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论文-杨璨,潘大伟,陈强,朱益飞,刘梅芳

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论文-杨璨,潘大伟,陈强,朱益飞,刘梅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液稳定性,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复合乳粒,表面活性剂

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论文文献综述

杨璨,潘大伟,陈强,朱益飞,刘梅芳[1](2019)在《聚氧化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对聚苯乙烯复合乳粒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聚氧化乙烯(PEO)表面活性剂对毫米级复合乳粒的稳定机制,在外水相(W2)中引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O制备聚苯乙烯(PS)复合乳粒,考察其对复合乳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O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聚合物流体力学半径增大,空间位阻效应越强,界面强度增大,复合乳粒稳定性增加。此外,PEO水溶液黏度也随着相对分子量增加而增大,复合乳粒在溶液中发生位移或形变时受到的阻力增大,复合乳粒不易发生破裂或聚并。因此,当PEO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和200 kg×mol~(-1)时,PS复合乳粒稳定性较差;当PEO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 kg×mol~(-1)时,PS复合乳粒稳定性较好。此外,还分析了多包覆PS复合乳粒的失稳行为。(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毛虎[2](2011)在《溶剂诱导聚苯乙烯-b-聚氧化乙烯形貌及其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晶性嵌段共聚物是至少含有一个结晶性嵌段的一类聚合物,在嵌段间因不相容而发生相分离的同时,结晶性嵌段又能进行链折迭而发生结晶,于是,结晶性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形貌便由两个相互竞争的机制—微相分离和结晶来决定,使得结晶性嵌段共聚物的相行为变的较为复杂。结晶-非晶两嵌段共聚物因相对比较简单,而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结晶与相分离一起发生时的结晶行为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在溶剂诱导薄膜状态下,对薄膜的形貌演变和结构重构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本论文以结晶-非晶两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氧化乙烯(PS-b-PEO)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种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以及溶剂诱导下薄膜的结晶与微相分离等相行为,还研究了无机盐对其自组装行为的影响。选取非选择性溶剂四氢呋喃溶解PS-b-PEO,旋涂制得薄膜后,分别在溶剂甲苯、四氢呋喃以及混合溶剂水/甲苯饱和蒸汽氛围中诱导一定时间,挥发溶剂后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其表面形貌。研究发现,在甲苯诱导时,薄膜表面起伏加剧;四氢呋喃诱导时,出现了突破相区结构的结晶形貌;混合溶剂诱导时,薄膜表面形成孔洞结构,最终形貌由结晶和微相分离共同主导。对在选择性溶剂甲苯中溶解的PS-b-PEO,我们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该溶液在不同的陈化时间时得到的不同组装体结构,然后又考察它们分别在溶剂诱导时的薄膜形貌转变规律。当在室温下放置24h后,得到胶束聚集体结构;而继续放置2个月后,得到一种方形片层结构。胶束聚集体和方形片层结构在混合溶剂诱导时,都实现了结构重构,形成了新的柱状有序相结构;混合溶剂中水的加入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柱状相的有序度与之前形成的组装体结构有关,最初形成的结构有序程度越好(方形片层),在进行结构重构时将越加困难,得到的新的有序相有序度越差。在PS-b-PEO添加不同量的乙酸镉,来研究乙酸镉对PS-b-PEO自组装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聚合物起始浓度、陈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溶液变稀时,胶束形态由环形胶束转变成棒状胶束。陈化时间对浓度较大溶液中环形胶束影响不显着;而浓度较小溶液中棒状胶束随陈化时间延长而增长。当聚合物浓度为5mg/mL时,乙酸镉的加入主要是诱导薄膜演变成结晶形貌,不同含量的结晶结构不同;而当聚合物浓度为1mg/mL时,乙酸镉的加入利于棒状胶束的形成,不同含量的棒状胶束的直径不同。(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1-12-01)

钟淦基,李忠明,祝磊[3](2011)在《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电纺丝纤维结晶行为和形态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氧化乙烯(PEO)聚苯乙烯(PS)共混物电纺丝纤维在退火过程中的结晶行为和形态演变。研究发现,退火温度对PEO分散相结晶行为影响显着,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当退火温度高于P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时,PEO分散相由棒状或纤维状断裂成尺(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罗春燕,刘洪来,胡英,高瑛[4](2007)在《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的湿刷共混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共混组成的叁嵌段共聚物/均聚物湿刷共混物(PS-PEO-PS/h-PEO)进行自成核实验研究,在其结晶和熔融过程中都观察到了一种定义为“挤出行为”的新现象。在结晶过程中,随着自成核温度(Ts)的降低,均聚物 PEO 的异相成核结晶峰面积增大,这是由于均(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07-10-01)

吴学邦,尚淑英,许巧玲,水嘉鹏,朱震刚[5](2007)在《在玻璃转变温度及其以上温区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共混物的动力学弛豫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组分的聚苯乙烯(PS)与聚氧化乙烯(PEO)共混物(PS/PEO).在玻璃转变温度Tg及其以上温区,利用相对能量耗散技术研究了该共混物的动力学行为.结果发现,在能量耗散-温度曲线上出现了两个弛豫型的耗散峰(α峰和α′峰).分析表明,α峰是与PS玻璃转变有关的特征耗散峰;α′峰则对应于一种“液-液转变”.两者的弛豫时间τ都不满足Arrhenius关系.此外,还研究了组分对这两个弛豫型耗散峰的影响,并给予了定性的解释.(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8期)

朱路,黄小彬,郑震,唐小真[6](2005)在《聚对苯乙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Wittig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对苯乙烯和长链聚氧化乙烯的嵌段共聚物(PPVPEO600).该共聚物在常温下为无定形结构,并可旋涂形成均一稳定的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6.3°C,N2环境下热分解温度达359°C;可以直接掺杂锂盐制备结构为ITO/PPVPEO600(LiClO4)/Au的发光电化学池器件,起亮电压为2.6V,其发光波长在蓝绿光范围内,有2个峰值分别是458和485nm.(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石晓虹,刘立志,方天如,姜炳政[7](1993)在《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叁嵌段共聚物/聚苯醚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对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PEO-PS-PEO)叁嵌段共聚物与聚苯醚(PPO)均聚物共混物的相容性及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与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段的含量有关,PS含量越高,PPO与共聚物PS段的相容性越好。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也明显不同于一般均聚物共混体系。在DSC降温结晶过程中最多可出现叁个结晶峰。(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1993年04期)

石晓虹,刘立志,方天如,姜炳政[8](1993)在《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叁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与结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研究了多分散和单分散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叁嵌段共聚物(PEO-PS-PEO)的结晶行为,及这些试样按非晶型嵌段共聚物进行微相分离后再结晶的结晶特点.(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1993年03期)

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晶性嵌段共聚物是至少含有一个结晶性嵌段的一类聚合物,在嵌段间因不相容而发生相分离的同时,结晶性嵌段又能进行链折迭而发生结晶,于是,结晶性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形貌便由两个相互竞争的机制—微相分离和结晶来决定,使得结晶性嵌段共聚物的相行为变的较为复杂。结晶-非晶两嵌段共聚物因相对比较简单,而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结晶与相分离一起发生时的结晶行为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在溶剂诱导薄膜状态下,对薄膜的形貌演变和结构重构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本论文以结晶-非晶两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氧化乙烯(PS-b-PEO)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种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以及溶剂诱导下薄膜的结晶与微相分离等相行为,还研究了无机盐对其自组装行为的影响。选取非选择性溶剂四氢呋喃溶解PS-b-PEO,旋涂制得薄膜后,分别在溶剂甲苯、四氢呋喃以及混合溶剂水/甲苯饱和蒸汽氛围中诱导一定时间,挥发溶剂后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其表面形貌。研究发现,在甲苯诱导时,薄膜表面起伏加剧;四氢呋喃诱导时,出现了突破相区结构的结晶形貌;混合溶剂诱导时,薄膜表面形成孔洞结构,最终形貌由结晶和微相分离共同主导。对在选择性溶剂甲苯中溶解的PS-b-PEO,我们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该溶液在不同的陈化时间时得到的不同组装体结构,然后又考察它们分别在溶剂诱导时的薄膜形貌转变规律。当在室温下放置24h后,得到胶束聚集体结构;而继续放置2个月后,得到一种方形片层结构。胶束聚集体和方形片层结构在混合溶剂诱导时,都实现了结构重构,形成了新的柱状有序相结构;混合溶剂中水的加入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柱状相的有序度与之前形成的组装体结构有关,最初形成的结构有序程度越好(方形片层),在进行结构重构时将越加困难,得到的新的有序相有序度越差。在PS-b-PEO添加不同量的乙酸镉,来研究乙酸镉对PS-b-PEO自组装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聚合物起始浓度、陈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溶液变稀时,胶束形态由环形胶束转变成棒状胶束。陈化时间对浓度较大溶液中环形胶束影响不显着;而浓度较小溶液中棒状胶束随陈化时间延长而增长。当聚合物浓度为5mg/mL时,乙酸镉的加入主要是诱导薄膜演变成结晶形貌,不同含量的结晶结构不同;而当聚合物浓度为1mg/mL时,乙酸镉的加入利于棒状胶束的形成,不同含量的棒状胶束的直径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论文参考文献

[1].杨璨,潘大伟,陈强,朱益飞,刘梅芳.聚氧化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对聚苯乙烯复合乳粒稳定性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2].毛虎.溶剂诱导聚苯乙烯-b-聚氧化乙烯形貌及其转变[D].天津大学.2011

[3].钟淦基,李忠明,祝磊.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电纺丝纤维结晶行为和形态演变[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4].罗春燕,刘洪来,胡英,高瑛.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的湿刷共混行为[C].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7

[5].吴学邦,尚淑英,许巧玲,水嘉鹏,朱震刚.在玻璃转变温度及其以上温区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共混物的动力学弛豫行为[J].物理学报.2007

[6].朱路,黄小彬,郑震,唐小真.聚对苯乙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

[7].石晓虹,刘立志,方天如,姜炳政.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叁嵌段共聚物/聚苯醚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J].高分子学报.1993

[8].石晓虹,刘立志,方天如,姜炳政.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叁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与结晶[J].高分子学报.1993

标签:;  ;  ;  ;  

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论文-杨璨,潘大伟,陈强,朱益飞,刘梅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