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饲用苎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饲用玉米,饲用苎麻,混合青贮,饲用价值
饲用苎麻论文文献综述
郑霞,侯振平,戴求仲,陈青,吴端钦[1](2019)在《饲用苎麻与饲用玉米不同比例混合青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全株饲用玉米与鲜饲用苎麻按质量比分别为100:0(CON)、90:10(R10)、80:20(R20)和60:40(R40)贮存45天后,进行感官评价及青贮饲料品质分析,旨在考察调制青贮饲料时二者适宜的混合比例。结果表明:混合青贮随着苎麻比例的增加,气味打分下降,但是各处理的综合感官评价均为1级优等;苎麻添加组的pH值、粗蛋白质(CP)及粗灰分(Ash)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显着降低了其总能值(GE)(P<0.05);R20和R40组的干物质采食量高于CON组,但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而且混合处理对相对饲用价值(RFV)、有机物质消化率(OMD)、总可吸收营养物质(TDN)及净能(NE1)等也无显着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鲜饲用苎麻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时适宜占比为20%~40%。(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3期)
朱娟娟,喻春明,陈继康,王延周,陈平[2](2019)在《外源硒对饲用苎麻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饲用苎麻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苎麻饲用专用品种"中饲苎1号"为研究试材,通过两年大田试验和一年盆栽试验,土壤基施不同量亚硒酸钠(0、0.25、0.50、0.75和1.00 kg Se·hm~(-2)),研究外源硒对饲用苎麻草产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和营养元素硒(Se)、磷(P)、钾(K)及钙(Ca)含量的调控。结果表明,外源硒对饲用苎麻草产量无显着性影响,而对其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影响,但变化幅度因施硒量、年份和刈割时间有所不同。与对照相比(0 kg Se·hm~(-2)),0.25、0.50、0.75和1.00 kg Se·hm~(-2)处理中2年大田试验平均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52%、0.96%、-0.10%和-4.29%;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0.25%、3.93%、1.54%和9.34%;粗灰分含量分别提高1.37%、1.23%、2.29%和0.8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增加1.92%、2.15%、2.32%和3.2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幅分别为-2.97%、-0.97%、2.01%和2.63%;相对饲喂价值变幅分别为1.74%、-0.103%、-3.14%和-4.30%;Ca含量变幅分别为0.07%、-2.01%、1.27%和-0.59%;P含量分别提高7.26%、7.68%、4.63%和4.54%;K含量分别变幅分别为4.59%、12.31%、-2.04%和2.83%;Se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增加逐渐增加,最高可达到2.07 mg·kg~(-1)。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0.25~0.50 kg Se·hm~(-2)为该地区效果最佳施硒量,有利于提高饲用苎麻的营养价值。(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佳杰,马兰,周韦,向伟,吕江南[3](2019)在《不同切碎方式及不同青贮时间对饲用苎麻青贮品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不同切碎方式对饲用苎麻青贮品质影响,试验Ⅰ以饲用苎麻和饲用玉米为青贮原料,分别进行切碎、切碎揉丝和揉丝3种不同切碎处理,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组,使用全自动MK-5050型青贮打包机进行打包,在室温下储存70 d,之后进行感官评定及营养成分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切碎方式处理对青贮化学成分中的干物质、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蛋白等无显着影响(P>0.05),对有机酸含量、灰分、氨态氮(NH4+-N)有显着影响(P<0.05),采用切揉处理乳酸含量最高,占总酸总量达到84.7%,乙酸、丁酸含量极低,且采用切揉处理氨态氮含量最低仅为0.03%。综合来看,采用切揉处理方式青贮饲料青贮品质最优。为探索不同青贮时间对青贮品质影响,在试验Ⅰ结果基础上,试验Ⅱ将相同原料配方进行切揉处理,采用相同的打包方式,在室温下分别储存40,70,100 d,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6个重复,最后进行取样检测分析。试验表明:不同青贮时间对青贮pH值影响不显着(P>0.05),对粗蛋白、灰分、丙酸和丁酸影响显着(P<0.05),其中40 d组乳酸占总酸比重达到84.8%,乙酸占总酸比重为14.6%,70 d组乳酸占总酸比重为82.7%,乙酸占总酸比重为15.5%,而100 d组时乳酸占总酸比重下降至79.4%,乙酸占总酸比重上升至19.9%。试验结果表明青贮时间过长乳酸占总酸比重呈缓慢下降趋势,乙酸占总酸比重呈上升趋势,过长青贮时间可能会降低青贮饲料的品质。(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功轩,向海,郑霞,侯振平,吴端钦[4](2019)在《饲用苎麻与稻草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品质及饲用价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鲜饲用苎麻与干稻草按质量比分别为90:10(R10)、80:20(R20)和60:40 (R40)贮存30、45 d和60 d后,进行感官评价、pH测定、营养成分分析以及饲用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混合青贮产品感官评分较高,除R10组的30 d为2级尚好,其余各组均达到1级优等;处理对混合青贮pH无显着影响(P=0.462),对常规营养成分均有极显着的影响(P <0.01),处理与青贮时间对混合青贮的粗灰分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P=0.0002);处理及青贮时间对混合青贮的相对饲用价值指数(RFV)均有极显着的影响(P <0.01),但未呈现出显着的交互作用(P> 0.05);R10组的RFV值较高,且不同青贮时间之间无显着差异(P> 0.05)。综合青贮品质及RFV,建议鲜饲用苎麻与干稻草混合青贮时适宜占比为80%~90%,青贮时间为45 d。(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05期)
王丹,凌康,张英,揭红东,班琦沁[5](2019)在《干燥方法和收获高度对饲用苎麻营养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饲用苎麻湘饲苎1号的收获高度、干燥方式与其营养品质之间的关系,设置四种收获高度和叁种干燥方式。以期筛选出湘饲苎1号较佳的收获高度和干燥方法。结果表明:叁种干燥方式对饲用苎麻的营养品质影响之间的差异并不显着。随着高度增加,粗蛋白含量下降、粗纤维含量提高,NDF、ADF含量提高。营养品质最好的处理是45cm,最差的是90cm处理。综合考虑以75cm作为饲用苎麻收获标准,其营养品质和生物量均较高。(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张雪蕾,张庆丽,陈青,戴求仲,侯振平[6](2018)在《纤维素酶对饲用苎麻青贮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纤维素酶对饲用苎麻青贮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采用罐装(5.0 kg)青贮方式,分别以0 mg/kg(CON)、100 mg/kg(X100)、200 mg/kg(X200)和300 mg/kg(X300)的水平添加纤维素酶进行青贮。每种处理青贮6罐,青贮时间为60 d。试验结果表明:1) CON组与X300组整体感官评价略好于其他两组,四组等级均为1级优等。2)随着纤维素酶添加水平的增加苎麻青贮pH值和中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X100组的蛋白含量为最高,CON组酸性洗涤纤维(NDF)和总能(GE)略高于其他组。3)X300组的总可吸收营养物质(TDN)、净能(NE1)、干物质采食量(DMI)、可消化干物质(DDM)和相对饲用价值(RFV)略高于其他组。综上,添加外源性纤维素酶可以降低饲用苎麻青贮的p H值,改善其饲用价值,试验条件下,纤维素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0 mg/kg。(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苟云,崔忠刚,杨燕,李亚玲,李萍[7](2018)在《饲用苎麻包膜青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饲料专用苎麻新品种选育",研究并推广饲用苎麻青贮技术。该文介绍了饲用苎麻研究背景及相关青贮技术,以期带动饲料专用苎麻的推广和应用,为达州及四川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饲料来源。(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23期)
孙盛楠,林谦,向海,侯振平,钟荣珍[8](2019)在《不同长度的饲用苎麻青贮对黑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长度的饲用苎麻青贮对黑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健康、年龄相近、体重为(20.35±2.16) kg的黑山羊1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饲喂由不同长度(1、2和3 cm)的饲用苎麻青贮为粗饲料配制的全混合日粮(TMR)。在饲喂第11天时,分别于晨饲后0.5、2.0和6.0 h,经口腔采集瘤胃内容物,进行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饲用苎麻青贮长度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着影响(P>0.05);在晨饲后0.5和2.0 h,1 cm组的瘤胃液pH显着低于2和3 cm组(P<0.05);在晨饲后2.0 h,1 cm组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最低,且显着低于2和3 cm组(P<0.05)。2)饲用苎麻青贮长度对瘤胃液乙丙比有显着影响(P=0.026),3 cm组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1和2 cm组,但是对单一挥发性脂肪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无显着影响(P>0.05)。3)饲用苎麻青贮长度对瘤胃液各纤维素酶活性均无显着影响(P>0.05),采样时间对瘤胃液β-葡萄糖苷酸酶、果胶酶及木聚糖酶活性均有显着影响(P<0.05),饲用苎麻青贮长度与采样时间对瘤胃液羧甲基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活性有显着交互作用(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长度为3 cm的饲用苎麻青贮更有利于黑山羊瘤胃发酵。(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汤涤洛,汪红武,熊伟,涂修亮[9](2018)在《饲用苎麻营养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种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 L.)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供试的饲用苎麻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3种饲用苎麻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都随着收获茬次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总磷、HR001粗灰分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HR002和中苎2号粗灰分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3种饲用苎麻钙含量和HR001、HR002粗纤维含量都随着收获茬数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6项评价指标权重大小依次为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钙>磷>粗脂肪。采用灰色关联度对饲用苎麻进行营养评价得到HR002饲用苎麻综合表现最优,HR001饲用苎麻次之,中苎2号最差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2期)
邝良德,谢晓红,郭志强,任永军,李丛艳[10](2018)在《鲜喂饲用苎麻对肉兔生产性能、肉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鲜喂饲用苎麻对肉兔生产性能、肉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35日龄断奶新西兰肉兔160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配合饲料,试验组饲喂80%配合饲料+自由采食刈割切短的鲜饲用苎麻。试验结果表明,鲜喂饲用苎麻对仔兔平均净增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和成活率均无显着影响(P>0. 05),但可显着降低腹泻率(P <0. 05);鲜喂饲用苎麻组兔肉中月桂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芥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他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着。从经济效益比较上看,鲜喂饲用苎麻可以极大地降低饲料成本。总之,鲜喂饲用苎麻不仅能够一定程度地缓解仔兔的腹泻以及改善兔肉的品质,还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9期)
饲用苎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饲用苎麻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苎麻饲用专用品种"中饲苎1号"为研究试材,通过两年大田试验和一年盆栽试验,土壤基施不同量亚硒酸钠(0、0.25、0.50、0.75和1.00 kg Se·hm~(-2)),研究外源硒对饲用苎麻草产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和营养元素硒(Se)、磷(P)、钾(K)及钙(Ca)含量的调控。结果表明,外源硒对饲用苎麻草产量无显着性影响,而对其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影响,但变化幅度因施硒量、年份和刈割时间有所不同。与对照相比(0 kg Se·hm~(-2)),0.25、0.50、0.75和1.00 kg Se·hm~(-2)处理中2年大田试验平均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52%、0.96%、-0.10%和-4.29%;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0.25%、3.93%、1.54%和9.34%;粗灰分含量分别提高1.37%、1.23%、2.29%和0.8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增加1.92%、2.15%、2.32%和3.2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幅分别为-2.97%、-0.97%、2.01%和2.63%;相对饲喂价值变幅分别为1.74%、-0.103%、-3.14%和-4.30%;Ca含量变幅分别为0.07%、-2.01%、1.27%和-0.59%;P含量分别提高7.26%、7.68%、4.63%和4.54%;K含量分别变幅分别为4.59%、12.31%、-2.04%和2.83%;Se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增加逐渐增加,最高可达到2.07 mg·kg~(-1)。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0.25~0.50 kg Se·hm~(-2)为该地区效果最佳施硒量,有利于提高饲用苎麻的营养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饲用苎麻论文参考文献
[1].郑霞,侯振平,戴求仲,陈青,吴端钦.饲用苎麻与饲用玉米不同比例混合青贮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朱娟娟,喻春明,陈继康,王延周,陈平.外源硒对饲用苎麻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
[3].刘佳杰,马兰,周韦,向伟,吕江南.不同切碎方式及不同青贮时间对饲用苎麻青贮品质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
[4].陈功轩,向海,郑霞,侯振平,吴端钦.饲用苎麻与稻草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品质及饲用价值评价[J].中国饲料.2019
[5].王丹,凌康,张英,揭红东,班琦沁.干燥方法和收获高度对饲用苎麻营养品质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6].张雪蕾,张庆丽,陈青,戴求仲,侯振平.纤维素酶对饲用苎麻青贮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8
[7].苟云,崔忠刚,杨燕,李亚玲,李萍.饲用苎麻包膜青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
[8].孙盛楠,林谦,向海,侯振平,钟荣珍.不同长度的饲用苎麻青贮对黑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9].汤涤洛,汪红武,熊伟,涂修亮.饲用苎麻营养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及综合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8
[10].邝良德,谢晓红,郭志强,任永军,李丛艳.鲜喂饲用苎麻对肉兔生产性能、肉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