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流态化论文-熊加恩,郭道川,范浩杰,章明川

快速流态化论文-熊加恩,郭道川,范浩杰,章明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快速流态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快速流态化,固含率,颗粒团聚物,气固两相流动

快速流态化论文文献综述

熊加恩,郭道川,范浩杰,章明川[1](2019)在《基于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的床层固含率分布规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流态化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气固接触技术,现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以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分别探究了床料物性参数、操作运行条件以及床层直径大小对床层上部稀相区固体颗粒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的工程推广应用提供进一步的指导。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快速床上部稀相固含率随颗粒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随床层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固体循环流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操作风速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张楚[2](2013)在《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流化床是一种高效的气固接触技术,在化工、冶金、能源等各领域的应用受到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显示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然而,人们对快速床,尤其是高通量快速流化床复杂的气固流动特性的掌握还不够,大部分快速流化床的研究工作是分散和孤立进行的,相互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快速流态化统一模型。该模型准确描述了各个快速床动力学参数,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本文对快速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和放大规律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根据快速流化床的基本流动特性、A型噎塞和C型噎塞的特征与定义,本文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快速床模型——分相共存模型。以A型噎塞的修正Yang公式为本构方程‘,很好预报了快速床在固体流率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操作气速时床层由A型噎塞向C型噎塞的连续过渡。在分相共存快速床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导出了上部稀相固含率与下部浓相固含率的表达式。同时模型很好预报了高密度快速床的形成,且上下部固含率不再随固体循环流率的增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介观机理解析及子模型的优化,对已建立的快速流化床动力学统一模型进行了改进。包括:i)模型参数n和气相速度有效系数F(β)的介观模型确定方法; ii)A型噎塞Yang公式摩擦系数的实验相关;以及iii)Harris团聚物尺寸关联式的无因次重建。统一模型的预报得到了文献中数百个不同实验结果很好的验证。推导了快速床底部―一次携带最大固体流率‖Gs,th的计算方法,对快速床颗粒浓度轴向分布由―指数单调下降‖到―S型分布‖的转变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和预报。分析整理了浓相区高度的实验关联式。推导了过渡段和加速段的―动量平衡高度‖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整个床层固含率轴向分布的模型预报方法。模型对于快速流态化的最小固体流率也做了预报,实现了模型的完整性。将本模型推广到加压快速流化床实验当中进行验证,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为快速流化床系统的结构设计、运行和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04-01)

[3](2012)在《超细高岭土快速循环流态化煅烧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技术简介针对煤系高岭土的特点,利用我所的技术优势和研究积累,经过实验研究和中试开发,成功的开创了超细高岭土快速循环流态化煅烧新工艺。煤系高岭土(高岭土含量90%~95%)经精选除杂、超细粉磨、干燥脱水后,粉料经多级旋风气固逆流换热以回收高温烟气的显热,被预(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12年04期)

司慧,王霄[4](2011)在《移动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的设计及流态化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热裂解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之一。移动式快速热裂解设备以移动工厂化的作业方式将分散的生物质就地转化为高品质生物油,大大减少了原料的运输成本。本文对移动液化装置的关键设备——反应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将燃烧室与反应器合为一体,二者之间的环形区域形成反应器的工作区;并采用Fluent6.2软件分别对传统和所设计的反应器进行了流态化模拟。结果表明,冷态条件下,两种反应器的流态化效果非常接近,新型反应器完全能够满足工作要求。而与传统反应器相比,新型反应器具有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移动作业。(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1年33期)

何明明[5](2010)在《阵列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设计及其流态化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围绕着阵列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设计及其流态化模拟进行。首先设计了一套年处理量为1000吨的阵列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运用流化床的知识,结合设计反应参数计算出临界流化速度、带出速度、操作速度,计算了膨胀率结合操作速度进而确定反应器反应管高度,确定了其反应管内的体积和布风板的结构;重点计算了阵列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的传热,通过对反应管壁面传热量的计算选择了合适的加热方式,从反应器出来的高温烟气与流化气换热,实现能量的循环高效利用,最后分别计算生物质快速热解所需要的总热量与给予生物质快速热量,比较它们的大小,经过能量核算,其校正偏差为3.72%,符合设计要求。模拟了设计的阵列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的反应管进行冷、热态流态化模拟,考察了其内部床料的流化特性。其次对设计的阵列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的反应管进行冷、热态流态化模拟,通过实验验证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偏差在10%以内,可较为真实地反映复杂的气固流体动力学特性;对冷态模拟结果直观的揭示了阵列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的反应管内气泡的形成、发展、破碎和射流的形成、发展、消失直到床内气固流动过渡到稳态的变化规律;根据反应器内的固相流线图、固相瞬时速度矢量图进行表征流化床反应器流化质量;得到了阵列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的反应管在温度550℃,静床高为150mm时的临界流化速度。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提出了一种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工程化的放大模式,首次提出阵列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在不增加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尺寸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数量的方法进行放大。首次从工程化角度设计,同时提出炉气一体,可以有效利用快速热解产物不可冷凝气体。从反应器出来的烟气与流化气换热后又对生物质进行干燥,换热与干燥有机结合,实现尽可能最大化的热回收,有效利用能量。(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5-01)

许佩瑶,赵毅,张艳,汪黎东[6](2006)在《快速流态化下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以工业石灰,粉煤灰和添加剂制备的高活性吸收剂在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脱硫实验,通过对床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分析,建立了快速流态化下循环流化床的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床内喷水增湿活化脱硫时吸收剂的叁种不同物态:新鲜干燥颗粒、干燥再循环颗粒、含水颗粒,分别建立了与之对应的表面覆盖模型、气固反应模型、浆滴脱硫模型;总结得到了快速流态化下烟气循环流化床总的脱硫模型;同时利用模型模拟了各种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经实验验证模型误差在5.2%以内,较以往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该模型对于揭示在快速流态化下循环流化床脱硫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9期)

[7](2006)在《超细高岭土快速循环流态化煅烧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况:高岭土是四大非金属矿之一,在我国有丰富的资源,特别是煤系高岭土储量极其丰富,但制备白度高于90%、粒度为小于2微米占90%以上高档煅烧高岭土的技术难度大。煅烧纯化的技术要求是:物料的粒度细(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06年01期)

蒋少青,俞秀民,彭德其[8](2005)在《管外水冷设备污垢河沙循环流动流态化快速冲洗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立式传热设备壳程清洗困难。提出了分区切换送气形成正反方向交替的、内循环流动的叁相流态化的在线清洗方法,并且用有机玻璃建造了由40根32mm×3mm×2000mm传热管组成的大型立式试验台。采用色水法对其不同深度的截面速度场进行试验观测。结果表明一根布气管可以带动每侧的2~3排传热管区域的流态化清洗;清洗气体的消耗量计算式为23.8(D2-Nd2);清洗气体的压力为壳程液体静压的1.10倍。这种清洗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设备费用几乎不增加,操作方便,清洗费用低廉,而且污垢清洗均匀性好,速度快,无污染。(本文来源于《清洗世界》期刊2005年04期)

[9](2004)在《煤系高岭土快速流态化煅烧新工艺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系高岭土直接加热快速流态化煅烧新工艺过程,日前通过中国科学院专家组的成果鉴定和综合验收。这使大规模开发优质高岭土产品、推动与国民经济相关工业部门产品的升级换代成为现实。与(本文来源于《今日信息报》期刊2004-07-26)

刘春雨[10](2003)在《超细无机粉体快速流态化的雾化分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对无机超细粉的雾化分级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快速流化床处理超细无机粉体是有效的,并获得了下道工序所需的特性物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03年01期)

快速流态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快速流化床是一种高效的气固接触技术,在化工、冶金、能源等各领域的应用受到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显示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然而,人们对快速床,尤其是高通量快速流化床复杂的气固流动特性的掌握还不够,大部分快速流化床的研究工作是分散和孤立进行的,相互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快速流态化统一模型。该模型准确描述了各个快速床动力学参数,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本文对快速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和放大规律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根据快速流化床的基本流动特性、A型噎塞和C型噎塞的特征与定义,本文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快速床模型——分相共存模型。以A型噎塞的修正Yang公式为本构方程‘,很好预报了快速床在固体流率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操作气速时床层由A型噎塞向C型噎塞的连续过渡。在分相共存快速床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导出了上部稀相固含率与下部浓相固含率的表达式。同时模型很好预报了高密度快速床的形成,且上下部固含率不再随固体循环流率的增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介观机理解析及子模型的优化,对已建立的快速流化床动力学统一模型进行了改进。包括:i)模型参数n和气相速度有效系数F(β)的介观模型确定方法; ii)A型噎塞Yang公式摩擦系数的实验相关;以及iii)Harris团聚物尺寸关联式的无因次重建。统一模型的预报得到了文献中数百个不同实验结果很好的验证。推导了快速床底部―一次携带最大固体流率‖Gs,th的计算方法,对快速床颗粒浓度轴向分布由―指数单调下降‖到―S型分布‖的转变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和预报。分析整理了浓相区高度的实验关联式。推导了过渡段和加速段的―动量平衡高度‖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整个床层固含率轴向分布的模型预报方法。模型对于快速流态化的最小固体流率也做了预报,实现了模型的完整性。将本模型推广到加压快速流化床实验当中进行验证,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为快速流化床系统的结构设计、运行和优化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快速流态化论文参考文献

[1].熊加恩,郭道川,范浩杰,章明川.基于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的床层固含率分布规律模拟[J].锅炉技术.2019

[2].张楚.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3]..超细高岭土快速循环流态化煅烧新工艺[J].中国粉体工业.2012

[4].司慧,王霄.移动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的设计及流态化模拟[J].科技导报.2011

[5].何明明.阵列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设计及其流态化模拟[D].北京林业大学.2010

[6].许佩瑶,赵毅,张艳,汪黎东.快速流态化下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数学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

[7]..超细高岭土快速循环流态化煅烧新工艺[J].中国粉体工业.2006

[8].蒋少青,俞秀民,彭德其.管外水冷设备污垢河沙循环流动流态化快速冲洗技术[J].清洗世界.2005

[9]..煤系高岭土快速流态化煅烧新工艺通过验收[N].今日信息报.2004

[10].刘春雨.超细无机粉体快速流态化的雾化分级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03

标签:;  ;  ;  ;  

快速流态化论文-熊加恩,郭道川,范浩杰,章明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