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盘式锚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支盘式锚杆静压桩,数值模拟,极限承载力,沉降分析
盘式锚杆论文文献综述
邱红胜,胡玉华,余浪,赵勇强[1](2017)在《隧道中支盘式锚杆静压桩单桩极限承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经验公式验算等方法对支盘式锚杆静压桩在隧道止沉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使用支盘式锚杆静压桩这一新型桩型处理隧道下卧层软基;介绍了该桩的成桩工艺流程、压浆机理并分析其优缺点.通过单桩模型分析表明,支盘式锚杆静压桩相比于普通锚杆静压桩,承载力较大且沉降量较小.采用单一因素变量分析了不同土层参数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7年03期)
辛方超[2](2013)在《盘式锚杆锚盘强度与锚固单元匹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础工程建设的发展,岩土工程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岩土工程的加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矿山巷道、交通隧道、各类边坡、坝体、地下工程等。盘式锚杆是一种新型锚杆,其结构形式可以大幅度提高锚杆承载能力,但盘的强度与围岩之间如何实现最佳匹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盘式锚杆锚盘的混凝土强度试验出发,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推导,重点探索盘式锚杆锚固和破坏机理,研究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加固方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通过试验研究了豆石混凝土锚盘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主要研究了试验中颗粒级配、水灰比、试块大小、锚刺数量、养护龄期以及外加剂对混凝土锚盘强度的影响,从而为现场施工提供了决策依据。2、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基于Mindlin经验公式,建立了盘式锚杆在任一点的应力应变计算方法,分析了盘式锚杆的有效锚固规律,找出了普通锚杆和盘式锚杆锚固机理的异同点,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3、依据试验研究揭示了盘式锚杆的破坏模式,并采用经典理论方法,建立了盘式锚杆的极限拉拔力的计算方法。4、基于锚盘和围岩等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了锚杆钻孔孔径、杆体的长度和直径、锚盘间距、锚盘直径等因素,得出了盘式锚杆的最优匹配和施工设计参数。综上,本论文以室内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盘式锚杆中影响锚盘强度的影响因素和锚固段界面的破坏机理,重点研究了盘式锚杆的应力应变规律,锚杆、灌浆体和围岩参数对极限拉拔力的影响及混凝土锚盘的强度影响因素和破坏模式;并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其影响特点,据此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总结了盘式锚杆在工程加固中的的有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3-06-30)
张伟[3](2013)在《盘式锚杆加固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锚杆加固技术不仅在边坡工程、地下与基础工程等岩土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现已应用在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与城市高层建筑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盘式锚杆是一种新型锚杆,与传统锚杆相比,不仅提高了极限承载力,减小了顶端位移,而且锚盘数量、盘径和间距的灵活调整可以适应多种加固工程。为此,本论文对盘式锚杆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确定水泥土各组成成分对试块抗压和抗剪强度的影响,并找出各成分之间最合理的配比关系。通过改变试块尺寸大小、锚刺多少、水泥砂浆强度及养护龄期等参数,对比分析得到各个因素与盘式锚杆粘聚力的关系,并找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佳匹配。2.通过室内模型模拟试验研究,系统地分析了盘式锚杆锚固界面的剪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顶端荷载-位移关系曲线、盘式锚杆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总结了锚盘大小、锚杆间距、锚盘数量和岩土材料强度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3.依据锚固层界面弹塑性荷载传递曲线,采用剪切位移法对盘式锚杆的承载力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建立了单盘锚杆叁种破坏模式和双盘锚杆两种破坏模式下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4.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12.0模拟了单根锚杆在顶端拉拔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过程,对比分析了岩土体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位移场、应力场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3-06-30)
辛方超,孙世国,关宇[4](2013)在《盘式锚杆微观锚固机理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盘式锚杆通过锚盘在土体中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锚杆的极限拉拔力,表明盘式锚杆在微观锚固机理上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MIDAS-GTS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建模,分析普通锚杆和盘式锚杆的微观锚固机理,总结出盘式锚杆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地指导盘式锚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3年01期)
陈静[5](2012)在《盘式锚杆加固的工程造价与浇筑试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锚杆和锚索加固是岩土工程领域最有效的加固措施之一,大量用于基坑护壁、隧洞支护、水坝抗倾和边坡抗滑加固等工程。加固效果与注浆体性质相关,一般来说,水泥砂浆标号越高,锚固效果越好,锚杆才能发挥作用,由此可以保证岩土工程的安全。因此,研究水泥砂浆与锚杆的握裹力试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本文针对不同水泥砂浆配比、养护龄期、试块尺寸与不同形状锚杆结构握裹力的试验,研究其握裹力的变化特点,然后应用叁维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并总结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分析,由此取得了如下结论:1.通过水泥砂浆浇筑和拉拔试验,研究盘式锚杆在尺寸效应、锚刺数量、养护龄期、砂浆强度等级等各因素对握裹力的影响规律,针对锚刺与砂浆灌注体之间得出并探讨各影响因素下盘式锚杆的破坏模式,由试验数据得出各影响因素下盘式锚杆最有利的组合。2.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盘式锚杆的破坏模式及各因素对盘式锚杆的影响规律,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两者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模拟结果正确性。3.分别利用普通锚索和盘式锚索两种方式对布沼坝342剖面边坡进行加固设计,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两种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体现了盘式锚索抗拔力大的优势,从而节省了工程造价。4.对边坡加固工程进行了造价计算,通过对普通锚索和盘式锚索的工程造价对比,盘式锚索加固方案经济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2-05-21)
于富才[6](2012)在《盘式锚杆锚固力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盘式锚杆是一种新的异型结构锚杆,它具有锚固力大、锚固段受力均匀、锚杆位移小等特点;同时,锚盘数量、直径和间距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岩体锚固工程。本论文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叁种方法对盘式锚杆锚固理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利用相似理论证明了室内试验这一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即盘式锚杆抗拔力试验能够很好地模拟它在实际岩土工程中的受力特点、位移大小、破坏模式及作用机制等。2.通过对盘式锚杆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各种锚固因素与锚固力之间的变化特点,揭示了拉拔过程中锚杆荷载-位移及内应力的传递规律,并构建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盘式锚杆的破坏模式。两种方法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3.本论文直接从带孔圆盘出发,假设出破坏模式的具体几何形状,采用静力平衡理论建立了叁维空间条件下盘式锚杆锚固力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2-05-21)
晏志春[7](2012)在《盘式锚杆方案设计与围岩关系及工程预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锚杆是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的一种加固措施。本文采用新型盘式锚杆来支护巷道,它是在普通锚杆基础上,在设计选定的区域采用机械或爆破方法扩径形成锚盘,与锚杆共同作用来加固围岩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在盘式锚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盘式锚杆方案设计与围岩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叁个部分: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工程预算,并取得了如下成果:(1)通过室内系列水泥土强度试验,研究其不同配比的力学属性及其变化特性,并用以模拟相似岩体,由此解决了室内模拟盘式锚杆在岩体加固中的破坏机制及锚盘与围岩强度的匹配问题。(2)以盘式锚杆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巷道进行了盘式锚杆支护设计,系统的说明了盘式锚杆支护方案的设计步骤,提出了盘式锚杆设计参数优化方法。(3)应用叁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叁种不同围岩结构的盘式锚杆加固工程,揭示了盘式锚杆在不同岩体中的破坏机制及其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特点。(4)对盘式锚杆支护方案的工程造价进行了分析,为优化加固工程方案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指标;通过对造价构成要素的综合分析,也给方案设计指明了优化方向,从而解决了加固工程的优化设计问题。(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2-05-21)
穆伟刚[8](2011)在《盘式锚杆破坏机制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数值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盘式锚杆位移与拉力关系、荷载传递特点、锚盘数量、盘径大小与承载力的匹配关系,归纳和总结了盘式锚杆破坏机制及破坏模式,通过系统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在模型模拟试验中,普通锚杆位移与拉力关系曲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位移与拉力关系呈线性递增的关系,递增速率较小。第二阶段拉力不变,位移迅速增大,表明土体已经破坏。盘式锚杆位移与拉力曲线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位移与拉力关系曲线递增速率较小,呈线性关系表明锚杆周围土体处于弹性阶段;第二阶段位移与拉力呈上凹型曲线,位移递增速率较大,表明锚杆周围土体进入塑性阶段;第叁阶段拉力不变,锚杆位移值迅速增加,此阶段关系曲线递增速率最大,表明锚杆已发生破坏。(2)盘式锚杆杆体应力分布特点是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减小,因锚盘的作用,荷载在锚盘上下面产生跳跃式分布。盘间距在规定值条件下,盘径对荷载传递特点趋势影响较小,而锚盘数量对荷载传递特点影响显着。(3)锚盘数量、锚盘直径大小与承载力的关系:在盘间距一定的条件下,承载力与锚盘数量呈线性递增的关系,当盘径为150mm、125mm时,承载力与锚盘数量关系呈线性增大,直线斜率在20至25之间;当盘径为100mm、75mm时也呈线性递增的关系,但斜率在7至7.7之间,说明盘径大小对承载力有影响。在模型模拟试验中,当盘径大于100mm时,锚盘承载力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应用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建立承载力与盘径之间的关系曲线,承载力与盘径大小关系符合指数函数,锚杆承载力随盘径的增大而增大。(4)盘式锚杆破坏模式及机制受锚盘数量和盘径大小影响很大,单盘锚杆和多盘锚杆破坏形状起初相同,均呈现倒圆台型;但在中间阶段,单盘锚杆和多盘锚杆破坏形状差异较大,单盘锚杆呈圆柱型,而多盘锚杆破坏形状呈多段喇叭型;当锚杆完全破坏以后单盘锚杆和多盘锚杆破坏形状均呈现圆柱型。盘式锚杆剪切破坏塑性区体积与拉力的关系受锚盘数量和锚盘盘径影响较大,锚盘数量越多、盘径越大,其关系曲线递增速率越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1-05-21)
周密[9](2011)在《盘式锚杆破坏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土锚固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占有重要作用。随着建设工程的加速发展,传统的锚固技术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新型锚固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盘式锚杆作为新型锚杆因其轴向承载均匀和承载力大等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和适用前景。本论文通过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推导方法,研究了盘式锚杆的破坏机理和受力特性,分析了其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盘式锚杆的破坏机理和受力特性,包括荷载位移关系,应力应变关系,锚盘抗拔阻力的时效性等。探讨了单盘锚杆和多盘锚杆的破坏模式及其机理。总结了盘式锚杆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盘径、盘间距、锚盘数量、土体密实度等;2.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条件下的单盘锚杆和多盘锚杆的承载力特性和破坏机理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盘式锚杆在拉拔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分布规律、应力传递规律和塑性区的变化情况,通过改变锚杆间距和锚杆数量,研究了群锚效应的变化规律;3.以弹性半无限空间体内位移和应力的Mindlin解为基础,将盘式锚杆所受荷载转化为锚盘的抗拔阻力和直杆段的侧摩阻力,利用弹性力学的迭加原理,求解界面处土体和锚杆的位移,根据边界处位移协调方程和静力平衡条件,分析了锚土界面处的位移与荷载的关系,经过对比验证,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4.结合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确定并简化盘式锚杆的破坏模式,以莫尔-库仑破坏准则为依据,根据滑裂区内滑块的极限平衡原理推导了深埋式、浅埋式单盘锚杆和多盘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1-05-16)
盘式锚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基础工程建设的发展,岩土工程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岩土工程的加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矿山巷道、交通隧道、各类边坡、坝体、地下工程等。盘式锚杆是一种新型锚杆,其结构形式可以大幅度提高锚杆承载能力,但盘的强度与围岩之间如何实现最佳匹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盘式锚杆锚盘的混凝土强度试验出发,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推导,重点探索盘式锚杆锚固和破坏机理,研究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加固方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通过试验研究了豆石混凝土锚盘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主要研究了试验中颗粒级配、水灰比、试块大小、锚刺数量、养护龄期以及外加剂对混凝土锚盘强度的影响,从而为现场施工提供了决策依据。2、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基于Mindlin经验公式,建立了盘式锚杆在任一点的应力应变计算方法,分析了盘式锚杆的有效锚固规律,找出了普通锚杆和盘式锚杆锚固机理的异同点,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3、依据试验研究揭示了盘式锚杆的破坏模式,并采用经典理论方法,建立了盘式锚杆的极限拉拔力的计算方法。4、基于锚盘和围岩等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了锚杆钻孔孔径、杆体的长度和直径、锚盘间距、锚盘直径等因素,得出了盘式锚杆的最优匹配和施工设计参数。综上,本论文以室内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盘式锚杆中影响锚盘强度的影响因素和锚固段界面的破坏机理,重点研究了盘式锚杆的应力应变规律,锚杆、灌浆体和围岩参数对极限拉拔力的影响及混凝土锚盘的强度影响因素和破坏模式;并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其影响特点,据此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总结了盘式锚杆在工程加固中的的有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盘式锚杆论文参考文献
[1].邱红胜,胡玉华,余浪,赵勇强.隧道中支盘式锚杆静压桩单桩极限承载力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7
[2].辛方超.盘式锚杆锚盘强度与锚固单元匹配的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
[3].张伟.盘式锚杆加固技术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
[4].辛方超,孙世国,关宇.盘式锚杆微观锚固机理数值模拟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3
[5].陈静.盘式锚杆加固的工程造价与浇筑试验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
[6].于富才.盘式锚杆锚固力的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
[7].晏志春.盘式锚杆方案设计与围岩关系及工程预算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
[8].穆伟刚.盘式锚杆破坏机制的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
[9].周密.盘式锚杆破坏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