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行流换热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换热器铝扁管,硬质合金镶件,挤压模,斜面
平行流换热器论文文献综述
邓汝荣,冯显泽,黄雪梅[1](2019)在《生产汽车换热器平行流铝扁管的硬质合金镶嵌挤压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汽车换热器平行流铝扁管的结构和传统挤压模具结构的特点。提出采用硬质合金镶嵌挤压模的结构。介绍了上模模芯采用硬质合金镶嵌的原理,利用斜面结构具有自动补偿和自锁的特点,并对传统的模具结构进行改进,增设前置分流保护板,同时在上模开设工艺槽,其结果是降低了硬质合金镶件的受力,提高了硬质合金镶件的稳定性以及上下模配合间隙的准确性。还介绍了下模的硬质合金镶嵌方法,利用硬质合金与钢材线膨胀系数的差异,采用销子定位的方式,可以使销子与硬质合金镶件的配合由常温下的间隙配合变成高温工作下的过盈配合,结果是硬质合金的镶嵌更加牢固可靠。实践表明效果良好,挤压模具的寿命大大提高。(本文来源于《轻合金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袁培,常宏旭,李丹,刘子扬,吕彦力[2](2019)在《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流量分配均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以其造价低、重量轻、结构紧凑、换热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在化学工程、石油、制冷等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制冷剂流量分配不均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性能。通过在平行流换热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分流板结构,以水为模拟工质,运用数值模拟比较增加分流板前后的各管道流量和总流量分布不均匀度。结果表明:增加分流板以后,各通道流量分布的均匀性能提高4%-20%,速度越大改善越明显,改善后其总流量分配不均匀度比改善前降低了36%~78%。(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3期)
邓汝荣,黄雪梅,程雨梅,傅洁琼[3](2019)在《一种汽车换热器平行集流铝扁管挤压模具》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汽车换热器平行集流铝扁管型材的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具结构,提出了一种半整体式模芯结构。介绍了新的模具结构参数的选择,包括挤压机能力的选择、分流孔的布置、模芯结构、导流孔尺寸、下模焊合室的结构以及模芯和模孔工作带的选择等。实践表明,新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模芯的过早折断而大大提高模具的寿命。(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9年03期)
郭飞跃,黄美艳,王立新,杨杰[4](2019)在《平行流换热器集流管料耐腐蚀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金相显微镜、电位计、EPMA和SWAAT腐蚀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叁种不同芯、皮材成分的集流管料钎焊前后断面微观组织、电极电位、元素扩散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集流管料钎焊层钎焊前Zn含量,对应钎焊后钎焊层残留的Zn含量也比较高,对提高管表面与内侧电位差、集流管料耐腐蚀性能非常有利;降低集流管料芯材合金中的Si、Fe含量,可以延缓芯材的腐蚀速度,提高集流管料的耐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轻合金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刘勉立,黄迦乐,金滔[5](2018)在《平行平板型换热器深低温交变流动传热中的变截面效应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工作在30—60 K深低温区、带有不同入口倾角的平行平板式狭缝换热器内部交变流动工质流动及传热特性开展了数值研究。在保持运行工况不变的前提下,考察换热器流道两侧入口倾角和工作温区对于传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变截面参数下传热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减小换热器入口处法兰的倾角有助于换热器入口段流体均布性,从而强化换热器内部换热,提升换热器的传热性能。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变截面效应对交变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情况。(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Chu-lin,YU,Zhi-wen,REN,Min,ZENG,Min-dong,JI[6](2018)在《基于田口方法的带新型防振折流板和线圈的平行流换热器参数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圆形折流杆管壳式换热器容易发生流体诱发振动,从而引起管束失效。本文旨在探索壳程采用正叁角形截面的线圈和六边形防振折流板的平行流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和传热强化机理。创新点:1.提出一种具有防振功能的带六边形折流板和正叁角形截面螺旋线圈的平行流管壳式换热器;2.采用田口方法揭示几何参数对传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3.以提高换热器的综合性能为目标函数,得出最优的几何参数组合。方法:1.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田口方法,分析带六边形防振折流板和正叁角形截面线圈的平行流换热器几何参数对传热流动特性的影响;2.综合对比分析速度、压力、温度和湍流场分布的影响,揭示传热强化机理。结论:1.得到了不同几何参数对传热和流动的影响程度;其中,线圈的节距对传热和流动的影响程度最大,而六边形夹持防振折流板厚度的影响最小。2.采用田口方法优化后的结构较原结构的综合性能提高0.19%~1.92%。(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8年09期)
沈超,杨绍伦,张东伟,余鹏,杨建中[7](2018)在《平行流热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行流热管换热器综合了热管轴向高效换热和平行流换热器管外高效换热的优点,是一种新型的重力热管换热器。本文基于传热风洞对充注R600A的平行流热管换热器进行传热和流动性能测试。实验中平行流热管换热器的热阻最小仅为0.06 K.W~(-1),换热效率在95%~98%之间;平行流热管换热器的均温性和换热效率受到其管径较小引起的脉动现象影响,冷凝段温度分布出现分层现象。实验结果为平行流热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高志成,孟浩,王燕令,吴学红[8](2018)在《平行流换热器内变孔径分流板分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两种平行流换热器变孔径分流板结构,以水为工质,研究其对流量分配均匀性的影响,并与无分流板和均匀孔径分流板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均匀孔径分流板比无分流板结构总流量分配不均匀度减少51.9%~63.6%,压降增加0.39%~12.2%。叁孔径对称型分流板结构比均匀孔径分流板结构总流量分配不均匀度减少14.9%~15.6%,压降增加0.06%~0.55%,而两孔径对称型分流板结构比均匀孔径分流板结构总流量分配不均匀度减少6.8%~8.6%,压降增加0.06%~0.37%,可见四种换热器中,叁孔径对称型分流板结构换热器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05期)
高志成[9](2018)在《平行流换热器内变孔径分流板的分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行流换热器具有高传热系数、高表面积-体积比、低传热温差等优点,在制冷、空调等其他工业领域被广泛的应用,但管内制冷剂分流不均严重影响其换热器的性能。本文主要针对平行流换热器集液管内分流板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研究单相和两相状态下平行流换热器集液管内加分流板结构的制冷剂分配均匀性。(1)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无分流板、均匀孔径、两孔对称型和叁孔对称型四种换热器结构,其中无分流板结构换热器流体流量分配均匀性最差,其次是均匀孔径分流板结构和两孔径对称型分流板换热器,叁孔径对称型分流板结构换热器均匀性最好。叁孔径对称型分流板结构相比均匀孔径分流板结构换热器,流体分配均匀性得到进一步提高。(2)以数值模拟结果为基础,通过搭建试验台,以水为试验工质,对四种换热器进行单相流体分配均匀性试验研究。流量范围为150kg/h~250kg/h,平行流换热器流体分配均匀性随着流量增大而得到提高。最好的是叁孔对称型分流板换热器,叁孔对称型分流板换热器比均匀孔径分流板不均匀度S值减少9.46%~22.46%。可以看出,合理布置分流板孔径可以提高换热器内制冷剂分布均匀性。(3)本文又以空气和水作为混合工质,在气、液表观速度范围分别为2.47~3.04m/s和0.67~0.86m/s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两种均匀孔径,两孔对称型和叁孔对称型共六种换热器结构的流体分布均匀性。其中包括叁种分流板开孔截面积相同和叁种分流板开孔截面积不同的换热器,分流板开孔截面积相同的换热器其总流通面积与扁管总流通面积相同,研究分流板开孔面积与扁管截面积的关系。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分流板开孔截面积相同的叁种换热器中,叁孔对称型分流板的气液相流体分配均匀性最好,均匀孔径分流板的分配均匀性最差,通过比较分析,六种分流板结构中分流板开孔截面积为670.39mm~2的变孔径分流板结构气液两相分配均匀性最好,分析认为开孔面积大小与扁管总流通面积无关。(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期刊2018-05-01)
肖久旻[10](2018)在《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及其T型管分配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在家用空调和汽车空调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家用空调中翅片管式换热器相比,铝制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有着制造成本低,材料便于回收,表体比大和换热效率高等优势。在汽车空调领域中,相比于普通平行流换热器,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可以用更小的体积做出更大的换热面积,节省车辆内部的宝贵空间,提高换热效率。目前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制冷剂在各扁平管内分配不均,严重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空调性能。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中的T型管和整个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进行了分配特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为深入研究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分配特性影响规律和机理,搭建了侧管为微通道扁平管的T型管(简称为扁平T型管)流量分配和压力特性实验系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扁平T型管中,单相流流动的不可逆压降系数k_(1-3)不仅与分歧管和集管中的流量比m3/m1有关,还和分歧管进口雷诺数Re相关,两相流流动时k_(1-3)只与分歧管和集管中的流量比m3/m1有关。本文根据实验数据对Hwang S T~([21])的相分离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相分离模型在在计算气相和液相分离比时,计算精度比对模型修正前提升了接近50%。基于T型管的T-junction模型,联立质量方程和压力方程,设计合适的算法建立平行流换热器两相流流量分配的模型。本文所建立的平行流换热器两相流整体仿真模型可以在未知分歧管质量流量的前提下对整个平行流换热器的质量流量分配进行较为精确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计算并分析了干度与质量流量对平行流换热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度对平行流换热器分配的影响不大。在干度不变时,提高流体的质量流量可以对平行流换热器流量分配进行改善。(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平行流换热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以其造价低、重量轻、结构紧凑、换热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在化学工程、石油、制冷等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制冷剂流量分配不均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性能。通过在平行流换热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分流板结构,以水为模拟工质,运用数值模拟比较增加分流板前后的各管道流量和总流量分布不均匀度。结果表明:增加分流板以后,各通道流量分布的均匀性能提高4%-20%,速度越大改善越明显,改善后其总流量分配不均匀度比改善前降低了36%~7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行流换热器论文参考文献
[1].邓汝荣,冯显泽,黄雪梅.生产汽车换热器平行流铝扁管的硬质合金镶嵌挤压模[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9
[2].袁培,常宏旭,李丹,刘子扬,吕彦力.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流量分配均匀性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9
[3].邓汝荣,黄雪梅,程雨梅,傅洁琼.一种汽车换热器平行集流铝扁管挤压模具[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
[4].郭飞跃,黄美艳,王立新,杨杰.平行流换热器集流管料耐腐蚀性能的试验研究[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9
[5].刘勉立,黄迦乐,金滔.平行平板型换热器深低温交变流动传热中的变截面效应模拟与分析[J].低温工程.2018
[6].Chu-lin,YU,Zhi-wen,REN,Min,ZENG,Min-dong,JI.基于田口方法的带新型防振折流板和线圈的平行流换热器参数优化(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8
[7].沈超,杨绍伦,张东伟,余鹏,杨建中.平行流热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8].高志成,孟浩,王燕令,吴学红.平行流换热器内变孔径分流板分流特性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8
[9].高志成.平行流换热器内变孔径分流板的分配特性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8
[10].肖久旻.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及其T型管分配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8