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粤北岩溶山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粤北岩溶山区,扶贫开发,制约因素,对策
粤北岩溶山区论文文献综述
黄金国,黄伟雄,魏兴琥,石薇,陆冠尧[1](2018)在《粤北岩溶山区扶贫开发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石漠化问题、贫困问题相互交织,历来是广东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也是广东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本文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扶贫开发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20期)
黄金国,郭志永[2](2015)在《粤北岩溶山区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障碍性因素及对策研究——以阳山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阳山县为例,分析了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性因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方向与对策。(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5年20期)
黄金国,郑灵佩,魏兴琥,王兮之,李辉霞[3](2014)在《粤北岩溶山区农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与调控——以阳山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的主要生态脆弱区之一,农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阳山县为例,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农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地资源优化利用的原则、方向、模式与调控对策。(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17期)
黄金国,蔡永龙,王兮之,魏兴琥,李辉霞[4](2014)在《基于ArcGIS Engine的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预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IS技术对石漠化信息进行现状分析、预警与决策,是石漠化灾害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Visual Basic.NET平台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设计了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预警系统,并对系统目标、结构、功能、数据库设计进行了分析。该系统具备数据管理、查询、分析、预警预报、制图制表等功能,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及时、准确、科学、全面地掌握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农地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黄金国,魏兴琥,王兮之,李辉霞,周红艺[5](2014)在《石漠化对粤北岩溶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面积与等级、不同石漠化类型土地的主要特征等方面概述了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现状,分析了石漠化对粤北岩溶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石漠化防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黄金国,魏兴琥,王兮之,李辉霞,周红艺[6](2014)在《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的成因,根据预警理论以及指标体系的优选原则,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状况3个方面,选择了21项指标,构建了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预警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陈世发,刘文[7](2014)在《基于PRA的粤北岩溶山区农户行为尺度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粤北岩溶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参与式农户访谈法,针对农户行为尺度产生的水土流失,从农户意愿行为出发,提出封禁模式、坡面治理模式、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和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等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潘敏华,陈世发,林茵[8](2013)在《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研究——以粤北岩溶山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2010年粤北岩溶区廊田镇南部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数据,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存在耦合关系,而形成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利用方式不当。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2013年04期)
刘顺英,陈世发,苏艳芳,姜艳君[9](2013)在《以农户行为为视角的粤北岩溶山区水土流失治理——以韶关沙坪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韶关沙坪镇是粤北岩溶山区水土流失问题典型地区之一,以韶关沙坪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参与式调查评估法,从农户意识行为、农户耕作行为、农户种植模式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在农户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猪(农)-沼-果模式、农林复合系统等适合粤北岩溶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2013年03期)
黄金国,魏兴琥,王兮之[10](2013)在《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成因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发展现状,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人口压力、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机理,认为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是土地石漠化形成的内因,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土地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3种治理石漠化的生态经济模式,即保护型治理模式、生态农业型植被恢复模式和非农产业替代型治理模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粤北岩溶山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阳山县为例,分析了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性因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方向与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粤北岩溶山区论文参考文献
[1].黄金国,黄伟雄,魏兴琥,石薇,陆冠尧.粤北岩溶山区扶贫开发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2].黄金国,郭志永.粤北岩溶山区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障碍性因素及对策研究——以阳山县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5
[3].黄金国,郑灵佩,魏兴琥,王兮之,李辉霞.粤北岩溶山区农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与调控——以阳山县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4
[4].黄金国,蔡永龙,王兮之,魏兴琥,李辉霞.基于ArcGISEngine的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预警系统设计[J].江苏农业科学.2014
[5].黄金国,魏兴琥,王兮之,李辉霞,周红艺.石漠化对粤北岩溶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黄金国,魏兴琥,王兮之,李辉霞,周红艺.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江苏农业科学.2014
[7].陈世发,刘文.基于PRA的粤北岩溶山区农户行为尺度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J].贵州农业科学.2014
[8].潘敏华,陈世发,林茵.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研究——以粤北岩溶山区为例[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3
[9].刘顺英,陈世发,苏艳芳,姜艳君.以农户行为为视角的粤北岩溶山区水土流失治理——以韶关沙坪镇为例[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3
[10].黄金国,魏兴琥,王兮之.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成因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J].水土保持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