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50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金海龙[1](2021)在《乳腺癌术后不同局部区域复发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乳腺癌术后LRR的模式发生转变,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术后发生局部区域复发(local regional recurrence,LRR)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部位LRR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LRR部位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评估其对LRR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乳腺癌患者术后LRR的外科治疗和综合诊治策略提供思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市吴淞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治疗后随访期间LRR部位,将入组患者分为3组:同侧乳房肿瘤复发(ipilateral breast tumor recurrence,IBTR)组指保乳术后同侧乳房内肿瘤复发,合并或不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者;胸壁复发(chestwall recurrence,CR)组指术后胸壁复发,合并或不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纳入;区域淋巴结复发(lymph node recurrence,LNR)组指同侧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和(或)胸肌间淋巴结复发。研究设计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所有患者或近亲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医院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月经状态等一般资料,以及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同时检测原发肿瘤病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复发后治疗方案(手术、化疗、放疗)等。参照1.1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近期疗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远期疗效,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比较ITBR组、CR组、LNR组的临床疗效、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LRR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Excel 2010录入研究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LRR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LRR部位与OS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ITBR组、CR组、LNR组患者年龄、月经状态、BMI、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淋巴转移、原发肿瘤手术方式以及HER-2、PR、ER等分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RR部位与病理类型、复发后手术方式显着相关(P<0.05),而与辅助化疗、放疗无显着相关(P>0.05)。2.96例LRR患者均接受治疗,其中手术61例,化疗73例,放疗78例。CR组ORR为28.57%,显着低于ITBR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死亡组与存活组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LRR部位、淋巴转移、复发后治疗方式(手术、化疗、放疗)及ER、PR、HER-2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以预后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HER-2(阳性)、LRR(CR)是影响乳腺癌术后LRR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复发后手术则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RR患者中位OS为44.77个月(95%CI:41.57~47.96),不同LRR部位患者中位OS由高到低依次为ITBR组50.76个月(95%CI:46.91~54.61)>LNR组41.58个月(95%CI:37.81~45.34)>CR组33.28个月(95%CI:29.84~36.71),经log-rank检验,三组中位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P<0.05)。结论:1.乳腺癌患者术后LRR部位与病理类型、复发后手术方式显着相关,CR、LNR患者以浸润式导管癌居多,复发后手术治疗比例较低,而ITBR患者导管原位癌比例较大,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较高,病情分期相对较早。2.乳腺癌术后LRR部位与预后密切相关,ITBR患者的再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对较好,但LNR、CR患者中亦存在潜在可治愈的亚群,积极行复发病灶手术切除对于乳腺癌LRR患者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欧阳兵[2](2020)在《保乳手术联合术中放疗在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手术(BCS)联合术中放疗(IORT)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术中放疗的临床疗效及适应症。方法:收集2016-3至2018-12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保乳手术的91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其中单纯保乳术56例,保乳手术联合术中放疗35例,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患者在伤口相关并发症、放疗相关副作用、美容效果及复发转移率等方面的差异,评估保乳术的美容效果,并探讨术中放疗的临床疗效与适应症。结果:1.伤口相关并发症:单纯保乳组的伤口相关并发症率为10.7%,其中皮下积液(5.4%)的发生率最高;保乳术联合术中放疗组的伤口相关并发症率为28.6%,发生率较高的是脂肪液化(11.4%)、皮下积液(5.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保乳术联合术中放疗组的伤口相关并发症率高于单纯保乳术组。2.放疗相关副作用:单纯保乳组的放疗相关副作用发生率为60.7%,其中乳房疼痛及水肿9例(16.2%)、放射性皮炎17例(30.4%);保乳术联合术中放疗组的放疗相关副作用发生率为37.1%,其中乳房疼痛及水肿4例(11.4%)、放射性皮炎6例(1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保乳联合术中放疗组的放疗副作用更低。3.美容效果:根据客观评价标准,保乳组的优秀率为69.6%,保乳术联合术中放疗组的优秀率为60%,P>0.05;根据主观自评标准,单纯保乳组的自评满意率为80.4%,保乳术联合术中放疗组的自评满意率为74.3%,P>0.05;即在美容效果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都实现了较好的美容效果。4.复发转移率:单纯保乳术组中位随访26.5个月,发现有1例(1.8%)同侧乳房复发的患者;保乳手术联合术中放疗组中位随访20个月,发现有1例(2.4%)肿瘤残腔原位复发,两组在局部复发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患者及死亡病例,总生存率为100%。结论:1.保乳联合术中放疗组的伤口相关并发症率较单纯保乳组高,但保乳联合术中放疗组有更低的放疗相关副作用,且两组的术后美容效果相似。2.在目前的随访期内,保乳联合术中放疗组与单纯保乳组有相似的局部控制率。3.对于低复发风险患者,术中放疗可作为根治性放疗,可代替术后的全乳房照射,缩短治疗时间和减轻经济负担;对于中高危复发风险患者,术中放疗作为瘤床加量,能精准定位瘤床、减少放疗毒副作用、避免因化疗导致的放疗延迟,提高放疗疗效。
吴涛[3](2017)在《陆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经验方治疗绝经前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目的1.1总结陆明教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遣方用药方法、规律,并追溯其理论渊源。1.2对陆明教授应用扶正祛邪理论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用以指导临床实践。2研究方法2.1通过临床跟师、临证抄方、随堂听课及教学查房,并结合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对陆明教授的中医学术论文、医案、论着、经典回顾性病例等原始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其学术思想、渊源及临证经验。2.2采取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将120例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以陆明教授临证经验,运用扶正祛邪经验方治疗6个月,总结临床疗效。3研究结果3.1陆明教授学术思想研究结果3.1.1学习学术渊源:注重经典,灵活实践,兼容并蓄,融汇诸家,师承前贤。3.1.2陆明教授顾护胃气论,主张辨证用药以顾护胃气为先,对中晚期肿瘤患者重护胃气,对肝癌患者中医治疗从脾胃论治。3.1.3总结陆明教授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理论,主张肿瘤微观辨证论,肿瘤的中医治疗采取部位、阴阳、经络辨证方法,中医治疗将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进行寒热燥湿分类,采取多方法治疗、多途径给药,恶性积液从寒论治的相关新论。3.2陆明教授临证经验研究结果3.2.1陆明教授的临证用药特色鲜明,擅用虫类药、参类药,多采取复方大剂以全面地兼顾病情。3.2.2陆明教授的肿瘤食疗义理经验行之有效,适宜的饮食有益于肿瘤患者的康复并减轻术后、放化疗后的毒副反应。3.2.3陆明教授将病因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疗肺癌,临证经验效果甚佳。3.2.4对陆明教授治疗体表肿瘤、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的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为中医临床的发展提供新思路。3.3以扶正祛邪经验方治疗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巩固期的研究结果3.3.1观察指标3.3.1.1相关肿瘤标记物: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A125与CA153抗原含量比较,对照组显着高于治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EA抗原含量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陆明教授经验方可降低机体血清中肿瘤抗原CA125与CA153的水平。3.3.1.2各项激素水平:①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激素水平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激素水平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分析,他莫昔芬、陆明教授经验方+他莫昔芬治疗均不升高乳腺癌患者的激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经验方在调节激素水平方面具有优势。3.3.1.3骨密度: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值的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减低,治疗组则升高,两组治疗后的骨密度值组间对比差异同样显着(p<0.05),表明经验方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骨密度有显着提升效果。3.3.1.4子宫内膜厚度: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②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说明:单纯运用他莫昔芬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确实会引起患者子宫内膜增厚,而联合中药经验方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非但没有增厚,还略有减少,可有效改善他莫昔芬不良反应。3.3.1.5生存质量变化: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经验方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机体功能状况、附加关注等方面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总积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①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生理状况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3.109,P=0.008),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情感状况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2.239,P=0.017),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社会/家庭状况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0.266,P=0.785),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机体功能状况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0.448,P=0.665),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附加关注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0.776,P=0.507),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量表总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t=-0.915,P=0.374),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治疗前后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机体功能状况、附加关注、量表总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分析: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应用经验方治疗可提高其生存质量评分,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3.3.1.6中医证候总分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分析表明:经验方的运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潮热汗出、烦躁、抑郁、疲倦乏力、食少纳差、手足麻木、腰膝酸软、夜寐差等临床症状和体征。3.3.1.7KPS评分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分析表明:经验方的运用,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3.2临床疗效判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经验方能显着提高证候疗效,较单纯他莫昔芬组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验方能明显改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4结论4.1陆明教授在三十余载的中医临床工作中,主张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根,辨证论治观点为本,强调中西医互相学习,讲究融会贯通,力倡运用现代方法以确定疾病的病位和性质,从而提高中医治疗水平,与此同时敏锐洞悉国内外医学的发展动态,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思维,倡导与时俱进的医学思维观念及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继承与发扬。4.2在临床中应用扶正祛邪经验方治疗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巩固期可减轻他莫昔芬不良反应,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及预后生存质量,从而改善其复发及转移情况,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4](2012)在《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王琦[5](2010)在《扶正消瘤汤对乳腺癌术后抗复发转移治疗的队列研究》文中提出课题来源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癌症之首,且术后、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率较高。手术创伤较大,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更大,严重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并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降低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的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当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大热点。中医药疗法在抗复发治疗乳腺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张仲海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古今中医文献理论为基础,辩证的提出乳腺癌术后状态在中医属“乳岩正虚毒炽证”的观点,倡导运用“扶正祛邪法”预防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并以此为基础创制“扶正消瘤汤”。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将“扶正消瘤汤抗复发治疗乳腺癌的队列研究”批为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立项资助课题。目的意义为了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加用“扶正消瘤汤”为暴露因素,将患者随机分组并分别进行抗复发治疗,观察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临床症状、血象、免疫功能、生存质量的动态变化。论证“扶正消瘤汤”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3年复发转移率、缓解临床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为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疗法则和方药,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扶正消瘤汤”为暴露因素,观察两组患者抗复发转移治疗的疗效差异。研究内容和过程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复发转移率;症状评定按照不同的治疗阶段,对患者乳房胀痛、上肢肿胀感、疼痛、乏力、气短、懒言、双下肢酸软、心悸、胸闷、潮热、恶心呕吐、口干、失眠、便秘、体重增加15项症状予以随访调查评分,观察患者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对骨髓造血作用的影响抗复发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血常规进行检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值变化,分析中药扶正消瘤汤对乳腺癌患者放、化疗后的改善情况。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抗复发治疗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观察其数量、比值变化。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针对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的FACT-BR中文版(V4.0)量表中文修订版,对患者抗复发转移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登记得分。选择符合条件的入组患者,按照队列研究的要求,估算样本含量,得出每组至少要46例。对103个入组病例进行随机分组,按照分组进行不同的抗复发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时间。对入组患者进行电话不定时随访和定期住院随访,要求患者3年之内,每三个月住院复查一次,第4第5年每四个月住院复查一次。对患者的复查的血常规、肝肾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记录,床边随访调查患者症状、生存质量的情况,予以记录得分。对于复发转移的患者,记录其复发转移的部位和情况。从入组时间开始计算,对达到3年抗复发治疗时间的患者,统计其治疗前后的情况,最后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研究扶正消瘤汤对乳腺癌术后抗复发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为期4年的随访,无脱落病例,尚未出现死亡病例。扶正消瘤汤组出现1例骨转移、1例淋巴结转移,无病生存率达到96.3%,复发转移率为3.7%。单纯西药组出现3例骨转移、1例肺转移、1例肺转移并脑转移、1例复发并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无病生存率达到83.7%,复发转移率为16.3%。扶正消瘤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复发转移率与单纯西药组的相比,扶正消瘤汤组的无病生存率明显提高、复发转移率降低,P=0.044,差异具有显着性。可见,应用中药扶正消瘤汤干预乳腺癌术后的抗复发转移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延长生存期、减低死亡率。扶正消瘤汤组患者治疗后不适症状平均得分(23.87±3.48)分,单纯西药组患者治疗后不适症状平均得分(26.96±4.46)分,治疗后扶正消瘤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较少、程度较轻,较单纯西药组,能够明显缓解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术后抗复发治疗期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经统计比较,P=0.000<0.001,差异具有显着性。可见,扶正消瘤汤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症状得分,缓解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103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经过系统的抗复发治疗后,因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患者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明显减少。但是其中扶正消瘤汤组与单纯西药组相比,扶正消瘤汤组的患者治疗后的血象下降的幅度较小。单纯西药组患者治疗后的WBC为(4.05±0.80)×109/L,扶正消瘤汤组患者治疗后的WBC为(5.27±0.94)×109/L;单纯西药组患者治疗后的Hb为(114.92±16.50)g/l,扶正消瘤汤组患者治疗后的Hb为(126.76±14.19)g/1;单纯西药组患者治疗后的PLT为(183.16±43.48)×109/L,扶正消瘤汤组患者治疗后的PLT为(202.87±41.73)×109/L。经统计学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均具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西药组49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平均占(61.46±9.63)%,CD3+CD4+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性T细胞)平均占(30.80±7.06)%,CD3+CD8+T淋巴细胞(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平均占(26.79±6.25)%,CD3+CD4+/CD3+CD8+为(1.22±0.46),NK细胞平均占(12.71±5.70)%。扶正消瘤汤组54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平均占(67.59±8.31)%,CD3+CD4+T淋巴细胞平均占(37.11±6.44)%,CD3+CD8+T淋巴细胞平均占(23.89±5.98)%,CD3+CD4+/CD3+CD8+为(1.67±0.57),NK细胞平均占(15.30±6.47)%。单纯西药组乳腺癌患者与扶正消瘤汤组相比,其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NK细胞均减少。治疗后单纯西药组乳腺癌患者的CD3+与扶正消瘤汤组的比较,CD3+比例下降,P=0.00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单纯西药组乳腺癌患者的CD3+CD4+与扶正消瘤汤组的比较,CD3+CD4+比例下降,P=0.000<0.001差异具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单纯西药组乳腺癌患者的NK细胞与扶正消瘤汤组的相比,所占比例减少,P=0.034<0.05,差异具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单纯西药组乳腺癌患者的CD3+CD8+与扶正消瘤汤组的相比,其在T淋巴细胞亚群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P=0.018<0.05,差异具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单纯西药组乳腺癌患者的CD3+CD4+/CD3+CD8+与扶正消瘤汤组的相比,扶正消瘤汤组患者的CD3+CD4+/CD3+CD8+比值较大,P=0.000<0.001,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扶正消瘤汤组54例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平均得分(85.48±14.67)分,治疗后平均得分(101.31±17.30)分,单纯西药组49例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平均得分(86.76±14.71)分,治疗后平均得分(94.96±14.89)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与其较治疗前比较都有提高,P=0.000<0.05,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扶正消瘤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幅度较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进行组间比较,经t检验得出P=0.049<0.05,扶正消瘤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与单纯西药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得分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结论扶正消瘤汤在降低乳腺癌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减毒增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确有良效。
王琦,张仲海,岳双冰[6](2010)在《中医药防乳腺癌复发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50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5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术后不同局部区域复发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资料采集 |
2.2.2 激素受体检测与判定标准 |
2.2.3 分组标准 |
2.3 随访 |
2.3.1 近期疗效评价 |
2.3.2 远期疗效评价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三组LRR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3.2 不同LRR部位近期疗效比较 |
3.3 乳腺癌术后LRR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
3.4 乳腺癌术后LRR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3.5 乳腺癌术后LRR患者生存分析 |
第4章 讨论 |
1.乳腺癌术后LRR部位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
2.乳腺癌术后LRR部位与乳腺癌临床疗效的关系 |
3.乳腺癌术后LRR部位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保乳手术联合术中放疗在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说明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2.1 基线资料 |
2.2 病例选择 |
2.3 术前准备 |
2.4 手术过程 |
2.5 腋窝淋巴结处理 |
2.6 术后辅助治疗 |
2.7 术后放疗 |
2.8 美容效果评价 |
2.9 随访 |
2.10 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3.1 伤口相关并发症 |
3.2 放疗相关副作用 |
3.3 术后美容效果评价 |
3.4 复发转移情况 |
四、讨论 |
4.1 伤口相关并发症 |
4.2 放疗相关副作用 |
4.3 美容效果 |
4.4 复发转移率 |
4.5 术中放疗 |
4.6 辅助治疗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肿瘤整形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进展 |
背景 |
肿瘤整形技术的定义及优势 |
肿瘤整形技术(OPS)的分类 |
肿瘤整形技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肿瘤整形的具体术式 |
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LDF) |
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重建(TRAM)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 |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DAP) |
肋间动脉穿支皮瓣(ICAP) |
带蒂大网膜乳房重建术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陆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经验方治疗绝经前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陆明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
1 经历略传 |
2 读书心得 |
2.1 熟读经典、明确主次 |
2.2 灵活运用、实践为基 |
3 与中医各家学派的关系 |
3.1 精研经典 |
3.2 兼容并蓄、融汇诸家 |
3.3 师承前贤 |
4 继承与创新 |
4.1 辨证辨病认识观 |
4.2 熟谙经典、衍述精华 |
4.3 关于中医肿瘤的理念创新 |
参考文献 |
陆明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整理研究 |
1 陆明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
1.1 顾护胃气论 |
1.2 肿瘤微观辨证论 |
1.3 肿瘤中医治疗新论 |
2 陆明教授临证经验总结 |
2.1 临证处方用药特色 |
2.2 肿瘤食疗义理经验 |
2.3 肺癌的中医治疗 |
2.4 体表肿瘤的中医治疗 |
2.5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
2.6 食管癌的中医治疗 |
2.7 恶性淋巴瘤的中医治疗 |
2.8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
2.9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
2.10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
2.11 典型医案 |
参考文献 |
陆明经验方治疗绝经前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
综述一 中医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
1 古代对乳腺癌认识 |
1.1 病名及历史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治疗 |
2 乳腺癌的现代中医研究 |
2.1 病因病机研究 |
2.2 乳腺癌辨证分型研究 |
2.3 术后辨证分型研究 |
2.4 乳腺癌各期中医治疗研究 |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西医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疾病特征 |
1.1 地理区域 |
1.2 年龄特点 |
1.3 病因学 |
1.4 病理分类 |
1.5 分期 |
1.6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
1.7 乳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 |
2 综合治疗 |
2.1 手术治疗 |
2.2 放射治疗 |
2.3 早期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内科治疗 |
2.4 新辅助化疗 |
2.5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
2.6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处理对策 |
2.7 乳腺癌免疫治疗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方案 |
1 研究目的 |
2 试验设计 |
3 研究对象 |
4 治疗方案 |
5 疗效评价方案 |
6 疗效评价标准 |
7 质量控制 |
8 统计学方法 |
9 伦理学管理 |
研究结果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结果 |
3 疗效判定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理和技术 |
一、光敏剂 |
二、光源和光传输 |
三、氧合作用 |
四、剂量 |
临床应用 |
一、皮肤肿瘤和癌前病变 |
二、头颈部肿瘤 |
三、脑部肿瘤 |
四、肺部肿瘤 |
五、消化系统肿瘤 |
六、膀胱癌 |
七、妇科肿瘤 |
八、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
九、鲜红斑痣 |
十、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
十一、尖锐湿疣 |
十二、痤疮 |
十三、牙周病 |
十四、消化道黏膜血管病变 |
结语和展望 |
(5)扶正消瘤汤对乳腺癌术后抗复发转移治疗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中医药抗复发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分型 |
3 中药疗法 |
4 扶正消瘤汤 |
5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扶正消瘤汤抗复发治疗乳腺癌的队列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综述 |
成果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6)中医药防乳腺癌复发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分型 |
3 中药疗法 |
3.1 专方治疗 |
3.2 经验方治疗 |
3.3 中成药治疗 |
4 讨论 |
四、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50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乳腺癌术后不同局部区域复发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D]. 金海龙. 南昌大学, 2021(01)
- [2]保乳手术联合术中放疗在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D]. 欧阳兵.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3]陆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经验方治疗绝经前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D]. 吴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4]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J].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2(05)
- [5]扶正消瘤汤对乳腺癌术后抗复发转移治疗的队列研究[D]. 王琦. 南方医科大学, 2010(03)
- [6]中医药防乳腺癌复发治疗的研究进展[J]. 王琦,张仲海,岳双冰. 陕西中医,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