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痂移植论文-陈利新,马少云,曹建斌

骨痂移植论文-陈利新,马少云,曹建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痂移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体红骨髓移,补肾活血法,诱导骨痂生长,骨不连

骨痂移植论文文献综述

陈利新,马少云,曹建斌[1](2014)在《自体红骨髓移植与补肾活血法诱导骨痂生长的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移植与补肾活血法诱导骨痂生长的机制。方法将100例胫骨下段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A组采用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B组采用自体红骨髓移植加自拟补肾活血法治疗。术后1周、3周、6周、12周进行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水平测定,X线片检测骨痂直径。结果 2组术后1周骨痂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6周及12周A组骨痂直径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术后1周、3周血清中BMP-2、PT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12周A组血清中BMP-2、CT水平低于B组,PTH水平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自体红骨髓移植加自拟补肾活动血法治疗胫骨下段骨不连促进骨愈合作用优于单用自体红骨髓移植,其促进骨的愈合机制为干预血清BMP-2、PTH素、CT水平从而诱导骨痂生长。(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雷栓虎[2](2013)在《MSCs的标记跟踪及其移植后对大鼠失神经骨折病理性骨痂塑形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观察Brdu、 DAPI以及Hoechst33342体外染色的合适时间和最佳剂量,比较叁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利用细胞标记技术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神经骨折愈合中骨痂改变的影响。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取自SD雄性大鼠(重量80g)的股骨和胫骨,然后采用贴壁分离培养法对BMSCs进行分离培养,当BMSCs培养至第叁代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抗原(CD34, CD44, CD45)进行测定;同时分别用Brdu、 DAPI以及Hoechst33342对BMSCs进行染色标记,Brdu标记效果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DAPI和Hoechst33342的标记率用荧光显微镜观测,最后用MTT检测BMSCs的细胞增值率,观察叁种不同方法体外染色的合适时间和最佳剂量,同时比较其优缺点。上述实验完成后,选取3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A组为左胫骨骨折组,B组为T10脊髓横断+左胫骨骨折组,C组为T10脊髓横断+左胫骨骨折+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D组为左胫骨骨折+DMEM组,E组为T10脊髓横断+左胫骨骨折(?)DMEM组,F组为左胫骨骨折+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术前15天取大鼠MSCS,采用Brdu标记,C、F组模型建立2天后将标记好的细胞以局部注射的方法移植到骨折断端。术后对B、C、E组动物进行TARLOR评分;各组动物于术后1、2、3、4周拍摄左胫骨DR并检测、计算骨痂最大横截面。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BMSCs表达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BMSCs染色前后其表面标志物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rdu染色标记的BMSCs最佳浓度和时间是10μmol/L48hours; DAPI染色标记BMSCs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是20μg/ml、30min; Hoechst33342染色标记BMSCs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是5μg/ml、1h。动物实验:术后B、C、E组TARLOR评分均达到实验要求;Brdu标记的BMSCs在移植后第3周仍然可见荧光标记。术后1、2、3、4周各胫骨骨痂宽度:术后第1、2、3周,B、C、E组骨痂宽度较其余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C组骨痂宽度较B、E组下降,但B、C、E组较其他组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粘附贴壁分离培养法能够有效的获取高纯度的BMSCs;运用Brdu、 DAPI以及Hoechst33342叁种方法标记BMSCs效果良好,方法可靠、合理,为研究BMSCs体内追踪打下了基础;大鼠脊髓横断合并胫骨干骨折后,骨折愈合速度加快,但骨痂的体积和其生物力学成负相关,是一种病理性骨痂;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BMSCs)改变了成骨潜能,促进了病理性骨痂向正常骨痂的转变,对失神经骨折愈合有积极正向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3-03-01)

杨照田[3](2009)在《自体晚期骨痂与BMP-7移植治疗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采用兔骨折断端周围晚期自体骨痂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移植,治疗骨不愈合,进一步探讨VE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双侧桡骨中段模拟骨折,12周后观察至明显骨痂生长随机分配实验Ⅰ组10只,实验Ⅱ组10只,在原骨折部位手术,切除骨痂备用,同时切除骨折端使之缺损1.5cm,实验Ⅰ组,左桡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骨痂移植为A组,右桡骨移植髂骨为B组,实验Ⅱ组,左桡骨移植晚期自体骨痂为C组,右桡骨空白对照为D组,术后于4周,拍X光片,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然后处死并取标本作VEGF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A、B组的VEGF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D组VEFG未见明显表达。A、B组的VEGF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明显高于C、D组(P<0.05)。结论骨折断端周围晚期自体骨痂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对促进骨折愈合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9-03-01)

唐毓金,陆敏安,谢克恭,潘生才[4](2007)在《骨折周围骨痂移植治疗骨不愈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用骨痂移植对骨折不愈合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增生型骨折不愈合19例,采用骨痂移植加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19~57岁。骨折部位:肱骨4例,尺桡骨2例,股骨8例,胫骨5例。均为增生型骨折端有大量骨痂形成,其中普通钢板固定松动变形10例,加压钢板松动2例,梅花针固定变形3例,带锁髓内钉断裂2例,普通钢板断裂2例。骨折不愈合时间8~24个月。结果19例均获6~18个月随访,平均15.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8个月,其中1例术后7个月外伤后再骨折,钢板弯曲,经手术及骨痂骨植骨后7个月愈合。钢板内固定及交锁髓内钉治疗者无伤口感染;外固定架固定者1例针道感染,经消炎、换药痊愈。上肢骨折6例功能恢复良好;下肢骨折13例除上述1例再骨折功能恢复稍差外,其余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骨痂移植简便易行,骨折愈合率高,可作为一种治疗骨不愈合的骨移植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陈涛平,陈玉敏,吴佳铭[5](2007)在《异体骨、自体骨、骨痂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发育异常等原因使骨丧失了一些骨质而形成的骨缺损,难以愈合,植骨促进愈合是外科治疗的常用方法,但选择何种骨材料移植有不同观点。现将同种异体骨、自体骨和自体骨痂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自体骨移植1.1自体骨来源自体骨移(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07年16期)

张强,罗志平,汤慧,杨立文,黄大江[6](2007)在《带蒂骨痂移植植骨治疗硬化型骨不连》一文中研究指出骨不连是创伤骨科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的治疗方法多倾向于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本院1999年1月-2004年10月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联合带蒂骨痂和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硬化型骨不连20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48个月,所有病例骨不连完全愈合,现报告如下。1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07年05期)

林树体,吴强初,姚振秀,劳贵昌,黄家良[7](2006)在《自体骨痂移植治疗四肢陈旧性骨折3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997年1月至2003年3月我院采用自体骨痂移植治疗四肢陈旧性骨折3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3岁1例,5岁1例,16~48岁29例。受伤至骨折手术时间:5~6周5例,7~8周15例,9(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叶立民,郭文若,柯秀玲,施作霖,林振石[8](2003)在《兔自体骨痂和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病理学及bFGF、BMP表达的比较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骨移植在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涉及因素较多 ,除了有一般骨折的愈合过程外 ,同时还关系到移植骨的种类、储存方法和免疫反应等一系列问题。本实验通过兔的自体骨痂和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骨缺损 ,详细观察和比较两者在修复过程中的病理学和某些骨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03年12期)

翟照,陈凤苞[9](2002)在《家兔自体骨髓移植对骨痂中钙镁铜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新骨的形成在骨髓移植术后 2周尤为显着现象的机制。方法 用 34只家兔剥除双侧桡骨骨膜 3cm ,截除剥离骨膜后的桡骨中段 1cm ,1小时后去除骨缺损区血肿 ,从股骨大转子处抽取 1ml骨髓 ,随机注入一侧桡骨缺损区作为实验侧 ,另一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侧 ,术后 2、4、6、8周分批做放射学、组织学和骨痂中钙、镁、铜含量的检查。结果 骨髓移植有肯定的成骨效果 ,术后2周实验侧骨痂中镁、铜及术后 4周镁含量高于对照侧 (P <0 0 1)。结论 铜和镁在骨髓移植促进骨缺损愈合早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移植术后的 2周内补充铜和镁有可能提高骨髓移植的成骨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02年02期)

叶立民,傅天水,黄奥,郭文若,黄明江[10](2001)在《骨折周围骨痂移植治疗骨不愈合的形态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骨不愈合采用骨折断端周围自体骨痂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 新西兰兔 42只 ,双侧桡骨中段模拟骨折 ,观察至明显骨痂生长随机分配实验Ⅰ组 36只 ,实验Ⅱ组 6只 ,随机选择一侧髂骨切取部分全层骨和双侧骨折处周围骨痂备用 ,并建立 1 0cm骨缺损的标准不愈合模型。实验Ⅰ组 ,左桡骨移植骨痂为A组 ,右桡骨移植髂骨为B组 ,术后分别于 2、 4、 6、9、 12、 15周各处死 6只兔并取标本作X线摄片和图像分析、标本大体观察 ,组织切片检查。实验Ⅱ组 ,左桡骨移植髂骨为C组 ,右桡骨空白对照为D组 ,术后定期X线摄片检查。结果 ①术后 15周 ,A、B、C组全部完成骨不愈合的修复 ;②D组无一例骨不愈合完整修复 ;③A、B组修复骨不愈合的病理过程相仿 ,首先是桥梁骨痂和连接骨痂形成 ,而后是成熟骨板期 ,最后是塑形期 ,但修复进程在实验 9周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 ,A组优于B组。结论 骨折周围骨痂和髂骨都是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材料 ,在治疗骨不愈合过程中 ,骨痂移植在早期有加速骨缺损修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01年05期)

骨痂移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观察Brdu、 DAPI以及Hoechst33342体外染色的合适时间和最佳剂量,比较叁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利用细胞标记技术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神经骨折愈合中骨痂改变的影响。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取自SD雄性大鼠(重量80g)的股骨和胫骨,然后采用贴壁分离培养法对BMSCs进行分离培养,当BMSCs培养至第叁代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抗原(CD34, CD44, CD45)进行测定;同时分别用Brdu、 DAPI以及Hoechst33342对BMSCs进行染色标记,Brdu标记效果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DAPI和Hoechst33342的标记率用荧光显微镜观测,最后用MTT检测BMSCs的细胞增值率,观察叁种不同方法体外染色的合适时间和最佳剂量,同时比较其优缺点。上述实验完成后,选取3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A组为左胫骨骨折组,B组为T10脊髓横断+左胫骨骨折组,C组为T10脊髓横断+左胫骨骨折+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D组为左胫骨骨折+DMEM组,E组为T10脊髓横断+左胫骨骨折(?)DMEM组,F组为左胫骨骨折+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术前15天取大鼠MSCS,采用Brdu标记,C、F组模型建立2天后将标记好的细胞以局部注射的方法移植到骨折断端。术后对B、C、E组动物进行TARLOR评分;各组动物于术后1、2、3、4周拍摄左胫骨DR并检测、计算骨痂最大横截面。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BMSCs表达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BMSCs染色前后其表面标志物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rdu染色标记的BMSCs最佳浓度和时间是10μmol/L48hours; DAPI染色标记BMSCs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是20μg/ml、30min; Hoechst33342染色标记BMSCs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是5μg/ml、1h。动物实验:术后B、C、E组TARLOR评分均达到实验要求;Brdu标记的BMSCs在移植后第3周仍然可见荧光标记。术后1、2、3、4周各胫骨骨痂宽度:术后第1、2、3周,B、C、E组骨痂宽度较其余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C组骨痂宽度较B、E组下降,但B、C、E组较其他组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粘附贴壁分离培养法能够有效的获取高纯度的BMSCs;运用Brdu、 DAPI以及Hoechst33342叁种方法标记BMSCs效果良好,方法可靠、合理,为研究BMSCs体内追踪打下了基础;大鼠脊髓横断合并胫骨干骨折后,骨折愈合速度加快,但骨痂的体积和其生物力学成负相关,是一种病理性骨痂;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BMSCs)改变了成骨潜能,促进了病理性骨痂向正常骨痂的转变,对失神经骨折愈合有积极正向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痂移植论文参考文献

[1].陈利新,马少云,曹建斌.自体红骨髓移植与补肾活血法诱导骨痂生长的机制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

[2].雷栓虎.MSCs的标记跟踪及其移植后对大鼠失神经骨折病理性骨痂塑形影响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3

[3].杨照田.自体晚期骨痂与BMP-7移植治疗骨缺损[D].中国医科大学.2009

[4].唐毓金,陆敏安,谢克恭,潘生才.骨折周围骨痂移植治疗骨不愈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

[5].陈涛平,陈玉敏,吴佳铭.异体骨、自体骨、骨痂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

[6].张强,罗志平,汤慧,杨立文,黄大江.带蒂骨痂移植植骨治疗硬化型骨不连[J].中国骨伤.2007

[7].林树体,吴强初,姚振秀,劳贵昌,黄家良.自体骨痂移植治疗四肢陈旧性骨折31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

[8].叶立民,郭文若,柯秀玲,施作霖,林振石.兔自体骨痂和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病理学及bFGF、BMP表达的比较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3

[9].翟照,陈凤苞.家兔自体骨髓移植对骨痂中钙镁铜含量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2

[10].叶立民,傅天水,黄奥,郭文若,黄明江.骨折周围骨痂移植治疗骨不愈合的形态学观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

标签:;  ;  ;  ;  

骨痂移植论文-陈利新,马少云,曹建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