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李库林,郑杰,刘晓宇,张常莹,施海峰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李库林,郑杰,刘晓宇,张常莹,施海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电图学,室性心动过速,左室,导管消融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文献综述

李库林,郑杰,刘晓宇,张常莹,施海峰[1](2017)在《十极可调弯标测导管指导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25岁,因反复心悸1年,加重3h入院。诊断为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利用十极可调弯标测电极分别标测窦性心律下和ILVT发作时浦肯野电位(PP)激动顺序。以ILVT发作时,十极可调弯标测电极标测到的最早PP作为消融靶点,获得成功。(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王文娟,文红霞,聂丽[2](2014)在《婴儿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宽QRS波心动过速是指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 s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按照起源部位可以分为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希氏束以下,约占80%)、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约占15%)、预激(约占5%)及不定型心室内传导阻滞等。对于婴儿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正确诊断,依赖对患儿病情的了解和对出现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表现。1临床资料患儿,女,2个月,因阵发性咳嗽伴呼吸困难5 d入院。患儿足月出生,出生体质量3.0 kg。12通道常规心电图检查示宽(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陈明,覃杰华,吴嘉荣[3](2014)在《食管调搏术终止新生儿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分支型室速(又称特发性室速)的一种,为临床相对较少见的一类心律失常,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儿童,较少报道发生于新生儿。它虽然属于良性室速,但若发作时间过长,仍会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多选用维拉帕米复律,但新生儿禁用此药。笔者采用无创的经食管调搏术成功复律新生儿室速,跟踪随访未见复发。(本文来源于《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马立青,高智耀,史轩轩,赵清,杜日映[4](2014)在《左室特发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方法:通过体表心电图特点初步判断室速起源,激动标测法精确定位室速起源部位,射频消融终点为ILVT不能再诱发。结果:16例ILVT患者,于左后间隔成功消融14例,左前间隔、左室流出道消融成功各1例。结论:体表心电图初步定位ILVT的起源部位,激动标测法精确定位导管消融靶点,此方法简便、直观、准确率高。(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孙英妮[5](2014)在《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RVOT-VT)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体表心电图QRS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近年来,我院收治RVOT-VT患者11例,均经体表心电图、电生理检查证实,并在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指导下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本文就RVOT-VT的心电图特征及其RFCA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RVOT-VT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32(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宋卫锋,张嘉莹,吴晓羽,张静,王现青[6](2014)在《Carto-3指导下射频消融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是临床上常见的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1]。导管射频消融治疗ILVT的成功率约85%~90%,成功率低于其他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2-3]。近年来,随着叁维标测系统的应用,消融靶点更加精确。我院在Carto-3系统指导下对28例ILVT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ILVT患者2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本文来源于《国际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马薇,许静,卢凤民,信庭文,付乃宽[7](2013)在《窦性心律下左后分支区域电解剖标测及消融左室特发室性心动过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在窦性心律下标测和消融左室特发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方法。方法:对不能诱发或发作不持续ILVT的患者,于窦律下左后分支区域内进行标测,于该部位内标测最早浦肯野电位(PP)和(或)舒张期电位(DP),于该部位进行消融。结果:52例室速患者,12例不能诱发或发作不持续,窦性心律下成功靶点平均PP-QRS时间(21.00±2.64)ms,其中4例患者在窦律下于左后间隔部位标测出DP,平均PP-DP时间为(327.0±39.4)ms,平均放电次数为(8.60±1.72)次,术后有4例出现左后分支阻滞,随访0.5~6.0年,1例患者复发。结论:窦性心律下于左后分支区域标测PP和(或)DP的方法,并于该区域进行消融,安全有效,对于ILVT不能诱发的患者,可提高消融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3年11期)

陈忠军[8](2013)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后的左室功能及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收集采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50例和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50例,比较二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功能及其结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功能及24h室性期前收缩频数均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0.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LVEF水平升高,LVESD、LVEDD、IVSd及LVPW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显着(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显着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左室功能和心肌结构重构,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3年06期)

邸成业,王志毅,林文华[9](2012)在《根据V_5V_6导联QRS波形态鉴别左室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传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本文指起源于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速)多数起源于左后分支的分布区域,心电图特点表现为类右束支阻滞形态伴电轴左偏(图1、图2);少数起源于左前分支的分布区域,心电图特点表现为类右束支阻滞形态伴电轴右偏[1-2]。此类室速起源于传导系统,室速时心室激动经室速起源点沿左后分支或左前分支向周围心室肌扩布,QRS波起始部并不粗钝、QRS波时程一般较窄,一定程度(本文来源于《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岳锦明[10](2012)在《15例射频消融左后分支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窦性心律下标测P电位为消融靶点的射频消融临床效果。方法15例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62岁,LVT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左后分支阻滞图形心电轴左偏,以窦性心律下标测到P电位与局部V波两者之间无明显等电位线,结合X影像消融电极位于左心室后间隔前、中1/3周围进行消融。结果15例均在X线影像指导下于左心室后间隔左后分支分布的范围内找到P电位与局部V波之间无明显等电位线处消融成功。成功消融后体表心电图均出现左后分支阻滞图形。结论在窦性心律下标测P电位为消融靶点,以消融后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阻滞图形作为消融终点,治疗左后分支起源的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具有非常高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宽QRS波心动过速是指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 s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按照起源部位可以分为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希氏束以下,约占80%)、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约占15%)、预激(约占5%)及不定型心室内传导阻滞等。对于婴儿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正确诊断,依赖对患儿病情的了解和对出现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表现。1临床资料患儿,女,2个月,因阵发性咳嗽伴呼吸困难5 d入院。患儿足月出生,出生体质量3.0 kg。12通道常规心电图检查示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参考文献

[1].李库林,郑杰,刘晓宇,张常莹,施海峰.十极可调弯标测导管指导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一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

[2].王文娟,文红霞,聂丽.婴儿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4

[3].陈明,覃杰华,吴嘉荣.食管调搏术终止新生儿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

[4].马立青,高智耀,史轩轩,赵清,杜日映.左室特发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J].陕西医学杂志.2014

[5].孙英妮.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

[6].宋卫锋,张嘉莹,吴晓羽,张静,王现青.Carto-3指导下射频消融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体会[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4

[7].马薇,许静,卢凤民,信庭文,付乃宽.窦性心律下左后分支区域电解剖标测及消融左室特发室性心动过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

[8].陈忠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后的左室功能及结构研究[J].河北医学.2013

[9].邸成业,王志毅,林文华.根据V_5V_6导联QRS波形态鉴别左室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传导[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

[10].岳锦明.15例射频消融左后分支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

标签:;  ;  ;  ;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李库林,郑杰,刘晓宇,张常莹,施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