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颅脑术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颅脑创伤,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疗效
颅脑术后论文文献综述
易超亮,易磊,李晨婧[1](2019)在《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42例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颅骨修补术治疗。按照手术时间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21例)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40 d~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21例)在术后3个月~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57.14%)(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治疗中应用颅骨修补术价值较高,早期手术可获得较晚期手术更为理想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卢芳,黄肖[2](2019)在《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显着,可提升生活质量,纠正营养不良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袁烁[3](2019)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等,研究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3、7d的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在术后1、3、5、7d进行CT检查,计算脑损伤灶水肿体积;记录患者术后1、3、5、7、10d的格拉斯哥昏迷(Glaspow coma scale,GC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并且治疗后研究组入院后1、3、7d的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的脑损伤灶水肿体积在术后3、5d明显增加,术后第7d开始减少,且研究组术后1、3、5、7d的脑损伤灶水肿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3d的GCS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研究组患者5、7、10d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能够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减轻患者的术后炎症反应,减轻重度颅脑损患者的脑水肿含量,显着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荆丽杰[4](2019)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FMA积分、护理前后的ADL评分、SDA及SAS评分、护理满意度、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2个月后,B组的FMA积分较A组高(P<0.05);护理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的ADL评分高于护理前和A组(P<0.05);干预2个月后,B组的SD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的S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A组(76.67%)(P<0.05);干预2个月后,B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谢飞飞[5](2019)在《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及效果。方法将近期本院收治的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着(P<0.05)。结论在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2期)
张旭,李强,丁妍华,王喜成[6](2019)在《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双途径给药辅助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双途径给药辅助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颅内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脑脊液蛋白质水平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双途径给药辅助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9年11期)
何吉洪,练湘红[7](2019)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远期迟发性脑内出血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颅脑外伤后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由原发性损伤决定,由撞击时所传递的动能引起,再加上大量的继发性损伤反应,几乎不可避免地加重原发性损伤。当头部外伤导致脑挫伤时,出血性病变通常在撞击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进展,或扩大或发展为新的、非连续的出血性病变,这种现象称为挫伤出血性进展(hemorrhagic progression of contusion,HPC)~([1])。由于出血性挫伤标志着挫伤脑组织基本完全丧失功能,而且血液是大脑可接触到的毒性最强的物质(本文来源于《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期刊2019年11期)
彭华[8](2019)在《ICU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监测和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述ICU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监测和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瞳孔、生命体征、呼吸功能、肝肾功能进行监测。观察组以循证护理理念为基础,拟定术后监测及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存活率96.4%、死亡率3.6%、并发症发生率3.6%、RR(14.2±3.0)次/min、HR(72.6±3.6)次/min、SBP(102.5±4.0)mm Hg。对照组存活率75%、死亡率25%、并发症发生率28.6%、RR(27.4±1.4)次/min、HR(95.6±2.4)次/min、SBP(132.2±4.6)mm Hg。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对ICU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术后监测及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体征的平稳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3期)
吴新[9](2019)在《分级护理结合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级护理结合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分级护理模式+肠内营养支持)各5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结合肠内营养能使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肖飞[10](2019)在《不同时机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时机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60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7个月后实施颅骨修补术为对照组,于去骨瓣减压术3个月后实施颅骨修补术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术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越早实施颅骨修补术更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患者预后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21期)
颅脑术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显着,可提升生活质量,纠正营养不良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脑术后论文参考文献
[1].易超亮,易磊,李晨婧.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卢芳,黄肖.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9
[3].袁烁.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4].荆丽杰.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5].谢飞飞.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心理月刊.2019
[6].张旭,李强,丁妍华,王喜成.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双途径给药辅助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
[7].何吉洪,练湘红.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远期迟发性脑内出血1例[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
[8].彭华.ICU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监测和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吴新.分级护理结合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J].人人健康.2019
[10].肖飞.不同时机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疗效[J].医疗装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