1.2 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 |
4.1.3 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 |
4.1.4 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 |
4.1.5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 |
4.2 建议 |
4.2.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 |
4.2.2 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
4.2.3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
4.2.4 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 |
4.2.5 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 |
4.2.6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 |
4.2.7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Y市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医保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4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6 研究方法 |
1.7 创新之处 |
2 Y市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医保监管现状 |
2.1 Y市定点医疗机构违规问题现状 |
2.2 Y市定点医疗机构的医保监管现状 |
3 Y市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医保监管存在的问题 |
3.1 监管难度大威慑力不足 |
3.2 付费方式约束效果不力 |
3.3 社会办医引发负面效应 |
4 Y市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医保监管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
4.1 医保监管主体力量薄弱 |
4.2 监管制度可执行性不足 |
4.3 缺乏精细化的付费机制 |
4.4 社会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
5 进一步改善Y市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医保监管的对策建议 |
5.1 推进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手段 |
5.2 完善监管制度环境着眼预防 |
5.3 发挥付费方式激励约束效果 |
5.4 引入社会治理模式强化监管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论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医养结合 |
2.1.2 社区养老 |
2.1.3 社区医养结合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2.2.2 积极老龄化理论 |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三章 济南市推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设计 |
3.1 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3.1.1 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必要性 |
3.1.2 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性 |
3.2 医养结合服务政策梳理 |
3.2.1 医养结合服务的顶层政策设计 |
3.2.2 济南市关于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梳理 |
3.3 济南市推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政策措施 |
3.3.1 加强医养结合统筹谋划 |
3.3.2 推动机构实现医养结合 |
3.3.3 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 |
3.3.4 强化政府社会资金投入 |
3.3.5 加快医养领域队伍建设 |
3.3.6 推进“互联网+”健康养老 |
第四章 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实践探索 |
4.1 济南市历下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探索 |
4.1.1 以医带养:以大型医院为依托的历下模式 |
4.1.2 “历下模式”小结 |
4.2 济南市槐荫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探索 |
4.2.1 养中设医:以养老机构为依托的槐荫模式 |
4.2.2 “槐荫模式”小结 |
4.3 济南市章丘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探索 |
4.3.1 以点带面:以医养机构为中心辐射周边社区的章丘模式 |
4.3.2 “章丘模式”小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存在问题 |
5.1.1 服务主体动力不足 |
5.1.2 服务客体缺乏界定 |
5.1.3 服务内容较为简单 |
5.1.4 结合方式形式主义突出 |
5.1.5 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
5.2 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老龄社会观念尚未形成 |
5.2.2 市场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
5.2.3 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
5.2.4 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建立 |
5.2.5 政府管理体系需要理顺 |
第六章 济南市完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
6.1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体制机制 |
6.1.1 加强顶层设计 统筹规划建设 |
6.1.2 建立协调机制 强化部门协同 |
6.1.3 建立监管机制 强化督查调度 |
6.2 完善专项政策 强化“人”“物”补助 |
6.2.1 完善医保制度 优化长护险制度 |
6.2.2 加强政府补贴 鼓励项目创新 |
6.2.3 破解职称瓶颈 培养医护人才 |
6.3 实施大健康战略 培育老年市场 |
6.3.1 树立老龄社会理念 实施预防为主战略 |
6.3.2 设立引导资金 吸引社会力量 |
6.3.3 发展智慧医养 推动融合发展 |
结论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调研背景 |
1.1.1 “未富先老”背景下的人口老龄化 |
1.1.2 失能人员的增速导致护理服务供不应求 |
1.1.3 家庭结构变化导致空巢家庭 |
1.2 目的和意义 |
1.3 调研方法 |
1.4 调研报告内容与结构安排 |
1.5 调研实施过程 |
1.6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
第2章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情况 |
2.1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状 |
2.2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主要内容 |
2.2.1 保障范围及筹资标准 |
2.2.2 护理方式及待遇给付 |
2.2.3 助推脱贫攻坚 |
2.3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特色 |
2.3.1 制度运行特色 |
2.3.2 创新经办管理 |
2.3.3 因地制宜发展 |
2.4 六家保险公司承办情况 |
2.4.1 保费征缴情况 |
2.4.2 评估受理情况 |
2.4.3 待遇支出情况 |
2.5 上饶市养老机构发展情况 |
2.5.1 长期护理机构和人员情况 |
2.5.2 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
2.5.3 医养结合模式介绍 |
第3章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存在的问题 |
3.1 保险基金不可持续 |
3.2 失能定级不够合理 |
3.3 专业护理供给不足 |
3.4 异地问题尚未解决 |
3.5 宣传工作力度不足 |
3.6 医养结合推广困难 |
第4章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国内外经验 |
4.1 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 |
4.1.1 筹资及给付方式 |
4.1.2 护理等级与评估机制 |
4.2 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 |
4.2.1 筹资主体多元化 |
4.2.2 护理医疗一体化 |
4.3 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状况 |
4.3.1 监管体系精准化 |
4.3.2 服务方式多层次 |
4.4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状况 |
4.4.1 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
4.4.2 通过信息化措施进行服务管理 |
4.5 国内外经验借鉴总结 |
4.5.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4.5.2 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体系 |
4.5.3 优化制度设计,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
第5章 完善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建议 |
5.1 拓宽保险基金筹资渠道 |
5.1.1 采用多元化筹资模式 |
5.1.2 优化长护保险基金方案 |
5.2 完善失能保障体系建设 |
5.2.1 制定满足不同人群的护理服务需求 |
5.2.2 加快失能评估体系建设 |
5.3 打造专业护理服务团队 |
5.3.1 提升养老护理机构服务质量 |
5.3.2 壮大专业护理人员队伍建设 |
5.4 提供智能科技服务保障 |
5.4.1 引入智能监测设备,解决异地问题 |
5.4.2 建设高效畅通的信息系统 |
5.5 多举措并举宣传长护险 |
5.5.1 建立新媒体宣传矩阵 |
5.5.2 走进基层社区宣传 |
5.6 发展新型医养结合模式 |
5.6.1 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 |
5.6.2 发展“居家+社区”新模式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现状的调研访谈提纲 |
致谢 |
(10)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2.1 医院医保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假设 |
1.3.3 研究内容 |
1.4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4.1 资料来源 |
1.4.2 资料分析方法 |
1.4.3 质量控制方法 |
1.4.4 研究使用软件 |
1.5 研究逻辑框架 |
1.5.1 技术路线图 |
1.5.2 结构安排 |
2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 |
2.1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及环境判断 |
2.1.1 医院医保管理的发展 |
2.1.2 基于SWOT-PEST模型的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形势判断 |
2.2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及激励相容问题 |
2.2.1 利益相关者分析 |
2.2.2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所面临的激励相容问题 |
2.3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2.3.1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3.2 激励相容理论 |
2.3.3 内部控制理论 |
2.3.4 行为科学理论 |
2.3.5 现代组织理论 |
2.4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
2.4.1 公立医院的概念 |
2.4.2 医保管理的概念 |
2.4.3 管理模式的内涵 |
2.4.4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
2.4.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
2.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理论框架构建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典型案例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运行状况实证研究 |
3.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3.1.1 资料来源 |
3.1.2 研究方法 |
3.2 样本医院分布及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
3.2.1 样本医院分布及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
3.2.2 样本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
3.3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构架分析 |
3.3.1 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分析 |
3.3.2 部门划分及部门联动机制分析 |
3.3.3 职位设置与职权责划分分析 |
3.4 样本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流程改造分析 |
3.5 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 |
3.6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工具分析 |
3.7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建设分析 |
3.8 公立医院内部主要医保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
3.8.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3.8.2 主要医保管理者的医保管理理念及认知的定量分析 |
3.8.3 主要医院医保管理者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质性分析 |
3.9 医院医保管理队伍服务能力分析 |
3.9.1 医保科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情况分析 |
3.9.2 医保科办公基本设施配置情况分析 |
3.10 本章小结 |
4 基于多准则模糊评价方法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评价分析 |
4.1 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
4.1.1 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
4.1.2 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方法 |
4.2 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
4.3 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基于DEMATEL和 ANP方法 |
4.3.1 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评价各指标相互影响关系 |
4.3.2 运用ANP方法分析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程度 |
4.4 评价对象——VIKOR方法评价 |
4.4.1 评价对象 |
4.4.2 评价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分析——对医保、医院、医生、患者的影响研究 |
5.1 医保角度——医院医保资金安全与使用风险识别与防控效果分析 |
5.1.1 基于FTA方法构建医院医保基金安全与使用风险识别 |
5.1.2 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的实证分析 |
5.2 医院角度——基于DRGs的医院精细化管理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
5.2.1 基于DRGs的评价方法 |
5.2.2 评价结果 |
5.3 医生角度——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成效评估 |
5.3.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5.3.2 结果 |
5.4 患者角度——患者医保受益变化及满意度分析 |
5.4.1 基于GAM的患者医保收益分析 |
5.4.2 开展精细化管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
6.1 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
6.1.1 缺乏精细化医院医保管理理念和目标管理 |
6.1.2 管理模式缺乏精细化的系统组织管理 |
6.1.3 支持管理模式的医保管理队伍非职业化、人员专业水平较弱 |
6.2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
6.2.1 树立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与目标指导模式构建 |
6.2.2 优化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组织管理 |
6.2.3 加强稳定、高质量的医保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与特色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精细化管理背景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2 公立医院医保科(室)工作人员情况调查表 |
附录3 医务人员人员基本建设和运行调查表 |
附录4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关系矩阵表 |
附录5 公立医院主要医保管理者访谈提纲 |
附录6 MATLAB程序命令 |
附录7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相关主要政策梳理表 |
四、日本 老龄化让医保犯了难(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养结合政策的部门协调问题研究 ——以景德镇市为例[D]. 罗健. 南昌大学, 2021
- [2]新疆某三甲医院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分析及病例组合研究[D]. 陈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医共体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管理的研究 ——以浙江省瑞安市为例[D]. 陈翔宇.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4]温州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策略研究[D]. 陈茜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4)
- [5]成都市高新区妇儿联盟推动分级诊疗的案例研究[D]. 刘娟娟.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6]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D]. 李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Y市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医保监管研究[D]. 黄正铧. 暨南大学, 2020(07)
- [8]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研究[D]. 张锐. 山东大学, 2020(10)
- [9]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报告[D]. 古梦溪.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10]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D]. 陶思羽.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