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氮除磷论文-段宁,张银凤,吴克明,高耀文

去氮除磷论文-段宁,张银凤,吴克明,高耀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去氮除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硅藻土,复合吸附剂,氮磷

去氮除磷论文文献综述

段宁,张银凤,吴克明,高耀文[1](2013)在《硅藻土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废水中去氮除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本论文采用硅藻土为基体材料,与沸石进行复合处理,处理后的复合吸附剂去氮能力达到59.76%,除磷能力达到了99.95%。最佳复合条件为:硅藻土∶沸石=6∶4,黏结剂15%,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90 min。经过5次再生和重复使用,复合吸附剂的除磷能力可以达到新鲜材料的99%,活性几乎完全恢复。通过对材料进行扫描电镜对比测试分析,可知在制备复合吸附材料的过程中,硅藻土与沸石的表面形貌、微观孔径大小、形状均发生了变化。(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3年08期)

邹益雄[2](2008)在《人工湿地植物的筛选及冬季去氮除磷能力与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生态技术,其环境特征既不同于自然湿地,也不同于一般的陆生环境。利用水生植物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是一项低投入、低能耗、低成本和能脱氮除磷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能使城市生活污水通过净化达到叁级回用标准。介质、微生物和植物是人工湿地的基本构成,其中植物是湿地生物的主体。目前人工湿地植物的种类比较单一,尤其到了冬季,植物停止生长或死亡,导致人工湿地冬季处理效果较差,因此,人工湿地植物的植物筛选,尤其是冬季植物的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亚热带地区常见植物为试验材料,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株洲校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试验。对非冬季和冬季植物进行了筛选与评价,同时对冬季植物进行了去氮除磷试验,最后进行了组合人工湿地中试试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以17种非冬季湿地植物为材料,在综合应用原有各种湿地植物筛选与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植物逆境酶和基质酶,并对所有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种植物的根系数量、长度、活力、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生物量、氮磷平均浓度、氮磷的积累能力、植物根系附近基质脲酶活性与磷酸酶活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净化潜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把17种植物聚类为3大类,污水净化能力较强的有美人蕉、芦苇、风车草、水葱、再力花、千屈菜、花叶美人蕉。以10种冬季植物为材料,增加了体现植物冬季适应能力的根系活力和耐寒性指标,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出:白花叁叶草、水仙、黑麦草、水芹菜、油菜较好。2、冬季湿地植物去氮除磷试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在人工湿地植物系统中的最佳停留时间为5-10天,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峰值一般在前5天。应试植物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5.18%,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63.40%,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8.74%,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仅18.50%。水芹菜在300mg/L浓度以下对污水中的总氮去除效果较好,300 mg/L浓度以上则生长受到威胁。通过总氮、总磷、氨氮、COD四项指标综合比较,综合去污效果最好的是黑麦草,其次是水仙和白花叁叶草,其总氮、总磷、氨氮的去除率均在60%以上,COD的去除率均在30%以上。3、构建了组合人工湿地,以人工湿地为主体,辅以生物调节池和好氧生化池预处理,组合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综合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与水生环境的作用。系统运行稳定、高效,建设成本及运行成本低,能效缩小湿地面积,降低能耗,达到了组合增效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冬季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在60%以上,生物调节池对NH4+-N、TP的去除效果占主要优势,好氧生化池对NH4+-N、CODcr的去除效果最好,潜流湿地对CODcr和TP的去除效果最明显,表流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最佳。同时引入了大量的景观植物,颜色丰富、层次分明,大大提升了湿地系统的景观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1)

张志勇,冯明雷,杨林章,王建国[3](2007)在《间歇流模拟人工湿地去氮除磷效果及N_2O排放的小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基质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净化过程中N2O的排放,在温室内选用炉渣、沸石和土壤为基质,以水芹(Oenanthe javanica)、黑麦草(Lolium mutliflorum)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植被构建了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氮、磷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为6d条件下,炉渣、沸石和土壤基质湿地对TN、NH4+-N、NO-3-N和TP的去除主要集中于污水停留的前3d,之后各污染物浓度下降的幅度较平缓。3种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对TN、NH4+-N和TP均表现出很好的去除效果,各系统的TN、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均超过91.0%;3种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对NO-3-N的去除率相对较低,为58.0%~85.5%。植物种类不同,其吸收N、P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3种基质湿地中黑麦草对N、P的吸收能力远高于水芹和香根草;黑麦草吸收的N、P总量占各湿地系统TN、TP输入量的38.3%~57.4%和87.6%~91.1%,已成为人工湿地系统去氮除磷的主要途径;水芹和香根草的氮、磷吸收总量仅分别占各系统TN、TP输入量的9.7%~18.3%,15.6%~34.5%和4.7%~8.1%,6.1%~13.4%。炉渣、沸石和土壤湿地系统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68~15.19!g·m-2·h-1,4.29~8.33!g·m-2·h-1和7.03~18.94!g·m-2·h-1;整个试验期,3种基质湿地系统的N2O排放总量为4.24~21.82mg·m-2,占各系统TN输入量的0.014%~0.100%,此途径排出的N对各湿地系统TN的去除贡献很小。(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范运尧,刘铁成,王明健[4](2006)在《水网藻对富营养水体去氮除磷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环境难题,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的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其重要目标往往是降低污水中的氮磷浓度,从而使接受水体避免发生富营养化污染。本试验通过对水网藻除氮、除磷的能力等的研究,以探索出一条解决富营养化难题的途径,笔者测定了水网藻在不同条件下去除N、P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水网藻对N、P去除能力较高,达到30~80%,表明水网藻对解决富营养化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06年09期)

去氮除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生态技术,其环境特征既不同于自然湿地,也不同于一般的陆生环境。利用水生植物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是一项低投入、低能耗、低成本和能脱氮除磷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能使城市生活污水通过净化达到叁级回用标准。介质、微生物和植物是人工湿地的基本构成,其中植物是湿地生物的主体。目前人工湿地植物的种类比较单一,尤其到了冬季,植物停止生长或死亡,导致人工湿地冬季处理效果较差,因此,人工湿地植物的植物筛选,尤其是冬季植物的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亚热带地区常见植物为试验材料,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株洲校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试验。对非冬季和冬季植物进行了筛选与评价,同时对冬季植物进行了去氮除磷试验,最后进行了组合人工湿地中试试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以17种非冬季湿地植物为材料,在综合应用原有各种湿地植物筛选与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植物逆境酶和基质酶,并对所有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种植物的根系数量、长度、活力、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生物量、氮磷平均浓度、氮磷的积累能力、植物根系附近基质脲酶活性与磷酸酶活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净化潜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把17种植物聚类为3大类,污水净化能力较强的有美人蕉、芦苇、风车草、水葱、再力花、千屈菜、花叶美人蕉。以10种冬季植物为材料,增加了体现植物冬季适应能力的根系活力和耐寒性指标,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出:白花叁叶草、水仙、黑麦草、水芹菜、油菜较好。2、冬季湿地植物去氮除磷试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在人工湿地植物系统中的最佳停留时间为5-10天,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峰值一般在前5天。应试植物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5.18%,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63.40%,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8.74%,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仅18.50%。水芹菜在300mg/L浓度以下对污水中的总氮去除效果较好,300 mg/L浓度以上则生长受到威胁。通过总氮、总磷、氨氮、COD四项指标综合比较,综合去污效果最好的是黑麦草,其次是水仙和白花叁叶草,其总氮、总磷、氨氮的去除率均在60%以上,COD的去除率均在30%以上。3、构建了组合人工湿地,以人工湿地为主体,辅以生物调节池和好氧生化池预处理,组合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综合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与水生环境的作用。系统运行稳定、高效,建设成本及运行成本低,能效缩小湿地面积,降低能耗,达到了组合增效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冬季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在60%以上,生物调节池对NH4+-N、TP的去除效果占主要优势,好氧生化池对NH4+-N、CODcr的去除效果最好,潜流湿地对CODcr和TP的去除效果最明显,表流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最佳。同时引入了大量的景观植物,颜色丰富、层次分明,大大提升了湿地系统的景观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去氮除磷论文参考文献

[1].段宁,张银凤,吴克明,高耀文.硅藻土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废水中去氮除磷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

[2].邹益雄.人工湿地植物的筛选及冬季去氮除磷能力与中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

[3].张志勇,冯明雷,杨林章,王建国.间歇流模拟人工湿地去氮除磷效果及N_2O排放的小试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

[4].范运尧,刘铁成,王明健.水网藻对富营养水体去氮除磷能力的研究[J].广东化工.2006

标签:;  ;  ;  

去氮除磷论文-段宁,张银凤,吴克明,高耀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