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数据垂直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kyline查询,隐私保护,垂直分布,合谋攻击
数据垂直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吴吉斌,王箭[1](2018)在《垂直分布数据集上的安全Skyline查询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Skyline查询是指从多维数据集中筛选出不被其他任何数据点支配的数据点,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近年来,随着隐私保护需求的不断增长,分布式数据集上保护隐私的Skyline查询算法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然而,现有的垂直分布数据集上的Skyline查询方案数据以明文存储,不能实现数据的隐私保护。为此,深入研究了垂直分布式数据集上保护隐私的Skyline查询问题,提出了一种抗合谋攻击的多方垂直分布数据集上的Skyline查询协议。理论分析证明了提出协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此外,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对协议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新方案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4期)
韩锋[2](2017)在《基于星载激光雷达数据的京津冀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溶胶是大气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太阳辐射及云的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有着显着的影响。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复杂多变,其在垂直方向的分布不仅使大气中的辐射传输更加复杂,还对局地的大气环境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气溶胶在近地面积累时,引起空气质量恶化,能见度降低,给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并危害人类健康。京津冀地区人口稠密,该区域频发的空气污染事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多数关于重污染过程的研究主要在地面进行,对气溶胶的垂直探测主要依赖地基激光雷达或气象塔等单点观测,而对整个区域气溶胶垂直分布的研究不足。主动式星载激光雷达(CALIOP)的出现,为探索大范围区域的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探测资料。经过多年的发展和验证,CALIOP数据日趋成熟。本文利用CALIOP及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臭氧检测仪(OMI)等卫星资料以及气象、环境监测资料,研究了京津冀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长期特征,并详细分析了秋冬季两次重污染过程中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及其对重污染的影响。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如下:1.建立CALIOP二级廓线数据的处理方法。参考CALIOP第叁版叁级数据质量控制筛选策略,结合对地表高程及海陆下垫面的筛选,在与L3产品相同网格范围内,比较经过质量控制的结果与L3标准产品的差异,以及经过质量控制后有无地形筛选带来的变化。所有数据在Matlab编程的基础上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与L3标准结果相比,经质量控制筛选的结果体现了相同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垂直变化趋势。在最底层,气溶胶消光系数(AEC)偏低0.05 km-1左右,在2 km以下的其他高度偏低不超过0.02 km-1,数据处理方法比较可靠。在此基础上,筛除了海洋上空和地面高度高于250 m上空的数据,去除由于海洋上空较低的AEC及山区地表附近或高(秋冬季)或低(夏季)的AEC带来的偏差,从而获得更接近平原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实际情况的结果。2.京津冀平原地区(36~41°N,114~119°E),AEC的垂直分布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在低层(0.5 km以下),四季的AEC顺序为:冬>秋>夏>春。冬季AEC随高度衰减最快。在0.5 km以上,AEC在夏季最大,秋季其次,春季和冬季较低。在2 km以下,AEC还体现出显着的昼夜变化。春夏季1 km以下,AEC在夜间比白天高,在低层最多偏高0.2~0.3 km-1,而秋季,AEC在夜间比白天低,在0.8 km处最多偏低0.1 km-1左右。在0.5 km以下,夏季AEC的变化趋势也有显着的昼夜差异,AEC在白天随高度升高而增大,而在夜间的近地面处最大,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夏季夜间低层的AEC最高可达0.6 km-1,约为白天的两倍。这种显着的昼夜差异与相对湿度的昼夜差异有关。3.由CALIOP区域平均廓线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CALIOP-AOD)的四季变化为:白天,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夜间,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体现了与MODIS-AOD比较一致的季节变化特征,但是存在整体偏低。夜间的CALIOP-AOD在数值上更接近MODIS-AOD,但这主要是由于夜间相对湿度增加引起的。整层AOD与地面监测的PM2.5的季节变化相反,利用低层的CALIOP-AOD,有潜在的改善两者关系的效果。4.穿越京津冀地区的CALIPSO轨道剖面上,AEC的垂直分布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并随着地区不同而体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春季,大部分地区和高度上的AEC都小于0.5 km-1,但很低的AEC能够出现在更高的高度(6~7 km);夏季河北中南部和山东北部有大范围连续AEC高值区(>0.5 km-1),且可向上延伸至1 km高度;秋季在石家庄、衡水以南,仍有接触地面厚度可达1 km的AEC高值区;冬季,强效光气溶胶层主要集中在500 m以下,呈现出连续分布的特点。5.2014年10月5-13日,华北地区受稳定天气条件影响,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在沿太行山一带的城市,如北京、保定、石家庄及邢台。整个地区受覆盖逆温控制,气溶胶层的顶部比较均一。由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及山东西部生物质燃烧排放的烟尘气溶胶被1.5~2 km处的覆盖逆温抑制,在2 km以下,形成AEC大于0.5 km-1的气溶胶层。在1 km左右较大的风速条件下,上层的烟尘可向北快速的传输,在白天边界层发展后,污染物垂直混合,对地面重污染有所贡献。6.利用CALIOP的垂直探测,识别冬季重污染时期雾和气溶胶的垂直结构特征。在2013年1月,京津冀频发的重污染以雾层与高浓度气溶胶层重迭的垂直结构为特征。以1月12~13日的重污染过程为例:雾层在下,其顶部的高度在不同地点有差异,但都分布于1 km以下;与雾顶紧密接触的气溶胶层AEC可达1.5 km-1,相当于地面重污染时的水平;在浓密气溶胶层之上,仍然有较高浓度的气溶胶可延伸至2 km高度,其上稀薄的气溶胶可达5 km。雾层可持续至午后,其增加的反射率可强化上层吸收性气溶胶的加热效应,使大气层结稳定,进而造成了近地面极其高的颗粒物浓度。(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杨绍源,黄文江,梁栋,黄林生,杨贵军[3](2015)在《利用多角度光谱数据探测冬小麦氮素含量垂直分布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氮素具有随植株高度层垂直分布的特性,快速、无损探测作物氮素垂直分布状况,对于指导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算法,运用多角度光谱数据估计冬小麦氮素含量垂直分布的方法。分别选用前向和后向不同观测角度组合形成的光谱数据组建植被指数,建立不同高度层的叶片氮素含量探测模型,其中选用±50°和±60°的组合,建立了冬小麦上层叶位叶片氮密度反演模型;选用±30°和±40°的组合,建立了中层叶位叶片氮密度反演模型;选用±20°和±30°的组合,建立了下层叶位叶片氮密度反演模型。针对氮素反演容易受到作物背景(土壤、作物残渣)影响的问题,引入R700/R670比值,改进七种常见的植被指数,利用改进了的植被指数建立了冬小麦上层、中层、下层叶片氮密度垂直分布模型。建模实验结果改进了叶片氮密度上层、中层、下层垂直分布估算结果,验证实验选取建模实验中表现最好的叁个植被指数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绿光归一化植被指数(gr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GNDVI)在反演上层、中层、下层叶片氮密度时效果最好,达到了极显着的水平,可用于植被氮素含量的垂直分布探测。(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5年07期)
齐海[4](2015)在《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对中国陆地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垂直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与人口比例也不断上升,各地的空气污染事件频发,大气环境状况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人民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大气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民和政府的关注,对我国陆地上大气环境的研究分析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基于CALIPSO、MODIS卫星遥感资料,AERONET地基气溶胶观测网数据和地面污染物信息数据,通过气溶胶及其相关特性和污染物指数分析我国陆地气溶胶类型、空间垂直分布和污染状态。利用2004年至2013年十年MODIS level3卫星遥感数据,对我国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年、季、月的统计分析,再对其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东部地区的气溶胶较高,其中四川盆地、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地区的气溶胶处在较高水平,而东北地区的气溶胶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我国的气溶胶在不同月份和季节上变化情况较大,其中华东地区在6月的气溶胶均值最高,而冬季气溶胶均值相对较低,可知气溶胶受人口、地形、气候和经济影响明显。利用2009年至2013年CALIPSO产品数据对我国陆地上气溶胶类型与其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在近地面主要受污染沙尘和污染陆地型影响较重,大多集中在lkm以下,而用退偏比与高度简略的对我国气溶胶进行分类,我国各地应该对于上述两种气溶胶研究上重视,以更好的治理我们生存的大气环境。最后,分析了我国整体的大气环境状况,并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的CALIPSO气溶胶分层产品中3km以下分层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柱状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别与青岛市AQI、PM10、PM2.5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到较好的相关系数,验证了CALIPSO卫星遥感气溶胶分层数据产品在大气污染监测方面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23)
李海磊,王晗,孔令富,高慧星[5](2014)在《一种基于数据两方垂直分布的多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垂直分布于不同站点的数据进行联合关联规则挖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已有的算法挖掘得到的都是全局单维关联规则,不能处理多维数据集并得到全局多维关联规则。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数据两方垂直分布条件下的多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TDDM(Two Part Vertically Distributed Data Mining),该算法结合数据立方体技术,直接在垂直分布于两方的数据上进行挖掘,得到多维关联规则。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挖掘数据两方垂直分布条件下的多维关联规则。(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4年01期)
乔冉冉[6](2012)在《数据垂直分布的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挖掘呈现出海量化、分布式等特点,如何保护数据挖掘过程中的隐私数据和防止敏感信息的泄露已成为数据挖掘和信息安全领域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隐私保护的数据挖掘(Privacy Preserving Data Mining,PPDM)也已经成为数据挖掘(DM)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聚类挖掘和关联规则挖掘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数据挖掘方法。本文针对垂直分布环境下聚类挖掘和关联规则挖掘的隐私保护方法进行研究,目的是在有效地挖掘出数据库中隐藏的知识的同时保护数据的隐私。本文从敏感知识的保护和敏感数据的保护两方面,介绍了数据挖掘中的常用隐私保护技术;在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聚类挖掘和关联规则挖掘的原理和流行算法,并分析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数据垂直分布的聚类挖掘和关联规则挖掘中的敏感知识的保护进一步做了以下工作:(1)对于聚类挖掘的隐私保护,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数据垂直分布的隐私保护的聚类算法VPPDK(Vertically Partitioned Data Oriented Privacy Preserving Distributed K-means),该算法在数据垂直分布的条件下,将数据干扰和安全多方计算相结合,利用半可信第叁方参与下的安全求平均值协议,实现了隐私保护的聚类挖掘,不仅能达到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的要求,而且能得到有效的挖掘结果。(2)对于关联规则挖掘的隐私保护,设计了一种新的针对关联规则挖掘的基于密码学技术的隐私保护策略CRYPPARM(Cryptology Based Strategy for Privacy PreservingAssociation Rule Mining)。在CRYPPARM中,采用了安全两方点积协议和公钥密码体系来对垂直分布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挖掘。同时还引入了局部拓扑结构来尽可能地降低通信成本。(3)对文中设计的相关算法做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算法具有较好的挖掘准确性、隐私保护性和效率。(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2-03-01)
刘俊峰,陈仁升,卿文武,阳勇[7](2011)在《基于TRMM降水数据的山区降水垂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天山和祁连山区为典型区,利用台站降水数据验证以上两区多卫星降水数据(TRMM)精度的基础上,借助TRMM数据分析了所选山区年降水梯度效应,并探讨了天山及祁连山最大降水高度带。结果表明,多卫星降水数据在天山和祁连山区精度较高,天山及祁连山年降水量都明显受到海拔影响,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天山降水与海拔正相关关系最好,南、北和西坡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1和0.58,多年平均降水直减率分别为11.0mm/100 m、6.3 mm/100 m、7.4 mm/100 m,最大降水高度带则分别位于海拔2 200~3 500 m和3 200~3 700 m和3 000m左右;祁连山东、中、西段降水随海拔有增加趋势,但降水梯度效应在祁连山东段明显高于祁连山中西段地区,梯度效应由东向西呈现递减趋势,其最大降水带主要分布在东段4 000~4 500 m的高山带。(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1年04期)
刘晓红,贺国平[8](2011)在《垂直分布数据的隐私保护支持向量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隐私权的越来越重视,隐私保护数据挖掘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分类算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数据挖掘方法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支持向量机(SVM)是分类算法中一个重要方法.并且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对SSP协议进行扩展提出了一个基于垂直分布数据的隐私支持向量机算法,这个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张成学,贺国平[9](2011)在《数据垂直分布的线性规划的隐私保护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Mangasarian在数据垂直分布的线性规划的隐私保护算法中,采用一个随机矩阵将原始的线性规划问题转化成了一个安全的线性规划问题。但是,当这个随机矩阵不可逆的时候,原始线性规划问题和安全线性规划问题是不等价的。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一个可逆随机矩阵,将原始线性规划问题转化成了一个等价的安全的线性规划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算法求得的结果与用原始线性规划求得的结果比较接近,并且随着λ的增大,求得的结果的准确率也随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韩冬霞[10](2010)在《基于数据垂直分布的模糊关联规则入侵检测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把基于数据垂直分布的模糊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引入到网络的入侵检测,利用该算法从网络数据集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模糊化的处理,并将数据垂直分布于位图中.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建立属性的模糊集和模糊隶属函数,该算法克服了传统的离散分区法的不足,同时改进了已有模糊关联规则,提取出具有较高可信性和完备性的模糊关联规则.(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数据垂直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气溶胶是大气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太阳辐射及云的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有着显着的影响。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复杂多变,其在垂直方向的分布不仅使大气中的辐射传输更加复杂,还对局地的大气环境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气溶胶在近地面积累时,引起空气质量恶化,能见度降低,给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并危害人类健康。京津冀地区人口稠密,该区域频发的空气污染事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多数关于重污染过程的研究主要在地面进行,对气溶胶的垂直探测主要依赖地基激光雷达或气象塔等单点观测,而对整个区域气溶胶垂直分布的研究不足。主动式星载激光雷达(CALIOP)的出现,为探索大范围区域的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探测资料。经过多年的发展和验证,CALIOP数据日趋成熟。本文利用CALIOP及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臭氧检测仪(OMI)等卫星资料以及气象、环境监测资料,研究了京津冀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长期特征,并详细分析了秋冬季两次重污染过程中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及其对重污染的影响。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如下:1.建立CALIOP二级廓线数据的处理方法。参考CALIOP第叁版叁级数据质量控制筛选策略,结合对地表高程及海陆下垫面的筛选,在与L3产品相同网格范围内,比较经过质量控制的结果与L3标准产品的差异,以及经过质量控制后有无地形筛选带来的变化。所有数据在Matlab编程的基础上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与L3标准结果相比,经质量控制筛选的结果体现了相同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垂直变化趋势。在最底层,气溶胶消光系数(AEC)偏低0.05 km-1左右,在2 km以下的其他高度偏低不超过0.02 km-1,数据处理方法比较可靠。在此基础上,筛除了海洋上空和地面高度高于250 m上空的数据,去除由于海洋上空较低的AEC及山区地表附近或高(秋冬季)或低(夏季)的AEC带来的偏差,从而获得更接近平原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实际情况的结果。2.京津冀平原地区(36~41°N,114~119°E),AEC的垂直分布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在低层(0.5 km以下),四季的AEC顺序为:冬>秋>夏>春。冬季AEC随高度衰减最快。在0.5 km以上,AEC在夏季最大,秋季其次,春季和冬季较低。在2 km以下,AEC还体现出显着的昼夜变化。春夏季1 km以下,AEC在夜间比白天高,在低层最多偏高0.2~0.3 km-1,而秋季,AEC在夜间比白天低,在0.8 km处最多偏低0.1 km-1左右。在0.5 km以下,夏季AEC的变化趋势也有显着的昼夜差异,AEC在白天随高度升高而增大,而在夜间的近地面处最大,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夏季夜间低层的AEC最高可达0.6 km-1,约为白天的两倍。这种显着的昼夜差异与相对湿度的昼夜差异有关。3.由CALIOP区域平均廓线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CALIOP-AOD)的四季变化为:白天,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夜间,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体现了与MODIS-AOD比较一致的季节变化特征,但是存在整体偏低。夜间的CALIOP-AOD在数值上更接近MODIS-AOD,但这主要是由于夜间相对湿度增加引起的。整层AOD与地面监测的PM2.5的季节变化相反,利用低层的CALIOP-AOD,有潜在的改善两者关系的效果。4.穿越京津冀地区的CALIPSO轨道剖面上,AEC的垂直分布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并随着地区不同而体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春季,大部分地区和高度上的AEC都小于0.5 km-1,但很低的AEC能够出现在更高的高度(6~7 km);夏季河北中南部和山东北部有大范围连续AEC高值区(>0.5 km-1),且可向上延伸至1 km高度;秋季在石家庄、衡水以南,仍有接触地面厚度可达1 km的AEC高值区;冬季,强效光气溶胶层主要集中在500 m以下,呈现出连续分布的特点。5.2014年10月5-13日,华北地区受稳定天气条件影响,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在沿太行山一带的城市,如北京、保定、石家庄及邢台。整个地区受覆盖逆温控制,气溶胶层的顶部比较均一。由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及山东西部生物质燃烧排放的烟尘气溶胶被1.5~2 km处的覆盖逆温抑制,在2 km以下,形成AEC大于0.5 km-1的气溶胶层。在1 km左右较大的风速条件下,上层的烟尘可向北快速的传输,在白天边界层发展后,污染物垂直混合,对地面重污染有所贡献。6.利用CALIOP的垂直探测,识别冬季重污染时期雾和气溶胶的垂直结构特征。在2013年1月,京津冀频发的重污染以雾层与高浓度气溶胶层重迭的垂直结构为特征。以1月12~13日的重污染过程为例:雾层在下,其顶部的高度在不同地点有差异,但都分布于1 km以下;与雾顶紧密接触的气溶胶层AEC可达1.5 km-1,相当于地面重污染时的水平;在浓密气溶胶层之上,仍然有较高浓度的气溶胶可延伸至2 km高度,其上稀薄的气溶胶可达5 km。雾层可持续至午后,其增加的反射率可强化上层吸收性气溶胶的加热效应,使大气层结稳定,进而造成了近地面极其高的颗粒物浓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据垂直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吴吉斌,王箭.垂直分布数据集上的安全Skyline查询算法[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8
[2].韩锋.基于星载激光雷达数据的京津冀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3].杨绍源,黄文江,梁栋,黄林生,杨贵军.利用多角度光谱数据探测冬小麦氮素含量垂直分布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
[4].齐海.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对中国陆地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垂直分布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5].李海磊,王晗,孔令富,高慧星.一种基于数据两方垂直分布的多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
[6].乔冉冉.数据垂直分布的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
[7].刘俊峰,陈仁升,卿文武,阳勇.基于TRMM降水数据的山区降水垂直分布特征[J].水科学进展.2011
[8].刘晓红,贺国平.垂直分布数据的隐私保护支持向量机[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9].张成学,贺国平.数据垂直分布的线性规划的隐私保护算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韩冬霞.基于数据垂直分布的模糊关联规则入侵检测算法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