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相位双正交变换论文-谢松昭

全相位双正交变换论文-谢松昭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相位双正交变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图像压缩,JPEG,全相位双正交变换,块效应

全相位双正交变换论文文献综述

谢松昭[1](2014)在《基于全相位双正交变换和全相位内插的图像压缩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基于DCT的JPEG图像压缩标准广泛应用在图像和视频压缩领域。其优点是在中、高码率的时候,重建图像质量较高,表现出良好的图像压缩性能;并且算法复杂度不高,容易实现。然而,在低码率的时候,JPEG编码存在严重的块效应。全相位双正交变换(APBT)利用全相位思想,考虑正交变换时所有可能的截取相位,可以有效地降低块效应,并且已经成功应用在图像压缩编码中。本文主要研究全相位双正交变换、全相位数字滤波以及全相位内插技术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本论文详细介绍了APBT理论以及基于APBT的类JPEG压缩算法。在APBT类JPEG压缩算法中,采用APBT取代传统JPEG标准中的DCT变换,并且量化过程采用均一量化而不是复杂的量化表。在低码率时,图像压缩质量明显提高,并且较好地消除了块效应。然而,简单的均一量化不一定是最优量化,利用非线性规划给出了最优量化矩阵,进一步提高了图像压缩质量。在此基础上,将APBT应用于彩色图像压缩编码,对分离的亮度和色度分量分别进行编解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APBT的彩色图像压缩算法表现出了优于传统算法的压缩性能。为进一步提高APBT类JPEG压缩算法的压缩性能,降低块效应,在编码端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下采样,然后在解码端通过内插恢复重建图像。其中,下采样之前进行了全相位DCT低通滤波,插值过程则采用了全相位DCT内插。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取得了良好的去块效果。针对Bayer模式图像特点,将基于APBT的类JPEG压缩取代传统压缩方案,提出了两种新的算法:基于结构分离和APBT的Bayer模式图像压缩,以及基于结构转换和APBT的Bayer模式图像压缩。其中,在插值恢复全彩色图像过程中,采用了全相位IDCT内插方法,并与多种传统内插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种算法在主客观方面重建图像的质量均要优于传统算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5-17)

王成优[2](2010)在《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理论及其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正交变换理论已相当成熟,尤其是对DCT的研究最为深入。然而,在图像编码中采用正交变换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其缺点之一是量化表比较复杂,并且在低码率时分块DCT变换编码存在着严重的块效应。为解决以上问题,本论文在研究全相位滤波的基础上,提出全相位双正交变换(APBT)并探索其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研究全相位列率滤波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相位双正交变换与对偶基向量的新概念,基于Walsh-Hadamard变换(WHT)、DCT和IDCT,推导出了任意阶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矩阵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了其性质;给出了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的基图像,并分析了基图像的能量分布特点。(2)提出了基于APBT和方向性APBT的类JPEG图像编码算法。在基于APBT的类JPEG图像编码中,将APBT代替传统的JPEG压缩算法中的DCT变换,相应地,在量化时采用均一量化,省去了复杂的量化表,在低码率时,取得了比传统JPEG算法更好的客观质量和主观效果。并且,为去除低码率时重建图像中出现的块效应,给出了一种有效的去块效应算法;在研究方向性DCT及其编码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方向性APBT的图像编码算法,该算法考虑除水平和垂直方向以外的其它方向,对方向性较强的图像,取得了较好的压缩效果。(3)借鉴基于小波变换的SPIHT编码算法,提出了基于APBT的嵌入式图像编码算法,在低码率时取得了比JPEG更好的压缩效果,该算法的优点是码率精确可控;初步探索了APBT域矢量量化编码,取得了比标量量化编码更好的压缩效果,进一步拓展了全相位双正交变换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4)利用全相位DCT低通滤波器良好的低通特性和全相位延拓DCT内插良好的内插特性,提出了基于DCT、APBT和卷曲DCT的低比特率块编码算法;针对Bayer模式彩色图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9/7小波变换和全相位内插的Bayer模式彩色图像压缩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更适合对Bayer模式图像进行压缩。(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01-01)

赵赛远[3](2008)在《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研究及其图像编码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正交变换理论的日臻完善,正交变换已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各个领域。而关于双正交变换(BT)的研究开展得却很少。不过最近几年,一类新型的双正交变换——全相位双正交变换(APBT)在图像编码领域表现出良好的编码性能,成为该领域的一个亮点。本文主要研究全相位双正交变换在图像编码领域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全相位列率滤波理论的深入阐述,引入了叁种全相位双正交变换:全相位离散余弦双正交变换(APDCBT)、全相位反离散余弦双正交变换(APIDCBT)和全相位Walsh双正交变换(APWBT)。它们与本文新构造的一种双正交变换——线性衰减离散余弦双正交变换(LDDCBT),都可以代替离散余弦变换(DCT),作为JPEG编码方案中的图像变换核。接着讨论了基于双正交变换的JPEG编码方案(BT-JPEG)的一些细节,并将其编码性能与基于DCT的JPEG编码方案(DCT-JPEG)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BT-JPEG的优势在于低码率时能够有效地抑制方块效应。在BT-JPEG编码框架下,采用先频域加噪后空域去噪(NIFID)的去块效应算法,较好地消除了低码率条件下重建图像的方块效应,使其主客观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鉴于累进图像编码具有码率易控、编码效率高等优点,本文根据嵌入式零树小波(EZW)算法和层树分集(SPIHT)算法的原理,分别设计了基于双正交变换的EZW算法(BT-EZW)和基于双正交变换的SPIHT算法(BT-SPIHT)。实验结果表明,BT-EZW和BT-SPIHT在低码率条件下重建图像的主客观质量明显优于DCT-JPEG。(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8-05-01)

侯正信,高志云,杨爱萍[4](2007)在《一种基于全相位余弦双正交变换的JPEG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改进JPEG算法提高编码的效率和重建图像质量,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换方法即全相位余弦双正交变换(APCBOT)来替代传统的DCT变换。这种新的变换来源于离散余弦列率滤波(DCSF)的卷积算法,它在把原始图像变换到频率域的同时对各高频分量进行相应的衰减,从而简化了图像变换后的量化步骤。用M atlab进行了数据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变换和DCT相比有很大的优势,不但量化简单(无量化或仅需一个参数的一致量化),而且使JEPG算法的压缩率和重建图像质量均有可观的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侯正信,王成优,杨爱萍,潘霞[5](2007)在《全相位沃尔什双正交变换及其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全相位沃尔什双正交变换和对偶双正交基向量的新概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这种变换的、新的图像压缩算法.与JPEG压缩编码算法中的DCT变换做比较,在相同码率下,采用全相位沃尔什双正交变换的重建图像峰值信噪比与DCT变换的大致相同,而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量化简单,能对变换系数进行均一量化,从而大大缩短运算时间,且便于硬件实现.(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7年07期)

侯正信,潘霞,王成优[6](2007)在《基于全相位反余弦双正交变换的JPEG图像压缩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全相位反余弦双正交变换(APIDCBT)的JPEG图像压缩技术,APIDCBT矩阵是一种新型的变换矩阵,给出它的具体形式,提出了双正交变换与对偶双正交基向量的概念。通过与传统的离散余弦变换(DCT)进行比较,表明了APIDCBT算法可以不用量化表,节省运算时间,与DCT可达到同样的压缩效果,并且在低码率情况下优于DCT。(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07年03期)

全相位双正交变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正交变换理论已相当成熟,尤其是对DCT的研究最为深入。然而,在图像编码中采用正交变换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其缺点之一是量化表比较复杂,并且在低码率时分块DCT变换编码存在着严重的块效应。为解决以上问题,本论文在研究全相位滤波的基础上,提出全相位双正交变换(APBT)并探索其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研究全相位列率滤波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相位双正交变换与对偶基向量的新概念,基于Walsh-Hadamard变换(WHT)、DCT和IDCT,推导出了任意阶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矩阵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了其性质;给出了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的基图像,并分析了基图像的能量分布特点。(2)提出了基于APBT和方向性APBT的类JPEG图像编码算法。在基于APBT的类JPEG图像编码中,将APBT代替传统的JPEG压缩算法中的DCT变换,相应地,在量化时采用均一量化,省去了复杂的量化表,在低码率时,取得了比传统JPEG算法更好的客观质量和主观效果。并且,为去除低码率时重建图像中出现的块效应,给出了一种有效的去块效应算法;在研究方向性DCT及其编码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方向性APBT的图像编码算法,该算法考虑除水平和垂直方向以外的其它方向,对方向性较强的图像,取得了较好的压缩效果。(3)借鉴基于小波变换的SPIHT编码算法,提出了基于APBT的嵌入式图像编码算法,在低码率时取得了比JPEG更好的压缩效果,该算法的优点是码率精确可控;初步探索了APBT域矢量量化编码,取得了比标量量化编码更好的压缩效果,进一步拓展了全相位双正交变换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4)利用全相位DCT低通滤波器良好的低通特性和全相位延拓DCT内插良好的内插特性,提出了基于DCT、APBT和卷曲DCT的低比特率块编码算法;针对Bayer模式彩色图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9/7小波变换和全相位内插的Bayer模式彩色图像压缩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更适合对Bayer模式图像进行压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相位双正交变换论文参考文献

[1].谢松昭.基于全相位双正交变换和全相位内插的图像压缩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王成优.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理论及其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

[3].赵赛远.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研究及其图像编码应用[D].天津大学.2008

[4].侯正信,高志云,杨爱萍.一种基于全相位余弦双正交变换的JPEG算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7

[5].侯正信,王成优,杨爱萍,潘霞.全相位沃尔什双正交变换及其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07

[6].侯正信,潘霞,王成优.基于全相位反余弦双正交变换的JPEG图像压缩技术[J].光电子.激光.2007

标签:;  ;  ;  ;  

全相位双正交变换论文-谢松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