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流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磷酸奥司他韦,流感病毒,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
型流感论文文献综述
刘德浪,庞清媚,蔡文双,陈观伟,陈小华[1](2019)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湛江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疲劳、高热及鼻塞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8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6.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7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进行治疗,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以及较少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临床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9年11期)
鲁福娜,王文玲,张雅薇,童贻刚,刘科芳[2](2019)在《甲型流感病毒X31(H3N2)小鼠适应后毒力增强与HA及PB2突变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感小鼠适应毒株及感染模型是研究流感病毒致病机理、评价抗流感病毒药物和疫苗效果的重要工具。为建立甲型流感病毒X31(H3N2)的鼠肺适应毒株,并探讨其在小鼠适应过程中毒力增强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X31在BALB/c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通过观察病毒滴度测定、感染小鼠症状变化、体重改变和致死力等指标,发现X31经过鼠肺连续传代10次以后,病毒毒力逐渐增强,与原代病毒相比,鼠肺中病毒滴度提高10倍,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_(50))提高大于1 000倍。确定获得高致病力的鼠肺适应毒株(Mouse adapted X31,X31_(MA));对X31_(MA)毒株全基因组测序发现,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出现3个有义突变(P221H、V309I、K411T),聚合酶碱性蛋白2(Basic protein 2,PB2)基因出现1个有义突变(M483T)。结果表明,通过在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X31(H3N2)致病力增强,其HA和PB2蛋白中四个适应性突变位点可能与流感病毒X31_(MA)毒力增加相关。本研究为流感疫苗评价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韩军,易永红,郝华[3](2019)在《某军校一起甲型流感疫情处置措施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对某军校2017年短期内出现的11例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病例的处理过程及相应防控措施,运用传染病流行病学叁间分布法进行调查分析,并得出结论 ,甲型流感传播迅速,只要处置措施和方法迅速得当,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为预防类似传染疫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军医》期刊2019年06期)
杜素芬,张虹,李玉衎[4](2019)在《HINI甲型流感伴肺曲霉菌重症肺炎的1例药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1例重度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性伴曲霉菌重症肺炎病例,临床药师从抗病毒、抗细菌、抗曲霉菌、抗休克治疗及序贯治疗方案调整、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发病时间长致休克,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升高,推荐静滴新型强效神经氨酸酶抑制药帕拉米韦;判定患者合并脓毒血症、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协助医生制定集束化及抗曲霉菌治疗方案,并及时降阶梯,使病毒、细菌及真菌的感染得到了较好控制;通过早期运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逆转了脓毒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逐步减量减轻肺纤维化后撤药。通过该案例,临床药师利用最新的知识,协助医生分析疾病进展,调整药物方案,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成功救治提供了帮助。(本文来源于《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靖,屠蒙,徐喆选,彭博,张国俊[5](2019)在《T淋巴细胞亚群对重症甲型流感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甲型流感由于其传染性强,病毒变异,病情进展迅速等特征,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文中旨在探讨重症甲型流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80例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重症甲型流感患者根据入院28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25)和存活组(n=55)。将入院时共感染的31例重症甲型流感患者根据入院28 d生存情况,分为共感染死亡组(n=11)和共感染存活组(n=20)。比较临床特征、一般检验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的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并制作ROC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死亡组淋巴细胞计数、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清蛋白、球蛋白较存活组显着降低(P<0.05),降钙素原、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谷草转氨酶显着升高(P<0.05)。共感染死亡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清蛋白较共感染存活组显着降低(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D4+T细胞计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605~0.850),最佳CD4+T细胞计数界值(cut-off值)为1.70×108/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64%。CD4+T细胞≥1.70×108/L者28 d生存率高于CD4+T<1.70×108/L者(83%vs 41%,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年龄、呼吸衰竭、谷草转氨酶是重症甲流患者入院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CD4+T细胞计数(RR=0.740,95%CI:0.572~0.958)是重症甲型流感患者入院28 d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水平与重症甲型流感患者及共感染的重症甲型流感患者预后密切相关,CD4+T细胞低的重症甲型流感患者入院28d内死亡危险度更高。CD4+T细胞对重症甲型流感患者28 d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卜欣欣,顾敏,刘秀梵[6](2019)在《H7N9亚型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3年以来,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跨越种属屏障在人群中已引起了至少5波流行高峰。尽管目前的研究表明该型病毒尚不能在人际间高效传播,但如果病毒结合α-2,6唾液酸受体的能力获得进一步增强,其引发流感大流行的潜在威胁将可能更加严重。因此,本文从H7N9流感病毒表面主要纤突糖蛋白血凝素(HA)的结构、宿主唾液酸受体的分布、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影响因素与检测方法等方面,对H7N9亚型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疫情预警及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21期)
袁枭龙,郭田顺,丁勇[7](2019)在《鹅温和型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和型鹅流感病是温和型流感病毒感染鹅而引发的疾病。鹅大肠杆菌病是大肠杆菌感染鹅发生的疾病。鹅大肠杆菌病一般为水平传播,常为继发感染,增加了治疗难度。2019年8月,笔者在张家口市怀安县发现了疑似鹅温和型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笔者通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判断为鹅温和型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经过治疗,鹅的发病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并对该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养殖与饲料》期刊2019年11期)
孟欣,胡辽辽,张宁,王彩凤[8](2019)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预测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其中甲型流感3 425例,乙型流感326例,甲型和乙型流感同时阳性7例,同时选取1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淋巴细胞(L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PLT)的表达差异。收集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统计分析各指标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C、LC、NLR对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 14 828例标本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占23.10%,乙型流感病毒阳性占2.20%。甲型流感患者WBC、NC、NLR高于乙型流感患者,LC低于乙型流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患者儿童组和成人组之间WBC、NC、LC、NLR、CRP、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流感患者儿童组和成人组之间WBC、LC、NLR、CRP、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预测甲型流感曲线下面积为0.76,LC预测甲型流感曲线下面积为0.75。NLR预测甲型流感临界值为3.45(灵敏度57.13%,特异度95.95%),LC预测甲型流感临界值为1.22(灵敏度53.33%,特异度94.00%)。NLR预测乙型流感曲线下面积为0.68,LC预测乙型流感曲线下面积为0.72。NLR预测乙型流感临界值为3.12(灵敏度47.24%,特异度95.33%),LC预测乙型流感临界值为1.34(灵敏度54.60%,特异度87.33%)。结论 NLR作为一种独立预测流感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尽管其无法完全反映流感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和免疫平衡状态,但其升高对预测甲型、乙型流感阳性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为流感患者的预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张峻,李玉圆[9](2019)在《株洲市一起学校乙型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一起学校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查找疫情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总结防控经验,为今后流感防控及流感暴发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对学校流感暴发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部分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Real-Time PCR)。结果 2017年11月16日至12月5日,株洲市某小学累计报告78例流感样病例,全部为学生,总体罹患率2.72%。分布在18个班级,班级罹患率最高28.58%,最低1.76%。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100.00%)、咳嗽(87.18%)、咽痛(56.14%)为主。采集14份病例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其中9份标本检测结果为B型Yamagata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提高学校发现和报告疫情的意识、严格落实病例隔离治疗、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合理安排和调整教学时间是防止学校流感暴发疫情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孙海斌,李雅雯,过毅,胡彩莲,葛小丽[10](2019)在《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合并季节性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nf-A)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年龄﹤5岁的患儿,31例RSV合并inf-A感染患儿作为混合感染组,30例单纯RSV感染患儿作为RSV感染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混合感染组平均年龄、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RSV组,咳嗽发生率低于RS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混合感染组更易发生重症肺炎、心肌损害(P﹤0.05),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平均住院时间高于RS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混合感染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0 mg/L的患儿比例高于R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合并inf-A感染易发生于较大年龄儿童,更易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重症肺炎的发生率高。(本文来源于《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型流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感小鼠适应毒株及感染模型是研究流感病毒致病机理、评价抗流感病毒药物和疫苗效果的重要工具。为建立甲型流感病毒X31(H3N2)的鼠肺适应毒株,并探讨其在小鼠适应过程中毒力增强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X31在BALB/c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通过观察病毒滴度测定、感染小鼠症状变化、体重改变和致死力等指标,发现X31经过鼠肺连续传代10次以后,病毒毒力逐渐增强,与原代病毒相比,鼠肺中病毒滴度提高10倍,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_(50))提高大于1 000倍。确定获得高致病力的鼠肺适应毒株(Mouse adapted X31,X31_(MA));对X31_(MA)毒株全基因组测序发现,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出现3个有义突变(P221H、V309I、K411T),聚合酶碱性蛋白2(Basic protein 2,PB2)基因出现1个有义突变(M483T)。结果表明,通过在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X31(H3N2)致病力增强,其HA和PB2蛋白中四个适应性突变位点可能与流感病毒X31_(MA)毒力增加相关。本研究为流感疫苗评价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流感论文参考文献
[1].刘德浪,庞清媚,蔡文双,陈观伟,陈小华.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
[2].鲁福娜,王文玲,张雅薇,童贻刚,刘科芳.甲型流感病毒X31(H3N2)小鼠适应后毒力增强与HA及PB2突变相关[J].病毒学报.2019
[3].韩军,易永红,郝华.某军校一起甲型流感疫情处置措施及体会[J].西南军医.2019
[4].杜素芬,张虹,李玉衎.HINI甲型流感伴肺曲霉菌重症肺炎的1例药学实践[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9
[5].李靖,屠蒙,徐喆选,彭博,张国俊.T淋巴细胞亚群对重症甲型流感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9
[6].卜欣欣,顾敏,刘秀梵.H7N9亚型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9
[7].袁枭龙,郭田顺,丁勇.鹅温和型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9
[8].孟欣,胡辽辽,张宁,王彩凤.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预测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9].张峻,李玉圆.株洲市一起学校乙型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
[10].孙海斌,李雅雯,过毅,胡彩莲,葛小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